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抗氧化与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

补骨脂抗氧化与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

郭江宁[1]2004年在《补骨脂抗氧化与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OSI方法,选择常见中药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天然抗氧化剂的筛选。抗氧化活性的强弱,主要以加入抗氧化剂前后,底物氧化诱导期(IP)长短为指标,通常用抗氧化保护系数(Pf)来表示。考察它们对猪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期获得抗氧化活性较强的中药。在所研究的65种中药中,对底物猪油有抗氧化作用的中药有9种,其由强至弱的顺序依次为:迷迭香、补骨脂、肉豆蔻、甘草、五倍子、诃子、丹参、丁香(Pf>2)。其中补骨脂的抗氧化活性强于合成抗氧化剂BHA、BHT和天然抗氧化剂(α-tocopherol,是常用的中药。由于补骨脂在抗氧化方面的报道甚少,故本文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系统地查阅了补骨脂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的文献,在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采用抗氧化活性跟踪手段,通过柱色谱方法对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超临界CO_2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工作,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从补骨脂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单体化合物,它们是:补骨脂酚(bakuchiol)、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补骨脂素(psoralen)、补骨脂双氢黄酮(corylifolin)、补骨脂异黄酮(corylin)、补骨脂定(psoralidin);同时采用OSI方法测定了6个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并与BHT和α-tocopherol比较,初步探讨了抗氧化机理。结果表明,补骨脂酚、补骨脂双氢黄酮、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尤其是补骨脂定在0.02%和0.04%浓度时的抗氧化活性强于同浓度的BHT。而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0.02%和0.04%浓度时无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的强弱为:补骨脂定>BHT>α-tocopherol>补骨脂酚>补骨脂双氢黄酮>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这些结果说明:抗氧化作用除了与化合物中酚羟基的数目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酚羟基在化合物中的位置有关。沈阳药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本文首次在动物体内研究了补骨脂的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测定了补骨脂提取物对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与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a一toc叩herol为阳性对照,观察补骨脂对小鼠常压缺氧、游泳时间、高温环境下存活时间和对果蝇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补骨脂不同提取物叁个剂量组(29·Kg一,、19·Kg一,、0.59·K岁)均能提高小鼠血清中SOD活力,降低 MDA含量,并可显着延长常压缺氧时间、游泳时间、耐高温时间,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半数死亡时间和最高寿命。 本文研究了补骨脂中活性成分在体外的抗癌作用,同时考察了溶剂乙醇和立甲基亚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通过MTT试验对其抑制BGC一823、U937、Du一145、A一549、Bel一7402和Eca一1 09肿瘤细胞的增值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48小时后,肿瘤细胞增值各不相同,对上述肿瘤细胞IC5o依次为5.820林g/mL、32.64林g/mL、29.83协g/mL、48.81林g/mL、23 .85林g/mL、>100卜g/mL;>100林g/mL、59.53林g/mL、69.19卜g/mL、>100林g/mL、39.74林g/mL、>100林创mL。它们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分别为BGC一823>Bel一7402>Du一145>U937>A一549>Eea一109和Bel一7402>U937>Du一145>A一549一Eca一109一BGC一823。表明两种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株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为进一步验证体外实验结果,本文选择体外抑瘤活性结果突出的胃癌为模型,以5一Fu和卡莫氟为阳性对照药,进一步研究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对3,4-苯并花诱导的前胃癌小鼠模型的体内抗癌作用,通过组织切片观察抗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补骨脂素120 mg·Kg一‘剂量组体内抑瘤有显着性差异,补骨脂素60 mg .Kg一,剂量组和异补骨脂素36 mg .Kg一’剂量组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癌作用。同时,小鼠的自然体重增加和各脏器占体重之比无明显影响,可以认为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上述药物均对小鼠无明显毒性反应。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实验组小鼠前胃生长的乳头状瘤较空白对照组小,说明它们在体内也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本文对补骨脂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补骨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的活性成分在动物体内与体外实验中也证明具有一定沈阳药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抗癌作用。这对于寻找新型高效、低毒的天然抗氧化剂和进一步系统研究和开发利用中药补骨脂,充分肯定其药用价值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韩洁[2]2007年在《紫草抗氧化与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采用OSI方法,从7种我国常见中草药中选择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中药。结果发现,紫草和虎杖对底物猪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其中,紫草的抗氧化活性远强于合成抗氧化剂BHT和天然抗氧化剂α-tocopherol,且关于其抗氧化方面的报道还很有限,故本文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对紫草不同浓度药材粉末和不同极性的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发现紫草粉末在0.02%-1.5%剂量下,可分别将猪油的氧化诱导期从4.5h延长至6.0h-87.4h,而且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其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也表现出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说明紫草中富含抗氧化活性成分。以抗氧化活性跟踪为导向,通过柱色谱方法对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从紫草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它们是:去氧紫草素(deoxyshikonin,1)、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β,β-dimethylacrylshikonin,2)、异丁酰紫草素(isobutyl--shikonin,3)、紫草素(shikonin,4)、甲基紫草素[5,8-dihydroxy-2-(1-methoxy--4-methyl-3-pemenyl)-1,4-naphthalenedione,5]、β-谷甾醇(β-sitosterol,6)和咖啡酸脂肪醇酯(a mixture of two caffeic acid esters,7)。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己知化合物。同时选用Rancimat法、还原力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4种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对它们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并初步探讨了抗氧化机理。结果表明,除β-谷甾醇外,其余6个化合物均具有较强抗氧化作用。其中在Rancimat法和还原力法测定中,它们抗氧化活性的强弱顺序分别为:化合物7>4>BHT>2>3>5>1>6和化合物7>BHT>4>2~3~5>1>6;此外,化合物7对两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较强,而5个萘醌类化合物则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DPPH。这些结果提示,从紫草中分离出的化合物可以抑制猪油的氧化,有效清除自由基,并且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这为从紫草中寻求天然高效的抗氧化剂增添了部分实验依据。本文首次在动物体内考察了紫草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抗疲劳作用。实验以α-tocopherol为阳性对照,测定了紫草抗氧化活性部位对小鼠血清中SOD酶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以及对负重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用紫草石油醚、氯仿提取物连续喂饲小鼠3周后,与空白组比较,紫草提取物能提高小鼠血清中SOD活力和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并能显着延长负重小鼠的游泳时间在22%-56%之间。说明紫草具有生物抗氧化和抗疲劳作用。本文研究了从紫草中分离得到的7个化合物在体外的抗癌作用。选取人胃癌细胞(MGC-803)和人肝癌细胞(BEL-7402)进行体外细胞培养,以顺氯氨铂(DDP)为阳性对照,通过MTT实验测定各化合物对2株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各测试样品24h后,7个化合物对两种癌细胞的抑制活性有所不同。以上化合物(1-7)以及DDP对胃癌细胞MGC-803的IC_(50)分别为:1.7、1.4、7.0、0.5、1.5、>100、>100和4.4μg/mL;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IC_(50)分别为:1.5、1.3、34.0、1.3、1.4、>100、>100和7.6μg/mL。证明从紫草分离得到的萘醌类化合物(1~5)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和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药效依赖关系,其中化合物1、2、4、5的抗肿瘤活性远强于阳性药物DDP。化合物6、7则没有抑制这两株癌细胞的作用。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紫草中活性成分紫草素、异丁酰紫草素和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紫草素、异丁酰紫草素和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浓度分别在1.22~12.2μg·mL~(-1)(r=0.9999),2.48~24.8μg·mL~(-1)(r=0.9998)和11.28~112.8μg·mL~(-1)(r=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n=5),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0.3%,98.6%和98.4%,RSD分别为3.2%,3.0%和3.3%(n=9)。方法简便、准确,为紫草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定量依据。本研究在自由基病源学说的理论和实验指导下,对抗氧化活性较强的中药紫草进行了系统分析,这对寻求新型高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和进一步开发利用药用紫草资源提供了部分实验依据。

