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粘性颗粒体论文_刘海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粘性颗粒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颗粒,沙堆,弹性,粘性,应力,机理,系数。

无粘性颗粒体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涛[1](2010)在《无粘性颗粒材料剪切试验和贯入试验的离散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颗粒材料剪切试验的离散元分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困扰着研究人员,比如试样尺寸、颗粒间摩擦系数、应变率等对剪切强度的影响。本文首先进行了一系列数值叁轴压缩试验,并从接触向量空间分布等微观角度分析试验,得到了这样的结论:○1由于边界摩擦的作用,剪切强度随着试样尺寸L的变化而变化。当L足够大时(例如,在叁轴压缩试验中,L/R>30,其中R为颗粒平均半径),边界摩擦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剪切强度不再随L增大而变化;○2同时,试样尺寸较小时,意味着试样内颗粒数量较少,不同试样的微观结构差别较大,导致剪切强度离散性较大;本文也进行了一系列数值双轴压缩试验,并从摩擦耗能空间分布、转动动能空间分布等微观角度分析试验,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当颗粒间摩擦系数较小时,剪切强度随着颗粒间摩擦近似比例增长,而当颗粒间摩擦系数较大时,颗粒材料的剪切强度不再随着颗粒间摩擦系数增大而变化。这是由于当颗粒间摩擦系数较大时,颗粒的相对滚动成为接触破坏的主要原因;另外一系列双轴压缩试验表明,应变率越大,颗粒系统中的平均应力越大,导致剪切强度越大。本文还从理论和数值两方面对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进行了分析,考察了通过贯入试验获得原位水平应力可行性,以期间接完成本课题的支撑项目:抗滑桩工作应力无损检测。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理想弹塑性Mohr-Coulomb材料中,孔穴扩张极限压力、锥头阻力与原位水平应力间的解析关系;通过数值试验,从主应力场、速度场、孔隙率场、转角场等微观角度分析了贯入机理,同时考察了原位水平应力对锥头阻力和量测水平应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0-05-01)

谢晓明,蒋亦民,钟桂雄[2](2002)在《无粘性颗粒堆底的应力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弹性理论出发 ,推导出了变系数弹性模型。利用此模型 ,计算了二维沙堆式样里的应力分布 ,得到了试样底面应力分布曲线有低陷的结论 ,并用不同方法验证了模型的稳定性与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岳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4期)

谢晓明[3](2002)在《无粘性颗粒堆的应力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从工程实际还是基础研究的角度看都有很高的重要性,颗粒系统在近十几年里引起了许多物理研究者的注意。作为一特殊的凝聚态系统,颗粒系统表现出既像固体又像液体的双重行为,它的一些基本性质至今仍没有得到很好的物理解释。一典型的例子是无粘性颗粒堆中由其自身重量产生的应力分布问题。实验发现,颗粒堆底部压力分布的最大值并不总是像想象的那样出现在堆低的中心,而可能在两边,即压力分布可能在中部呈现一低陷结构。对这一有趣现象人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有些人认为颗粒体堆中有类似拱棚样的东西,使负荷不是垂直,而是沿斜线向下传递。有些理论认为低陷与普通连续力学相容,颗粒体堆中间部分是弹性区域,但靠近表面层的部分处于塑性状态,应力张量满足库仑条件。也有人认为颗粒介质需要新的本构关系,并与颗粒堆形成历史有关。 本文简单介绍了颗粒体的一些物理特性,并对压力低陷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文章认为,在远比单个颗粒大的宏观尺度上,颗粒系统仍能看作连续媒质,其应力可用一般的连续力学处理。如果慢慢除去重力这一(假想)过程是可逆和弹性的,没有任何塑性和耗散,通常的弹性理论仍对静止颗粒体适用。只是由于颗粒体密度会发生较大变化,它的弹性系数也会随着密度的不均匀而改变。基于这一考虑的具体模型计算发现,如果颗粒堆的密度变化是内松外紧的,其底部压力分布能出现实验观测到的压力低陷。由此我们提出猜测:对从一固定点(或线)缓慢散落颗粒而形成的圆锥形(或楔形)堆,低陷与堆的微小的内松外紧型密度变化有关,而这一密度变化可能来自颗粒沿堆边滚落时对堆产生了一定的扰动拍紧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2-06-30)

无粘性颗粒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弹性理论出发 ,推导出了变系数弹性模型。利用此模型 ,计算了二维沙堆式样里的应力分布 ,得到了试样底面应力分布曲线有低陷的结论 ,并用不同方法验证了模型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粘性颗粒体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海涛.无粘性颗粒材料剪切试验和贯入试验的离散元分析[D].清华大学.2010

[2].谢晓明,蒋亦民,钟桂雄.无粘性颗粒堆底的应力分布[J].岳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3].谢晓明.无粘性颗粒堆的应力分布[D].中南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侵蚀坑上下游坡度与沟床纵坡及泥砂水...污泥形态2 肖家桥堰塞湖典型的散粒体应力一应变曲线试验Fig2.2Photoofex颗粒六方形和正方形排列图

标签:;  ;  ;  ;  ;  ;  ;  

无粘性颗粒体论文_刘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