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气不稳定参数的广东地区雷暴特征分析

基于大气不稳定参数的广东地区雷暴特征分析

论文摘要

利用广东省清远地区2011、2012和2014年6—8月地闪定位资料将每天发生的雷暴情况进行分级,并结合对应的探空资料,计算对流有效位能、沙氏指数、K指数等反映大气稳定性或能量关系的参数,分析其在发生时间和强度不同的雷暴发生前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沙氏指数、抬升指数、K指数、全总指数、强天气威胁指数和对流有效位能与雷暴强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对流抑制能量、粗理查森数与雷暴强度间没有发现较好的相关性。广东地区雷暴发生前沙氏指数小于0℃,抬升指数小于-2℃,K指数大于30℃,对流有效位能大于500J/kg,更容易产生中强雷暴。广东地区的K指数高于青藏高原地区20℃左右,对流有效位能的平均值高于青藏高原及陕甘宁地区约300J/kg,其余参数分布特点与部分地区相似,进一步反映了广东地区雷暴特征的特殊性,加深了对广东地区雷暴特征的认识。

论文目录

  • 引言
  • 1 资料的选取及处理
  •   1.1 地闪定位资料
  •   1.2 探空资料
  • 2 大气不稳定参数分析
  •   2.1 沙氏指数
  •   2.2 抬升指数
  •   2.3 K指数
  •   2.4 全总指数
  •   2.5 对流有效位能
  •   2.6 对流抑制能量
  •   2.7 粗理查森数
  •   2.8 强天气威胁指数
  • 3 结论和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刘泽,郭凤霞,廉纯皓,曾凡辉,黎奇,甘明骏

    关键词: 大气不稳定参数,雷暴强度,探空资料

    来源: 气象科技 2019年0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50150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6Z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5002)共同资助

    分类号: P446

    DOI: 10.19517/j.1671-6345.20180419

    页码: 648-654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273K

    下载量: 115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被引论文选编[J]. 气象科技进展 2017(03)
    • [2].高分辨对流有效位能在云南一次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S1)
    • [3].大对流有效位能和条件不稳定下地形降水的三维理想数值研究[J]. 气象学报 2011(05)
    • [4].读图[J]. 气象科技进展 2018(04)
    • [5].基于指标叠套法的安徽省强对流天气潜势预警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02)
    • [6].贵州省雷暴大风时空分布及对流参数特征分析[J].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0(02)
    • [7].2017年丹东地区突发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23)
    • [8].中国冷季高架对流个例初步分析[J]. 气象学报 2016(06)
    • [9].埃玛图状态曲线和几个特殊指标的其他算法[J]. 内蒙古气象 2011(06)
    • [10].不稳定能量参数在一次强对流天气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02)
    • [11].NCEP再分析资料在强对流环境分析中的应用[J]. 应用气象学报 2012(02)
    • [12].德兴“6.15”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特征分析[J]. 江西科学 2012(04)
    • [13].1980—2009年我国龙卷事件变化[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2(03)
    • [14].北京“7.31”局地暴雨过程的天气分析[J]. 气象 2008(S1)
    • [15].打开埃俄罗斯的风袋[J]. 新知客 2009(02)
    • [16].对流有效位能预报能力的统计分析[J]. 暴雨灾害 2014(03)
    • [17].安徽龙卷发生的环境条件和临近预警[J]. 高原气象 2012(06)
    • [18].丽江机场强对流预报因子及潜势预报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0(03)
    • [19].2013年9月4日承德市暴雨漏报诊断分析[J]. 内蒙古气象 2017(01)
    • [20].大气环境因子与雷电产生的关系[J]. 南方农业 2015(18)
    • [21].两次西南涡降水的诊断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0(02)
    • [22].陕西北部一次对流性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J]. 陕西气象 2014(04)
    • [23].葫芦岛市一次冰雹天气形成机制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14)
    • [24].对流有效位能的本质和一种新的计算方法[J]. 气象科技进展 2017(03)
    • [25].渤海一次强阵性雷雨大风过程的诊断分析[J]. 海洋预报 2013(02)
    • [26].对流有效位能计算的新方案[J]. 气象科学 2010(01)
    • [27].从不稳定能量角度对条件不稳定相关问题的讨论[J]. 气象学报 2017(03)
    • [28].2013年8月17日黄山莲花峰重大雷电灾害的气象分析[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29].近6年陕甘宁三省5—9月短时强降水统计特征[J]. 应用气象学报 2012(06)
    • [30].江淮地区一次农业致灾龙卷天气成因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7)

    标签:;  ;  ;  

    基于大气不稳定参数的广东地区雷暴特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