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厂中的应用探究樊学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厂中的应用探究樊学杨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31)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行业运行机构的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使用性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社会发展的进程不断的增大对电量的使用,为了可以满足社会发展进程对电能使用的需求,电力企业要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予以重视,令自动化技术得到广泛的使用,为稳定电能的需求供应和电厂的安全起到保护效果。鉴于此,本文先对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然后分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厂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厂中;应用;探究

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电厂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自动化技术在电厂电气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更是促进了整个电气系统的发展和进步,在电厂设备的监控和管理方面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厂电力系统中,保障了电力供应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型,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发展。

1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

电厂中的电气自动化系统主要由站控层、间隔层、和通讯层三部分构成。其中站控层主要是提供及时性的管控和监测功能。间隔层的设备主要为测控装置、机组的系统以及自动性的安全装置等,主要是起到保护和监测控制的功能;通讯层中设置了管理类设备、网络交换设备、中继器以及必要的转换装置,其主要是起到传递信息的功能。电厂电力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厂中的具体应用

2.1优化计算方法

热力系统是可以用来导出几个热力分析参量的一种方法,在系统和参数确定后进行直接分析和计算。但是在负荷变化较大时,需要根据主循环和各种不同的辅助循环分别计算。同时开可以利用火用效率为节能指标提供参考依据。在能源系统设计中要正确评价热能利用合理性,当热力系统的结构发生改变时只需调整矩阵系数矩阵即可应用,逐渐完善热力系统的各种能损分析方法。

2.2建立通常的网络结构方式

依靠网络为热电厂提供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首先是通过层次化设计,将网络分成许多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独立的小单元,从而便于网络的故障检查和排除。其次是设备配制,建立以光纤通信和新的数据封装技术为核心的有机体。通过对网络分层使网络的整体复杂性得以降低。网络核心层是整个网络设计的关键,可以用来封锁对某一资源的访问,从而提高程序运行效率。最后是建立神经网络的系统辨识,其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在现代控制理论中,许多对象具有复杂的不确定性和时变性,甚至是有的是未知非线性,从而会造成根本无法或者很难精确建模。虽然神经网络具有表示任意非线性关系和学习的能力,但是神经网络的这些特征为解决具有复杂的不确定性和不确知对象的辨识问题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2.3运用统一单元炉机组

火力发电厂中集散控制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控制室,从而可能地降低成本造价,同时,统一单元炉机组利于加强火电电网的统一运行和管理,逐渐提高电网的工作效率,使其保持在最经济和最佳的运行状态。

2.4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实施创新控制保护措施

运用电气自动化的手段可以全面确保发电实效的提升。同时在最大限度内可以展示热电厂自身的潜能和优势,电气自动化具备了显著的节能优势,从而推进了电气自动化的整体质量提高。通过创新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采用计算机的控制保护技术,实现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营检测和故障诊断等,从而提前发现火电设备的系统隐患,并改变控制和保护策略,一是防雷保护,电力生产中,利用防雷能在瞬间完成对设备的保护,减少对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是运行保护,在电力机械的保护中,安全保护技术将电力设备同单片机或者计算机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当出现异常问题时,可停止故障设备的运行,有效避免电力设备受到进一步的破坏。

2.5电气自动化功能需求系统应用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中,不但对系统功能的要求是十分严格,而且给维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利用工业控制软件加强对各个分部的组合和管理能确保系统的各个部分组合达到整个设备系统可靠运行的标准。另外,电气自动化系统可以为后期的机组设备维修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和维修依据。这种功能需求能够很简单就实现信息的传递和调换,同时实现对间隔层信息的控制和调配。

3电厂应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

3.1优化设计方案

在设计流程上采用很多层的设计方案,也就是利用数字和方案调整内部数字就能选择最好的方案。自动化设计包含应用数学、哲学、物理学、思维科学和智能科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造就了现代设计技术的理论方法体系,使电气自动化设计更倾向于展示电气自动化所要求达到的能力。

3.2增加柔性

现代电气自动化相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例如:利用电子通讯技术能够弥补传统操作上效果不好的弱势。想要更改内部运行的顺序和规律就得增强电气自动化的协调性和整体性,在不改变硬件的基础上需要改变内部软件工作的性能即可,这样有利于灵活性和能动性的发挥。

3.3提高电气自动化性能

传统电气自动化功能较为单一,而电气自动化设计要实现不同的非线性运动规律控制,就必须转变运行规律,从多个角度入手达到总体结构的最优秀。并且也可以减少内部运行装置使运动装置的变形导致的偏差变得更小,从而实现了电气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自动化水平的高低是评判电厂现代化水平高低的标准。采用合理的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电厂电力系统中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员成本,进而提高其经济效益。还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故障的发生率。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加强对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研究和应用,从而保障自动化技术在电厂中能够合理使用,从而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雪梅.大型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

[2]邓外哺.对电厂电气设备调试技术的几点探讨[J].科技展望,2016,26(09):112.

[3]何磊.关于发电厂电气控制和保护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分析[J].通讯世界,2016,(07):129-130.

[4]王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1):129.

[5]谭积成,于军.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1):12-13.

标签:;  ;  ;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厂中的应用探究樊学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