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形成论文_张毛,朱满,姚丽娟,坚增运

导读:本文包含了玻璃形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玻璃,能力,合金,动力学,晶形,电动势,结构。

玻璃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张毛,朱满,姚丽娟,坚增运[1](2019)在《Fe_(71-x)Nb_9B_(20)W_x磁性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W元素部分替代Fe元素对Fe基非晶合金热稳定性和软磁性能的影响规律,文中采用单辊旋淬法制备了Fe_(71-x)Nb_9B_(20)W_x(x=1,3,5)非晶合金带材,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测试Fe_(71-x)Nb_9B_(20)W_x非晶合金的热学性能和软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Fe基非晶的晶化过程与W含量密切相关,随着W含量的增加,合金由两次晶化过程转变为一次晶化过程。添加W元素能够有效提高Fe基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改善合金的热稳定性。Fe_(66)Nb_9B_(20)W_5非晶合金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非晶形成能力,过冷液相区宽度T_x和晶化起始温度T_(x1)分别高达58 K和928 K。合金的饱和磁感应强度M_s和矫顽力H_c分别为42~90 emu·g~(-1)和0.61~6.59 Oe,其中M_s随着W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吕云卓,高小余,徐会东,刘政泓,王永喆[2](2019)在《一种具有优异玻璃形成能力的Zr_(50)Ti_5Cu_(27)Ni_(10)Al_8大块非晶合金的开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组元的Zr基非晶合金成分的复杂性对开发具有优异玻璃形成能力的Zr基非晶合金提出巨大的挑战。另外,大部分Zr基非晶合金含有有毒元素Be或者贵金属。因此,采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开发无毒无贵金属元素的多组元Zr基非晶合金十分必要。本研究中采用二元共晶比例法和部分元素替代法快速的开发出了一种新的临界尺寸大于10mm的Zr_(50)Ti_5Cu_(27)Ni_(10)Al_8非晶合金。这个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和硬度也通过原位高温X射线衍射和纳米压痕方法测量得出。(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刘金麟[3](2019)在《碲钼锌/碲钽锌玻璃形成、结构和近中红外发光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掺稀土石英光纤存在发光效率低、泵浦阈值高、调谐范围窄和难以实现中红外波段激光输出等本征问题,已无法满足大容量光通信、光纤传感、超快技术、生物医疗和激光雷达等领域应用的技术需求,制约着相关材料和元器件的发展,因此探索新型光子玻璃成为了焦点问题。稀土掺杂碲酸盐玻璃由于其具有声子能量低(~700 cm~(-1))、稀土掺杂量高(~10~(21) ions/cm~3)、红外透过范围宽(~6μm)、发光性能优异且带宽可调等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超宽带光纤放大器、中红外光纤激光器和非线性光学器件,而如何改善碲酸盐玻璃抗激光损伤阈值及热稳定性并实现高效率的红外发光成为了当前广泛研究的热点。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论文旨在探索具有良好成玻能力、较高玻璃转变温度、优异热稳定性能的新型碲酸盐玻璃基质,以此为基础实现高效的近中红外发光,并对其激光性能进行预估。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综述了碲酸盐玻璃基质的研究背景、碲酸盐玻璃的结构和特点、碲酸盐玻璃和光纤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碲酸盐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以及改善其性能的方法,最后引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二章研究了基于热力学原理计算预测新型叁元碲酸盐玻璃形成区。针对碲酸盐玻璃形成区资料匮乏、新体系发展受阻的问题,本章采用热力学原理对TeO_2-Nb_2O_5-X_mO_n(X=Na,Zn,Bi)和TeO_2-ZnO-Y_mO_n(Y=Li,Na,Rb,Mg,Pb,Bi)叁元体系的最佳玻璃形成区进行了预测。首先通过对比TeO_2-Nb_2O_5-X_mO_n叁元体系中的二元子体系,计算了理论液相线,并与实际液相线进行了对比,详细分析了计算与实际数据之间的误差。此外,所预测的TeO_2-Nb_2O_5-X_mO_n叁元体系最佳玻璃形成区与文献中的实际区域吻合程度较高,表明基于热力学原理预测玻璃形成区的方法对碲酸盐玻璃体系具有可行性。随后,基于TeO_2-ZnO体系优异的成玻性能和物化性能,预测了TeO_2-ZnO-Y_mO_n叁元体系的最佳玻璃形成区,并探讨了不同第二组分对预测玻璃形成区范围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为以TeO_2-ZnO体系作为基础组分探索性能更为优异的碲酸盐玻璃新体系和提升碲酸盐玻璃的热学性能、光学性能以及制备高增益低损耗的有源近中红外光纤奠定了基础。第叁章探索了新型碲钼锌玻璃体系及其玻璃形成、结构和近中红外发光特性,采用热力学原理计算预测了TeO_2-MoO_3-ZnO体系最佳玻璃形成区并加以实验验证,随后通过拉曼、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吸收和发射光谱以及荧光衰减曲线测试对其玻璃结构、热学和发光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MoO_3的加入可以显着的提升碲酸盐玻璃的成玻性能、热稳定性和光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分别以Nd~(3+)、Tm~(3+)、Er~(3+)离子掺杂为例,研究了碲钼锌玻璃的近中红外发光性能。对于Nd~(3+):~4F_(3/2)→~4I_(11/2)跃迁,TeO_2-MoO_3-ZnO玻璃展现出高发射截面(3.12×10~(-20) cm~2)和光谱品质因子(6.01×10~(-24) s·cm~2)等优异的光谱参数,预示着碲钼锌玻璃在高功率1.06μm激光器的应用前景。进一步的,本章对Tm~(3+)和Er~(3+)在碲钼锌玻璃中的发光特性的研究结果也表明TeO_2-MoO_3-ZnO玻璃是一种优异的红外激光基质材料。第四章研究了碲钽锌玻璃形成区、物理性能和2.7μm的高效发光。针对石英玻璃中Er~(3+)发光效率低和碲酸盐玻璃抗激光损伤阈值低的问题,本章详细探索了Er~(3+)掺杂TeO_2-Ta_2O_5-ZnO玻璃在中红外激光器领域的应用前景。首先预测并制备了TeO_2-Ta_2O_5-ZnO叁元体系的玻璃形成区,采用晶体合成并测试其熔化热的方法有效地提升了玻璃形成区预测的准确性。碲钽锌玻璃的基本物理性能和光学性能通过Raman、DSC、荧光发射光谱和寿命衰减曲线等测试手段得到了详细的表征和分析。此外,在980 nm LD的激发下,获得了强的2.7μm荧光发射。结果表明,Er~(3+)掺杂碲钽锌玻璃具有热稳定性优异(△T_(max)=264℃)、声子能量低(~770 cm~(-1))、发射截面大(0.82×10~(-20) cm~2)和光谱品质因子高(3.22×10~(-24) cm~2·s)等优异性能,是~3μm光纤激光器的优异候选材料。(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6-27)