栗菲雪[3]2017年在《基于中空纤维细胞捕获法和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法研究白芷中香豆素类抗癌活性成分及其药代动力学》文中指出目的:建立中空纤维细胞捕获-高效液相色谱法(Hollow fiber cell fishing with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FCF-HPLC)对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进行体内外抗癌活性成分筛选和鉴定;建立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ollow fiber liqu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with HPLC,HFLPME-HPLC)对白芷中筛选出的香豆素类活性成分进行体内外含量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合香豆素类成分的抗癌活性筛选、鉴定、含量测定及多组分药动学,沟通白芷中香豆素类抗癌活性成分在体内外的关系,初步寻找真正抗癌的香豆素类成分,为阐明白芷中香豆素类的抗癌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方法:(1)对可能影响HFCF-HPLC法的的各种因素,如分别种植于纤维内壁上的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人肾癌细胞ACHN,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状态、存活率、乙醇浓度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纤维活性中心或培养液对筛选结果的影响、筛选出的活性成分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重现性等,进行考察和优化。在最佳HFCF-HPLC条件下,以补骨脂素、佛手苷内酯、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作为模型化合物,将分别种植3种癌细胞的中空纤维或充满HepG-2细胞膜、细胞器混悬液的纤维插入白芷醇提液、水煎液及含药血浆或含药肝、肾组织匀浆中,对白芷中的香豆素类成分进行体内外活性成分筛选和鉴定,初步明确香豆素类成分与3种癌细胞的结合能力。(2)对影响HFLPME-HPLC法的因素,如萃取剂种类及其比例、样品相pH、萃取时间和转速等,进行条件优化,对该法的线性范围、检测限、定量限、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方法学考察。在最佳HFLPME-HPLC条件下,以补骨脂素、佛手苷内酯、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和氧化前胡素作为模型化合物,利用hflpme-hplc法对白芷中筛选出的抗癌活性成分,特别是微量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用该法对白芷灌胃给药后的多成分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合白芷香豆素类成分的抗癌活性筛选、鉴定、含测及多组分药动学研究的结果,探讨白芷在体内真正起效的香豆素类抗癌活性成分。结果:在最佳hfcf和hflpme偶合hplc法实验条件下,对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进行研究,可以得出:(1)白芷药材中与3种癌细胞结合的香豆素类成分至少有花椒毒酚、花椒毒素、补骨脂素、佛手苷内酯、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其中能够定量的香豆素类成分有补骨脂素(1.36μg/g)、佛手苷内酯(3.05μg/g)、氧化前胡素(22.30μg/g)、欧前胡素(7.78μg/g)和异欧前胡素(2.83μg/g);(2)白芷口服灌胃给药后,体外筛选出的7种香豆素类成分均能吸收入血,之后测得含药血浆中补骨脂素、佛手苷内酯、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cmax(themeanpeakconcentration)分别是0.36、0.23、0.08、1.20和0.47μg/ml,其中作用于achn和hepg-2细胞的成分仅有花椒毒酚、花椒毒素、佛手苷内酯和欧前胡素;(3)在含药肾组织中能检测到活性成分有补骨脂素(0.72μg/g)、佛手苷内酯(0.46μg/g)、欧前胡素(0.22μg/g)、异欧前胡素(0.62μg/g)以及花椒毒酚和花椒毒素,其中仅花椒毒酚、花椒毒素、佛手苷内酯和欧前胡素能作用于achn细胞;(4)在含药肝组织中能检测到活性成分有氧化前胡素(1.03μg/g)、欧前胡素(0.41μg/g)、异欧前胡素(0.10μg/g)以及花椒毒酚和花椒毒素,仅有花椒毒酚和花椒毒素能与hepg-2细胞作用;(5)利用hflpme-hplc法对白芷口服灌胃后的多成分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同时测定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论:hfcf和hflpme偶合hplc法成功应用于白芷中微量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成分筛选、定性、含量测定及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本实验条件下,白芷在体外筛选出的抗癌香豆素类成分是花椒毒酚、花椒毒素、补骨脂素、佛手苷内酯、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它们与细胞的结合能力与其在白芷中的含量无关;体内筛选结果与体外筛选结果有一定的差异,血浆中能够与ACHN细胞和HepG-2细胞作用的是花椒毒酚、花椒毒素、佛手苷内酯和欧前胡素,肾组织中仅花椒毒酚、花椒毒素、佛手苷内酯和欧前胡素能与AC HN细胞作用,肝组织中只有花椒毒酚和花椒毒素能与HepG-2细胞作用,且筛选出的活性成分在相应的靶组织可以保持一定有效浓度,由此可见,白芷中的微量香豆素类成分具有抗肾癌ACHN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的作用;但5种香豆素类成分在体内的达峰时间相似,长期服用白芷药材可能会引起毒性成分的累积。另外,HFCF和HFLPME偶合HPLC法可用来研究中药中抗癌生物活性成分,特别是微量活性成分。HFCF和HFLPME的结合为我们研究中药抗癌活性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一个新思路和新方法。

