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素结合酶论文_蒋保叁,赵洪波,朱亚玲,王刚,张越美

导读:本文包含了泛素结合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晚疫病,肿瘤,细胞,石斛,蛋白酶,痢疾,胃癌。

泛素结合酶论文文献综述

蒋保叁,赵洪波,朱亚玲,王刚,张越美[1](2019)在《泛素结合酶E2S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泛素结合酶E2S (UBE2S)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利用Oncomine、GEPIA分析UBE2S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GEPIA分析UBE2S与HCC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通过STRING工具分析UBE2S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果 UBE2S mRNA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HCC预后呈负相关(P <0.001),UBE2S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结论 UBE2S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肝癌的预后有明显关联。(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付盼翰,张小庆,金梦梦,徐丽,王翀[2](2019)在《痢疾杆菌效应蛋白OspI催化泛素结合酶Ubc13脱酰胺化的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Ubc13是NF-kB信号通路中一种重要的泛素结合酶(E2),志贺氏杆菌效应蛋白OspI能够催化Ubc13第100位谷氨酰胺发生脱酰胺反应变成谷氨酸,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为了研究OspI催化Ubc13发生脱酰胺反应的分子基础,本研究通过从大肠杆菌中分别纯化OspI和Ubc13蛋白,解析了它们形成复合物2.3A分辨率的晶体结构。该结构显示OspI利用两个不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9-08-18)

马凌晖,欧景丹,刘荣荣,胡睿,王万军[3](2019)在《铁皮石斛泛素结合酶DoUBC9的克隆鉴定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泛素结合酶UBC9在铁皮石斛原球茎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从已获得的铁皮石斛基因组中鉴定出UBC9基因,命名为DoUBC9,并利用RACE技术,克隆出DoUBC9 3’端,通过与基因组序列拼接,获得完整序列。结果:本研究首次从铁皮石斛基因组中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出DoUBC9,并通过RACE技术克隆后拼接,得到完整的DoUBC9,基因全长为7176bp,CDS长为447bp,共编码148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DoUBC9大概率分布于分泌囊泡和质膜上。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铁皮石斛Do UBC9和其他物种中的UBC9拥有高度保守的UBCc结构域,进化关系高度保守。qRT-PCR分析表明,在不同组织部位中,DoUBC9在愈伤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叶中表达量最小;在原球茎发育过程中,在P1时期具有最高表达量,其他各时期表达量较小,表明该基因可能促进了植物体的细胞快速分裂与生长。结论:通过分子建模方式,首次构建出DoUBC9蛋白的基本模型,并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确定了以人泛素结合酶E2 H结构(2Z5D)为模板的为最优模型。(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3期)

陈娟,黄爱龙[4](2019)在《泛素结合酶UBE2L3功能位点维持cccDNA稳定性并促进HBV复制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据《Hepatology》2019年3月报道】题:泛素结合酶UBE2L3功能位点维持cccD NA稳定性并促进HBV复制的机制研究(作者Zhou L等)尽管以往研究通过全基因关联分析(GWAS)发现多个HBV易感性基因,但是缺乏对这些基因或位点的生物学意义和临床价值的深入研究,并多集中于成人乙型肝炎队列研究。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Zhou等建立了上千人的HBV高危暴露儿童队列和HBV慢性感染儿童的病例样本库;并在儿童队列中鉴定了一(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孙冠铎,李学东[5](2019)在《泛素结合酶10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泛素结合酶10(UBCH10)又称泛素偶联酶E2C(UBE2C),是泛素结合酶E2家族的成员,其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特异性催化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和细胞周期蛋白B(cyclin B)的泛素化和降解,并与多聚环泛素连接酶E3(APC)共同参与调控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AC),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周期蛋白。同时,UBCH10具有肿瘤基因的性质,高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参与其发生与发展。UBCH10所具有的肿瘤基因的性质不仅为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预测因子,同时也为肿瘤的诊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本文就2010年来UBCH10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9年09期)

