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尿道外括约肌结构研究

男性尿道外括约肌结构研究

宣生琪[1]2004年在《男性尿道外括约肌结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男性尿道外括约肌结构的认识仍然具有争论,各种动物实验,包括恒河猴,也只能做一个动物模型,不能应用于人。有学者直接解剖人类尸体的下尿路,行尿道膜部的解剖学及组织形态学研究,但尿道外括约肌的结构仍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我们对成年男性尿道膜部括约肌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尿道外括约肌的结构。 方法:我们将5例意外死亡成年男性的下尿路进行大体解剖,获取完整膜部尿道4例,然后行组织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以区分横纹肌和平滑肌。并将组织切片行光学显微镜检查,摄取光学显微图片,并通过一定的图像软件对图片进行重组,完成整个膜部尿道横断面的显微图像。 结果:从重建的显微图片中看出,前列腺部尿道周围没有明显的横纹肌,前列腺包膜处可见绕前列腺边缘分布的横纹肌;前列腺尖部尿道可见较多环形横纹肌,并可见尿道下方肌肉加厚,与前列腺包膜外肌肉连接,膜部尿道周围可见少量的环形分布横纹肌,较多的肌肉呈马蹄形分布。尿道的后侧,紧贴环形肌处可见纵形横纹肌。 结论:根据目前国内外尿道外括约肌结构研究的情况,成年男性尿道外括约肌形态学说有马蹄形,Ω形,介子形等。而现实中取材、切片及个体变异等因素,很难取得大量相近的真实数据,从而可能出现多种结论。根据切片中横纹肌的分布,我们认为尿道外括约肌具有环形分布的成份,大部分则呈现为马蹄形,在马蹄形的空缺处则被纵形走向的横纹肌填充。我们认为真正起主要作用的括约肌呈现为环形或者马蹄形。

姚华强[2]2004年在《男性控尿机制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综述了经典男性控尿机制的概念、膀胱颈部的控尿机制研究进展、男性尿道横纹肌括约肌的形成过程、形态、分布、神经支配及其控尿机制及控尿机制有待研究的问题。

吴毅[3]2012年在《数字人全身分割数据集的建立及人体胸腔与盆腔的数字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和目的分割为创建叁维模型很必要的一步。为了建立整个人体所有结构的叁维模型,以便于后期的广泛应用,我们选择中国数字化人体(CVH)数据集进行分割。分割结构越详细,能提供的后期应用就越有潜力,其中包括人体局部和断面解剖学研究,解剖教育和医学模拟等等。本博士课题后期的实验研究都建立在分割数据集基础上的。上纵隔解剖结构和它们的空间毗邻关系较为复杂,难以掌握。虽然CT图像对人体损伤较小,能够被用于多个方面,但软组织清晰度和分辨率较差。CVH图像分辨率较高,断面解剖图像显示的颜色都为器官组织本身自然的颜色,因此,CVH图像可以做为CT图像的一个补充。我们选择CT图像和CVH薄层断面解剖图像上的上纵隔结构进行对照研究,对上纵隔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形态学参考。人体盆腔因其位置深在、可及性有限,人们对盆腔解剖的认识有一定限度。其中肛提肌、尿道括约肌复合体、肛门括约肌复合体和会阴中心体等结构形态及其毗邻关系仍然需要去研究和了解。而且,盆腔脏器解剖形态及其毗邻关系仍然不大清楚。由于人体解剖结构随年龄变化而变化,本研究中,我们打算使用6例CVH年轻人盆腔断面解剖图像,对其盆腔结构进行分割和叁维重建,建立详细的人体盆腔局解模型。研究主要结果和结论显示如下:经过我们使用PHOTOSHOP等软件的半自动分割,完成了CVH男性的869个结构和CVH女性的860个结构的数据分割,分割文件格式为PSD和PNG,分割区域内填充不同的RGB颜色。在这些分割结构中,所有的肌肉结构都包括其肌腹和肌腱部分,中空器官包括器官壁和器官腔。大部分神经干、小动脉、淋巴结和淋巴管道也被分割。通过使用分割数据集,可以创建很多面绘制和体绘制器官模型。CVH男性和女性都能够代表正常的亚洲成年人体型。使用分割数据集创建的叁维重建模型,可建立带有物理学和生理学信息的叁维物理或生理模型,有助于促进中国医学和生物医学发展。我们使用CVH男性数据,其标本年龄为35岁,和一个45岁无器质性损伤的男性CT平片和增强CT图像进行了对照研究。另外,我们基于CVH断面图像和其分割数据和该CT数据集,对人体上纵膈结构进行了叁维重建,并进行对照观察研究。CVH叁维面绘制和体绘制重建模型有助于医学生和低年制胸外科医师熟悉上纵隔的解剖结构和它们之间的毗邻关系,进行解释病人CT图像,为上纵隔的影像资料提供形态学参考。在基于数字人分割数据集的基础上,我们使用了3D-DOCTOR和AMIRA软件,对男性盆腔脏器:包括直肠、膀胱、男性尿道、输尿管、精囊腺、输精管、射精管、闭孔内肌、肛提肌、尾骨肌、男性骨盆骨、股骨、前列腺静脉丛、尿道括约肌、会阴中心体、尿道旁腺、盆腔动脉和静脉的边界轮廓进行了提取,然后行面绘制叁维重建,结构可以单独和交互显示。联合AMIRA软件,男性泌尿器官面绘制叁维重建模型和其体绘制叁维重建的毗邻结构都能够得到清晰而正确的显示。本研究发现会阴深横肌并不存在,所谓的会阴深横肌其实就是尿道括约肌下部。该叁维重建模型能够给医学生和年轻的泌尿外科医师后期进行男性盆腔虚拟解剖和虚拟外科手术。在基于数字人女性分割数据集的基础上,我们对四个CVH年轻女性盆腔的大部分解剖结构被分割和叁维重建。我们发现:肛提肌主要分为耻骨直肠肌和髂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向下连接联合纵肌,向内连接直肠尾骨肌。肛门外括约肌主要分为皮下部和浅部。肛门外括约肌深部其实和直肠尾骨肌为一块肌肉。尿道括约肌下部包括尿道压肌和尿道阴道括约肌,尿道压肌直接连接到了肛提肌。我们没有发现会阴深横肌,所谓的会阴深横肌其实为尿道括约肌下部,其包括尿道压肌和尿道阴道括约肌。会阴中心体位于阴道后方,球海绵体肌和巴氏腺内侧,会阴浅横肌、球海绵体肌和肛门括约肌的前方。

