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文化论文_冯鸣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礼乐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礼乐,文化,诗经,周礼,荀子,岂弟君子,文饰。

礼乐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冯鸣阳[1](2019)在《节令、礼乐、道教:政治文化视域下的宋画《瑞鹤图》》一文中研究指出《瑞鹤图》为现存宋徽宗较为可靠的御画之一。以政治文化为视角,可知《瑞鹤图》的画面内容、绘制的时间与地点、题记中隐含了许多图像产生及使用的政治文化信息:《瑞鹤图》的图像表现的主体并非只有鹤,还有祥云与宣德门,其对称加半景式的特殊构图更加突显了叁大主体间的关系;上元节是《瑞鹤图》产生及使用的节令背景;时常伴随着瑞鹤事件发生的是大晟乐这一宫廷礼乐制度;《瑞鹤图》中的鹤暗示了徽宗的道教信仰。总的来说,《瑞鹤图》作为政治祥瑞图像在官方重要节庆场合中的展示与被赏赐,与官方礼乐——大晟乐在官方宴饮演奏情境中互相配合,与徽宗崇尚的道教信仰形成了物象象征及主旨意义上的多重呼应,形成了独特的融合了官方节日民俗、宫廷礼乐制度、宗教信仰的祥瑞政治文化景观。(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期刊2019年05期)

麻雪[2](2019)在《礼乐文化成就礼仪之邦》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周代的“礼乐文化”,生发出厚“德”载物、“礼”尚往来、以“诚”相待、以“信”相许、以“义”相重的情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一直延续至今。那么,何谓“礼乐”?“礼乐”在今天的意义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聚焦在岐山召开的全国第四(本文来源于《宝鸡日报》期刊2019-11-01)

徐志啸[3](2019)在《《诗经》与礼乐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作为先秦时代的一部诗歌集子,既与其产生时期周代的社会密切有关,也记载并反映表现了周代的文化面貌,而其中尤以礼乐文化为典型。周代的礼乐文化,在周代是前无古人的独创,对后世则是影响深远的社会规范准则,它在《诗经》中得到了多方面的生动展示,使《诗经》具有了相当的礼乐文化价值,对后代了解和保存周代礼乐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值得学界重视。(本文来源于《职大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吴爱琴[4](2019)在《春秋时期郑国礼乐文化与国家礼制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地方诸侯国日益强大,维护其统治的礼乐制度不断被破坏和违背,以郑音为代表的新乐挑战旧乐,即是此时期变革的一个缩影。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地域文化快速发展,与周王朝国家礼制的要求产生冲突,郑音的形成与流行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郑声是孔子对郑音的贬斥性的称谓,目的是为恢复周礼及周乐。孔子独斥于郑国,乃是因为郑国与周王室血缘关系更亲近,带有树立典型,匡正礼仪规范,警醒世人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9年10期)

陈莉[5](2019)在《荀子的礼乐文化观念与文艺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荀子在礼乐文化崩坏、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下,批判了墨子功利主义的"非乐"思想,同时也对孔子片面强调礼的内在精神而忽视礼的审美形式的弊端进行了矫正,进而强调了礼乐文化的超功利性和文饰特征。在理性和科学有了进一步发展,神性消逝、个体欲望放纵、各诸侯国纷纷推行法制的时代背景下,荀子审时度势,去除了礼乐文化的宗教神学色彩,肯定了人和动物有着共同的欲望,但荀子进一步指出放纵欲望将导致社会的混乱,因而人需要以礼乐文化"伪饰"本能欲望,才能使社会免于争端。荀子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强化了礼乐文饰的等级性特征,使礼乐文化在法制观念有了巨大发展的时代得到传承。荀子能够根据社会现状机动灵活地传承礼乐文化,这一传承传统文化的模式是值得借鉴的。(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徐琳[6](2019)在《先秦礼乐文化对祭祀文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时代的音乐与舞蹈,都以"悦神"为目的;先秦时代的诗歌,大都是"祈祷辞"与"颂赞歌";先秦时代的神话与传说,多是描写"鬼神的故事"。古代的宗教,就是古代文化的结晶,就是古代文化的宝藏。所谓哲学、科学、艺术……无不蕴含其中。寻述先秦文学的起源和鲁国文学及其文学观念的产生,离不开对宗教因素的考量。在叙述中描写祖先的功业,在议论中赞美自然的伟大。而这充满宗教感的仪式,又是以礼乐制度为载体使形式固化。(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9年09期)

