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德舆研究

权德舆研究

齐晓玉[1]2018年在《权德舆文坛盟主地位的确立研究》文中认为权德舆是元和时名相,文坛领袖,对中唐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文坛盟主为切入点,考察权德舆为枢纽的文人群体,在梳理权德舆主盟中唐文坛过程中,考察其为人、为文,展现其与中唐文坛的广泛、多元联系。引言在厘清研究对象与范围的基础上,对研究现状及相应的不足与拓展空间进行分析,进而阐述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一章分析权德舆的政治态度、人生选择与其文坛盟主地位的关系。受祖辈与同僚为官风范影响,权德舆立志成为外在宽和、内在刚正的君子,生活中与妻子平等友爱,创作了大量的赠内诗。面对贞元、元和时期复杂的时代背景,权德舆在力图表达政治观点的同时,尽量避免陷入纷争。因此,他虽然获得了稳步发展,但却政绩平庸。中正宽厚的品性和政治地位,使其能够在士大夫中获得较高声望,为其成为文坛盟主奠定了基础。第二章梳理权德舆的文学活动对其文坛盟主地位确立的作用,重点考察诗歌创作在文坛交际中的意义。权德舆九年知制诰、叁次掌贡举为其文坛盟主地位奠定了基础。通过分析权德舆诗歌酬唱的基本情况和艺术风貌,可见其与台阁诗人群体的诸多互动。另外,权德舆的送别诗具有明显的程式化特点,体现了当时盛行的文人赠别创作模式。他一方面受到这种普遍创作风气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在这种风气中处于引领地位。第叁章探讨权德舆古文创作及其作为文坛盟主文章创作的典范意义。权德舆的碑志文“尚实重情”,多体现鲜明的王道思想和敦厚弘博、温润雅正的风格。权德舆的策问体现了他探索古文、古道的理念与实践尝试,他从主考者角度对应试者提出要求,引领中唐文风的变革方向。权德舆的赠序文具有独特的个性与写作章法,与梁肃、韩愈等人的赠序相比,权之赠序亦具有独特的效法价值。余论对论文的核心观点进行总结。权德舆凭借独特的政治立场及人生观赢得帝王欣赏、文人好感,在知制诰、掌贡举过程中,逐步掌握文坛话语权,进而凭借独具魅力的诗歌与文章创作,引领文坛风尚,成为一代宗匠。

付丽娟[2]2008年在《权德舆诗文用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权德舆,中唐德宗、宪宗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贞元、元和年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处于过渡时期,权德舆置身于古文运动,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奖掖后进,选拔了一批有志之士,后来大多成为唐朝的政治和文化精英。权德舆的诗歌众体皆备、诸体皆长,“有绝似盛唐者”;为文以“体物导志”或“明道”为目的,强调“有补于时”的社会功能。他对中唐及晚唐的诗文创作有很大影响,在唐代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学者们开始重视对权德舆的研究,但主要是集中在文学方面,而对其诗文用韵的分析却很少涉及。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把权德舆的诗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穷尽式的系联、归纳方法,旨在考察其用韵特点及反映的当时实际语音情况,并希望能通过对其诗文用韵的对比来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介绍权德舆其人、诗文创作情况及其对所处时代的影响,简述诗文用韵考察语音的价值,明确研究对象、所选版本、诗文数量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权德舆诗歌用韵本章分为叁个方面来讨论:一、通过对权德舆206首近体诗的用韵考察,我们发现其近体诗的用韵几乎与《广韵》规定完全相同,出韵仅有叁例:尤韵押入模虞韵两例,欣韵押入真韵一例,这反映了当时语音变化的实际面貌。对特殊韵字的讨论有两个,包括“论”与“过”。二、通过对186首古体诗用韵的考察,我们发现古体诗在押韵方面较近体诗自由得多,但从其平声入韵与仄声入韵情况的对比中仍可看出权德舆在古体诗创作时受官韵影响之深。权德舆古体诗中的出韵的例字极多,多为同调之间的出韵,在不同声调之间的出韵现象中,上去通押较多,但极少是浊上变去的原因。对古体诗中所出现的特殊韵字的讨论,包括“忘、望、推、车、行、长、宿、过、钿、看、并、醒”等。叁、对权德与诗歌用韵的特点进行讨论,包括对权德舆诗歌的校勘的分析(主要从篇目数量、句式排列、选字用字叁个方面加以分析辨别),权德舆诗歌用韵的特点总结(通过对其古体诗、近体诗用韵特点的比较,总结出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相异之处。)第叁部分:权德舆的韵文用韵分析通过对权德舆的132篇韵文(除8篇不入韵外)共包含589个韵段的考察,我们发现其文章用韵更为松散,不似诗歌严谨。但表现出了更多的实际语音状况,更有研究价值。异摄相押的情况共有41例,平仄混押的韵段85个。在这85个异调通押的韵段中,主要是上去通押,体现了浊上变去在中唐时的发展状况。主要涉及到的全浊上声字有:动、恃、呆、祀、士、氏、父、部、妇、弟、骇、愤、限、上、幸、静、后、舅、户、辅。特殊韵字的讨论,包括“下、否、易、那、差、丧、正、盛、沄、大、度、教”等。权德舆韵文用韵的特点总结:通过对其韵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现象的考察,总结其所处时代的语音特点。第四部分:结语将权德舆的诗文用韵对比,总结出相同之处和相异之处。