张震[4]1988年在《正常男性尿道外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和球海绵体肌运动单位电位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人们要了解神经病变时会阴肌肉肌电图(EMG)的病理情况,就必须确切地知道它们的正常BMG。文献中,对这些肌肉的运动单位电位(MUP)的间期(Duration)及振幅(Amplitude)的报道很不一致,其变化范围间期为2~10msec,振幅为50μV~3mV。本文介绍并比较正常男性尿道外括约肌(EUsph)、肛门外括约肌(EAsph)及球海绵体肌(BC)的MUP的间期、振幅及形态的发现。方法共检查了37例男性(17例正常,9例

刘斌, 崔维琦, 汪强, 谌辉鹏, 涂传仕[5]2008年在《钬激光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钬激光尿道内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采用膀胧截石位,在膀胱尿道镜下于9、12、3点处作放射状钬激光(1.0J,10Hz)汽化切开瘢痕至尿道腔宽敞,将膀胱尿道镜插入膀胱,观察膀胱、膀胱颈、前列腺尿道、精阜状态,了解瘢痕与外括约肌的关系。最后再作疤痕创面清理性切割、汽化,直至管腔切面平坦、光滑,同时特别注意避免损伤尿道外括约肌。术后留置导尿管

张大伟[6]2013年在《超声引导肉毒毒素治疗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调失调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估经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患者23例,在经肛门超声(女性为阴道超声)引导下,将肉毒毒素100U经会阴注射于尿道外括约肌,缓解尿道外括约肌张力。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精简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尿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最大逼尿肌压,最大尿道压,最大尿流率,逼尿肌漏尿点压。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4周,24周残余尿。结果:患者排尿障碍情况好转,精简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从治疗前的21.074±4.018分,到治疗后17.852±3.860分,最大尿道压从治疗前的108.304±24.044cmH_2O到治疗后的83.957±13.950cmH_2O,最大尿流率从治疗前的7.978±2.425ml/s到治疗后的11.400±3.126ml/s,最大逼尿肌压从治疗前的74.304±17.587cmH_2O到治疗后的69.130±14.793cmH_2O,逼尿肌漏尿点压从治疗前的59.522±14.884cmH_2O到治疗后的56.435±17.215cmH_2O,残余尿量从治疗前的246±84ml,到治疗后1周的188±72ml,4周的135±63ml,24周的221±76ml(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患者,超声引导下注射肉毒毒素到尿道外括约肌是有效的。