程江雪[4]2016年在《中药提取物组合物的专利信息分析及专利保护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中药提取物组合物的专利文献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探索此类专利的发展历史、重点防治的疾病领域和权利人分布,明确中药提取物组合物及其专利的内在特点,为促进我国中药提取物组合物的科研创新、推动中药提取物组合物的专利发展和保护提供思路与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国专利信息中心、中国知识产权网以及相关知识产权机构作为数据信息来源,检索的时间范围为199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申请的中药提取物组合物的相关发明专利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Access、 SPSS等软件,通过简单和高阶统计相结合,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具体如下:1.简单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探索中药提取物组合物专利的发展进程、病系研发方向及权利人分布;2.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索重点防治病系的中药提取物组合物的药物及科类的组合规律;3.根据重点防治病系的药用植物科类的频数分析结果,以有效专利中所涉及的高频科类及其所含中药为研究对象,对其药理作用及活性成分进行对比,结合以药性为研究参数的模糊聚类分析结果,探索同科中药的相似性;4.根据权利人分布的研究结果,以高频权利人的中药提取物组合物有效专利为研究对象,对其有效专利的剂型、活性成分结构以及用途等进行简单统计,结合理论分析,为现代中药企业专利网的构建提供借鉴;5.基于对中药提取物组合物的组合规律和特点的分析结果,以理论联系案例的方法探讨此类发明的可专利性判断。结果:1.中药提取物组合物相关创新成果的专利保护发展于近二十年,发展速度于2004年开始具有明显提升;2015年以前国内中药提取物组合物有效发明专利中,职务发明占78.11%;高频专利权人主要包括现代中药企业、高校以及以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为核心经营范围的技术企业;防治内科疾病中的心系病与肝系病的中药提取物组合物有效专利所占比例较大。2.防治心系病的中药提取物组合物涉及高频中药为丹参、人参和叁七等,高频科为五加科、豆科、唇形科以及伞形科;常用中药组合单元为人参+麦冬,丹参+降香,人参+五味子等;常用科类组合单元为五加科+百合科,唇形科+豆科,五加科+五味子科等。3.防治肝系病的中药提取物组合物涉及高频中药为丹参、黄芪、川芎等,高频科类为伞形科、唇形科、菊科等;常用中药组合单元为栀子+黄芩、柴胡+甘草、白芍+当归;常用科类组合单元为茜草科+唇形科、伞形科+豆科、毛茛科+伞形科。4.各科均有一些在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具有相似性的中药,依据模糊聚类分析结果,对各类中药进行对比发现,各科属于同类的中药在药理作用和活性成分上更为接近。5.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含有丹参的中药提取物组合物的专利网基本构建完全,该专利网主要围绕丹参提取物十叁七提取物十冰片这一组合物展开,在核心权利获得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对组合物单元进行替换、细化组合物配比范围等核心技术的延伸,形成具有更大保护力度和更加稳固的防御体系。结论:1.中药提取物组合物发明专利在近二十年中历经四个增长阶段,整体处于上升趋势,其增长与国家法律法规及重大战略的推动、中药提取物的产业化趋势、近年来丰硕的中药提取物组合物的科研成果等因素密切相关;有效专利的职务发明比例在整个中药复方领域具有明显优势,高频权利人以现代中药企业居多;中药提取物组合物有效专利所述用途,以心系病与肝系病的防治居多。2.根据防治心系病和肝系病的中药提取物组合物的组合规律研究结果,高频中药大多属于高频科类,且常用的中药组合单元与常用科类组合单元基本一致;高频科类及常用科类组合单元对新的中药提取物组合物研发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中药提取物组合物的组合规律研究,在激励自主研发,促进专利申请等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3.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同科中药,药性相似者在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方面具有更明显的共性;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应辨证运用同科中药的相似性,适当绕开热点研发药物,对低频中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展开新组合物的研究,为促进单位创新成果的产出,构建和完善专利网等方面提供可能。4.现代中药企业应以核心技术的专利权利获取为基础,围绕一类具有相似功效的产品,展开中药提取物组合物的外围研发与专利网构建,同时注重研发方向的多样化,根据不同技术路线有针对性的申请专利,以丰富专利网的构建路线,提高专利网的系统性,促进专利网的可持续发展;重视专利申报质量与申请时机,以提高专利网构建的成功率。5.对中药提取物组合物的可专利性判断应将专利法与中医药理论相结合,主动引用中药领域权威单位的实验室检定数据或专家的意见;我国专利审查标准中应尽快增设专门针对中药领域发明的章节。建议:1.政府层面:以完善适用于中药提取物组合物发明的专利保护政策为主要任务。在现行专利审查标准中,尽快增设专门针对中药领域发明的章节,提高可专利性判断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倡导多样化的知识产权激励政策,以促进创新成果的产出。2.企业层面:以完善中药提取物组合物专利战略为主要任务。重视专利研发战略,协助专利战略的制定;围绕核心专利展开自主创新,加强防御性专利战略构建;多样化研发方向,提高专利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3.科研层面:以提高创新成果的可专利性及促进产品转化为主要任务。科研单位应合理利用专利文献信息,结合自身研发领域,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创新成果的可专利性;创办专门针对现代中药制剂研发的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对现代中药的科学研究及专利申报的全程跟进制度,促进创新成果的产出并及时投入企业生产,实现创新成果快速转化。