严国荣[3]2004年在《权德舆研究》文中提出权德舆,字载之,唐德宗、宪宗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中唐贞元、元和时期文名颇盛,被时人视为文坛主盟者,曾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对古文运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到了后世,他的声名渐为湮没,对他文学地位和所起作用的评价也不甚高。这种时人的盛誉与后世的低调之间的差异,固然有时代风尚变迁和个人审美趣味差异的因素,但也说明他在中唐文坛上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有必要对他作全面、客观、完整的描述和研究。基于此,本文试图在中唐贞元、元和间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和文学正呈过渡、变革状态这一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就权德舆的家世生平、问学交游、思想渊源、诗文理论和创作实践及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勾稽、考证、描述和研究。 本文除“引言”之外,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对权德舆生活时代前后唐王朝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简要回顾和描述。主要描述了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在大历、贞元间这一由盛转衰过渡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制度、学风的变迁,以及与开天盛世和元和中兴的联系。尤其重点阐述了大历、贞元时期士人(包括权德舆)实用、世俗化的生存态度,重振王朝权威、恢复儒学礼教秩序的强烈愿望,并试图以此显现元和中兴赖以成功的思想、制度、经济、文化和人才基础。 第二章是对权德舆家世、生平,问学、交游等基本问题的勾稽和考辨。首先简要梳理了权德舆的家世情况,并对权德舆父亲权皋的迁徙地作了考辨,纠正了前贤在这一问题上的武断。第一节重点对权德舆的生年作了辨正,以充分的证据,纠正了前贤讹误之处,并对权德舆的侨居地作了辨析。第二节在全面搜集、整理权德舆生平资料的基础上,比较详尽地梳理出了权德舆问学交游、入仕做官的人生历程,把权德舆生平分为唐代宗大历末年以前寓居叁吴、读书游学时期,唐德宗建中初至贞元七年入幕淮南、从事江西时期和贞元八年至宪宗元和末入为朝官、出为藩侯时期叁个阶段,对其少年、中年、晚年的生活、学习、交游、为政等问题都作了细致考辨,尤其对权德舆的交游情况作了详细勾稽,对前贤在他诗文理解时的不周及所导致的诗文和行事系年失误作了补正。 第叁章专门研究了权德舆的思想渊源。有关权德舆思想问题的研究,古人大多属于简要概括,今人也是在介绍权德舆其人和诗文时一笔带过。恕笔者愚陋及所收集材料的限制,国内详细研究和探讨权德舆思想的有关文章,笔者还未见到多少。因此,这一章从史料出发,从权德舆诗文出发,在回顾大历、贞元间思想界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从儒、释、道叁个方面归纳分析了权德舆的思想渊源、思想主体、思想倾向等问题,对权德舆的思想风貌作了比较全面、完整和客观的描述,对其思想给了一个基本的界定。认为儒学思想是权德舆出处仕进的根基,经世致用是他的人生理想,其一生称得上是正道直行、文质彬彬的君子正儒;但他又不泥古,识通变,深知儒学思想的缺失,因而他周流于儒释道叁家,强调叁者同源一体,可资政、济人、宏化,因而他有以儒为主,以释、道匡儒,圆融调合叁教的倾向。 第四章探讨权德舆的文和文论。权德舆有各体文章400余篇,但因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国内很少有人专门研究。第一节简要介绍了权德舆文集版本、文章类型的基本情况,重点对权德舆文章中的纪人、叙事类文章作了分析,揭示了他的文章在中唐文体文风变迁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变化痕迹。第二节重点描述和研究了权德舆的文论主张,认为他从综合观、整体观出发,以中和的审美观点为指导,提出了言而蕴道,辅以气理,抒写情志,简和通达的文论观点,并且明确了判断文章优劣应以是否“气、理、简、通”四者俱备、“全然而天”为标准。尤其是重点论述了权德舆在古文运动中的作用,认为权德舆从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入手,以“通理”、“’辩惑”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这在实质上极大地推进了古文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提高了古文在现实政治和生活中的地位,从而极大地推进了古文运动的开展。 第五章主要探讨权德舆的诗论和诗歌创作。权德舆是我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的“意境”说的早期开拓者。第一节通过研究权德舆有关“意”与“境”的论述,认为权德舆第一次把“意”与“境”联结在一起论述,从而使原来互不相属的两个概念组成一个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的完整的意义表达,从而赋予“意境”完整、独立的范畴品格,并且还第一次完整地表述出了意境的含义,为后人完善这一理论表述规定了合理的路径。这是他对意境说的最大贡献。第二节重点分析和研究了权德舆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认为权德舆的诗歌既有盛唐余韵,又有中唐新风。他的有些诗歌,在风格上继承了盛唐气韵的某些方面,如自信爽朗的豪气、明朗清丽的色彩、浑成自然的意境等;有些诗歌则体现出中唐的时代风貌,如对生存状态的汲汲关注,实用化、世俗化的人生态度,浓郁的生活气息、琐碎的生活细节描写等等;有些诗歌如赠内诗、咏史诗、游戏诗等,则表现出某种开拓、丰富和深化,从而,以他近400首诗歌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唐诗宝库,莫定了他在中唐贞元、元和文坛上应有的地位。 因此?

