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提高生物高考得分率“三步曲”

新课改下提高生物高考得分率“三步曲”

张琳

摘要:本文结合具体的例题对提高生物高考得分率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审题;生物;得分率

作者简介:张琳,任教于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

每年很多考生高考结束后,会觉得生物试题在理科综合中不是最难的,好些题似曾相识,答题时觉得有话可说,但最后发现得分并没有预想的高。可见,如何提高生物答题得分率是制胜的关键。

从近几年的生物高考阅卷分析,大部分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表现在答题和审题上除了问题。审题不严,没有看完题目,没有领会题意,不明白所问的问题和题干有什么联系,也没有思考与自己所学知识有什么衔接,匆匆答题。答题时也不能用科学的生物术语,即使教材的生物概念、规律及图形也不能准确表述,语言也缺乏逻辑关系,导致丢分。对于答题和审题上的失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备考中,走好“三步曲”,能提高生物试卷得分率。

一、仔细审题,提取有效信息

阅读试题时,应该多角度、无遗漏地收集有效信息,弄清题目涉及的概念的含义和一些重要词语的作用,排除表明现象的迷惑,以保证对题意的准确理解。

1.粗读到细读,多角度把握题意

审题时,先粗略地将题干浏览一遍,了解题目叙述的概况,看描述的是什么生物现象,过程如何,问题是什么,然后再带着问题细读一遍,特别是对题目文字和图像的关键之处,更要细心领会,仔细品味,不但要从文字中获取有效信息,而且要从图像中挖掘隐形信息,即要多角度、全方位、无遗漏地捕捉解题信息。

例1(陕西2010年高考31):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____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_____。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__。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个。

解析:通过审题,应该明确本题的研究对象是种群数量与时间变化关系,再讨论a曲线和b曲线的变化趋势,从a与b的关系可以看出在最初a、b的种群数量同时增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b的数量开始减少,是审题的关键,联系教材中种群之间关系,说明所给图是“你死我活”的竞争曲线,在a、b竞争的过程中,a最终胜利。结合题干中a、c、d的营养关系为,不难看出,如果d的数量大量减少,即c的天敌数量减少,导致c的数量迅速增多,进而导致a被大量捕食,使得a的数量锐减。而如果干旱导致a即生产者大量减少,必将使得c和d的种群密度都会相应的减少。生态系统低于外界干扰的能力是抵抗力稳定性,而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营养结构负责程度等都很低,因此抵抗力,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也很低。最后一空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也是应该识记的,生物公式不多,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2.有的放矢,排除题干中的干扰因素

在题目中给的许多条件中,往往并非都是解题所必须的,要排除干扰因素,准确判断哪些条件与解题有关,这就需要对有关生物概念和生理过程有深刻的理解。对于这类题,在审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势,大胆地摒弃干扰,获取有效信息。

例2(2010山东高考7题):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解析:本题考查DNA复制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综合,很多考生不认真读题,误认为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而错选C项。仔细审题,会发现在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中有一条链含放射性。继续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所以DNA分子一半含放射性,一半不含放射性,每个染色单体含一个DNA分子,所以一半的染色单体含放射性,并非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3.反复推敲,挖掘题目所给情境中的隐含条件

有的题目部分条件未明确,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图像、图表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是解题的关键,对于隐含条件的挖掘,有时需要与生物情境、生物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的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全面剖析题意,细心把握生物情境,细致分析生物过程,无遗漏地将隐含条件挖出。

例3: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③

C.③①②D.①①②(温度℃)

解析:本题隐含条件是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体温相对恒定,所以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温维持相对稳定,因此小白鼠体内酶的活性不变对应曲线②。寒冷环境中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对应曲线①。寒冷环境中通过汗腺散失的水分减少,因此尿量应增加,对应的曲线①。答案:D

2.咬文嚼字,重视叙述性语言提供的条件

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哪些给出具体数据的条件,而忽视叙述性性语言条件,如“至少”“恰好”等。审题时要边度边想,读到关键词语处,要做标记,并反复咀嚼,从中捕捉解题信息

例4: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若E种群中的总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总能量为1、6×108kJ,从理论上分析,A种群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

解析:通过审题,应明白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能量流动的计算。“A种群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解题的关键,那么能量传递效率应该按20%来进行计算。从图中可以看出,E的能量传递有三条途径,但只有两条途径能传递到A。所以C和D获得的总能量为(5、8×109-1、6×108&pide;20%)×20%=1×109kJ,所以A获得的总能量最多为1×109×20%=2、0×108kJ。答案:A。

二、准确答题,提高得分率

认真审题,挂住题目的条件和要求,我们就走好了关键的一步。而后还要把答案准确的书写出来,才能把思考转化成分数,如何让准确答题呢?

1.学会寻找“题眼”和“关键词”

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题干、设问、图表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常常也是题目的题眼,也将告诉我们试题要考察的内容和要求回答的知识。能否准确找到关键词决定着能否解答试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例5:图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4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内填图中标号,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1)图中的结构1—15中不应该出现的是[]和[];可能含有水溶性色素的是[];结构15与[]的形成有关。

(2)图2、3、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图2、3所示结构的名称分别是,在其中进行的循环Ⅰ、Ⅱ的名称分别是。图3所示结构产生的气体从产生部位扩散到相邻细胞中被用于细胞呼吸,至少需要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有层。

(3)已知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生物同时具有图2、3、4所示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的DNA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的是。