郑晓萍[5]2017年在《青娥方及复方党参方的药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聚焦于经典复方青娥方和经方复方党参方。青娥方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经典名方,由杜仲(盐制)、补骨脂(盐制)、核桃仁(炒制)和大蒜四味中药组成。方中各单味药对学习记忆的保护作用的研究已有报道,但是关于青娥全方及其不同配伍对学习记忆方面的影响却鲜有报道。复方党参方是一个经方,由党参、当归、枸杞、天门冬、酒大黄组成,经长期临床证实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功能。本论文的目的之一是研究经典复方青娥方不同配伍对东莨菪碱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另一目的是基于复方党参方的抗氧化功能的保健食品的研究。因此,本论文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一)青娥方不同配伍对东莨菪碱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青娥方及其不同拆方(杜仲、杜仲+补骨脂、杜仲+核桃仁、杜仲+大蒜,杜仲+补骨脂+核桃仁+大蒜、补骨脂)各按经典复方配比,采用7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制得提取物。6个药物配伍组,阳性组及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分别灌胃相应的药物2周后,东莨菪碱造模,研究各配伍药物对模型动物学习和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除杜仲+核桃仁外,其余配伍组均能不同程度延长模型小鼠在跳台实验中的学习记忆潜伏期(P<0.05或P<0.01);同时六种配伍提取物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小鼠在Morris水迷宫中的逃逸潜伏期(P<0.05或P<0.01),显着增加模型小鼠在目的象限滞留时间百分比(P<0.05或P<0.01),升高目的象限运动距离百分比(P<0.05或P<0.01)。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青娥方不同配伍组可显着降低小鼠海马区域AChE活性(P<0.01),增加BDNF的含量。其中以青娥全方的改善效果最为显着。青娥方及其配伍组均具有改善东莨菪碱致小鼠短暂记忆障碍的效果,且全方效果优于两两配伍组和君药杜仲组及臣药补骨脂组。该研究从青娥方对学习记忆的改善效果及其机制方面证实了其配伍的的合理性。(二)复方党参胶囊的药学研究(1)提取工艺研究: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总多糖、总黄酮、总皂苷含量为指标,优选最佳的复方党参方提取工艺。优选的提取工艺为:药材按处方配比混合后,以8倍量水浸泡4 h,提取3次,叁次加水量分别为8,6,6,1 h/次。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率可达到47.16%,提取物中总多糖含量为700.05mg/g,总黄酮含量为12.27mg/g,总皂苷含量为111.88mg/g。(2)提取物体外抗氧化研究:研究复方党参方提取物对1,1-二苯基-2-叁硝基苯肼(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结果发现复方党参方提取物在0.04~1.23mg/ml浓度范围内,对叁种自由基均有清除能力,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清除能力增强。(3)剂型的选择及制剂工艺研究:按拟定的胶囊剂进行实验设计。以提取物和不同辅料组成的混合物的吸湿百分率为指标确定辅料的类型和比例;以成型率及制粒难易度为指标,筛选制剂最佳的成型工艺。最终确定的辅料为微晶纤维素:糊精为1:3,且药:辅比为1.5:1时,以60%乙醇为润湿剂,制得的囊心物流动性较小,满足生产需求。因此优选的制剂工艺为:以1.5:1的比例加入辅料(微晶纤维素:糊精=1:3),加60%乙醇作为润湿剂,20目筛制粒,80℃干燥,整粒,装囊。(4)质量标准研究:从定性鉴别、含量测定及检查叁方面对复方党参胶囊进行质量控制研究。结果在薄层色谱鉴别中制剂中的当归、枸杞子、大黄斑点清晰,准确,且阴性无影响;在检查中,水分,装量差异及崩解时限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相关要求;在含量测定中,作为制剂中定量指标的有效成分还原糖、总黄酮及总皂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20g/100g,8.71mg/100g,1.20g/100g。(5)抗氧化功能评价:按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中抗氧化功能检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复方党参胶囊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和60coγ射线辐照模型小鼠血清及肝脏中丙二醛(mda)水平、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d-半乳糖衰老模型中,复方党参胶囊的中(1.2g/kg)、低剂量(0.6g/kg)均能明显提高小鼠血清和肝脏中t-sod活性(p<0.05或p<0.01),显着提高血清中gsh-px活性(p<0.05或p<0.01),显着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p<0.01);高剂量(2.4g/kg)能显着降低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p<0.05或p<0.01),同时显着提高血清中t-sod活性(p<0.01)。在60coγ辐照模型中,复方党参胶囊的高剂量能够显着升高模型小鼠血清和肝脏中的gsh-px活性(p<0.05或p<0.01),同时还可以显着降低模型小鼠肝脏中mda含量(p<0.01)和提高t-sod活性(p<0.05)。中剂量能够显着提高肝脏中gsh-px活性和降低mda含量(p<0.01)。按保健食品抗氧化功能评价中动物实验结果的判定标准,可证实该复方党参胶囊具有抗氧化保健功能。

