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条件下大学英语应用型课程体系实践研究

网络条件下大学英语应用型课程体系实践研究

麻秀丽

[摘要]在网络教学条件下,基于“以用导学”、“以用促学”的教学理念,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要求,提出对大学英语教学实施“3+1”基础加应用的课程建设方案。该项研究针对在多媒体网络的教学环境下,对应用型人才进行英语应用能力实现目的性培养,构建更加实用和科学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使大学英语教学体现“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信息化”的教学特点。

[关键词]网络,应用型,大学英语,基础加应用

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这一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我们在审视了这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需求后,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加强应用型人才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方面的目的性培养,应充分利用好多媒体网络的教学环境,尤其应该使他们在自身的专业领域中熟练使用英语。因此,我们设计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3+1”基础加应用的应用型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

一、基于建构主义的应用型课程模式

近年来从全国的情况看,《大学英语》综合课程倾向于分裂化、实用化、开放化、扩展化、现代化和专业化。建构主义理论倡导的意义建构过程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项目组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项目研究的目标和方案,即是“3+1”基础加应用分课型系列化的课程建设模式研究,制定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采用动态的成绩评估机制和合理的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方案,针对不同的学习需求开设补修和选修课程,尤其是要开设与专业对接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指定分课型的课程建设负责人,分课型进行课程建设,研究出符合建构主义“意义建构”思想的教学运作方式,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师也有凝练的学术研究方向。此外,还要形成一个与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它是大学英语分课型系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根本保证[1]。

具体说来,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应用能力培养放在首位,首先将4个学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分成两个阶段,形成基础阶段3个学期与专修阶段1个学期的双阶段模式。通过研究与论证,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认知主体,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老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实现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学习方式上体现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等等;在教学方式上体现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小组式教学、情景式教学、问题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等,有利于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2]。在专修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围绕听说读写译的专项技能训练,同时利用专门用途英语选修课实现与专业的对接,把英语听说读写译的专项技能应用于专业英语能力之中,实现对所学内容的“知能转换”。

1、基础阶段与专修阶段

基础阶段(前3个学期)的课程主要为综合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虽然强调语言技能培养,但采用听说读写译综合授课方式。在基础阶段设计补修方案,对学期成绩不合格的学生采取补修,重点在薄弱环节,参加相应级别的期末考试,按照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考试模式评定最后的补修成绩,不及格者继续补修直到合格。专修阶段(第4学期)包括专修(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专项训练)和选修(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选修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课程重点在于提高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强调培养学生在不同专业背景下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在面授教学中,教师以组织和引导为主,侧重难点及技巧讲解,同时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和训练环节中的参与。

2、网络化教学

网络化教学包括学生在网络教室通过自主学习软件(例如《大学英语学习系统》)进行的自主学习和利用校园网上的学习资源完成课外学习任务、完善校园网络英语学习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基于计算机的口语考试系统的完善和使用。另外还有在网络辅助教学中,设计与面授教学相配套的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口语、听力、写作训练等,还要为第二课堂英语学习活动提供软硬件的支撑。值得指出的是,面授加网络的教学模式已经淡化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界限,学生在课外需要利用网络完成教师布置的补充练习、预习或复习面授内容、参与同学间的交流、进行探索性研究、准备课堂陈述等[3]。

3、语言实践教学

外语实践教学历来是外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训练的平台。由于英语学习的实践性特点,所有的高校对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普遍十分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呈现系统化、制度化的趋势。但是,如何使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更加规范和富有实效,也是需要动脑筋的。常见的第二课堂活动包括外语角、外语村、外语俱乐部、外语节、外语广播、外语摹仿秀、外语电影配音、外语职场模拟、快速阅读大比拼、外语辩论赛、外语主题征文大赛等等。为了使课外实践环节真正起到训练作用,项目团队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精心设计课外语言实践活动,并采取了如下措施保证质量:1)与学校教务部门沟通,确立大学英语课外活动的实践教学环节地位;2)严格考核并加大评分力度,课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评分占总成绩的40-50%;3)减少课堂学时,以保证课外实践环节有足够的时间;4)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考核和教学质量考核不仅限于课堂,适当核算课外实践教学工作量,以鼓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动态的英语成绩评估机制

