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体会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体会

孙红林(山西省原平市同煤集团轩岗煤电公司医院034114)

【摘要】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2013年2月在妇产科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29例患者,并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脂肪液化的11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可能导致脂肪液化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因素,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单因素2检验的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切口类型与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29例脂肪液化患者护理后都均痊愈,未发生感染。结论对发生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需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才能取得满意康复效果;同时在手术前应重视相关影响因素,并于术后积极做好预防措施。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281-02

近年来,随着医生无菌观念的加强、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妇产科患者腹部手术切口的感染发生率已明显降低。但是有文献报道[1],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患者及其家属带来额外的负担。故为探讨合理的护理方法,以及导致脂肪液化发生的影响因素,现对我院在妇产科行腹部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3年2月-2013年2月在妇产科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29例患者,并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脂肪液化的116例患者,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液化组29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36.7±13.6岁),卵巢肿瘤5例,子宫全切除术12例,剖宫产11例,宫外孕1例;对照组116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37.1±13.8岁),卵巢肿瘤38例,子宫全切除术15例,剖宫产59例,宫外孕4例。两组患者比较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分析方法:对两组共14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其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切口类型、激素应用、合并基础疾病(是指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等慢性疾病)等6个项目,对其进行单因素x2检验,找出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

1.2.2脂肪液化的切口处理:首先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基础疾病,通过加强营养支持、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控制高血糖等症状。根据患者的渗液情况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①对渗液较少、切口愈合情况稍差的患者,对其进行每日换药,并轻柔挤出渗液1~2次,加以每日1~2次的切口微波理疗;②对渗液较多范围较广、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先将缝线拆除,再将液化及坏死的脂肪组织进行切除,然后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彻底清洗,每天1~2次,并将加以生理盐水纱条充分引流,加压包扎,必要时待肉芽组织长出后行二期缝合,便于缩短愈合时间。注意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3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液化组治愈情况

通过积极护理治疗,29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26例一期愈合,3例二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愈合时间7~14天。

2.2患者脂肪液化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的分析

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发现年龄、糖尿病史、切口类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见表1。

表1患者脂肪液化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的分析

3讨论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逐年升高[2],已成为目前临床上,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在本次分析中,我们认识到年龄、糖尿病史、切口类型与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这是由于:①年龄大于60岁,患者的恢复能力较差,切口愈合速度慢,血管末梢循环较差,这使液化的发生率升高。②高频电刀的广泛使用,使腹部皮下组织受到损伤,发生变性坏死,从而产生渗液。③患者合并糖尿病,自身整体情况较差,切口本身愈合就有障碍,这也增加了脂肪液化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发生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需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才能取得满意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凌媚.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6例诊治体会[J].安徽医药,2011,15(2):213-214.

[2]李双芝.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防治[J].临床医学,2009,29(7):100-101.

标签:;  ;  ;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