姜博海[6]2012年在《补骨脂及伤疖膏的CPC分离与近红外分析》文中提出中药补骨脂,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inn)的干燥成熟果实。其主要药用活性成分为香豆素类化合物。其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具有很强的光敏活性,补骨脂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叁者均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因此对这些化合物的制备级分离纯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的整理了补骨脂主要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并对传统的分离方法进行了改进,对补骨脂95%乙醇提取液加2倍量水稀释后以石油醚:乙醚(2:1)反复萃取,大幅提高了补骨脂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制备量并降低了后续分离实验难度。在此基础上应用新型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多层板型离心分配色谱(CPC)对补骨脂的主要活性化合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系统研究了溶剂体系、溶剂物理参数、进样量、样品溶媒、样品前处理对固定相保留值、组分分离度与制备量的影响,并首次采用逆流色谱的双向洗脱模式反向分离溶出补骨脂酚。分离的目标组分均经HPLC纯度分析及1H-NMR、13C-NMR表征鉴定结构。不同产地补骨脂外观差异很小但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本文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补骨脂生药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模型,通过导数+平滑法对原始光谱进行了降噪处理,并通过对定性模型的参数优化,以因子法实现了对6种不同产地的补骨脂进行快速准确产地鉴别:以HPLC法为参比方法,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补骨脂定的近红外定量校正模型,以此模型对预测集的样品进行了预测,所得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426mg/g、0.412mg/g、0.057mg/g,表明3个近红外校正模型对外部样品的预测与HPLC分析相差较小,方法准确,适用性高。参照单味中药补骨脂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推广应用至复方中药伤疖膏制备过程提取液中黄芩苷的近红外快速含量测定,以黄芩苷的近红外校正模型对预测集的样品进行外部验证,所得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09mg/g,由此可见,近红外光谱法可以准确预测伤疖膏制备过程中黄芩苷的含量,对中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杨思敏[7]2013年在《几种中草药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和鉴定》文中认为中草药是中国宝贵的食用和药用资源,其中很多中草药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这些抗氧化活性组分可以减少或清除由自由基导致的氧化反应,能够有效的防治疾病,延缓衰老,同时,由于它们的天然性,相对于人工的合成的抗氧化药物更加安全。但是,中药成分非常复杂,抗氧化活性组分众多,鉴于目前的传统手段,想从中快速高通量分离和鉴定出真正抗氧化活性组成并评价其活性作用并不容易,这不仅无法彻底阐明中草药抗氧化活性成分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也限制了对中药及相关产品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不利于中草药进军国际市场。因此,发展快速筛选、鉴定并评价中草药活性的方法十分必要,同时本文也对多种中草药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组分的筛选、鉴定和活性评价。内容如下:(1)利用HPLC-MS/MS建立同时高效筛选、鉴定和评价抗氧化活性的方法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HPLC-MS/MS)联用技术发展了一种同时高效筛选、鉴定并评价中草药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方法,即在中草药粗提取物中加入适量的抗氧化活性筛选剂二苯基叁硝基苯肼(DPPH·)作为实验组直接经液相色谱分析并与不加入筛选剂的空白组做比较,根据色谱峰面积的变化来判定抗氧化活性组分及活性强弱,同时根据在线串联质谱得到组分的结构信息。这种方法充分利用液相分离富集的作用,减少了微量组分在提取分离过程中的流失,同时结合了串联质谱的鉴定功能,简单易行,对中草药复杂成分的全面、快速、有效的分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健全中草药体系中抗氧化活性成分信息提供了理论依据。(2)对几种中草药提取物用建立的筛选鉴定方法对其中的抗氧化活性组分进行筛选鉴定①黄芩中甲醇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组分的筛选、鉴定及活性评价以黄芩甲醇提取物为研究对象,用已经建立的的抗氧化活性筛选鉴定方法对其进行筛选和鉴定,筛选并鉴定出了黄芩苷、千层纸素A-7-0-Β-D-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和千层纸素A四个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组分,并判断在该筛选评价系统中活性大小顺序为:千层纸素A>千层纸素A-7-0-Β-D-葡萄糖醛酸苷>黄芩苷>汉黄芩苷。②补骨脂中甲醇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组分的筛选、鉴定及活性评价以补骨脂甲醇提取物为研究对象,用已经建立的抗氧化活性筛选方法对其进行筛选,筛选并鉴定出了8个抗氧化活性成分,分别为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定,异补骨脂查尔酮,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corylifol和补骨脂酚,在该评价体系下,其抗氧化活性大小顺序为:补骨脂酚>异补骨脂查尔酮> corylifol>补骨脂异黄酮>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定>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③对防己的甲醇提取物组分进行了筛选、鉴定和抗氧化活性评价以防己甲醇提取物为研究对象,用已经建立的抗氧化活性筛选方法对其进行筛选,筛选并鉴定出了4个抗氧化活性成分,分别为:木兰剑毒碱、轮环藤酚碱、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在该评价体系下,其抗氧化活性大小顺序为:木兰剑毒碱>防己诺林碱>粉防己碱>轮环藤酚碱。

