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王少芳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王少芳

王少芳山东省招远市魁星路中学265400

摘要:语文是学生听、说、读、写的必然工具,其中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重要。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培养方法指导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阅读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阅读能力,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独立阅读、分析课文的能力。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目标是读懂,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认读虽然简单,但也会因为学生选择不一而受到干扰。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加以解决。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要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方法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主动有效地进行阅读,才能用心阅读,阅读才有成效。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养成阅读的习惯,获得各种知识;才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点。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学生的阅读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的阅读,而要把阅读目标延伸到课外的阅读上。学生通过阅读课外的材料,能拓宽视野和知识面,形成知识的沉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中要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阅读材料中精彩的句子、段落和篇章。感想型——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提高分析能力。提纲型——阅读后,把阅读材料的要点或基本内容写下来,掌握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路。想象型——主要是通过续编故事、改写故事,提高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三、让学生学会诵读

诵读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丰富的情感活动,诵读要做到以文本的语言点燃学生的激情,以学生的激情激活文本的语言。教师在诵读教学中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最佳的诵读情境,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指导诵读方法,拓展思维感悟的空间。要指导学生诵读优美的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多媒体可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它声画结合,可以逼真地模拟或再现文本中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但是,多媒体的画面有时用多了反而会影响学生的想象力,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在音乐的氛围中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就会对文章的格调风采、层次脉络、语言表达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加以潜移默化的理解、吸收。

四、引导学生学会感悟

理解性阅读的感悟,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去接近文本,在体验中品味,在感悟中把握文本意义,构建文本世界,陶冶心灵,使阅读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从而提高其生命的质量和价值。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培养判断力。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句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的揭示就准确了。二是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如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三是培养联想能力。联想能力是指由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

纵观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读书犹如品茗,只读不“品”无法进入境界,多读也无益;只“读”不“悟”难于提升觉悟,于事亦无补。“悟”发生在提高性阅读时,使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审视文本的美点与亮点,积累写作技巧,提高思想觉悟。总之,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的内涵,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标签:;  ;  ;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王少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