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急重症护理学》课程的临床设置

《实用急重症护理学》课程的临床设置

周璞(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上海20008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在职岗位培训的护士教育规范化,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将《实用急重症护理学》课程灵活运用到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提高急诊护士的工作能力。结果规范急诊护理教育,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结论《实用急重症护理学》课程的临床设置,必要且迫在眉睫。

【关键词】实用急重症护理学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270-02

急诊科是医院急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病人因疾病种类复杂,健康基础不同,年龄差距大,护理工作随机性大,时间性强等特点,所以急诊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的《急诊护理学》理论性强,内容更新滞后。因此特设一门《实用急重症护理学》,使在职岗位培训的护士一到急诊科就更新观念,树立急救意识,掌握急救技能,快速缩短急诊护士的成熟期。

1具体设置方法

1.1课程描述及前后期的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参照《急诊护理学》,《急诊医学》,《实用急诊护理》,《重症监护学》,由急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和主管护师准备授课的内容,并请相关科室的主任和教授进行审阅,保证内容的实用性以及先进性。前期的课程注重理论,后期的课程注重实际,最后是复习两者相融合。

1.2课程目标①热爱急诊专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②尊重和理解服务对象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和权利。③掌握急诊护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④有效的为服务对象提供疾病的健康宣教。

1.3课程安排

内容形式课时

介绍急诊室的格局以及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录象1

常见急症的分诊方法和要领授课2

常见急症的抢救流程和护理常规授课3

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及保养制度授课2

常见抢救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护理要点授课2

常见急症的案例教学录象及授课3

常见急症的预防保健和健康宣教授课3

急诊专科护理操作流程及要点实际操作5

1.4课程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录象教学[1],操作示范,实际演练等综合的方式进行。

1.5课程评价

理论考试,操作考核以及发放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评价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实用性以及推广性。

2小结

2.1加大对急诊护士专科培训的力度成了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为快速发展急救护理事业,国外在本世纪初已开始招收急诊护理专业学生。急诊护理教育开始从“容积”的变化改变为“内容”的变化,这一实质性变化致使急诊护士由专科学习→专科训练→专科护士。而目前国内急诊临床一线的护士大都是非专科人员,中坚力量是那些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年护士。由于她们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依靠工作年限增长累积的临床经验[2],因此制约了急诊护士的深层次发展。鉴于国内目前尚无急诊专科护生的状况,需注重急诊护士系统的在职岗位培训。

2.2急诊护理队伍专业化。急诊护士是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一线服务者,要掌握基本抢救技能和领先应用最新的抢救技术,需要培养出一批置身于急诊岗位,并具有高度协作和敬业精神的专业化队伍。目前,国内医院堪称与急诊专科医生配套的急诊专科护士多为空白,导致急诊医学与急诊护理无法圆满衔接,制约了专科医疗质量和整体护理水平的提升。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欧美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了大量的急诊专科护士,我国培养急诊专科护士的任务已刻不容缓。

2.3急诊护理技术规范化。急危重症救治得到进一步加强,必须形成一系列急救规范。如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BCC)指南2000将急症救治措施逐个制订并不断完善,大到整个急救系统的运作,小到细节的不断确认。新指南的出台将迅速提高急诊人员的早期识别、快速反应和决定性救治能力,并对合理的运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又如国外规范分区分诊模式,在患者就诊最初的几分钟内,迅速评估、判断,将危急、紧急、次急和非急诊患者分流到相应的最佳区域进行处置,使急诊救治有效快捷和更具有针对性[3]。专科护理技术的规范化是提高急诊护士专业素质的重要保证。

2.4急诊护理知识多样化。急诊科是未知因素尚多,风险系数很高的护理单位,对于突发、个案病例的急救,在强调疾病共性的同时,将越来越重视个性特征。需要急诊护士具有丰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锻造应变能力和职业直觉,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学习急救专业信息资源和探讨相关知识。同时,应注重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在能够掌握30%专科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掌握70%的基础知识做底蕴。知识的完整性可帮助急诊护士全面正确认识疾病的转归,采取正确的方式应对突发事件[4]。如抢救中严格的无菌技术,传染病的隔离技术等。基础知识掌握越雄厚,专科技术发展就越扎实。否则,只有救治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没有患者就医安全的保证,抢救生命就成了一纸空谈。

2.5急诊护理范围社会化。现代急诊护理工作已不只停留在实施CPR,创伤、出血、休克和各种院内救治上,灾难医学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以应对突发事件。急诊护理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院前急救即是急诊工作的三部曲之一。有资料显示:由目击者在第一时间进行CPR有效率为66.67%,而事件发生后启动BLS系统由医护人员进行CPR的有效率仅为5.28%,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5]。因此,急诊护士应面向社会,加大宣传力度来提高全员急救技术,在社会上普及以心血管疾病和中风为主的CPR初级急救知识。急诊护理也将得到社会强有力的支持,如消防人员、保安人员、司机等参与的基础生命支持(BLS)。

参考文献

[1]姜安丽,石琴,金玲,等.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护理程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33(2):9

[2]张玲,桂莉,安锦慈.急诊科护士急救知识和技能的现状及学习需求.中华护理杂志,2009,39(4):295-297.

[3]张岚.国外急诊护理工作发展趋势.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0,22(1):1-3.

[4]李燕,刘华,赵丽如.构筑护理岗位人才的培养框架.实用护理杂志,2009,19(3):71.

[5]瞿惠春,徐绍春.874例院外猝死临床分析与急诊干预.中国急救医学,2010,21(1):14.

标签:;  ;  ;  

《实用急重症护理学》课程的临床设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