熊英[4]2007年在《权德舆诗歌创作与马祖洪州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权德舆诗歌与马祖洪州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诗歌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从而深入探讨洪州禅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以求对权德舆的诗歌作一个较为深入的评述。全文由四章构成。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阐述本文的研究的背景、意义及方法。第二节对权德舆的家世、生平、文学作品概况,以及他的佛教渊源作一个较为详实的介绍;第叁节阐述洪州禅的发展脉络和主要观点,特别强调“平常心是道”的核心理论。全章为下文展开论述奠定了基础。第二章“马祖洪州禅对于权德舆诗歌内容的影响”。本章第一节分析权德舆直接涉及僧、寺的诗歌中所表现的对于佛禅的热爱与向往。第二节集中写洪州禅“平常心是道”理论在权德舆诗歌内容中的表现。首先结合洪州禅“若悟圣心,总无余事”的理论,论述其“诗中自有闲意在”,接着又联系“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的理论,主要表现权德舆赠内诗中的真心,而后又从“但无一念,即除生死根本”的角度出发,展现其诗歌中对于人生矛盾的平和心态,最后阐述其送别诗中“自得度令他得度”慈悲情怀。第叁章“马祖洪州禅对权德舆诗歌艺术表现的影响”。第一节从权德舆的诗歌意象,特别是其中心意象“云”的多重含义中,论证马祖“心生之色”与权德舆“意中之物”的契合。第二节论证权德舆平易晓畅的诗风的形成与洪州禅“道不属修,修成还坏”的理论有关,第叁节则论述“无是非、无造作、无取舍”的“平常心”(“真心”)的直观造成了权德舆诗歌“不隔”的浑然天成的“无我之境”的形成。第四章“洪州禅视野中的权诗‘游戏诗风’与‘吏隐’影响”。第一节分析权德舆在贞元时期台阁唱和中的中心地位,并论证其游戏诗风的形成与洪州禅“任运随缘”的理论有关。第二节从权德舆诗歌中的禅思,分析权德舆烦累的生活与怡然自得的心境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对中国文学史上“吏隐”现象出现的机缘和影响的探微。

