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基因启论文_闫孟丹

白介素基因启论文_闫孟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白介素基因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白介素,多态性,基因,哮喘,辅助性,汉族,细胞。

白介素基因启论文文献综述

闫孟丹[1](2019)在《白介素基因多态性与陕西汉族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中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妇科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其中遗传因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白介素(interleukin,IL)基因多态性与陕西汉族人群中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进而筛选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相关的易感基因,为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集陕西地区的乳腺癌患者553例和正常对照人群550例的外周血,然后提取血液中的基因组DNA。使用Agena MassARRAY平台对筛选的5个白介素基因上的1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通过卡方检验和遗传分析模型等方法评估SNPs位点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1、SNPs位点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的关系:总体分析结果发现,IL7R基因上的rs10213865、rs969129、rs6451231和rs10213865以及IL9基因上的rs55692658与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显着相关;而rs12722498(IL2RA)与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单倍型分析结果发现,IL7R基因上(rs10213865、rs969129、rs118137916和rs10053847)的CGAG和ATAG单体型与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显着相关。分层分析显示,在年龄>52岁人群中,rs6451231(IL7R)与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在年龄≤52岁人群中rs77179660(IL7R)和rs12722498(IL2RA)均与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显着相关。肿瘤左乳腺分层中,IL7R基因上的rs10213865、rs969129和rs6451231、rs55692658(IL9)、rs2281089(IL2RB)均与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肿瘤右乳腺分层中,rs12569923(IL2RA)与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2、SNPs位点与乳腺癌的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rs791588与乳腺癌患者的月经初潮年龄大于14岁有相关性;rs1573673和rs12722498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体积小于等于2cm相关;rs77179660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分期的低级别相关,rs1872072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分期的高级别相关;rs2281089与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阴性相关;rs12569923与乳腺癌患者的ER(Estrogen receptor,雌激素受体)表达上调存在相关性,rs2281089和rs9607418与乳腺癌患者ER表达下调存在相关性;rs3218264分别与乳腺癌患者PR(Progestrone receptor,孕激素受体)表达上调相关,rs10213865和rs9607418与乳腺癌患者PR表达下调存在相关性;rs117173992和rs2281089乳腺癌患者的Ki67表达上调相关,rs969129、rs55692658、rs77179660和rs1573673与乳腺癌患者Ki67的表达下调相关。结论:本研究可初步得出:IL7R、IL7、IL9、IL2RA和IL2RB基因多态性与陕西汉族女性人群乳腺癌发病风险具有相关性。虽然研究结果需通过大量样本研究进行验证,但本研究结果为乳腺癌发病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见解。(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厉静杰[2](2018)在《白介素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女性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个体遗传因素对宫颈癌发病风险影响较大。本研究旨在探索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中白介素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从而找出与宫颈癌发病相关的易感基因,为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为宫颈癌患者247例和同一时期到该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286例健康女性。提取外周血中基因组DNA。采用Sequenom MassARRAY对筛选的41个位点进行分型。通过卡方检验和遗传模型分析评估这些SNPs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结果:等位基因模型:rs2227284-G(IL-4)、rs3136558-G(IL1B)和rs1143630-T(IL1B)、rs17042888-A(IL1RN)均与降低宫颈癌发病风险显着相关;而rs1143627-G(IL1B)、rs16944-A(IL1B)、rs719250-T(IL1R2)和rs3218896-C(IL1R2)均与增加宫颈癌发病风险显着相关。遗传模型分析:与野生纯合基因型相比,rs2227284-GG和GT、rs2069840-GC(IL-6)、rs3136558-GA基因型均与降低宫颈癌患病风险显着相关;而rs1143627-AA、rs16944-GA、rs719250-TC、rs3218896-TC基因型均与增加宫颈癌患病风险显着相关。且在其他不同模型,rs2227284、rs2069840、rs3136558、rs1143630、rs17042888均与降低宫颈癌患病风险显着相关;而rs1143627和rs16944、rs719250和rs3218896均与增加宫颈癌患病风险显着相关。单倍体分析:与野生型单体型相比,IL1R2基因上的单体型TA(rs11674595和rs4851527)和IL1B基因上的单体型TGA(rs1143630、rs1143627和rs16944)均与降低宫颈癌患病风险显着相关;而IL1R2基因上的单体型TC(rs719250和rs3218896)以及IL-4基因上的单体型TTCGCG和CTGACA(rs2243250、rs2227284、rs2243267、rs2243270、rs2243283和rs2243289)均与增加宫颈癌患病风险显着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在IL-4、IL1RN、IL1B、IL1R2基因上发现了多个与新疆维吾尔族女性宫颈癌发病风险相关的SNPs位点。本研究结果仍需要功能研究和大样本的关联研究进一步挖掘和证实。(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张婷[3](2016)在《白介素基因10-819C>T以及-592C>A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迄今为止,已有大量关于白介素10基因-819C>T以及-592C>A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报道,但是这些研究的结果与结论有争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本研究分析,并发现真正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相关的位点。我们采用汇总后的比值比(OR)以及95%的置信区间(95%CI)来评估以往研究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我们利用数据库中270个不(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8-24)

