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杨小玉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杨小玉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得以改进,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修建,能够实现良好的电力供应。目前,我国已经为水利水电工程投入更多资金,也加大力度对其研究,也逐渐渗透一些先进技术,提要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基于此,文章中对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防渗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关乎人民福祉。长期以来,水利水电工程渗漏问题一直存在于各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渗漏现象的存在不但会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技术的研究,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能力,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

1、做好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处理的意义

水利水电防渗漏与其他的工程是不同的。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在实际施工工作中,其具备的抗震性要求较高,需要基础建筑设施防渗漏效果也得以提升。同时,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渗漏也是其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当水利水电工程中产生渗漏问题的时候,将给工作人员的安全性、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同时,渗漏问题的产生还会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性能,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通过勘察,对其存在的渗漏隐患进行分析,以减少安全事故的产生。基于总体发展情况的分析和研究,产生水利水电工程渗漏问题的产生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位置不对,其存在的地基强度也不够,无法符合施工工作中的执行标准。第二,由于施工技术缺陷的影响,无法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地基防渗措施的有效执行,在该情况下,不仅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漏性能,增加其安全事故的产生,也会引发一些不安全事件。

水利水电工程在现代化社会进步与发展中,能够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也能为其提供有效保障,从而维护国民经济与社会的稳步进步和发展。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建设期间,受各个要素的影响,不仅会给社会整体发展带来较大挑战,也会面临严峻的环境考验。所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解决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渗透问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渗透问题的产生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所以,需要对水利水电工程防渗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详细研究,保证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维护工程的整体效益。

2、混凝土防渗墙在具体施工技术现状

根据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中的实际情况来看,在防渗墙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多技术都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对一些压喷射技术、防渗墙技术等优势特点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却并没有对这些技术在使用时,会呈现出来的问题或者是隐藏在其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比如高压喷射技术在实施中,其自身的重点就是将黏土和一定比例的水分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对其进行灌注,在实践当中,无论是泥土的类型或者是作业场所等一些其他的因素条件等等,这些外部因素都会在无形当中对整个防渗技术的应用效果产生影响。但是这些外部因素,却是施工企业经常忽视的问题,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导致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防渗技术应用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3、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应用

3.1、混凝土超薄防渗墙的施工技术

在多头深层搅拌截渗墙技术的应用中,主要是对地基软弱的情况进行,目的是对其工程的地基承载力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该技术主要是以单头以及双头作为其施工前提,不断的进行防渗墙技术的优化和推动其发展。因此可以充分的利用双动力多头深层搅拌机,将很多的钻杆进行带动,随后引进推动了进行其钻头的推动,从而促使其钻头能够进行其土层的一定深度的打钻,整体提高其钻杆,保证钻杆的正常搅拌状态,使其能够在孔口进行。在进行搅拌和打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高压输送管实现水泥浆的传送工作,使其达到钻杆,随后通过钻头的运用,将水泥浆输送到土壤中,实现充分的搅拌与融合的目的。在进行搅拌融合之后进行双动力多头深层搅拌桩机的移动,保证其平衡度,直至生成防渗墙。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序之前,务必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方案的制定。同时在进行槽段清底的换浆过程中,完成其结果的验收工作之后,在保证符合施工标准的前提下,进行墙体混凝土浇筑工作。具体的工序主要是进行拌料的拌和。在进行防渗墙的施工环节中,对于槽长而言,一般设计长度为6m-8m,对于长度是6m的槽段,则需要布置2根250mm的导管,用胶圈密封接头,键槽的连接主要是通过钢丝绳完成的。与此同时,每个导管顶部很有必要进行漏斗的安装,而混凝土则是通过泵进行输送,使其到达漏斗内。在导管中需要进行隔离球的投置,实现一定的隔离效果。一般在及逆行混凝土的浇筑之前,需要适度的进行少量的水泥砂浆的浇注,随后进行混凝土的浇注,将塞球挤出导管,使其到达导管底部。在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中,其导管预埋深度是2m-5m;混凝土面上升速度微博保证匀速,主要速度是2m/h,高差在500mm之内,在30min的时间段需要定期进行混凝土面深度的测量,在2h时间段需要定期进行导管混凝土面深度的测量,同时进行其浇筑过程指示图的绘制,以便其后期浇筑方量的核对工作的进行。在完成砂砾石层浇筑后,对砂砾石层加密进行测量与核算,进行塑性混凝土的替换。

3.2、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现阶段,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技术也逐渐发展,其主要的施工材料是新型材料,其中有黏土和膨胀土等,实现墙体抗渗性能的提升,从而对传统的防渗墙的抗渗性能有了一定的优化和提升。该墙体的弹性模量低,具备良好的抗压有点,应变能力也良好,降低水泥的使用度,实现了施工材料的计生,减小了施工成本。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主要是需要开挖导向槽,保证其宽度远远大于防渗墙宽度的设计宽度,造成上部土层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进行导向槽的操作中,需要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同时将其和防渗墙的中心线保持统一,随后在造孔的施工环节,务必保证其造孔的质量,因为其与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为造孔的施工提供便利,同时提升其施工安全性。

4、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逐渐增加,因此,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墙施工中,务必严格落实每个施工环节的施工标准和施工职责。所以,务必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和创新,最终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文惠.浅析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8):112-113.

[2]袁家裕.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7):191.

[3]石丹,姚图.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研究[J].低碳世界,2017,(21):56-57.

[4]蔚琪.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7,(07):232+191.

[5]吕明旸.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2):191-192.

标签:;  ;  ;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杨小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