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断裂叶片检测与失效原因分析

汽轮机断裂叶片检测与失效原因分析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46)

摘要:对发生断裂的材料进行了理化检验,分析了叶片断口的宏观、微观形貌。根据检测结果,叶片材料性能满足标准要求,其失效模式为疲劳产生的断裂。

关键词:汽轮机;叶片断裂;原因分析

汽轮机叶片所处的工况条件及环境极为恶劣,主要表现在应力状态、工作温度、环境介质等方面。当叶片发生断裂时,断口往往出现在叶根部位,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疲劳断裂。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制是金属材料在交变应力或交变应变的作用下,某点或某些点逐渐产生了永久性结构变化,导致在一定的循环次数以后形成裂纹或发生断裂的过程。疲劳破坏与静力破坏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零件中的交变应力在远小于材料强度极限的情况下,破坏就可能发生。不管是塑性或弹性材料,疲劳断裂在宏观上均表现为无明显塑性变形的突然断裂,故疲劳断裂常表现为低应力脆性断裂。这一特征使疲劳破坏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1叶片断裂情况

某型汽轮机通流部分由复速级和压力级组成,其中复速级为直叶片,根部采用倒T型叶根形式。机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复速级叶片断裂的故障,经拆检,断裂部位为T型叶根的上危险截面在故障发生后,设计人员立即展开了故障原因的排查和清理,并通过宏观检测分析、断口综合分析、微观组织结构观察等手段对失效叶片进行检测与分析。

2失效叶片的理化检验与分析

2.1宏观检测

图1为叶身端断口的宏观照片。叶片的断面平坦,没有发现明显的沿晶断裂,瞬断区面积占总面积相对较小,因此可以判断叶片的失效模式为由于疲劳产生的断裂。根据断口的宏观表象,裂纹源起始于出汽侧内缘,并扩展至进汽侧外缘。

2.2化学成分分析

失效叶片采用1Cr13马氏体不锈钢,表1为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对比数据可以看出,失效叶片的化学成分满足零件理化检验的标准要求。

2.3材料组织分析

对断裂叶片进行金相组织观察和显微硬度分析。图2为断裂叶片样品的金相组织,从显微组织图片中可以看出,断裂叶片材料的组织为马氏体组织。

2.4夹杂物分析

将断裂叶片材料进行随机抽样,按叶片的根部和叶身部,参考夹杂物评级标准(GB/T10561-2005或ASTME45-2005)进行夹杂物检验分析。根据夹杂物检测结果,对照GB/T10561-2005夹杂物评级标准,该材料满足标准中对夹杂物的级别要求。

3断口综合分析

3.1微观分析

在完成材料的理化检验后,通过扫描电镜对叶片断口进行了微观分析,图3为叶身端断口的宏观形貌图。从裂纹源附近的放大区域中可以看到疲劳条带的存在,也可以明显看出裂纹起源和裂纹扩展区。

对应断裂根部处发现的疲劳条带可以看出,整个材料的断口表面相对较为平整,主要呈现河流状花样,同时存在少量的二次裂纹。

综合判断,材料的裂纹起源于叶片T型的边缘部位,并逐渐向中心部位扩展。

3.2裂纹的扩展

疲劳裂纹扩展的微观模式受材料的滑移特性、显微组织特征尺寸、应力水平及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等的强烈影响。一般可将疲劳裂纹的扩展分为3个阶段。

对于大多数合金而言,第I阶段裂纹扩展通常都很短,一般只有2~5个晶粒。但该阶段在总的疲劳寿命中所占的比例并不一定很小,当应力幅较低时,所占比例甚至可达总寿命的90%。该区域的微观断口形貌极其复杂,可能出现的形貌特征有摩擦痕迹、滑移线、类解理形貌(如河流、羽毛、舌头等)、早期疲劳条带、沿晶、混合形貌等断口特征;当应力强度因子范围较高时,裂纹尖端塑性区跨越多个晶粒,这时裂纹扩展沿2个滑移系统同时或交替进行,即第II阶段扩展。疲劳条带是该阶段的典型微观形貌特征;当应力强度因子范围很高时,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远大于晶粒直径,此时裂纹扩展类似静态加载时的裂纹扩展,在韧性材料的断口上会形成显微空洞聚集方式的韧窝形貌,有时还会出现准解理、解理和沿晶开裂的形貌特征。

4改进措施

(1)在设计汽轮机时,必须保证叶片各部位的工作应力处在安全水平,因此必须考虑加大叶片叶根的接触面积,改善叶轮与叶根接触面的接触情况,使叶根在工作状态下尽量保持均匀的接触,尽量减少叶片局部区域的应力集中。

(2)为了降低汽轮机叶片的疲劳破坏,延长叶片的使用寿命,必须改善叶片的工作情况,严禁超载运行,减少或消除共振。

(3)加强对叶片表面质量的检查,以提高叶片的安装质量。

5结语

(1)通过宏观和微观断口观察分析,叶片的失效模式为由于疲劳产生的断裂,裂纹源起始于出汽侧内缘,后扩展至进汽侧外缘;

(2)通过材料的理化检验,叶片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硬度值、夹杂物等级均满足标准要求;

(3)在疲劳裂纹源处未见明显夹杂物、缩孔等材料缺陷因素,故判断裂纹起源为应力集中导致,随着裂纹的逐渐扩展,叶片最终发生断裂。

参考文献:

[1]林德源,陈开路,陈秉忠,等.汽轮机叶片T形叶根的超声横波探伤[J].无损检测,2005,27(10):556-558.

[2]范天佑.断裂动力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陈传尧.疲劳与断裂[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4]蒋志强,朱达,盛德仁,等.135MW汽轮机末级叶片断裂原因的分析[J].动力工程,2006,26(4):491-494.

[5]刘爽,赵永宁,刘玉智.200MW汽轮机末级叶片断裂原因分析[J].汽轮机技术,2011,53(4):311-314.

[6]李庆,郑磊.某电厂5号机组次末级叶片叶根开裂分析[J].汽轮机技术,2011,53(5):386-388.

标签:;  ;  ;  

汽轮机断裂叶片检测与失效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