丛仁宝[4](2019)在《瓶罐玻璃气泡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瓶罐玻璃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泡的种类和表现形式进行了归纳,着重对气泡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从原料、配合料、熔制、料道及成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文来源于《玻璃与搪瓷》期刊2019年03期)

徐小巾[5](2019)在《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及其塑性变形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晶合金因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低弹性模量、超塑性、高耐腐蚀性、高硬度、高强度等优点备受科研学者的关注。其在航空航天、国防、电力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不过较差的玻璃形成能力及其在变形过程的室温脆性制约着其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研究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对于深入理解玻璃形成机制、揭示剪切应变的微观起源、提高玻璃形成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等问题均具有显着意义。本论文以脆值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脆值与临界冷却速率、泊松比的数值关系,揭示了脆值、玻璃形成能力及塑性变形能力的关联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研究玻璃形成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影响因素,发现玻璃形成能力与约化玻璃转变温度成正相关关系,与脆值成负相关关系。基于此,提出了一个新的表征玻璃形成能力的判据α=2/3(1 00Trg)-0.1 6m,并通过线性拟合进行了对比分析,证实了新判据的合理性和优越性。然后通过探讨组元数与约化玻璃转变温度及脆值的关系发现,原子尺寸差异大的多组元合金体系的玻璃形成能力要优于低组元合金体系,这为研制新颖非晶合金提供了理论依据。(2)利用理论推导及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脆值与泊松比的关系,提出了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系v=0.7-22/(0.4m+42),其可简化为v=0.2751g(m)-0.121。该关系表明脆值与塑性变形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脆值反映了非晶态形成过程中“遗传”下来的自由体积量,而塑性变形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始自由体积量。基于自由体积模型及剪切转变区模型对非晶合金形变过程的研究发现,当自由体积宽范围分布时,原始自由体积量与塑性变形能力正相关,而在集中分布的条件下呈现出负相关性。据此提出向非晶合金体内注入均匀分布的自由体积或第二相粒子、枝晶固溶体等异质是改善非晶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的有效措施。(3)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分别研究了脆值和组元数与临界冷却速率及泊松比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满足原子尺寸差异较大的前提下,非晶合金满足组元数越大,玻璃形成能力越优异而塑性变形能力越差的规律。另一方面随着脆值的提高,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降低,而塑性变形能力表现出增长的趋势。基于此提出,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6-01)