张蓓[4](2015)在《尿酸转运及白介素基因与不同民族高尿酸血症及肾功能的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新疆维、哈、汉叁个民族尿酸代谢相关基因SLC2A9、URAT1、ABCG2及IL-1、IL-8、IL-10、IL-18、IL-18RAP等白介素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和民族异质性。探讨诱发高尿酸血症和影响肾脏功能的遗传学机制关联性,为今后在不同民族人群中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发生及寻找高尿酸血症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遗传标志物,为探索尿酸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探索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少数民族居住区选取20-60岁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男性2485例作为研究对象,一般体格检查及尿酸及肾功能相关指标检测,并使用i MLDR法和Taqman探针法检测尿酸代谢相关基因ABCG2、GLUT9、URAT1及白介素相关基因IL-1β,IL-18,IL-10,IL-8和IL-18RAP等的基因多态性,并采用叉生分析和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分析基因-基因,基因-环境的高阶交互作用。结果:1.汉维哈叁个民族尿酸与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关联性分析本研究发现维哈汉叁个民族尿酸及肾功相关指标在体重、BMI、腰臀比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血尿酸(SUA)、尿素氮(BUN)、肌酐(CREA)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个相关分析发现民族肌酐清除率与血尿酸均呈负相关,肾功能损伤程度、CREA、BUN及SUA与尿酸均呈正相关。2.汉维哈叁个民族尿酸转运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和肾功能关系及民族差异性研究slc2a9基因rs13137343位点突变与高尿酸血症有关,维吾尔族不同尿酸水平slc2a9基因rs13137343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差异,哈萨克族和汉族在此基因位点上无差异性。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突变与高尿酸血症有关,汉族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显示其基因型频率在高尿酸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野生型gg相比,tt、gt基因型具有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性,携带t等位基因人群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是携带g等位基因人群的1.687倍。而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该基因位点无相关性。汉族与维吾尔族肾功能损害均与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有关,ckd1与ckd3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rat1基因rs3825018位点突变与哈族尿酸水平关系,汉族和维吾尔族与该基因位点突变无关。哈萨克族肾功能损害与urat1基因rs524023位点突变有关,ckd1与ckd3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白介素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和民族异质性研究il-1基因rs16944位点基因型分布叁个民族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il-8基因rs4073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在高尿酸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携带野生型aa基因型的人群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性是携带tt基因型人群的1.61倍,at基因型则降低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or=0.814);该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在高尿酸组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携带a等位基因人群较携带t等位基因高尿酸血症发病危险增高1.309倍;汉族和哈萨克族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该位点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il-18基因rs187238位点基因型分布高尿酸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携带gg基因型或cg基因型人群较携带野生型cc基因型人群罹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性分别增加2.157倍或1.127倍;该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在高尿酸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6),携带c等位基因人群较携带g等位基因人群罹患高尿酸血症风险性增加1.287倍,汉族和哈萨克族高尿酸血症与对照组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维哈叁个民族il-10基因rs1800871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组与对照组il-18rap基因rs13015714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差异,携带gg基因型或tg基因型人群罹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性较携带野生型tt基因型的人群分别增高1.446倍或1.006倍;携带g等位基因人群较携带t等位基因人群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性增加1.237倍。哈萨克族高尿酸血症患者未检出gg基因型。汉族和哈萨克族高尿酸血症发生于该基因位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il-18rap基因rs13015714位点,il-18基因rs187238位点,il-10基因rs1800871snp位点各基因型在汉维哈不同民族分布具有差异性。4.尿酸转运相关及炎症相关的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研究发现汉族urat1基因rs3825018位点和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均发生突变而urat1基因rs524023位点未突变为野生型时,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性最高;sua4期,高血压和肥胖,slc2a9基因rs13137343位点为杂合子时,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性最高。