解析:(1)根据图像左侧为高等动物细胞模型,右侧为高等植物细胞模型,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植物细胞中水溶性色素存在于液泡中;结构15应为核仁其主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由三者图像特征可以判断依次为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三者在结构上均是由两层膜包被;线粒体内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在Ⅰ即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叶绿体内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在Ⅱ即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卡尔文循环;叶绿体产生的O2进入相邻细胞参与呼吸依次穿过类囊体膜、叶绿体膜(双层)、细胞膜(两层)和线粒体膜(双层)共计7层膜,14层磷脂分子。

(3)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其内的DNA主要由母本传给子代,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场所,其内的DNA可以由父本传给子代。

2.能准确定位题目所要考察的“知识点”

解题时,如果我们能找到关键词,准确定位知识点,也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如果我们连知识点都定位错了,可想而知,就会答非所问,文不对题。要注意的是,一道试题常常不仅仅考察一个知识点,有的试题,甚至对每一个设问都要能准确定位所要考查的知识点。从近两年的高考命题分析来看,如果一道大题只考查一两个知识点,常常难度较大,需要进行深入扩展与发散;如果一道大题考查多个知识点,常常难度不大,一般用教材上的原话作答即可。

3.答案遵循“从题干和教材原话”中去寻找和组织的原则

从历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命题情况分析来看,除了需要一些深入分析和归纳的试题答案,许多非选择题的答案都是来自相关内容在教材上的原话,或者是由题干、设问中的词语、语句组合而成。

例6:智能温室无土栽培作物,易于管理,优质高产。该项技术广泛运用于现代农业。

(1)无土栽培所用营养液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是和。植物因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对无机盐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应视具体情况调整。供作物性吸收无机盐离子。

(2)营养液中某些无机盐离子浓度比根细胞内的低,植物仍可通过方式吸收。若栽培池内较长时间通气不畅,作物根部可能出现的症状是,其生理原因是。

(3)下图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当EB时,增大光合速率的主要措施是;当BEC时,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当EC时,可采取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用合速率,如遇连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光最有效。

(4)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番茄花蕾可提高坐果率。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施用2,4-D的最适浓度。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如下:(1)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的无机盐的作用以及物质的跨膜运等相关问题;(2)影响光和作用速率的因素;(3)其他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设计。

本实验设计思路较简单,只要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来处理番茄花蕾,通过统计坐果率来判断最适浓度即可。

除以上三点,答题时还要注意:

1.高考评卷工作是一项任务很重的工作,不仅要保证评卷的质量,评卷的速度对评卷任务的完成也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评卷效率,评卷老师在阅卷中往往只看答题要点,尤其是看一些关键词是否答出。如果考生答题啰嗦,词不达意,切不准要害,就会给评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得分情况。

2.充分酝酿,答出素养

该考主观题的答案一般具有一定的弹性,为了操作起来方便,每个老师都有1分内的决定权,因此,要想拿到1分,就必须让评卷老师满意。但是,怎么才能让评卷老师满意呢?实践证明应该注意一下几方面:(1)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2)能答则答,不能答得也要想好答上几点:(3)概念要准确、叙述要简要;4)依题作答,不要乱涂乱画。

3.取舍果断,大胆作答

许多高考题的答案都是开放性的,有宽松的选择余地,只要作答合理就会给分。因此,考生平时备考试时要侧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不要只停留在对概念的死记硬背上。有的考生平时只是掌握不扎实,知识迁移能力不够,往往会对题意理解不透,答题丢三落四,造成严重失分。答题时要从多方面思考,大胆解答,不要犹豫不决,改来改去,结果浪费了时间,也不一定改对。

努力做好以上几点,并在平时学习时加强训练和归纳,尽量做到答案科学、合理、规范、简洁,考试中就一定可以提高得分率。

三、注重训练,加强节后反思

如何有效地做好以上两步,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对生物知识的准确理解、规范表达能力。同时更要加强反思,不断总结自己学习中的得失,提升自己的备考能力。

1.强化基础,落实主干

不管是一轮的基础复习还是二轮的专题复习,都要及时进行解后反思,重视教材基础,对经典实验、生物学事实及原理理解透彻、到位,落实好教材中的核心知识,做到主次相济,详略有别。

2.提高信息捕捉的敏锐力

高考复习中不回避真题,在备考中不仅要仔细研读考纲、把握命题的方向,也要认真研读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反思寻找命题的交叉点,扎实有效地备考。

3.重视能力训练的有效性

复习时应重视知识的网络化构建,这有助于迁移能力的培养。同时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题型进行强化训练,答题时要做到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曾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加强图文转化能力、语言(包括图、表等)表达能力、实验过程分析能力的训练。

4.增强正面示范的意识

对考生科学语言的表达能力的考查是高考能力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平时的答题过程中,语言表达要尽量用专业术语并表达完整,在长期的正面引导下,形成规范的答题习惯。

5.加强解题方法的归纳

平时应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如题干中的那些关键词,那些有效信息,与那些基础知识相关联,答题应抓住那些要点等。由于各个知识板块的解题技巧从在较大的差异,如遗传探究的推理方法,实验设计题的类型,变量的确定、答题得程序,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曲线的分析等。在平时的练习中要逐步认识和理解,然后通过试题变式训练,解题策略分析,从中归纳整理各类知识的解题规律,形成切合自身实际的方法与技巧,使自己的解题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总之,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如果能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进行上述三步的解题训练,从而养成科学规范的解题思路,在高考时就能够成竹在胸,提高得分率,取得理想成绩,最终在高考中胜出。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

邮政编码:719000

“ThreeSteps”ofImprovingScoringAverageofNMBTintheLightofNewCurriculumReform

ZHANGLin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anddiscussesthestepsandmethodsofimprovingscoringaverageofNMBTbasedonthespecificexamples.

Keywords:analyzingproblems;biology;scoringaverage

标签:;  ;  ;  

新课改下提高生物高考得分率“三步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