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产出论文-邢加新

二语产出论文-邢加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语产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任务复杂度,二语产出,复杂性,准确性

二语产出论文文献综述

邢加新[1](2019)在《任务复杂度与二语产出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梳理任务复杂度的概念发展,评介关于任务复杂度与二语产出之间关系的两大假说。在综述国内外有关任务复杂度与二语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当前二语任务研究领域关于两者关系的研究现状,并指出未来研究应努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英语教师》期刊2019年20期)

邓丹,朱琳[2](2019)在《二语学习者汉语普通话轻声的感知与产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感知听辨和语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汉语母语者的对比,考察了欧洲汉语学习者汉语普通话轻声的感知及产出情况,探讨了音高、音长这两个语音要素在轻声感知和产出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对汉语母语者来说,音高和音长都会对轻声感知产生影响,其中音高的作用大于音长;而汉语学习者则主要依靠音长来感知轻声,音高的作用不明显。在轻声产出中,音高和音长偏误都普遍存在。音高偏误既有非轻声音节的声调偏误,又有轻声音节的调型偏误,音长偏误主要表现为音长缩短幅度较小。(本文来源于《语言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柯于国[3](2019)在《停顿离散视角下二语写作构思产出的启动压力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停顿离散的渗流边界条件为视角,考察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要素和停顿离散抑制区位。依据写作文本成绩将24名受试分为高分组、中间组和低分组,采用Matlab和inputlog 7. 0软件探究其启动压力源并验证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离散。研究表明:(1)在二语写作构思范畴内,启动压力决定于正停顿与负停顿的渗流边界量、句式复杂度、二语写作构思的停顿波动幅度和母语磁吸;(2)正、负停顿的渗流量及渗流速率助推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并形成梯度,加剧压力降落幅度,形成"压降漏斗"样态。同时,二语写作构思呈现出一定的启动压力离散样态,故对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进行区位划分(强抑制区位、中抑制区位和弱抑制区位),进而匹配资源集和任务集控制区,以促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效度。(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吴继红[4](2019)在《工作记忆容量对二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工作记忆容量为自变量,二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准确度、流利度和复杂度为因变量,考察工作记忆容量对二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工作记忆容量对二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准确度影响显着,尤其在高、低容量组中,二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准确度随着工作记忆容量的上升而提高;(2)工作记忆容量在总体上对二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流利度有一定影响,尤其在低容量组;(3)工作记忆容量整体上对二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词汇复杂度和句法复杂度没有显着影响,而在中、低容量组中,工作记忆对句法复杂度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陶娜,王颖[5](2019)在《二语产出中的任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语产出中的任务研究一直是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领域的热门课题。近年来,该领域呈现出理论视角多元化、研究主题丰富化和研究方法多样化的趋势。本文首先探讨了二语产出中任务研究的心理语言学和社会文化两大理论视角,然后从任务实施因素、任务设计因素及任务因素与学习者个体因素交互作用叁个方面,归纳总结了二语产出中任务的实证研究,并梳理了二语产出中任务的研究方法。最后,结合研究现状,分析讨论了未来可进一步拓展的研究空间。(本文来源于《现代外语》期刊2019年05期)

周正钟[6](2019)在《复述产出对二语学习者语块使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读后复述对二语学习者语块使用的学习效应。研究发现:二语学习者即时复述产出中的语块使用存在与输入文本的协同;二语学习者延时复述产出中的语块使用存在与输入文本的协同;二语学习者即时和延时复述产出在语块层面存在着协同。研究结果进一步拓宽了协同效应的研究视域,对于二语语块习得也有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期刊2019年02期)