董国超[8]2011年在《蛇莓活性成分的分离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蛇莓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广泛分布于我国境内。蛇莓在临床中医中常常用作抗肿瘤药,多年来,经过国内外研究发现,蛇莓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叁萜类和酚酸类化合物等,并且蛇莓具有很好的药物活性,如抗氧化性、抗肿瘤、抑菌和抗炎等。但目前测试药物活性的多为蛇莓的各种提取物,很少有单体活性的检测。本课题首先研究了蛇莓的化学成分,然后对这些成分进行了抗氧化性实验的研究,为研究蛇莓的药理作用做了铺垫。本实验中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从蛇莓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1~H NMR、(13)~C NMR、2DNMR、GC-MS和液质等波谱数据的测定,鉴定了其中的14种化合物,包括3个甾醇类化合物,4个酸类化合物,2个长链烃类化合物,2个多羟基化合物,1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和2个糖苷类化合物。它们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myo-肌醇(2),富马酸(3),邻甲基苯甲酸(4),3-O-乙酰坡模醇(5),十六烷酸(6),十八烷酸(7),2-O-甲基-α-D-呋喃果糖苷(8),胡萝卜甙(9),β-谷甾醇(10),蔗糖(11),7-methoxy-5-nitroisochroman-one(12),2,4-二甲基苯甲醚(13)和1-O-甲基-α-D-葡萄糖苷(14)。其中化合物1、2、4、8和13为首次从蛇莓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12(香豆素类化合物)已鉴定为新化合物。DPPH抗氧化性实验表明:鞣花酸的抗氧化性比较好,其浓度为0.3 mg/mL时的DPPH清除率为40.72%。

