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双曲面齿轮论文_敬正彪,龚一龙,冉龙姣,陈廷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准双曲面齿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双曲面,齿轮,正交,拓扑,精度,轮齿,失配。

准双曲面齿轮论文文献综述

敬正彪,龚一龙,冉龙姣,陈廷兵[1](2019)在《准双曲面齿轮接触疲劳有限元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准双曲面齿轮对强度、刚度、疲劳寿命等方面的较高要求,以某准双曲面齿轮为研究对象,建立准双曲面齿轮传动叁维装配模型,导入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 Workbench中建立准双曲面齿轮接触疲劳仿真模型,对准双曲面齿轮传动系统等效应力、等效弹性应变,准双曲面齿轮啮合齿对接触应力、疲劳寿命等参数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准双曲面齿轮啮合齿对的最大等效应力和等效弹性应变主要分布在大、小准双曲面齿轮弧形接触面部分及接触面附近;最大等效应力和等效弹性应变满足准双曲面齿轮传动系统在静动态实际路况下的传动及强度和刚度的要求;不同准双曲面齿轮接触齿面等效应力大小及其最大值分布存在差异;准双曲面齿轮接触应力最大的部位对应的疲劳寿命最小。该研究为准双曲面齿轮强度、刚度、疲劳寿命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9年11期)

莫易敏,李其明,杨君健,刘杰,黄业财[2](2019)在《基于正交试验的准双曲面齿轮研磨参数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齿是准双曲面齿轮加工工艺中最后一道精整加工工序,其研磨质量直接影响齿轮副的啮合性能和加工精度。针对后桥准双曲面齿轮研齿质量稳定性差的问题,以主轴转速、载荷转矩以及研磨循环次数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通过分析上述参数对齿轮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合极差分析,确定出齿面粗糙度最小的研磨参数组合,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研磨参数组合可有效降低齿面粗糙度,提高研磨质量。研究为研齿加工参数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11期)

聂少武,蒋闯,邓效忠,苏建新,杨建军[3](2019)在《Ease-off拓扑修正的准双曲面齿轮齿面修形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升驱动桥准双曲面齿轮传动的啮合性能,针对准双曲面齿轮刀倾半展成法(HFT)提出一种Ease-off拓扑修正方法。在建立齿面共轭啮合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小轮基准齿面方程,通过计算小轮实际齿面与基准齿面之间的偏差,构建出Ease-off拓扑。借助二阶多项表达式对Ease-off拓扑分解,计算出齿面失配系数,通过调整齿面失配系数构建出修正Ease-off拓扑。通过比较当前Ease-off拓扑与修正Ease-off拓扑,消除小轮当前齿面与修正齿面之间的偏差,反求出小轮加工参数。最后以一对准双曲面齿轮为例进行齿面拓扑修形与磨齿加工,实际齿面印痕与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齿面拓扑修形方法的有效性。齿面加载接触分析结果表明,修形后齿面接触应力分布得到了改善,实际载荷下齿面接触重合度增加,从而验证了修形方案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22期)

莫易敏,王玥琦,赵马龙,谢冲[4](2019)在《等高齿准双曲面齿轮切齿控制方法的优化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等高齿准双曲面齿轮在切齿加工阶段由于刀具磨损使齿面压力角误差和螺旋角误差增大导致接触印痕超出标准接触范围的问题,对切齿控制方法中的机床反调方法进行了研究,分别按照传统接触区比例修正和350GMM齿形反调方式调整压力角和螺旋角,研究不同机床反调方式的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按齿形反调方式进行切齿加工的产品质量优于按传统接触区比例修正方式,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齿形加工精度,保证切齿后的接触区质量及一致性。(本文来源于《数字制造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莫易敏,杨君健,李其明,黄业财[5](2019)在《基于传动误差控制的准双曲面齿轮NVH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准双曲面齿轮研齿后350GMM数据和传动误差值为依据,分析了齿轮加工误差对传动误差的影响,从齿距误差影响齿轮啮合性能及传动误差方面解释了齿轮振动与噪声的产生机理,并以LMS Test.Lab NVH路试系统为载体,研究了接触区控制及传动误差控制对齿轮NVH的影响。通过大量装车路试和数据分析发现:单一的接触区控制无法保证齿轮NVH合格,且不是传动误差值越小的齿轮NVH表现越好,还应进一步控制传动误差值在一个合理的上下限范围。该研究可为齿轮加工中控制传动误值和优化NVH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期刊2019年04期)