罗长江[6](2019)在《泛素结合酶UBE2T调控胃癌细胞的分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泛素结合酶(E2酶)通过催化泛素与靶蛋白连接后被蛋白酶体降解。该实验研究了UBE2T对胃癌发生发展的作用,结果显示:UBE2T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高表达;si RNA介导的抑制UBE2T表达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在G2/M期和促进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抑制UBE2T表达通过改变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表达也可减缓胃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注射了抑制UBE2T表达的胃癌细胞的小鼠异种移植模型证实抑制UBE2T表达也可减缓体内肿瘤形成和生长;抑制UBE2T表达影响CCND1、Phospho-GSK3β、WNT家族成员和MYC的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表明UBE2T在胃癌中起关键作用,其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生物标志和治疗靶点。论文主要由下列五部分组成:一.胃癌细胞中UBE2T表达:为研究UBE2T对胃癌发生发展的作用,用免疫组化研究130例胃癌组织和39例癌旁组织的UBE2T表达。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UBE2T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UBE2T高表达胃癌组织样本数高于癌旁组织(P<0.05)。然后,研究不同分化程度胃癌样本的UBE2T表达,没有观察到显着性的分化依赖性差异(P>0.05)二.si RNA介导抑制胃癌细胞中UBE2T表达:基于UBE2T表达与癌症发生相关,我们研究抑制UBE2T表达能否抑制和减缓胃癌增殖、侵袭和转移。用si RNA抑制叁种常见胃癌细胞株SGC-7901,BGC-823和AGS细胞中UBE2T的表达。用嘌呤霉素抗性筛选和绿色荧光蛋白(GFP)检测确定在SGC-7901、BGC-823和AGS细胞中si RNA慢病毒感染是否成功;实时定量PCR测定UBE2T表达;GAPDH作为内参基因对照,分析UBE2T的相对表达水平(UBE2T/GAPDH)。该实验结果提示si RNA成功抑制SGC-7901,BGC-823和AGS细胞中UBE2T基因的表达(P<0.01)。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UBE2T蛋白表达在SGC-7901、BGC-823和AGS细胞中显着降低。叁.抑制胃癌细胞中UBE2T可减缓其侵袭和转移能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导致其他组织和器官形成继发性肿瘤,是癌症相关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该实验研究了UBE2T对胃癌细胞AGS和SGC-7901侵袭和转移能力的作用。通过划痕试验和基质包被转孔实验发现抑制UBE2T可减缓AGS和SGC-7901细胞移行和侵袭。测试细胞划痕试验中细胞生长8小时和24小时后AGS和SGC-7901细胞移行率,发现sh UBE2T组显着低于sh Ctrl组(P<0.01;SGC-7901生长24小时后,P<0.05)。sh UBE2T组与sh Ctrl组比较,AGS和SGC-7901细胞侵袭性被显着抑制(P<0.01)。然而,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粘附试验,sh UBE2T组和sh Ctrl组细胞粘附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四.抑制UBE2T表达可减缓体内肿瘤形成和生长:分别注射si RNA慢病毒感染沉默UBE2T的BGC-823胃癌细胞(UBE2T沉默组KD)和未处理的BGC-823细胞(阴性对照组NC)到裸鼠的皮下。两组均为10只小鼠。对照组肿瘤快速生长并成瘤,表明胃癌细胞快速增殖。相比之下,UBE2T沉默组肿瘤增殖较慢。小鼠在注射后第18天处死并采集肿瘤标本。NC组肿瘤瘤体体积和质量显着大于KD组(P<0.01)。这些结果表明体内抑制UBET2表达可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和成瘤能力。五.UBET2参与的信号通路分析、相关信号因子和网络分析:为探讨胃癌中UBE2T的调控作用,对来自NC和KD组3个样本的基因芯片结果进行通路分析。分析前确认芯片结果质量。分析每组样本均做了泊松相关信号值等相关性验证。系统聚类图识别两组间基因表达的差异。与对照组相比,KD组有226个基因上调,有282个基因下调。结果发现许多细胞事件,如生长、增殖、运动、凋亡和生存,都参与调控UBE2T。与NC组比较,KD组CDH1、Phospho-GSK3β、WNT7B和WNT5A的m RNA表达水平增加。相反,CCND1和MYC的m RNA表达水平在KD组降低。蛋白印迹所得结果与实时定量PCR结果一致。实验发现,KD组的WNT7B、MYC和WNT5A蛋白表达降低,NC组几乎检测不到。KD组Phospho-GSK3B蛋白质表达增加42.1%。相比,NC组CDH1蛋白表达降低,KD组表达增加。KD组CCND1蛋白表达下降85.2%。除WNT7B和WNT5A外,虽然其它蛋白表达降低,但m RNA表达不变,观察到的所有因子的m RNA和蛋白均有相似变化。这些结果和以往研究表明UBE2T可能在胃癌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可作为胃癌患者潜在的生物标志和治疗靶点。(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杨昕鑫[7](2019)在《中华蜜蜂泛素结合酶基因AccUBE2N和AccUBE2G1的表达特性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我国特有的优良蜜蜂品种,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中华蜜蜂受环境胁迫影响较大,这制约了中华蜜蜂种群的生存与发展,研究中华蜜蜂的抗逆性能与防御机制对于中华蜜蜂种群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泛素结合酶(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E2,UBE2)在氧化应激响应、DNA损伤修复和调节免疫反应等多种细胞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本研究以中华蜜蜂为实验材料,分离得到两个泛素结合酶基因,分别命名为AccUBE2N和AccUBE2G1,并对它们进行功能研究,从分子水平上阐述中华蜜蜂抗逆性能与泛素结合酶的联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AccUBE2N和AccUBE2G1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ccUBE2N的开放阅读框的长度为456bp,编码由1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预测该蛋白的分子量为17.18kDa,预测等电点为5.72;AccUBE2G1的开放阅读框为507bp,编码由16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预测分子量为19.28kDa,等电点为4.99。(2)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UBE2N和UBE2G1在不同昆虫中的同源性都较高,它们共有的活性半胱氨酸位点具有高度的保守性。