维吾尔族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突变型,sua4期,高血糖和肥胖时,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性最高。sua4期,肥胖时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性最高。il-1基因rs16944位点位点和il-18基因rs187238位点未发生突变,il-8基因rs4073位点和il-18rap基因rs13015714位点为杂合子时,维吾尔族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性最高。哈萨克族il-8基因rs4073位点为杂合子,il-18rap基因rs13015714位点未发生突变时,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最高。sua4期,ckd1组,高血糖时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性最高。汉族slc2a9基因rs13137343位点和urat1基因rs3825018位点,slc2a9基因rs13137343位点和urat1基因rs524023位点有负交互作用,均未突变时可能会增加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和urat1基因rs3825018位点,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和urat1基因rs524023位点之间有正交互作用,均突变时可能会增加高尿酸血症的风险。urat1基因rs3825018位点和urat1基因rs524023位点正交互作用,均表现突变时可能会增加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汉族il-18rap基因rs13015714位点和il-8基因rs4073位点,il-18rap基因rs13015714位点和il-10基因rs1800871位点,il-18rap基因rs13015714位点和il-1基因rs16944位点,il-8基因rs4073位点和il-1基因rs16944位点间有负交互作用,均未突变时可能会增加高尿酸血症的风险。维吾尔族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和urat1基因rs3825018位点,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和urat1基因rs524023位点间有负交互作用,均未突变时可能会增加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il-18rap基因rs13015714位点和il-18基因rs187238位点间有正交互作用,均表现突变时可能会增加高尿酸血症的风险。il-18rap基因rs13015714位点和il-8基因rs4073位点,il-10基因rs1800871位点和il-8基因rs4073位点间有负交互作用,均未突变时可能会增加高尿酸血症的风险。il-8基因rs4073位点和il-1基因rs16944位点有相乘模型的负交互作用,均未突变时可能会增加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il-18rap基因rs13015714位点和il-1基因rs16944位点有相乘模型的正交互作用,均突变时可能会增加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哈萨克族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和slc2a9基因rs13137343位点正交互作用,均突变时可能会增加高尿酸血症的风险。slc2a9基因rs13137343位点和urat1基因rs3825018位点,slc2a9基因rs13137343位点和urat1基因rs524023位点间有负交互作用,均未突变时可能会增加高尿酸血症的风险。il-10基因rs1800871位点和il-8基因rs4073位点有负交互作用,均未突变时可能会减少高尿酸血症的风险。结论:(1)汉维哈叁个民族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具有民族差异性,其中维吾尔族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最高,哈萨克族最低,相关性分析发现肌酐清除率、crea、bun与各民族尿酸密切相关。(2)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tt基因型可能增加汉族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有关,携带t等位基因人群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高于携带g等位基因人群。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tt基因型与维吾尔族和汉族肾功能损害有关。(3)维吾尔族携带il-18基因rs187238位点cg基因型和gg基因型或il-8基因rs4073位点tt基因型或il-18rap基因13015714位点tg基因型和gg基因型的人群罹患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增加。(4)汉族slc2a9基因rs13137343位点与urat1基因rs3825018位点和rs524023位点进行交互时,未发生基因突变则可能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性增加,而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与urat1基因rs3825018位点和rs524023位点进行交互时,发生基因突变则可能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性增高。维吾尔族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与urat1基因rs3825018位点和rs524023位点进行交互时,未发生基因突变则可能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性降低。哈萨克族slc2a9基因rs13137343位点与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进行交互时,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可能增高,而slc2a9基因rs13137343位点与urat1rs3825018位点和rs524023位点基因进行交互时,基因未发生突变则可能患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性增高。汉族il-18rap基因13015714位点与其它白介素基因位点交互时,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增加。维吾尔族il-18rap基因13015714位点和il-18基因rs187238位点进行交互时,发生基因突变则可能患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性风险会增加。il-18rap基因13015714位点和il-8基因rs4073位点,il-10基因rs1800871位点和il-8基因rs4073位点进行交互时,发生基因突变则可能患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性风险会增加。哈萨克族il-10基因rs1800871位点和IL-8基因rs4073位点进行交互时,基因未发生突变则可能患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性增高。(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5-03-01)