从上面提出的建设模块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学活动是全方位、立体化、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成绩评估机制将必须是动态的,必须是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项目组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人才的外语水平培养要求,设计动态的外语成绩评估机制。终结性评估的内容将课堂教学和网上指定学习内容相结合,用合适的题型考核相应的语言技能,主要包括期中和期未的考试,期中考试以笔试为主,期末考试以口试为主。形成性评估一般会包括很多的项目,对这些项目进行设计时,要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和重点要求全面进行考虑,每个阶段、每个学期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坚持动态原则[4]。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实施效果

通过项目研究,项目组更加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与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首先树立课程服务专业的思想,要通过转型,努力做到四个结合: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结合学生专业、结合学生能力培养、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问需于学生,问求于专业,使学生能够真正提高大学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而且能在专业学习和未来的专业工作中熟练的使用英语。基于上面的考虑,项目组研究实施了“3+1”基础加应用分课型系列化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式,比较能够兼顾到学生的语言基础和语用能力两个方面,使学生不仅在基础阶段接受到听说、写作、阅读和翻译的基本训练,也在专修阶段受到了专项技能与应用的强化训练;不仅在基础阶段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了补修的训练,也在专修阶段选修了感兴趣的知识内容和接触到了专业英语的基础内容;不仅在网络自主学习中体会到了外语学习的乐趣,也在课外教学活动中尽情体验英语技能的提高。尤其是专修课阶段的教学设计围绕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生能力培养设计课型与内容,每一部分内容由“大学英语听说”、“大学英语写作”、“大学英语阅读”和“大学英语翻译”课程建设团队进行专门的研究与设计,不仅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等专项技能的训练,同时也实现了大学生在“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两门课程之间的有效对接,使学生可以用英语对自己的本专业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描述,从而提高大学生完成进入专业英语学习阶段的知识热身,有助于提高他们在专业上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在成绩评定机制的改革中,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的比例确定为6:4或5:5,形成性评估的内容由课建项目团队根据每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要求集体研究制定,改革的力度很大,对转变学风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通过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外语考试总成绩一次性及格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敢于主动开口讲英语的学生多了,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就接触到专业英语的内容,为进入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普遍受到各专业的认可;制度化的语言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训练平台,从2009年到2011年分别有79名、72名和78名学生在全国大学英语竞赛中分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教学改革给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师从事教科研搭建了平台。通过项目实施,项目组建成《大学英语翻译课》、《大学英语听说课》和《大学英语写作课》三门校级精品课,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五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项,教师围绕项目研究发表了几十篇论文。

三、结束语

在全球的教育已经进入多媒体网络化时代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考虑如何在多媒体网络技术非常发达的情况下,如何改革课程模式,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培养水平的问题,尤其是要认真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需求问题。必须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主要从事什么样的科学研究、主要提供什么样的社会服务,做出符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判断。在教学中要实现“五个转变”:即教学内容从语言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主;教师地位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教学由重视语言知识的掌握转变为重视语言的应用。上述的五个转变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模式,并通过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得以实现,让学生在“3+1”基础加应用分课型系列化的应用型的课程体系下,利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技术的应用,完成基础阶段的“意义建构”和专修阶段的“知能转换”,提高听说读写译的应用能力。

注:

[1]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17-22.

[2]PeggyA.Ertmer,TimothyJ.Newby,盛群力.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下)——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比较其关键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4,(04):27-31.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4]麻秀丽,赵薇.“错误提示法”在英语写作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机理[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83-85.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外语系

邮编:150027

(责任编辑刘华山)

本论文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分课型系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的研究成果。

标签:;  ;  ;  

网络条件下大学英语应用型课程体系实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