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AccUBE2N和AccUBE2G1都与膜翅目昆虫进化关系更近。叁级结构分析表明AccUBE2N和AccUBE2G1具有泛素结合酶家族保守的UBC结构域,且同属Ⅰ类泛素结合酶家族成员。此外AccUBE2G1含有一个能增强结合活性的酸性环结构。(3)分析AccUBE2N的启动子序列发现,其启动子序列中具有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说明AccUBE2N可能在调节抗氧化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样在AccUBE2G1的启动子序列中含有组织发育相关和细胞应激相关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表明AccUBE2G1可能参与组织特异性发育和应激保护过程。(4)使用qRT-PCR的方法对两个泛素结合酶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特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AccUBE2N和AccUBE2G1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5)通过qRT-PCR检测两个基因在受到不同逆境胁迫后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4℃、44℃、UV、H_2O_2、重金属和杀虫剂的处理下,AccUBE2N和AccUBE2G1被不同程度的诱导表达。以上结果说明,AccUBE2N和AccUBE2G1能响应不同条件造成的细胞应激反应。(6)运用Western blot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胁迫处理下AccUBE2N和AccUBE2G1蛋白的表达量也被诱导上调,与mRNA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这初步表明,AccUBE2N和AccUBE2G1蛋白可能在中华蜜蜂响应胁迫应激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7)通过抑菌实验分析AccUBE2N和AccUBE2G1蛋白的体外功能发现,体外表达重组AccUBE2N蛋白可以提高大肠杆菌细胞对重金属或过氧化物的抗性;而AccUBE2G1蛋白对细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徐妲,王洋,玄彪,汪秋月,徐曼[8](2019)在《抑制泛素结合酶改变猪卵母细胞透明带泛素化状态及精-卵结合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究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添加泛素结合酶(E2)抑制剂对卵母细胞透明带蛋白泛素化水平及精-卵结合能力的影响。试验分为6组:对照组、DMSO组、5、10、15和20μmol·L~(-1) NSC697923处理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泛素结合酶抑制剂NSC697923对猪卵母细胞透明带泛素化水平表达的影响。通过Hoechst染色检测不同组别的精卵结合能力。结果表明:1)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10、15和20μmol·L~(-1) NSC697923显着降低卵母细胞成熟率(P<0.05),透明带硬化时间(P<0.05)以及精卵结合率(P<0.05)。2)对照组和各处理组的透明带蛋白在61、81、106 ku处发生不同程度的泛素化标记,而添加15和20μmol·L~(-1) NSC697923显着地降低透明带蛋白泛素化水平(P<0.05)。综上表明,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泛素结合酶(E2)改变成熟卵母细胞透明带泛素化水平以及精卵结合能力。(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潘烽平,徐言,徐龙生,马兴杰,陈一鹏[9](2019)在《泛素结合酶UBE2T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泛素结合酶UBE2T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对结直肠癌和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UBE2T的蛋白表达水平。脂质体转染法将UBE2T-siRNA及对照NC-siRNA转染结直肠癌细胞SW480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及平板克隆实验分析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UBE2T、cyclin D1、cyclin E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结直肠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UBE2T表达水平增高(P<0.001)。癌组织中UBE2T异常高表达与不良病理指标相关:肿瘤大小(P=0.014)、组织分化程度(P=0.005)、浸润深度(P=0.033)和TNM分期(P=0.014)。CCK-8增殖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都提示沉默UBE2T表达能显着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沉默UBE2T抑制周期蛋白cyclin D1和cyclin E的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发生G1/S期细胞周期阻滞。结论 UBE2T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并与不良病理指标相关。沉默UBE2T通过促进G1/S期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雷朝霞,刘晶,白易平,唐唯,王洪洋[10](2019)在《马铃薯泛素结合酶基因StUBC17的克隆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泛素结合酶(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E2,UBC)与植物生长发育和抗病反应密切相关。为了解泛素结合酶基因对植物抗晚疫病的贡献,从马铃薯栽培种"合作88"中克隆出一个E2泛素结合酶基因,命名为StUBC17,并对其受晚疫病菌诱导表达特性及功能进行分析。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降低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中StUBC17同源基因(NbUBC)的转录水平,再接种晚疫病菌进行抗病性鉴定。进一步在基因沉默植株上瞬时表达马铃薯抗病基因和其相应的无毒基因(R3a+AVR3a、R3b+AVR3b和Rx+CP)及INF1。StUBC17编码区全长447 bp,编码148个氨基酸,其蛋白分子量为16.52 kD,理论等电点为7.72。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tUBC17受晚疫病菌诱导表达。抗病鉴定结果显示,与对照植株相比,NbUBC沉默植株的抗病性显着降低。沉默NbUBC不影响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s,HR)的发生。StUBC17是植物防御晚疫病所需,但该基因的沉默并不影响R3a、R3b、Rx及INF1介导的HR反应。(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9年01期)