朱巍,郭婷,刘楠,崔斌,王曙[5](2013)在《Th1和Th2相关白介素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相关白介素(I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Graves病的遗传相关性。方法:选取Th1相关IL-1α、IL-1β、IL-10、IL-12A基因和Th2相关IL-3、IL-4、IL-5、IL-9、IL-13基因的共18个SNP,采用高通量SNPstream芯片技术检测,在751例来自上海的Graves病患者和748名正常对照者中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Th1相关IL基因中,位于IL-1α的rs1800587、位于IL-10的rs1800896和rs3021094、位于IL-12A的rs568408均是Graves病的易感位点。IL-10基因的单倍型AACAT和IL-12A基因的单倍型TTAAG都可导致Graves病患病风险增加。Th2相关IL基因中,IL-3基因的rs40401位点和IL-5基因的rs2069812位点是Graves病的易感位点,且此两者存在风险迭加效应。结论:Th1和Th2相关IL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有遗传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内科理论与实践》期刊2013年04期)

满曼,蔡月琴,徐剑钦,陈诚,黄宇[6](2013)在《Bio-Plex悬浮芯片系统检测两种实验兔白介素基因的差异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液相悬浮芯片系统同时测定实验兔圆小囊中IL-1β、IL-1R1、IL-8、IL-8RA和IL-15各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利用Affymetrix的Panomics QuantiGene Plex 2.0 Assay中bDNA信号放大和多磁珠分析技术,来同时检测两种实验兔圆小囊中多重mRNA并定量。建立实验兔免疫相关白介素基因的液相悬浮芯片检测方法。结果可同时检测IL-1β、IL-1R1、IL-8、IL-8RA和IL-15各基因的含量,并发现WHBE兔IL-1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JW兔(P<0.05),IL-1R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JW兔(P<0.01),IL-8RA基因在WHBE兔中的相对表达量也高于JW兔(P<0.05)。结论建立了实验兔白介素基因的液相悬浮芯片检测方法,WHBE兔的IL-15、IL-1R1和IL-8RA基因表达量较高,可能与WHBE兔独特的免疫学特性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毕莹,毛翎[7](2012)在《白介素基因多态性与尘肺易感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尘肺病是一种肺间质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它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白介素作为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参与肺泡细胞的局部损伤和炎症反应,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在肺组织内的过多沉积,成为尘肺病发生和发展机制中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期刊2012年01期)

陈建平,何念海[8](2011)在《支气管哮喘与白介素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阻塞、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呈家族聚集性。哮喘和几个"中间型"表型,如:支气管高反应性(BHR),升高的总血浆IgE水平,皮肤划痕试验反应性升高,嗜酸粒细胞数增多,这些亚临床标记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哮喘的遗传学研究。一般认为控制这些表型的调节基因对于哮喘的发生是必要条件,但并非是充分条件。目前,主要通过3种方法确定哮喘基因:基因组扫描法、基因组筛查法、定位克隆和候选基因法。辅助性T细胞为CD4+T细胞,近年来通过研究CD4+T细胞的克隆,发现按其所产生的细胞因子种类可分为Th1和Th2细胞。Th1细胞分泌IL21、IL212、IL18、rFN2γ、TNF2β等,参与细胞免疫应答;Th2细胞分泌IL24、IL25、IL26、IL210、IL213等,参与体液免疫应答。下面就IL24、IL210、IL213的多态性与哮喘的相关性做一介绍。(本文来源于《国际发育与疾病高峰论坛暨第六届儿童保健高层论坛、重庆市儿科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10-01)