梁冉[9]2005年在《瑞香狼毒中香豆素类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瑞香狼毒为瑞香科狼毒属植物Stellera chamaejasme L·的干燥根,由于其在抗癌、杀菌、杀虫方面具较强的作用而引起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关注。本论文对瑞香狼毒根中香豆素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活性跟踪对其杀鱼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探讨。对瑞香狼毒根进行了系统的试管预试和薄层预试,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根中主要含有以下化学成分:黄酮及其苷,香豆素及其苷,内酯,甾体,萜类,糖;可能含皂苷,强心苷,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挥发油等;不含蒽醌及其苷,生物碱。本实验采用乙酸乙酯对狼毒根粉进行超声波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得粗提物,粗提物浸膏经丙酮溶解(1:30),滤液上中性氧化铝柱层析,粗分为A(小极性),B(中极性)和C(大极性)叁部分。A 部分通过反复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 纯化等方法,对其中的香豆素内酯类化合物进行了分离纯化。从A 中分离得到3 个化合物分别为:L1(13 mg),L2(25 mg),L4(37mg)。采用杀鱼活性跟踪法对B 部分进行分离纯化。B 部分通过硅胶柱层析,分得叁部分:F1, F2 和F3,将这叁部分进行杀鱼活性测定。根据生测结果,从活性强的F1 部分中分离得到5 个单体化合物L5(34 mg),L6(47 mg),L7(83 mg),L8(68 mg)和L9(其中L9 为本实验小组已经分得的单体伞形花内酯),同样方法对这5 个化合物进行杀鱼活性测定,最终确定L7 具有强的杀鱼活性。A 和B 两部分分离得到的7 个化合物,经物理、化学定性实验及波谱综合解析,确定出L7 和L8 分别为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和西瑞香内酯(daphnoretin)。其中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为强杀鱼活性物质。