泛素结合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Ubc13是NF-kB信号通路中一种重要的泛素结合酶(E2),志贺氏杆菌效应蛋白OspI能够催化Ubc13第100位谷氨酰胺发生脱酰胺反应变成谷氨酸,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为了研究OspI催化Ubc13发生脱酰胺反应的分子基础,本研究通过从大肠杆菌中分别纯化OspI和Ubc13蛋白,解析了它们形成复合物2.3A分辨率的晶体结构。该结构显示OspI利用两个不同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泛素结合酶论文参考文献

[1].蒋保叁,赵洪波,朱亚玲,王刚,张越美.泛素结合酶E2S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9

[2].付盼翰,张小庆,金梦梦,徐丽,王翀.痢疾杆菌效应蛋白OspI催化泛素结合酶Ubc13脱酰胺化的分子机制研究[C].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9

[3].马凌晖,欧景丹,刘荣荣,胡睿,王万军.铁皮石斛泛素结合酶DoUBC9的克隆鉴定与表达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4].陈娟,黄爱龙.泛素结合酶UBE2L3功能位点维持cccDNA稳定性并促进HBV复制的机制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5].孙冠铎,李学东.泛素结合酶10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9

[6].罗长江.泛素结合酶UBE2T调控胃癌细胞的分子研究[D].兰州大学.2019

[7].杨昕鑫.中华蜜蜂泛素结合酶基因AccUBE2N和AccUBE2G1的表达特性与功能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9

[8].徐妲,王洋,玄彪,汪秋月,徐曼.抑制泛素结合酶改变猪卵母细胞透明带泛素化状态及精-卵结合能力[J].畜牧兽医学报.2019

[9].潘烽平,徐言,徐龙生,马兴杰,陈一鹏.泛素结合酶UBE2T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9

[10].雷朝霞,刘晶,白易平,唐唯,王洪洋.马铃薯泛素结合酶基因StUBC17的克隆与功能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19

论文知识图

茉莉酸和乙烯处理对胶乳中bHSKPI表达影...一4265蛋白酶体构成示意图一5蛋白质降解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2.1....BmUCE2I蛋白氨基酸序列和其他泛素葡萄与番茄的泛素结合酶E2基因...泛素结合酶核心UBC结构域(A...

标签:;  ;  ;  ;  ;  ;  ;  

泛素结合酶论文_蒋保叁,赵洪波,朱亚玲,王刚,张越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