梁舒敏[7](2019)在《思维导图型口语任务对二语学习口语产出的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者的口语产出能力弱一直是我国外语教育的短板,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流利度上都存在一些问题,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高。近年来,口语产出能力的发展与教学中的任务类型相关性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任务因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不同的外语学习任务类型承载不同的认知负荷,减少认知负荷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受学习材料的特征、任务的组织和呈现方式等因素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降低阻碍学习的认知负荷,使学习者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知识可视化的视觉表征,符合人脑图式思维模式,可以有效地减轻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在国内,思维导图在外语教学的应用研究主要围绕词汇、阅读、写作和语法进行,涉及口语的研究相对较少,将思维导图设计为一种课堂任务的研究更为少见。本研究以知识可视化和认知负荷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探讨思维导图型口语任务对口语产出的效应。研究从叁个维度测量口语产出的情况:语言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语言复杂度主要包含句法复杂度和词法复杂度,通过二语句法复杂度分析工具和词汇复杂度分析工具进行统计和分析。语言准确度主要考察无语法错误T-unit数量与T-unit总数的比率。语言流利度则从语速、中断和修正这叁个方面进行判断。本研究采取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广西某高校60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作为被试,要求在指定时间内分别完成两项口语任务。自变量为问题型和思维导图型两次不同类型的口语任务,因变量为被试在两次任务中的口语产出。本文提出以下两个研究问题:1)与问题型口语任务相比,思维导图型口语任务对口语产出的影响如何?2)被试对思维导图型口语任务的认知情况如何?研究结果表明:1)思维导图型口语任务对句法复杂度产生明显的积极影响,在口语产出长度、句法结构、并列结构、从属结构、T单位复杂度方面尤为明显地优于问题型口语任务;其对词汇复杂度产生较小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词数方面。2)与问题型口语任务相比,思维导图型口语任务对语言准确度的影响无明显提高。3)思维导图型口语任务对口语产出的流利度有积极影响,能够提高语速、降低中断和重复的次数。4)大部分参与者对思维导图型学习任务产生较大兴趣,对其持积极的态度,且期待更多类似的口语任务。然而,参与者对该类型的口语任务使用不够充分,有待提高。教师应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强化学习者有效使用思维导图的意识和知识,增加基于思维导图的口语任务,减轻学习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认知负荷,提高口语训练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赵晨,姜申君[8](2019)在《二语句子产出中概念结构对句法启动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不同水平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产出英语句子过程中概念结构与句法结构的互动关系。实验主要考察句法结构相同、但题元角色数量不同的两种启动句(非限定性宾语提升句与宾语控制句)是否影响受试将目标句(限定性宾语提升句)回述成不定式形式。结果表明,与控制句相比,低水平学习者倾向将目标句回述成限定形式,而高水平学习者倾向将目标句回述成不定式形式。这表明二语习得者的二语产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种发展过程符合基于用法的理论模型。(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张江丽[9](2019)在《汉语二语学习者与母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量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两个自建语料库,从对比的角度考察了汉语二语学习者与汉语母语学习者在产出性词汇量上的差异。研究表明:汉语二语学习者的最大产出性词汇量为9965个,而汉语母语学习者为13428个。中级水平汉语二语学习者的产出性词汇量接近(略低于)叁、四年级母语者的词汇量,高级水平汉语二语学习者的产出性词汇量接近(略高于)五、六年级母语者的词汇量。在词汇的使用频次上,两类学习者的分布相似。这两类语料中产出性词汇的词种数与覆盖率之间均呈现"词汇效应递减"的规律,但二语学习者使用的词汇更为集中。(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文句[10](2019)在《二语学习者产出英语短语动词的抑制因子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理论(usage-based approaches)框架下,探讨了语言水平、语言接触量、语义透明度、频率、固化和占位等因素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产出英语短语动词的抑制作用。受试为英语专业一年级、英语专业叁年级学生及英语教师。测试任务为单词填充任务,受试需根据文本和首字母提示填写英语短语动词。受试对短语动词的产出结果显示,教师产出的短语动词比英语专业叁年级、一年级学生多24%和45.6%,英语专业叁年级学生产出的英语短语动词又比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多17.4%。对影响受试短语动词产出因子的结果显示:英语水平与短语动词产出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即受试英语水平越高,产出短语动词越多;语义透明度对叁组受试产出英语短语动词有显着影响,即短语动词语义越透明,中国学习者产出英语短语动词越多;固化对叁组受试英语短语动词产出有显着抑制作用,即短语动词高频意义限制低频意义产出,频率越高的意义产出越多,频率越低的意义产出越少;在具体英语接触量中,英语年限、听音乐和看视频学习英语只对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有影响;短语动词频率和占位均对叁组受试没有产生显着影响,表明短语动词频率和占位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产出英语短语动词没有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1)

二语产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运用感知听辨和语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汉语母语者的对比,考察了欧洲汉语学习者汉语普通话轻声的感知及产出情况,探讨了音高、音长这两个语音要素在轻声感知和产出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对汉语母语者来说,音高和音长都会对轻声感知产生影响,其中音高的作用大于音长;而汉语学习者则主要依靠音长来感知轻声,音高的作用不明显。在轻声产出中,音高和音长偏误都普遍存在。音高偏误既有非轻声音节的声调偏误,又有轻声音节的调型偏误,音长偏误主要表现为音长缩短幅度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语产出论文参考文献

[1].邢加新.任务复杂度与二语产出研究述评[J].英语教师.2019

[2].邓丹,朱琳.二语学习者汉语普通话轻声的感知与产出[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9

[3].柯于国.停顿离散视角下二语写作构思产出的启动压力观测[J].外语学刊.2019

[4].吴继红.工作记忆容量对二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影响[J].安康学院学报.2019

[5].陶娜,王颖.二语产出中的任务研究[J].现代外语.2019

[6].周正钟.复述产出对二语学习者语块使用的影响[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9

[7].梁舒敏.思维导图型口语任务对二语学习口语产出的效应研究[D].广西大学.2019

[8].赵晨,姜申君.二语句子产出中概念结构对句法启动的调节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

[9].张江丽.汉语二语学习者与母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量对比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9

[10].文句.二语学习者产出英语短语动词的抑制因子探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9

标签:;  ;  ;  ;  

二语产出论文-邢加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