杨萍[5]2017年在《以权德舆、梁肃为中心的前古文运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权德舆、梁肃都是中唐“前古文运动”时期重要的古文创作大家,亦都是古文创作之领袖人物。权德舆自贞元八年(792)入朝为官以来,官运亨通,职务屡迁,久居权衡,位至卿相,主盟文坛二十余年,现在《全唐文》留其作品二十七卷,数量相当可观,对于在政坛和文坛都如此重要之人物,然而学界对其研究,尤其是对其“文”的研究并不多,尚处于初始阶段。梁肃的古文创作在当时亦产生很大影响,成为当时和后世文人宗法之对象,蔚为文宗。“前古文运动”时期的古文传承呈现出继承式、谱系式的发展方式,对于其中具体谱系关系和继承关系的划分,虽然一些学者已经作了一些较为明确的界定,但是至今学界还未形成统一的共识。鉴于权德舆、梁肃的生活时期大致相同,二人互为莫逆之交,亦都曾师从独孤及学习古文理论和古文创作,有着共同的古文创作指向,且二人在当时文坛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本论文亦本着在现在文学史中还原权德舆历史地位之目的,欲将权德舆和梁肃划分为一个时期,对“前古文运动”时期的谱系继承关系进行重新界定,这在对“前古文运动”的谱系关系的研究中尚属首次尝试。在具体行文中,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在“前古文运动”的第二个时期,即以权德舆、梁肃为中心的前古文运动研究,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有两部分内容:一、介绍“前古文运动”概念之来源;二、对以权德舆、梁肃为中心的前古文运动研究现状进行整理与分析,以便在现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研究。第一章为中唐政治文化背景下儒士普遍的主体文化倾向。当时儒士的主体文化倾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安史之乱”这场巨大的政治变革导致中唐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亦使当时世人的心态发生很大改变,在冷静之后,文人士大夫表现出普遍的“求变”愿望,在变革中挽救社会出现的各种危机;二、当时文人面对社会的危机,不免产生感伤悲凉之感,于是他们便到宗教中寻求精神慰藉和危机的出路,表现出普遍的“儒释道”情怀。第二章为前古文运动的特点和发展方式。这部分有叁方面的内容:一、介绍前古文运动的特点:团体性;二、对前古文运动团体的谱系继承关系重新加以界定:第一个阶段形成以李华、萧颖士、贾至、独孤及为中心的古文团体,第二个阶段形成以权德舆和梁肃为中心的古文团体;叁、前古文运动家之间、前古文运动家和古文运动家之间的传承存在着更深一层的谱系关系,这部分内容将进一步探究他们之间的师生情、友情和亲情关系。第叁章为以权德舆、梁肃为中心的前古文运动团体的文学理论观。这部分内容有两部分:一、探究前古文运动家古文理论传播之路径。二、权德舆、梁肃的古文理论观:为教化而文学的“功利主义”古文理论观;以道为本,文道结合的古文理论观;“朴实主义”的古文理论观;以经典为宗的古文理论观。第四章总结权德舆、梁肃在这个时期的古文创作实绩。这部分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总述权德舆、梁肃的散文创作概况。二、总结权德舆、梁肃的散文创作特点:文体上,他们的散文骈散结合,整齐与散行交错,形成整齐与错综之美;在文风上,他们的散文由华丽逐渐向质朴典雅过渡;此外,他们的散文也颇具叙事性和抒情意味。