任楠楠[6](2019)在《金属玻璃形成液体T_A处微观特征信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玻璃液体降温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和动力学演变规律一直是材料领域及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近期研究发现,金属玻璃液体降温过程中,弛豫时间与温度的关系于高温T_A处发生Arrhenius到非Arrhenius的转折,且TTa≈2T_g,这暗示了与玻璃转变相关的特征信息或许从T_A已开始出现。深入探究金属玻璃液体T_A处的微观特征信息不仅对揭示玻璃转变的本质这一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从液体源头调控金属玻璃固体的性能具有关键的实践指导作用。但目前对于T_A的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对其展开系统的研究工作。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以多种金属玻璃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重点针对T_A温度,从原子尺度研究了金属玻璃液体中的关键微观结构和动力学特征。全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以Fe_(80)P_(20)、Fe_(80)Ni_(20)和Cu_(50)Zr_(50)叁种不同类型的金属玻璃液体为研究对象,从原子尺度探究了弛豫行为的非Arrhenius转折温度一T_A附近微观结构演变的普遍特征。发现T_A附近五重对称性较高的特征原子连接行为存在显着变化:温度高于T_A的合金熔体中,特征原子关联性较弱,结构相对均匀;当温度降至T_A以下时,特征原子排布更为紧密,连接度大于3,开始形成稳定的叁维网状结构,且形成的最大团簇尺寸迅速增长,原子间的关联性显着增强。TTa温度附近原子连接行为的变化导致原子的自由运动受限,从而为协同运动提供了结构基础,进而使得液体的动力学不均匀性也出现了强于Arrhenius的显着增长。该结果给出了金属玻璃液体中宏观弛豫行为非Arrhenius转折现象对应的微观演变图景,对从高温源头理解玻璃转变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12种金属玻璃体系从高温熔体到玻璃转变附近较宽温度区间内的动力学性质进一步展开系统研究。通过引入非Arrhenius转折温度T_A及T_A对应的弛豫时间τA,并分别对温度和弛豫时间进行标度,得到了弛豫时间(及动力学不均匀性)与温度关系的普适定量描述,并进一步得到了金属玻璃液体中弛豫时间与动力学不均匀性的普遍关联。首次揭示了 T_A为不同金属玻璃液体中动力学不均匀性大小相等的温度,对应a2.max≈0.2,并且发现通过任意恒定动力学不均匀性条件得到的特征温度T*(和特征时间τ*)与τA(和τA)线性相关。本工作对从高温源头预测金属玻璃液体的动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只要测得T_A及其对应的弛豫时间τA,即可预测从高温熔体至接近玻璃转变这一降温过程中弛豫时间的演变情况;而对动力学不均匀性,仅需确定T_A(或T_A),即可预测其演变情况。在深入认识了金属玻璃液体的微观演变特征后,建立液体和固体的关联成为实际生产中最关注的问题。通过分别向纯Fe体系中添加尺寸较大的金属元素Ni和尺寸较小的非金属元素P,探究了 Fe基合金液体中与玻璃形成能力相关的微观共性特征。模拟结果表明,与纯Fe体系相比,Fe_(80)Ni_(20)和Fe_(80)P_(20)玻璃形成能力更好。在冷却至T_A温度以下时,Fe_(80)Ni_(20)和Fe_(80)P_(20)玻璃形成液体中运动较慢的类二十面体团簇(即<0,0,12,0>,<0,1,10,3>和<0,1,10,2>)快速形成,而运动较快的类bcc团簇(即<0,3,6,4>,<0,3,6,5>,<0,2,8,4>和<0,4,4,6>)的增长则受到抑制,二者之间存在显着竞争,且类二十面体团簇有利于金属玻璃的形成。另外,Fe_(80)Ni_(20)和Fe_(80)P_(20)0过冷液体中的动力学不均匀性在玻璃转变前经历了更为显着的增长。以上结果揭示了 Fe基金属玻璃液体中有利于玻璃形成的微观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的共性特点,对从液体源头提高Fe基非晶的玻璃形成能力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何磊良,田咏梅,王佳,龙云开,吴予明[7](2019)在《pH玻璃电极膜电位的形成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pH玻璃电极对溶液中H+的选择性响应,关键在于其敏感膜中膜电位的形成。因此准确理解膜电位形成的思维逻辑非常必要,该思维逻辑就是模型思维与函数思维的联合运用。鉴于此,本文阐述了膜电位形成所采纳的模型及其计算公式推导,并对pH玻璃电极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19期)

