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控制论文_刘建友,田四明,吕刚,刘方

导读:本文包含了振动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永磁,机器人,凹口,襟翼,风洞,传动轴,阻尼。

振动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友,田四明,吕刚,刘方[1](2020)在《地下洞室群微振爆破技术及振动控制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隧道爆破施工对邻近洞室围岩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探明爆破振动控制机理及控制标准,采用经验总结法和理论分析法,将围岩爆破分为常规爆破、弱振爆破、微震爆破和静态爆破四个等级,建立振动波速与材料强度之间的关系,提出爆破振动的控制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微振爆破根据其降振机理划分为跨主振周期法和干扰降振法两种,干扰降振法的降振效果更好,但其技术难度更高,跨主振周期法技术难度相对较小,也相对可靠成熟。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左、右到发线爆破施工采用微振爆破跨主振周期法,中洞采用干扰降振法,现场监测表明爆破引起的振动速度满足振速控制要求。(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20年01期)

宋义超[2](2019)在《基于高频注入的船用无感永磁推进电机振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采用无位置传感器的船用永磁推进同步电机,分析了逆变器非线性、相电流采样偏差和高频脉振信号对电机电磁振动的影响。为削弱位置辨识偏差中的特征谐波分量,本文引入基于内嵌凹口滤波器的位置提取算法,降低了电机低频特征振动,增强了对高频谐波的抑制效果。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本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船电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李森,谢文璐,王仕安,刘廷瑞[3](2019)在《基于弦向襟翼的风力机翼型建模及振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基于弦向襟翼的风力机翼型建模及振动控制。结构模型是基于一种准2D翼型的实验平台,平台包括阻尼-弹簧减振器、弹簧限位器及弦向襟翼结构。基于干扰观察器的滑模控制算法,研究了基于襟翼摆角的振动控制方法。MATLAB仿真结果不仅展示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也展示了襟翼摆角输入在实验平台实现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6期)

徐佳倩[4](2019)在《侯磊 致力航空发动机振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研是一项没有止境可以干上一辈子的事业。”回顾自己的科研道路,侯磊感慨,很多人认为理论研究枯燥乏味且难出成绩,这就更需要有人去做,特别是对国家发展建设至关重要的研究。今年30出头的侯磊,本硕博均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为哈工大航天学院副教授,主(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日报》期刊2019-12-05)

缑觐[5](2019)在《永磁同步风电机组传动轴振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再生能源是现今乃至未来一段时间能源发展的热门话题。我国在东南沿海和西北风场都设立有风力发电机组。永磁同步风电机组是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中的一种。在永磁同步风电机组运动过程中受风剪切力、风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永磁同步风电机组传动轴振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不改变传动轴机械阻尼的前提下,通过提高系统的电气阻尼来控制传动轴的扭振进行抑制。保障永磁同步风电机组的正常运行。(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9年22期)

李佳宜,赵卫东,俞松松,梁荣贵[6](2019)在《小型挖掘机驾驶室悬置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振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小型挖掘机行驶工况下驾驶室振动剧烈问题,建立了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获得了前6阶刚体模态及能量解耦率。通过多刚体动力学分析,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相吻合;开发了减震器的优化设计程序,以第6阶模态频率及解耦率为优化目标,对减震器的动刚度进行了优化与改进,并对比了减震器改进前后悬置系统的振动特性;第6阶模态频率由21.13Hz提高为27.93Hz,振动加速度RMS值由0.497g降低为0.19g,降幅达61.7%,验证了建模与优化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建筑机械》期刊2019年11期)

蔡勇,周建明,李赛力,甄珍[7](2019)在《过盈齿轮设计与振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型发动机振动偏高的主要激励源在于传动机构的动力齿轮啮合冲击,在提高齿轮精度的基础上,对影响齿形误差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开展了过盈设计,经过检验确认了改进工艺的必要性,配机试验验证了改进齿轮大幅降低了整机的振动,改进措施有效。(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1-09)

