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丽琴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第一中学076450
何为素质教育,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比应试教育更为符合时代之所需,更为师生之所爱。尽管人们还没有给予素质教育一个非常确切的定义,但大家都有一个共识: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习者基本素质为目的,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自我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人格为特征的现代化教育。它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主体,是国富民强之根本。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每位教师的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呢?笔者以为,在高中化学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地把握如下几方面的环节尤为重要。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中往往注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了专职“演员”,而学生却成为照单全收的“听众”。不管学生们愿不愿意看,教师往往都要卖命演技。然而事实证明,当今的社会是一个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教师的那些“演技”已经不为“受众”之所爱,只有善于主动地吸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让“受众”也去发挥他们的“演技”,方能适应新环境,跟上时代主旋律,永立不败之地。
故此,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远比逼着学生掌握知识,教师演“独角戏”要强得多,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才是对孩子的负责。”
在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塞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忽视对其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则反其道而行之,注重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各种能力,而教师则由“主角”转变为“配角”,适时指导学生的实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从而使学生把新接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转化为他们自己的能力,进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
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创设探究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了解大量物质产生化学变化的事实,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尤为一提的是,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优良作风。
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之后,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实验。教师对教学内容很有必要进行重组、整合和拓展,从中提炼出开放性教学的基本素材,创设导致学生思维冲突的化学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各种可能的假设,让他们自己去进行实验论证,最终获得合理的结论,从而增强创新意识。
一名学生完成一两次实验不足可贵,难能可贵的是他带着自己思考的问题去主动实验,并在实践活动中找到了研究问题的乐趣,且从中大大激发了不断探索、不断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问题,并让他们科学操作,大胆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通过学习NO分子对人体的影响,学生们主动进行了NO分子对植物体影响的调查,经过查资料、做实验、分析总结等过程,写出了完整的调查报告。
三、树立全新的学生观,牢把学生的素质关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的许多权利被无端侵害,不少教师没有把学生当“人”看,而现在新推行的素质教育,则要求教师必须要树立起全新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平等的、能动的、活生生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命体。
教师要针对高中化学的特点,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实际出发,使教学适应学生。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必然的,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的客观实在性,根据学生自我意识、学习风格,智力和能力等个性因素入手,采取多种策略指导培养学生,发掘他们潜藏的巨大潜能。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段,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里,在此期间,他们生活得快乐与否、学习得舒心与否,与教师对他们的观点和教育有很大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学生真正当成“人”,牢把学生的素质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他们的成长,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爱心、责任心、同情心,具有知识、教养的人。
素质教育已在全国各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广,许多学校在教育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已经作了不少积极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在教育实践中涌现了一批教改典型。但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在各学科的实施上还不够明显,尚未取得质的飞跃。故此,要真正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化学教师的观念应有实质性的改变,切实做好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学生着想,除有效把握文中提到的环节外,还更应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三部曲。只有如此,素质教育在高中化学学科中才不会只是口号,而会在学生身上得到真正体现,高中化学教学才会在素质教育中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