廖利民, 吴娟, 鞠彦合, 李建军, 付光[7]2013年在《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概述1.1指南制定的意义与方法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世界各国的高发病患之一,外伤性、医源性或血管源性等原因皆可导致脊髓损伤,呈现出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青壮年患者居多的特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统计,2000年美国脊髓损伤发病率为30~35/100万,四肢全瘫占67%,其中60%患者小于30岁,70%患者小于40岁,脊髓损伤后人均医疗费用为每年40341美元。

宋鲁杰, 卢洪凯, 徐月敏[8]2009年在《男性尿道控尿神经的解剖学观察》文中提出目的:为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手术中保护尿道控尿神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5例成年男性盆腔标本进行尸体解剖,观察控尿神经的组成、形态及毗邻关系。

王大伟[9]2006年在《锥状肌替代尿道外括约肌的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尿失禁是临床上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其原因比较复杂,如神经原性尿失禁、先天畸形性尿失禁、精神性尿失禁、创伤性尿失禁等等。针对神经原性尿失禁的外科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膀胱扩大或逼尿肌加强术、膀胱颈和后尿道悬吊术、尿道重建术、尿道转流术、盆底悬吊术及使用人工尿道括约肌装置。近年来,有关使用胶原纤维注射于尿道粘膜下层治疗尿失禁的报道较多。但是,上述方法的治疗效果并不很理想,无有效的外括约肌重建手段使其根治,在完全恢复患者自主排尿功能上存在很大不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能力。因此,研究一种疗效较佳且能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重建尿道外括约肌是治疗肌原性和神经原性尿失禁较为根本的方法,国内外已有采用股薄肌转移替代尿道外括约肌成功的报道。但有研究表明,股薄肌的Ⅰ型肌纤维百分率为23.84±1.95,抗疲劳能力不是很好,同时其血供为多源性,另外,神经原性尿失禁的患者多伴有膀胱反射亢进和盆底肌瘫痪,多需同时行膀胱扩大术和盆底悬吊术,则手术切口较多,创伤较大。因此我们寻求在解剖位置和抗疲劳能力上是否有更好的替代尿道外括约肌,同时具有部分提高盆底作用的肌肉。根据我们200余例神经原性膀胱锥状肌膀胱颈悬吊术中的经验发现:锥状肌是位于耻骨上方和腹直肌下段内侧的一对叁角形横纹肌,起于耻骨联合和耻骨嵴,其近端移行为肌腱,它的肌纤维向上靠近腹中线走行,逐渐汇聚为一个肌腱,

周芳坚, 申鹏飞[10]2000年在《男性后尿道横纹括约肌的控尿功能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一般认为 ,男性后尿道的控尿功能由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来实现。内括肌是一个功能性概念 ,在解剖形态学上是否真正存在内括约肌 ,目前尚存有争议。但一般认为内括约肌是平滑肌 ,位于膀胱颈和后尿道 ,由膀胱底延续下来的逼尿肌和两侧输尿管延续来的纵行肌以及尿道壁本

参考文献:

[1]. 男性尿道外括约肌结构研究[D]. 宣生琪. 第一军医大学. 2004

[2]. 男性控尿机制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 姚华强.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4

[3]. 数字人全身分割数据集的建立及人体胸腔与盆腔的数字化研究[D]. 吴毅. 第叁军医大学. 2012

[4]. 正常男性尿道外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和球海绵体肌运动单位电位的比较研究[J]. 张震.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1988

[5]. 钬激光治疗男性尿道狭窄[C]. 刘斌, 崔维琦, 汪强, 谌辉鹏, 涂传仕. 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8

[6]. 超声引导肉毒毒素治疗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调失调的研究[D]. 张大伟. 苏州大学. 2013

[7].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J]. 廖利民, 吴娟, 鞠彦合, 李建军, 付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

[8]. 男性尿道控尿神经的解剖学观察[C]. 宋鲁杰, 卢洪凯, 徐月敏. 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9

[9]. 锥状肌替代尿道外括约肌的可行性研究[D]. 王大伟. 山东大学. 2006

[10]. 男性后尿道横纹括约肌的控尿功能及临床意义[J]. 周芳坚, 申鹏飞.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0

标签:;  ;  ;  ;  ;  ;  ;  

男性尿道外括约肌结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