Xiao-le,WANG,Jian-wei,LU,Shi-qin,YANG[6](2019)在《准双曲面齿轮接触印痕对安装误差的敏感性分析与优化设计(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准双曲面齿轮副在实际装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安装误差。本文旨在建立考虑多种安装误差的准双曲面齿轮啮合模型,对齿轮副啮合印痕特征(齿面分布位置、大小和方向)进行参数化建模,精确评价印痕对安装误差的敏感性,以及研究降低接触性能对安装误差的敏感度的方法,为准双曲面齿轮副的加工和安装提供理论依据。创新点:1.对准双曲面齿轮齿面接触印痕进行精确的参数化建模;2.建立考虑轴交角误差、偏置距误差以及大小轮轴向误差的齿轮副啮合分析模型;3.建立准双曲面齿轮副安装误差敏感度综合评价模型;4.通过优化齿轮加工参数,在齿轮副设计环节实现齿轮副安装误差敏感度的降低。方法:1.对准双曲面齿轮副安装误差和齿面接触印痕进行参数化建模,推导出表示接触印痕大小、方向和齿面分布位置的解析表达式(公式(1)~(3));2.建立考虑4种安装误差的准双曲面齿轮副啮合分析模型(公式(4)~(11)),得到不同安装误差对啮合印痕的影响(图5~7);3.建立准双曲面齿轮副安装误差综合敏感度优化模型(公式(15)),并基于改进的多种群遗传算法(图14)实现齿轮副安装误差敏感性的降低(图8)。结论:1.四种安装误差对准双曲面齿轮啮合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轴交角误差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偏置距误差,而大小轮的轴向安装误差的影响最小,因此安装齿轮副必须注重轴交角及偏置距的安装精度。2.通过降低齿轮副安装误差综合敏感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对装配误差的敏感性;在齿轮副设计环节加入安装误差敏感度分析,优化机床加工参数,对装配后的啮合质量控制具有积极意义。3.考虑安装误差的轮齿接触分析模型能够得到不同安装误差对啮合印痕及传动误差的影响规律,是一种对失配状态下的准双曲面齿轮副进行无载啮合分析的有效工具。(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期刊2019年06期)

蒋进科,方宗德,刘钊[7](2019)在《Ease-off拓扑修形准双曲面齿轮齿面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汽车驱动桥综合传动性能,提出基于ease-off拓扑修形准双曲面齿轮齿面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预置传动误差参数及抛物线修形参数设计小轮法向ease-off曲面,小轮修形齿面表示为大轮的共轭齿面迭加ease-off曲面。结合齿面接触分析(TCA)、齿面承载接触分析(LTCA)方法及齿轮摩擦理论最新进展,得到接触线离散点的滑动速度、啮合承载变形、载荷分布及局部摩擦系数,进而确定齿面瞬时啮合效率和Block闪温。以承载传动误差幅值(ALTE)最小、齿面闪温最小和平均啮合效率最大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最佳修形齿面,并分析齿面滑动速度与综合曲率半径的变化及重合度对啮合性能的影响。算例表明:最优ease-off修形齿面在啮入、啮出端有足够的抛物线传动误差,可有效减小ALTE并降低安装误差的敏感性;在整个齿高方向有一定的齿廓修形且接触迹线角较小时,齿轮副则有较大重合度,且齿顶、齿根载荷向节线附近集中,而节线附近的滑动速度较小,导致接触线平均摩擦系数下降,因此,啮合效率增加,齿面闪温下降;齿面适配量过大时,接触线载荷增加,摩擦功耗增大,啮合效率减小。(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周廷美,刘杰,莫易敏,谢冲,梁耀航[8](2019)在《准双曲面齿轮热处理畸变及接触区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双曲面齿轮作为主减速器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其齿廓的畸变程度直接影响着齿面误差和齿轮接触区质量及一致性的好坏。针对齿轮热处理变形不受控的问题,研究了齿轮热处理的畸变机理。应用45点拓扑网格误差分析接触区偏移规律,以专用锥齿轮检测设备Gleason GMM350和600HTT滚检机为载体,通过实验对比齿轮热处理前后齿面精度变化和接触印痕偏移规律,验证了接触区偏移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且实验表明,齿轮热处理接触区从大端稍偏齿顶位置向齿面中间移动。(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01期)

