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育模式下的职业技能竞赛

校企共育模式下的职业技能竞赛

——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

◆魏新平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2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性

1.有利于校企深度融合。职业技能竞赛的举办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体现,是推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利用职业技能竞赛的平台,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让大赛成为“校企共育、知技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助推器。企业可以利用技能竞赛选拔优秀的学生作为订单培养对象,为企业储备人才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使企业的优秀成果、良好的做法、精湛的技艺走进校园,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大有帮助。

2.有利于教学改革。职业技能竞赛能反映出学生职业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这将为专业教学找准方向。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设备、教学方式上与实际生产生活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般的实践课程被安排在理论课程之后,造成了理论课时间多、实践课程少的问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应及时掌握企业的人才需求动向,按照“实用、实践”的原则制订教学计划,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将行业企业岗位作业标准纳入课堂教学中,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形成“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技能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教师通过带队参加技能竞赛,有机会与其他院校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可以深入了解本专业各赛项对学生的要求,可以看到自身专业建设的不足,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技能竞赛能促进教师学习新知识,转变教学观念,保持教育理论的前沿性和先进性;通过技能竞赛提供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获得和企业专家合作的机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技能竞赛,校企共同指导学生技能,使教师对职业岗位作业标准、职业技能规范、企业规章认识更深刻,对提高专业教学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技能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较强的心理素质。在技能竞赛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学生身在任务中,能更好更快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潜能。参赛团队一般由多人组成,通过日常的训练,队员间的合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对未来的就业及职场发展很有利。技能竞赛不仅仅是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比拼,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理素质的较量,这就要求日常要突出训练学生心理素质。

二、校企共育下的学生技能竞赛开展对策

1.必须有良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在校企合作运行过程中,专业指导委员会跟踪行业建设和改革,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搭建合作平台,指导专题建设小组的日常工作。专题建设小组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监督、协调、指导下,根据课程、技能竞赛等不同建设专题的需要不定期地开展活动,完成课程改革、技能竞赛的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建设小组相互支撑、相互依托,共同指导专业的建设工作。良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提供了制度保障。

2.建立“校企共育、知技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研讨、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与铁路行业的职业岗位对接,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铁路行业职业标准对接,教学组织过程与铁路运输生产过程对接,以便于学生在参加铁路行业举办的技能竞赛中能从容应对各岗位实战要求。

(1)“角色转换,课堂融入岗位”。学生深入企业内部观摩、了解企业文化,加深对本专业行业特点的认知,为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给予启迪;将行业规范、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融入课堂、融入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实现职业角色的转化。

(2)“课堂如职场,上课如上岗”。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开设职业岗位情境模拟课程,按规定着装上课,让学生充分体验职场环境,感受企业文化。教学过程中,将行业企业技术比武、训练方法以及标准化作业的评价、考核标准移入课堂,将企业文化融入课堂、融入教学全过程。

(3)“岗位体验,校园冲刺职场”。依托校企合作机制保障,开展多维度的实习、实训教学活动。在与就业岗位对接上分别开展预备生产性实习、岗位辅助生产实习,通过列车员、值班员、客运员企业资质性考试,实现毕业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3.构建基于铁路运输生产过程“岗、技、课”一体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从铁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不同岗位的工作出发,按照铁路运输生产过程,实现“岗位”“技能”“课程”的转化,搭建专业课程和教学环节的框架,将行业标准、技能大赛标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融入课程,构建基于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岗、技、课”一体的课程体系,重点训练学生实战技能,提高学生应对大赛的综合能力。

4.建设高技能的教学团队。在开展技能竞赛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培养教师,营造双方互帮互学的风气。学校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业参与作业和管理,进行挂职锻炼,提高专任教师的职业技能;企业选派技术能手参与学生技能大赛指导工作,双方通过合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5.建设高标准技能训练基地。针对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建设适应于新型课程体系的“岗位过程化”“功能多样化”“资源共享化”高标准校内实训基地,实现“教室”与“车间”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技能竞赛提高良好的训练场地。

标签:;  ;  ;  

校企共育模式下的职业技能竞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