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增温对长江源区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组分与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模拟增温对长江源区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组分与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以高寒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室增温小室进行增温模拟实验,设置CK(对照点)、T1(增温1.5—2.5℃)、T2(增温3—5℃)3种处理,研究了短期增温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及生物量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T1增温显著促进土壤微生物量碳(MBC)的生成,T2增温幅度过大,抑制了微生物的活性,导致这种促进效果在T2内不显著。(2)T1, T2增温均使得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含量降低, T1增温促进2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的生成,但这种促进效果在T2内并不显著。(3)T1, T2增温均使得0—20 cm土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降低, 20—30cm土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无明显变化。(4)模拟增温促进了长江源高寒沼泽草甸地上生物量的生成,并且增温幅度越大地上生物量增加越多。T1增温促进了地下生物量的生成,T2增温幅度过大,对地下生物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加的这种促进作用有所抑制。(5)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三者碳组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有机碳(SOC)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的土壤微生物量碳(MBC)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变化。

论文目录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区域概况
  •   1.2 研究方法
  •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模拟增温对环境因子的影响
  •   2.2 模拟增温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   2.3 模拟增温对生物量的影响
  •   2.4 增温后土壤有机碳组分之间的耦合变化关系分析
  • 3 讨论
  •   3.1 模拟增温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   3.2 模拟增温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   3.3 模拟增温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
  •   3.4 模拟增温对生物量的影响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奚晶阳,白炜,尹鹏松,刘永万

    关键词: 长江源区,模拟增温,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生物量

    来源: 生态科学 2019年0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畜牧与动物医学

    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63005),兰州交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2015013)

    分类号: S812.2

    DOI: 10.14108/j.cnki.1008-8873.2019.01.013

    页码: 92-101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1163K

    下载量: 200

    相关论文文献

    • [1].山杜英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营养元素的垂直分布格局[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9(12)
    • [2].北京市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资源科学 2019(12)
    • [3].采伐残余物不同处理方式对杉木幼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9(06)
    • [4].生态学研究性实习的设计与实践——以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矿化潜力研究为例[J]. 河南农业 2020(09)
    • [5].北京城市化梯度带上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英文)[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20(05)
    • [6].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 2020(08)
    • [7].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酶活性影响研究[J]. 土壤通报 2020(04)
    • [8].土壤有机碳模型研究进展[J]. 宜春学院学报 2019(09)
    • [9].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 2019(32)
    • [10].放牧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相关过程研究进展[J]. 草地学报 2018(02)
    • [11].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及在农田生产中的应用[J]. 耕作与栽培 2018(02)
    • [12].增温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研究综述[J]. 生态学报 2017(01)
    • [13].干湿交替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7(01)
    • [14].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在土壤有机碳组分对土地利用的响应特征方面取得进展[J]. 干旱区地理 2017(02)
    • [15].温度对太谷县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17(05)
    • [16].天山雪岭云杉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异及其与森林发育的关系[J]. 山地学报 2017(03)
    • [17].武陵山脉龙山段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及控制机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08)
    • [18].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特征的尺度效应研究[J]. 土壤 2014(05)
    • [19].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27)
    • [20].喀斯特地区耕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以贵州省兴义市为例[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01)
    • [21].西北地区典型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质论评 2020(S1)
    • [22].江苏沿海典型滩涂围垦区土壤有机碳时空异质性[J]. 土壤 2020(02)
    • [23].秸秆还田对麦玉系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8)
    • [24].利用方式与成土母质对金衢盆地土壤有机碳积累及其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20(10)
    • [25].影响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因素研究进展[J]. 北方果树 2019(04)
    • [26].上海市林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06)
    • [27].1998~2017年我国森林土壤有机碳研究文献分析[J]. 绿色科技 2018(08)
    • [28].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研究进展[J]. 江西化工 2018(05)
    • [29].4种植被恢复模式对贵州石漠化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16(05)
    • [30].江苏沿海滩涂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影响因素[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6(04)

    标签:;  ;  ;  ;  ;  ;  

    模拟增温对长江源区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组分与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