党玉功,高振山,卢杨奔,邓效忠[9](2019)在《准双曲面齿轮冷摆辗加工多目标工艺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抗疲劳制造要求和准双曲面齿轮的齿形特点,提出一种专用的冷摆辗加工方案。用正交数值模拟方案,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模拟指标即摆辗成形力和齿面最大回弹量的影响规律,得到各因素在一定变化范围内较优的工艺参数组合,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和相关性检验。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生产中的工艺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01期)

蒲伟,汪巨基,肖科,王家序,龙见炳[10](2019)在《乏油状态下准双曲面齿轮传动润滑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程实际中,准双曲面齿轮不可避免地因润滑剂供给不足导致乏油问题,鉴于此,综合考虑了啮合区接触几何、粗糙形貌、入口区供油量、啮合界面速度矢量任意性等因素,建立了乏油状态下准双曲面齿轮传动界面任意速度矢量润滑分析模型,开展了乏油分析模型结果与文献实验数据的对比研究,数值分析了不同入口区供油量条件下准双曲面齿轮传动界面啮入点、啮合中点和啮出点的油膜演变规律,探讨了转速对不同供油量条件下传动界面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乏油分析模型结果与文献实验数据取得了良好的一致性;随着入口区供油量的减小,3个啮合点油膜厚度的差异逐渐减小,当供油量减小到某一值时,3个啮合位置的油膜厚度基本一致;在不同的供油量下,转速对润滑状态的影响较为显着,油膜厚度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升高,但是,转速升高到某一值时,乏油条件下的油膜厚度值将趋于稳定,而充分供油条件下的油膜厚度值将会继续增大。(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准双曲面齿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齿是准双曲面齿轮加工工艺中最后一道精整加工工序,其研磨质量直接影响齿轮副的啮合性能和加工精度。针对后桥准双曲面齿轮研齿质量稳定性差的问题,以主轴转速、载荷转矩以及研磨循环次数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通过分析上述参数对齿轮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合极差分析,确定出齿面粗糙度最小的研磨参数组合,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研磨参数组合可有效降低齿面粗糙度,提高研磨质量。研究为研齿加工参数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准双曲面齿轮论文参考文献

[1].敬正彪,龚一龙,冉龙姣,陈廷兵.准双曲面齿轮接触疲劳有限元仿真[J].煤矿机械.2019

[2].莫易敏,李其明,杨君健,刘杰,黄业财.基于正交试验的准双曲面齿轮研磨参数优化研究[J].机械传动.2019

[3].聂少武,蒋闯,邓效忠,苏建新,杨建军.Ease-off拓扑修正的准双曲面齿轮齿面修形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19

[4].莫易敏,王玥琦,赵马龙,谢冲.等高齿准双曲面齿轮切齿控制方法的优化试验[J].数字制造科学.2019

[5].莫易敏,杨君健,李其明,黄业财.基于传动误差控制的准双曲面齿轮NVH影响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9

[6].Xiao-le,WANG,Jian-wei,LU,Shi-qin,YANG.准双曲面齿轮接触印痕对安装误差的敏感性分析与优化设计(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AppliedPhysics&Engineering).2019

[7].蒋进科,方宗德,刘钊.Ease-off拓扑修形准双曲面齿轮齿面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

[8].周廷美,刘杰,莫易敏,谢冲,梁耀航.准双曲面齿轮热处理畸变及接触区影响研究[J].机械传动.2019

[9].党玉功,高振山,卢杨奔,邓效忠.准双曲面齿轮冷摆辗加工多目标工艺优化分析[J].机械传动.2019

[10].蒲伟,汪巨基,肖科,王家序,龙见炳.乏油状态下准双曲面齿轮传动润滑机理分析[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9

论文知识图

3 准双曲面齿轮的基圆锥与基平面准双曲面齿轮副的节锥5 准双曲面齿轮传动零准双曲面齿轮叁维模型大小准双曲面齿轮实体模型延伸外摆线准双曲面齿轮叁维几...

标签:;  ;  ;  ;  ;  ;  ;  

准双曲面齿轮论文_敬正彪,龚一龙,冉龙姣,陈廷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