余龙焕,邱志成,张宪民[8](2019)在《基于加速度反馈的平面3-■柔性并联机器人自激振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平面3-■柔性并联机器人在精密定位、物料搬运、宏微结合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其在运行到某些区域时容易产生自激振动,这极大地影响了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为了有效抑制并联机器人的自激振动,在并联机器人试验平台上搭建了振动加速度测量系统,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和伺服电动机实现闭环反馈以及自激振动主动控制。对平面3-■柔性并联机器人特定奇异位置自激振动的机理进行分析,考虑加速度信号滤波以及信号传输和处理等因素引起的相位滞后,采用移相技术,给出了基于加速度反馈的控制算法,对平面3-■柔性并联机器人的自激振动进行了主动控制试验研究。理论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加速度反馈的主动控制方法能够在奇异位置处有效抑制并联机器人的自激振动。(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曾要争,喻梅[9](2019)在《基于TMD的钝角风嘴钢箱梁涡激振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大跨度钢箱梁悬索桥主梁风嘴短而钝,0°、+3°及+5°攻角下出现了明显的竖向涡激振动。文章提出通过TMD方案抑制主梁竖向涡振,给出了最优参数,并对TMD抑制效果进行了评价;对比了采用TMD后主梁的舒适度。结果表明,风攻角的变化会使涡振锁定风速和振幅均产生变化;通过迪克曼指标和杰奈威指标评价了对比了采用TMD前后主梁上行人的舒适度,表明采用TMD不仅可以抑制主梁竖向涡振同时可以满足行人的舒适度要求。(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李琳,胡锡钦,邹焱飚[10](2019)在《针对机器人柔性负载振动控制的输入整形技术实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机器人应用中高精度的运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当机器人抓持柔性部件运动时,柔性部件自由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振动,尤其当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运动方向与柔性负载的变形方向相同时,振动更加严重。针对此问题,采用输入整形技术来抑制柔性负载自由端的残余振动,从而实现高速高精度的点到点运动。为设计合理有效的输入整形器,采用基于傅里叶频谱分析和时域分析的模态参数识别算法估计机器人-臂系统的频率和阻尼。随后为了消除整形引起的轮廓误差,提出了一种在笛卡尔空间中沿轨迹方向的整形方法。最后搭建了机器人-柔性臂实验平台,对所述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将柔性臂自由端的残余振动降低了约90%,而且消除了轮廓误差。(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20期)

振动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采用无位置传感器的船用永磁推进同步电机,分析了逆变器非线性、相电流采样偏差和高频脉振信号对电机电磁振动的影响。为削弱位置辨识偏差中的特征谐波分量,本文引入基于内嵌凹口滤波器的位置提取算法,降低了电机低频特征振动,增强了对高频谐波的抑制效果。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本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振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刘建友,田四明,吕刚,刘方.地下洞室群微振爆破技术及振动控制标准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20

[2].宋义超.基于高频注入的船用无感永磁推进电机振动控制[J].船电技术.2019

[3].李森,谢文璐,王仕安,刘廷瑞.基于弦向襟翼的风力机翼型建模及振动控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9

[4].徐佳倩.侯磊致力航空发动机振动控制研究[N].黑龙江日报.2019

[5].缑觐.永磁同步风电机组传动轴振动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

[6].李佳宜,赵卫东,俞松松,梁荣贵.小型挖掘机驾驶室悬置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振动控制[J].建筑机械.2019

[7].蔡勇,周建明,李赛力,甄珍.过盈齿轮设计与振动控制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8].余龙焕,邱志成,张宪民.基于加速度反馈的平面3-■柔性并联机器人自激振动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19

[9].曾要争,喻梅.基于TMD的钝角风嘴钢箱梁涡激振动控制研究[J].四川建筑.2019

[10].李琳,胡锡钦,邹焱飚.针对机器人柔性负载振动控制的输入整形技术实现方法[J].振动与冲击.2019

论文知识图

整车被动悬架的时域响应新型气压式精密排种器工况下隔振系统传递力Fig....苏通大桥拉索阻尼器的安装图实验印刷电路板施施加控制后的振动情况

标签:;  ;  ;  ;  ;  ;  ;  

振动控制论文_刘建友,田四明,吕刚,刘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