徐璐[6]2012年在《杜佑淮南幕府及其文学活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处于中唐时期的杜佑淮南幕府是唐代幕府中罕见的盛府之一,其文职幕僚数量最多,而且幕僚中的博才多学之:上后来也大批升迁进入朝廷,成为国家的助力,甚至杜佑本人的任期也是唐代历史上罕见的官员外放长期,达到了十五年之久。笔者鉴于杜佑淮南幕的这些特别之处,因此试图对其幕府与文学创作进行相关的专题研究。论文《杜佑淮南幕及其文学研究》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幕府制度与唐代淮南幕考述,主要是通过史料分析处于唐德宗时代的杜佑淮南幕府在整个唐代幕府史上的特别之处。第二章杜佑淮南幕文士僚佐考,笔者基于戴伟华在《唐方镇文职僚佐考》中对杜佑淮南幕幕僚进行的考证,在此补充杜兼、符载、罗珦和权德舆四位幕僚的生平考证,以使杜佑淮南幕府的文人资料更为完整。第叁章主要研讨杜佑淮南幕中的文学活动,此为本篇论文的重点内容,分为幕府中的史书、文章和诗歌创作叁部分进行论述,对作为重点诗文部分进行作品分类、数据对比、列表分析研究,并且总结出幕府文学的主要特点,以及幕中主要的义士幕僚对今后元和文坛的影响。第四章论述江南幕府生活与文人创作的双向影响,曾经在杜佑幕中作为幕僚的这些文人,在淮南幕的驻扎地扬州、乃至江南各地的生活,成为影响他们后期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江南的环境熏陶文人,文人的创作体现环境,彼此产生了双向的作用和影响。本篇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关注到前人从未研究的中唐时期杜佑淮南幕的基本文学活动情况,并以此作为“幕府与文学”研究的专题,总结出幕府文学的基本特点,这可以为唐代幕府与文学之间关系的研究增添一些资料。其次,笔者丰富了戴伟华关于杜佑淮南幕文职僚佐的考证,并且补充了其他四则人物考辨,使杜佑淮南幕府的文人资料更为完善,便于今后研究。再次,江南浓厚的环境氛围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文人受到感发,同时,他们又将这种感触投之笔端,传递在每一首作品之中,使今天的我们还能够体会到文化与文学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渗透。

陈江英[7]2011年在《权德舆策问思想内容论析》文中指出权德舆,字载之,唐德宗、宪宗时期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叁掌贡举期间所作五十道策问,骈散结合、气盛言宜,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礼仪、赋税、军备等方方面面,反映出深广的社会政治生活。笔者试图通过所选取的二十几篇策问的解析,阐释权德舆的儒学思想、忧患意识以及求贤予能、生人安民的为政、为人之道。本文绪论部分,对权德舆的生平、着述及策问思想进行概述,对权德舆诗文中策问的基本情况、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绪论之外,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唐代的科举与策问。简单梳理科举的起源、流变过程、策问的源流、儒家经典与唐代科举考试的关系。众所周知,科举以经学为重心,而策问内容大都与经学相关,这叁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容。这一章主要系统阐述叁者的关系,为下文论述权德舆策问的思想内容作导入和铺垫。第二章、第叁章主要研究分析权德舆策问思想内容,也是本文的核心和重点部分。由于权德舆策问思想内容涉及面较多,因此,本文将明确以儒家经典命名的策问列为思想内容上,将未明确以儒家经典命名的策问列为思想内容下。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关于权德舆策问的思想内容,大都是在介绍权德舆其人和诗文时简单涉及到,并没有从策问文本出发作系统的研究和论析。因此,这两章主要从解读权德舆的策问文本出发,在回顾大历、贞元间思想界整体变化局势的基础上,结合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去归纳分析权德舆策问中体现出的为政、为人、为文的思想渊源,从而对权德舆的策问思想风貌作了比较全面、完整和客观的描述。第四章主要探讨权德舆策问的写作特点。在总结阐述策问所共有的文体特点外,力图探寻权德舆策问的写作特点。他典贡举期间所作的五十道策问,是唐代策问中的典型代表。