张合亮[10]2015年在《无花果叶提取物的制备及其抑菌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无花果叶中含有很多活性成分(补骨脂素、香柠檬内酯、黄酮、苯甲醛等),在抗癌、护肝、降血糖、抑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补骨脂素属于呋喃香豆素,为无花果叶中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其良好的抑菌性能已经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和认可。因此对无花果叶的活性成分及其性能进行研究,有利于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利于更充分发挥无花果这一栽培植物的价值。本课题简要综述了当前无花果叶的研究概况,从提取方法、工艺优化、样品纯化、抑菌及水果保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提取方法选择上,通过对比乙醇回流提取、超声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叁种方法相应的补骨脂素含量(7.110 mg-g-1、8.805 mg·g-1、8.450 mg·g-1)、得率(0.711%、0.881%、0.845%),最终确定超声辅助提取作为制备无花果叶提取物的实验方法。(2)补骨脂素提取物制备工艺优化研究中,固定超声波频率(40KHz)、目数(100目),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在超声提取时间35min、45min、55min,料液比1:5、1:8、1:11,乙醇浓度70%、80%、90%,溶剂初始温度40℃、50℃、60℃基础上进行四因素叁水平的响应面优化实验。最终确定超声提取补骨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频率40kHz,无花果叶粉过100目筛,超声提取时间55min,溶剂初始温度60℃,料液比1:11,乙醇浓度76.6%。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补骨脂素得率理论最大值为1.234%。经3次实验验证,实测值1.182%,与理论值基本吻合。(3)在补骨脂素提取物纯化研究中,确定了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最佳吸附时间、吸附容量及洗脱溶媒最佳用量,在此基础上样品回收率达81.86%,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纯化后的补骨脂素样品纯度达到85.34%,已满足后期活性实验的要求。(4)通过对不同时期无花果叶(威海青皮品种)中补骨脂素含量比较,发现秋季(9-11月份)无花果叶中补骨脂素含量要高于夏季。如果以提取无花果叶中补骨脂素为目的,建议10月份左右为宜,此时补骨脂素含量最高。(5)在补骨脂素提取物抑菌效果研究中,通过测定补骨脂素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革兰氏阳性菌G+)、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革兰氏阴性菌G。)、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MIC值,考察浓度、时间等因素对菌株菌落总数的影响及抑菌圈实验,发现补骨脂素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尤其针对G+、G-菌和酵母菌。抑菌效果与其浓度和处理时间呈正相关。但是对于霉菌,抑菌效果不明显。(6)在水果保鲜应用实验中,以无花果和葡萄为目标对象,通过将补骨脂素提取物与壳聚糖复配,考察不同组分、浓度保鲜液对无花果和葡萄失重率、菌落总数、腐烂率、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花果叶补骨脂素提取物与壳聚糖的复配抑菌效果良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无花果、葡萄鲜果的保鲜期,其中以0.15%补骨脂素提取物和1.5%壳聚糖复配时保鲜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1]. 补骨脂抗氧化与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D]. 郭江宁. 沈阳药科大学. 2004

[2]. 紫草抗氧化与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D]. 韩洁. 沈阳药科大学. 2007

[3]. 基于中空纤维细胞捕获法和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法研究白芷中香豆素类抗癌活性成分及其药代动力学[D]. 栗菲雪. 山西医科大学. 2017

[4]. 中药提取物组合物的专利信息分析及专利保护研究[D]. 程江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5]. 青娥方及复方党参方的药学研究[D]. 郑晓萍. 兰州大学. 2017

[6]. 补骨脂及伤疖膏的CPC分离与近红外分析[D]. 姜博海. 大连理工大学. 2012

[7]. 几种中草药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和鉴定[D]. 杨思敏. 长春师范大学. 2013

[8]. 蛇莓活性成分的分离及研究[D]. 董国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9]. 瑞香狼毒中香豆素类化学成分研究[D]. 梁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10]. 无花果叶提取物的制备及其抑菌效果研究[D]. 张合亮. 齐鲁工业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补骨脂抗氧化与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