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试谈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第二中学5523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感恩教育渗透在历史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笔者试着分析当前初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确立感恩教育观念、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感恩材料、通过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和老师三方面阐述了渗透感恩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感恩教育渗透

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而当前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零零后的孩子,许多是“421家庭”中“1”,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家庭、他人要求很高,但对自己要求却不同,认为所有的给予都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回报他人、回报社会,在新闻、网络或媒体等,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责任感与“反哺”之情严重缺失,人生观与价值观严重扭曲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学生身上表现的是:不知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不知感激好心人援助之恩。而且初中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的可塑性最强,再加上初中生有喜欢模仿、善于模仿的特性,因此,这一时期对初中生加强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作为历史教师,充分利用历史课堂,在教学中加强感恩教育就尤为重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笔者做了些尝试和探索。

一、感恩祖国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民族团结的凝聚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强大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生活并通过长时间的融合而成的,各民族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历史上虽有短暂的分裂如五代十国、三国鼎立,但统一是大趋势。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做出过不懈的努力和杰出的贡献。为了维护民族间的团结,历史上曾经有两位伟大的女性,一位是王昭君、一位是文成公主。她们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睦,不远万里远嫁匈奴和吐蕃,以结秦晋之好,使民族之间矛盾化干戈为玉帛,成为民族友好的象征。至今昭君墓仍旧驻守在大青山上,遥望着故乡。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历史上涌现了许许多多的爱国志士。像南宋“精忠报国”的岳飞,为恢复中原“闻鸡起舞”的祖逖。他们盼望国家统一的爱国之心跃然纸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的。不仅具有倡导民族气节,挽救民族危亡的积极意义,而且突出了要求把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崇高的历史责任感。“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这几乎成了每一位爱国的科学家的心声。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批颇有名望的科学家纷纷取道回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李四光谢绝英国导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我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更是冒着生命危险,辗转回到祖国的怀抱。

作为历史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史料,大力弘扬历史上孟子所倡导的“浩然正气”,使之成为感恩教育的生动素材,对学生进行感染熏陶,以此去感染学生的心灵。通过这样的思想渗透使学生认识到无论在何时、何地及何种情况下,都不应该忘记自己血管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要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尤其要从小立志,以中华民族的复兴为己任,使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与祖国的最高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放眼世界而胸怀祖国。

二、感恩社会

和谐是当今思想的主流,创建和谐社会是国家所致力追求的目标。和谐的基础是感恩,只有感恩才会有感动,只有感动才会有感谢。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仁爱”思想,“仁者爱人也”,强调以爱人之心协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孟子更深刻指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和谐社会的教育。当今中学生受到了许多社会恩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自然给予,师长教诲,父母养育,亲友的关怀,他人的帮助,所以应该学会感恩,才会对别人施恩,对社会予以回报。因此,历史教师有责任利用历史课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使学生树立知恩图报的意识。

三、感恩父母,尊敬老师

感恩教育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就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对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感恩,他还会对其他的人感恩吗?所以我们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要先教诲学生感恩自己的父母,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然后学会感恩别人,再由人推物,直到感念世界的万事万物,感恩天下所有的人。如果一个不能爱自己父母的人就很难做到去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恰恰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一项闪亮的道德情感,而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则给我们带来了广泛的素材,这就要求老师要有“透视”的眼光深入挖掘历史课中的教育资源。在讲《大一统的汉朝》时,可联系生活在汉代的女孩缇萦,勇敢地前往京城,上书汉文帝,最终促使汉文帝废除一些残酷的肉刑,感的是父亲养育之恩,而汉文帝刘恒,贵为天子,但母亲所服汤药他都亲口尝试。在位24年,重德治,行礼仪,注重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一直到后来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教育学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不分贵贱高低的。报恩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要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就是说,事业有所建树,为家乡、民族、祖国争得荣誉,对父母来说,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丰厚回报。

标签:;  ;  ;  

试谈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