陈江英[8]2015年在《权德舆的儒释道观》文中研究表明中唐名相权德舆,是典型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由于受其家庭和所处时代的影响,他的思想较为复杂,明显表现出浓厚的儒、释、道叁者调和的痕迹。他的思想中既有儒家的中庸、守正,佛教的轮回、禅定,又有道家的反朴、归真。叁者共同和谐发展。这种调和的思想观念伴随着权德舆的一生并真实地体现在他传世的五十卷诗文集当中。

郝润华[9]1996年在《权德舆在中唐诗坛上的地位——兼评《权德舆诗集》》文中研究指明权德舆在中唐诗坛上的地位——兼评《权德舆诗集》●郝润华中唐是唐代诗歌异常活跃的一个时代,诗人层出不穷,诗风各异其趣,最值得后人研究。论中唐诗歌成就,一般认为只有两个时期可称誉,第一个时期大历诗人独统诗坛,诗称“大历体”,其诗风清新闲雅,代表了那个时代...

徐敏[10]2011年在《权德舆亲情诗研究》文中提出权德舆是中唐文坛的领军人物,因为种种原因,其文学上的历史地位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权德舆在诗歌创作,尤其是在亲情诗的创作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在唐代贞元、元和年间以文章进身,位极权宰,是着名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诗文并举、述作丰富的文学家,被誉为当时文坛的“宗匠”、“盟主”。权德舆毕生创作甚丰,流传于世的诗歌有叁百四十余首。其中,关于亲情、家庭的诗歌占了六分之一强,涉及的亲属对象广泛,感情真挚,具有区别于时代风气的独特个性,对这部分诗歌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这位中唐名相的真实人格与情感体验。本文试图从权德舆的生平经历入手,从亲情诗的类别及艺术特征上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就内容上主要分为叁类:写给长辈的诗、写给同辈的诗及写给晚辈的诗,其中,赠内诗因为其特殊性和范式意义,被另辟一章,作为重点来论述;对宦海沉浮多年、人生阅历丰富的长辈们,权诗的落脚点在“归隐”;对于同辈,他的遣词多集中在“奋进”;而对于晚辈,则是“宠溺”,毫无封建大家长的架子;至于他的妻子,权德舆更是以饱满的热情,为之写诗叁十余年,其内容涉及婚姻生活的各个方面,迥异时风。在权氏亲情诗的艺术特征方面,则从他冲淡趣远的意境、独特的抒情方式和诗歌散文化的创作倾向来加以分析,以期不仅从诗歌内容,亦从诗歌形式上对权德舆的亲情诗有较全面的了解,力争更好的把握这位中唐文坛领袖在亲情诗创作领域的成就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权德舆文坛盟主地位的确立研究[D]. 齐晓玉. 河北师范大学. 2018

[2]. 权德舆诗文用韵研究[D]. 付丽娟.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3]. 权德舆研究[D]. 严国荣. 陕西师范大学. 2004

[4]. 权德舆诗歌创作与马祖洪州禅[D]. 熊英. 湖南大学. 2007

[5]. 以权德舆、梁肃为中心的前古文运动研究[D]. 杨萍. 河北大学. 2017

[6]. 杜佑淮南幕府及其文学活动研究[D]. 徐璐. 天津师范大学. 2012

[7]. 权德舆策问思想内容论析[D]. 陈江英.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8]. 权德舆的儒释道观[J]. 陈江英.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

[9]. 权德舆在中唐诗坛上的地位——兼评《权德舆诗集》[J]. 郝润华. 社科纵横. 1996

[10]. 权德舆亲情诗研究[D]. 徐敏. 湖南大学. 2011

标签:;  ;  ;  ;  ;  

权德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