王玉鹏[7](2019)在《《頖宫礼乐疏》与李之藻对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李之藻(1565—1630),字我存,圣名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被尊称为明清天主教"叁大柱石"之一。他学问渊博,淹贯中西,在水利、兵法、天文、历法、数学、地理、逻辑学以及在"天学"诸领域都有不凡的建树,无怪乎徐光启赞其为"卓荦通人"。对李之藻在西学领域的造诣,学界已多有论及。相反,对其在中学尤其是中国传统礼乐文化方面的贡献,至今仍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关注。事实上,李之藻精通音律,娴于礼仪,且有《頖宫礼乐疏》(下简称《頖宫》)留世。开展对《頖宫》之研究,不仅可以形成对李之藻更为全面立体的认识,而且对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天主教》期刊2019年04期)

叶倍[8](2019)在《从玉器看礼乐和中国审美文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真正意义上的礼乐制度生长并繁荣与周朝,它统领全局,审美品格也在其影响下呈现出温润典雅的特征。玉器保留了几千年来的贵重,同时随着周人崇尚精神、品德文化特点的形成,又被赋予了新的高尚、典雅而完美的品格。(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4期)

蒋璐超[9](2019)在《礼乐文化的“教化”功能——“乐教”在钢琴教学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艺术哲学的视角出发,在技艺习得、审美表现、实践指向叁个方面对高等院校师范专业钢琴教学的审美指向进行宏观解读。从社会、实用、审美、教育、娱乐等多种功能性视角来把握乐存在意义的道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乎民族艺术审美心理的理论阐释,以期探索出一条具有民族艺术哲学特色的教学路径。这是由高师钢琴教学所处的特定的民族文化语境决定的,也是急速推进的全球化进程对民族性提出的要求。(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23期)

张宝奇,金梦霞[10](2019)在《探文明奠基,育家国情怀——以沪教版高中历史《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1])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是落实"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笔者在准备公开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时,便尝试对"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进行重点落实。沪教版高中历史《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一课,主要分为"封邦建国"和"周公‘制礼作乐’"两目,需要落实西周的建立、封邦建国体制和礼乐制度等(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期刊2019年08期)

礼乐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周代的“礼乐文化”,生发出厚“德”载物、“礼”尚往来、以“诚”相待、以“信”相许、以“义”相重的情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一直延续至今。那么,何谓“礼乐”?“礼乐”在今天的意义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聚焦在岐山召开的全国第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礼乐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冯鸣阳.节令、礼乐、道教:政治文化视域下的宋画《瑞鹤图》[J].民族艺术.2019

[2].麻雪.礼乐文化成就礼仪之邦[N].宝鸡日报.2019

[3].徐志啸.《诗经》与礼乐文化[J].职大学报.2019

[4].吴爱琴.春秋时期郑国礼乐文化与国家礼制冲突[J].中州学刊.2019

[5].陈莉.荀子的礼乐文化观念与文艺思想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徐琳.先秦礼乐文化对祭祀文学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

[7].王玉鹏.《頖宫礼乐疏》与李之藻对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贡献[J].中国天主教.2019

[8].叶倍.从玉器看礼乐和中国审美文化的关系[J].北方文学.2019

[9].蒋璐超.礼乐文化的“教化”功能——“乐教”在钢琴教学的作用[J].艺术品鉴.2019

[10].张宝奇,金梦霞.探文明奠基,育家国情怀——以沪教版高中历史《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崇圣祠“大成礼乐”文化展演“大成礼乐...礼乐文化一1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庭院景观设计...被试者了解礼乐文化程度调查学习者学习礼乐文化的障碍调查被试者了解礼乐文化的方式调查

标签:;  ;  ;  ;  ;  ;  ;  

礼乐文化论文_冯鸣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