彭捷[8](2019)在《R_2O(RO)-Ta_2O_5-SiO_2叁元体系玻璃形成能力与其中铋发光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铋掺杂激光玻璃是玻璃领域的研究热点,其近红外发光可以覆盖石英光纤低损耗传输波段,因此可作为新型超宽带光放大器应用于光通信系统中。针对目前的铋掺杂玻璃基质的熔融温度较高导致铋挥发损失的问题,我们选择了具有较低熔融温度且能增强铋发光的R_2O(RO)-Ta_2O_5-SiO_2叁元玻璃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一、总结了碱金属氧化物(Li_2O,Na_2O,K_2O)或碱土金属氧化物(MgO,CaO,SrO,BaO)与Ta_2O_5、SiO_2组成的叁元化合物相图上的玻璃形成范围。二元碱硅酸盐玻璃中氧化硅含量一般仅能在60-80 mol%范围内变化,但碱金属氧化物类叁元体系中,Li_2O/Na_2O-Ta_2O_5-SiO_2体系具有较大的玻璃形成范围,位于Ta_2O_5含量在0-40 mol%,Li_2O/Na_2O含量在20-40 mol%以及SiO_2含量在40-80 mol%间变化的区域。碱土金属氧化物类叁元体系的BaO-Ta_2O_5-SiO_2玻璃形成范围也较大,Ta_2O_5含量为0-10 mol%,RO含量在30-50mol%以及SiO_2含量为50-70 mol%。总体上看,叁元体系特别是R_2O-Ta_2O_5-SiO_2的玻璃形成能力更好。由于氧化钽对氧化硅的替换使玻璃网络的解聚,玻璃的熔融温度降低,密度和折射率等性质也会得到明显提高。这些基础研究有助于新型功能玻璃的设计与制备。二、在1600℃以下熔制的铋掺杂R_2O(RO)-Ta_2O_5-SiO_2玻璃,铋的含量损失小于5%。在400-500 nm氙灯或808 nm激光的激发下,样品得到了覆盖1000-1600 nm的超宽带近红外发光,峰位一般位于1200-1300 nm,并且部分样品的发光峰位可以通过改变激发波长进行调节。样品的发光寿命为200-300μs。叁、解释了铋发光性能受R_2O(RO)-Ta_2O_5-SiO_2玻璃的组分和结构影响的机理。作为玻璃修饰体的R_2O和RO造成玻璃网络的桥氧断裂,对铋发光中心的稳定不利。但小范围内提高它们的含量能降低玻璃粘度(如15-20 mol%Na_2O的情况下)从而使铋元素分布均匀和提高发光性能。适量的氧化钽(与碱金属氧化物共存时,在10 mol%以上;与碱土金属氧化物共存时,在10 mol%以下)能够调节玻璃网络修饰体离子的配位,从而有利于分布于玻璃网络结构中的铋的发光。这些工作丰富了铋近红外发光机理的研究,也为铋掺杂玻璃和光纤的组分设计和发光调控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5)