陈建平,何念海[9](2010)在《支气管哮喘与白介素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阻塞、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呈家族聚集性。哮喘和几个“中间型”表型,如:支气管高反应性(BHR),升高的总血浆IgE水平,皮肤划痕试验反应性升高,嗜酸粒细胞数增多,这些亚临床标记被(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0年09期)

饶兴愉,陈强[10](2007)在《白介素基因多肽性与支气管哮喘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细胞因子的遗传多肽性与哮喘发病的相关性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07年14期)

白介素基因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个体遗传因素对宫颈癌发病风险影响较大。本研究旨在探索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中白介素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从而找出与宫颈癌发病相关的易感基因,为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为宫颈癌患者247例和同一时期到该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286例健康女性。提取外周血中基因组DNA。采用Sequenom MassARRAY对筛选的41个位点进行分型。通过卡方检验和遗传模型分析评估这些SNPs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结果:等位基因模型:rs2227284-G(IL-4)、rs3136558-G(IL1B)和rs1143630-T(IL1B)、rs17042888-A(IL1RN)均与降低宫颈癌发病风险显着相关;而rs1143627-G(IL1B)、rs16944-A(IL1B)、rs719250-T(IL1R2)和rs3218896-C(IL1R2)均与增加宫颈癌发病风险显着相关。遗传模型分析:与野生纯合基因型相比,rs2227284-GG和GT、rs2069840-GC(IL-6)、rs3136558-GA基因型均与降低宫颈癌患病风险显着相关;而rs1143627-AA、rs16944-GA、rs719250-TC、rs3218896-TC基因型均与增加宫颈癌患病风险显着相关。且在其他不同模型,rs2227284、rs2069840、rs3136558、rs1143630、rs17042888均与降低宫颈癌患病风险显着相关;而rs1143627和rs16944、rs719250和rs3218896均与增加宫颈癌患病风险显着相关。单倍体分析:与野生型单体型相比,IL1R2基因上的单体型TA(rs11674595和rs4851527)和IL1B基因上的单体型TGA(rs1143630、rs1143627和rs16944)均与降低宫颈癌患病风险显着相关;而IL1R2基因上的单体型TC(rs719250和rs3218896)以及IL-4基因上的单体型TTCGCG和CTGACA(rs2243250、rs2227284、rs2243267、rs2243270、rs2243283和rs2243289)均与增加宫颈癌患病风险显着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在IL-4、IL1RN、IL1B、IL1R2基因上发现了多个与新疆维吾尔族女性宫颈癌发病风险相关的SNPs位点。本研究结果仍需要功能研究和大样本的关联研究进一步挖掘和证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介素基因启论文参考文献

[1].闫孟丹.白介素基因多态性与陕西汉族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研究[D].西北大学.2019

[2].厉静杰.白介素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女性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D].西北大学.2018

[3].张婷.白介素基因10-819C>T以及-592C>A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的研究[C].201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4].张蓓.尿酸转运及白介素基因与不同民族高尿酸血症及肾功能的差异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

[5].朱巍,郭婷,刘楠,崔斌,王曙.Th1和Th2相关白介素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的相关性研究[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3

[6].满曼,蔡月琴,徐剑钦,陈诚,黄宇.Bio-Plex悬浮芯片系统检测两种实验兔白介素基因的差异表达[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3

[7].毕莹,毛翎.白介素基因多态性与尘肺易感性的研究进展[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2

[8].陈建平,何念海.支气管哮喘与白介素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C].国际发育与疾病高峰论坛暨第六届儿童保健高层论坛、重庆市儿科年会论文汇编.2011

[9].陈建平,何念海.支气管哮喘与白介素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J].重庆医学.2010

[10].饶兴愉,陈强.白介素基因多肽性与支气管哮喘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07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白介素基因启论文_闫孟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