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南部县肖家乡小学南部637300)

习近平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创新是习近平执政以来这一时代的最具特色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我们的教育一样也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挖掘教材创新因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题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题材,教师要充分挖掘其创新因素,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思维,敢于大胆创新。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思考题:在校园里,要把7棵小树平均种成6行,每行有3棵,该怎么种?学生知道,每行3棵,6行就是需要18棵,可现在只有7棵树,缺11棵树,怎么种?这个超乎常规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这时老师要把握机会,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教学时,我出示以下问题:①5棵树种成2行,每行有3棵,怎么种?②7棵树种成3行,每行3棵,怎么种?③6棵树种成3行,每行3棵,怎么种?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引导他们发现“公共树”的作用,掌握一棵树有时可顶上二棵树甚至顶上三棵树的不同排法,使上述思考题最终得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二、营造和谐民主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鼓励送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数学课堂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例如,在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特征”时,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只要你能说出一个数。我就知道它能否被2或5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着说出较大的数,力求难住教师,当教师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问教师:“为什么你能判断得又准又快呢?”很想了解其中的奥妙,从而主动地学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由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能被3、7、9、11等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特征呢”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

三、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疑是创新的开始,解疑是创新的过程,答疑则是创新的成果。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注重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提出难倒教师和同学的问题。并且教师要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创设问的情景,多提供问的机会,把提问权更多地从教师手里转让给学生,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敢干提出问题,勇于争辩问题”的好习惯。同时,对于爱问“为什么”,爱提怪问题的学生,教师不能泼冷水,打击自尊心,面积应善加引导,保护其质疑的热情。例如,分数的分母为什么不能为零,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时要先通分等,问题一提出,同学们探知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发言就更加积极。同学们的主动性发挥了,好学、善学、乐学的劲头也就更足了。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鼓励向教师书本挑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向教师挑战。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往往使学生陷于“言听计从”的境地,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小学数学的创新教学中,教师必须处理好师生关系,逐步建立一个敢于向教师挑战的课堂气氛。例如,在六年级一道判断练习“在除法中,除不尽的,结果一定是循环小数”的教学中,在我评讲时就有些学生提出:“教师虽然你说他是对的,但结果为什么是循环小数呢?你验证过吗?假如数字很大,又怎样呢?”又有一个学生提出:“教师,如果我用分数去表示结果呢?那它的结果就不是循环小数了,你又怎么解释呢?”诸如这些问题,我及时地表扬了提问的学生。通过师生的辩论,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向课本挑战。即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例如,我在教学《分数乘法》时,教材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个数乘以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这个结论是针对于教材上面的内容总结出来的。但有一个学生就提出:“我觉得这样是犯了科学性的错误,虽然这句话是根据上面的推导而得出的结论,我觉得作为结论,应该有它的严谨性,课本里面的这句话就缺少了严谨性。我觉得应该改为这样‘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这位学生的问题实在出乎我的预料,但我立刻肯定了他的说法,鼓励他写信向编委会提出意见,结果全班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五、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以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例如,在组织一次班会前,请同学们预算一下需要多少费用。先告诉学生现有经费多少,再要求学生调查活动所需物品的价格。比如布置教室的彩带、气球需要多少钱等。调查后绘制成表格,并要求学生思考探究:根据学生人数去购买各种小吃、水果需要购买多少?有多少种购买方案?哪一种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础上既能把教室装扮得最漂亮又能让同学们吃得最开心?并申明:探究出合理答案的同学可以奖励一颗智慧星。这样学生们三五成群,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们将各自的探究结果汇报给教师后,教师将较有代表性的方案选出让学生进行比较探究,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种或几种加以表扬奖励。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有效的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教师的历史使命。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探索,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我们就能为国家培养出一代代具有创新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标签:;  ;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