朱锦杰,王永杰[9](2019)在《汽车玻璃应力形成机理数值分析及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法分析汽车玻璃应力分布,找出造成玻璃应力薄弱区的几个关键工艺因素,得出最终的模具工艺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玻璃》期刊2019年03期)

沈剑云,朱旭,宋伟,陈剑彬,吴海融[10](2019)在《旋转超声锯切光学玻璃的表面形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不同物理性能光学玻璃锯切加工的表面形成机理,以及旋转超声锯切过程中径向振动冲击对其表面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显微压痕实验,对比K9与石英两种光学玻璃的硬度与断裂韧性,计算其各自的临界切削深度,并用LS-DYNA进行单颗磨粒切削的有限元仿真,分析不同物理性能光学玻璃的表面形成机理。然后对其进行旋转超声锯切(RotaryultrasonicsawingRUS)和普通锯切(ConventionalsawingCS)实验,分析径向超声振动对不同物理性能的光学玻璃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 K9、石英玻璃的断裂韧性分别为5.232 MPa·m0.5和1.644 MPa·m0.5,临界切削深度为4.288μm和0.012μm。仿真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超声振动将单颗磨粒的最大切削厚度由1.1767μm提高为8.001μm。对石英与K9玻璃进行锯切试验的结果显示,对于K9玻璃,旋转超声锯切后,沟槽底部粗糙度Pa与峰谷值Pv相对普通锯切大幅降低,但石英玻璃下降幅度不大。结论超声振动增大了单颗磨粒切削厚度,使得K9玻璃的材料去除方式由部分塑性去除转变为完全脆性断裂去除,致使表面层产生微破碎,避免了传统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面积破碎和裂纹,进而提高表面粗糙度。石英玻璃因为临界切深小,在普通锯切中即为脆性去除,超声振动的影响效果稍小,对加工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玻璃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组元的Zr基非晶合金成分的复杂性对开发具有优异玻璃形成能力的Zr基非晶合金提出巨大的挑战。另外,大部分Zr基非晶合金含有有毒元素Be或者贵金属。因此,采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开发无毒无贵金属元素的多组元Zr基非晶合金十分必要。本研究中采用二元共晶比例法和部分元素替代法快速的开发出了一种新的临界尺寸大于10mm的Zr_(50)Ti_5Cu_(27)Ni_(10)Al_8非晶合金。这个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和硬度也通过原位高温X射线衍射和纳米压痕方法测量得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玻璃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1].张毛,朱满,姚丽娟,坚增运.Fe_(71-x)Nb_9B_(20)W_x磁性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9

[2].吕云卓,高小余,徐会东,刘政泓,王永喆.一种具有优异玻璃形成能力的Zr_(50)Ti_5Cu_(27)Ni_(10)Al_8大块非晶合金的开发(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3].刘金麟.碲钼锌/碲钽锌玻璃形成、结构和近中红外发光特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4].丛仁宝.瓶罐玻璃气泡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J].玻璃与搪瓷.2019

[5].徐小巾.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及其塑性变形特性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9

[6].任楠楠.金属玻璃形成液体T_A处微观特征信息研究[D].山东大学.2019

[7].何磊良,田咏梅,王佳,龙云开,吴予明.pH玻璃电极膜电位的形成及其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

[8].彭捷.R_2O(RO)-Ta_2O_5-SiO_2叁元体系玻璃形成能力与其中铋发光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9].朱锦杰,王永杰.汽车玻璃应力形成机理数值分析及控制方法[J].玻璃.2019

[10].沈剑云,朱旭,宋伟,陈剑彬,吴海融.旋转超声锯切光学玻璃的表面形成机理研究[J].表面技术.2019

论文知识图

:流通式电化学发光池剖面及底面示意图(a)、XY2(b)和XY3(c)在155...在1650℃烧结的β-Sialon-15R陶瓷的β...的C3+注入掺钕磷酸盐玻璃平面...+离子注入掺钕磷酸盐玻璃的...不同保温时间下烧结砖试样SEM形貌图

标签:;  ;  ;  ;  ;  ;  ;  

玻璃形成论文_张毛,朱满,姚丽娟,坚增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