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作用论文_张辉,田润,吕正航

导读:本文包含了岩浆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岩浆,片麻岩,额尔古纳,祁连,怒江,斑岩,岩浆岩。

岩浆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辉,田润,吕正航[1](2019)在《新疆小虎斯特91号脉岩浆-热液演化及稀有金属成矿作用:云母类组成演化的指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云母是花岗岩、伟晶岩中的重要造岩矿物,不仅是整个岩浆阶段的结晶产物,而且也是热液过程的参与者。因此,开展云母矿物化学组成研究对揭示花岗岩、伟晶岩岩浆-热液演化过程、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等具有重要指示意义(Lichtervelde et al., 2008; Vieira et al., 2011; Rosing-Schow et al., 2018;王汝成等, 2019)。小虎斯特91号伟晶岩脉是可可托海伟晶岩田中潜在的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脉,发育有不同产状云母类矿物,包括围岩蚀变带中的黑云母、伟晶岩边缘带-外侧带中的白云母、中间带中的含锂白云母、核部带中(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于青辉,薛春纪,赵云[2](2019)在《新疆东天山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山造山带地处中亚造山带的南缘,可分为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我国境内的东天山是指东经88°以东的地区。东天山地区中酸性岩体分布广泛,其中大部分形成于石炭-二迭纪(张照伟等,2014),不同类型的矿床与特定的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东天山地区分布着为数众多的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矿床,如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铜镍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床等,对大、中型矿床进行成矿时代统计,发现形成时代主要集中在石炭-二迭纪,矿床类型多样,时间集中,分(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赵冻,韩润生[3](2019)在《湘南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岩浆控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成矿带中段北缘,耒阳-临武南北向构造带和钦杭成矿带的中段,受钦杭成矿带和南岭成矿带迭合的构造动力学背景制约,该区成矿条件优越,成矿系统独具特色,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等特点,黄沙坪矿床作为该区内铜多金属、锡多金属复合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深部锡铜多金属找矿潜力巨大,该矿床主要分布热液脉型、矽卡岩型和斑岩型(未成矿体)矿化类型。矿体形态复杂、产状多样,目前已圈定的铅锌矿体达515个以上(其中301矿化带有434个、304矿化带有81(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任永健[4](2019)在《张广才岭南部早—中侏罗世花岗质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对张广才岭南部中生代花岗岩成因和演化等问题的研究较少,对其进行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张广才岭南部早—中侏罗世构造岩浆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的认识。张广才岭南部早侏罗世花岗岩主要由黑云母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3件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72.7~182.4Ma,属于早侏罗世。黑云母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以含有大量暗色微粒包体为特点,具有钙碱性、A/CNK值小于1.1、Eu具弱负异常(δEu=0.55~1.03)等地球化学特征,属于I型花岗岩,具有壳幔混合成因机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中侏罗世黑云英云闪长岩富含暗色微粒包体,其A/CNK值小于1.1(0.88~0.93),为钙碱性I型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76.89%~77.82%)、富碱(K_2O+Na_2O=6.36%~8.5%)、富铁贫镁(FeO~T/MgO=6.2~20.6)的特征,并且稀土总量高、Eu负异常明显(δEu=0.01~0.74)、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属于A2型花岗岩。对张广才岭南部早—中侏罗世花岗岩的研究表明,早侏罗世早期(172.7~182.4Ma),由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及后续的岩石圈拆沉效应,导致地幔上隆及幔源岩浆的板底垫托造成古老地壳和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由此形成具壳幔混合成因的花岗岩体;早侏罗世晚期(172.7Ma),东侧佳木斯板块与张广才岭地块碰撞造山作用形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中侏罗世早期(168.1Ma),东侧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持续,形成具壳幔混合成因的黑云英云闪长岩;中侏罗世晚期(166Ma),构造环境逐渐由挤压造山向造山后伸展环境转变。(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佳瑶,何艳红,陈亮,徐可心[5](2019)在《北祁连造山带东端早古生代岩浆作用过程——来自甘肃天水长沟河闪长质片麻岩锆石年龄、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天水地区长沟河闪长岩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端,发育片麻状构造面理,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形成于前寒武纪的侵入岩体。用LA-ICP-MS技术测得2组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463.3±2.3Ma(MSWD=0.52,n=11)和443.8±2.6Ma(MSWD=0.44,n=9)。锆石微量元素分析表明,2组年龄具有一致的微量元素组成,说明二者晶出于同源封闭的岩浆体系。t-Eu/Eu~*投图显示,约460Ma的岩浆锆石无Eu异常,与幔源岩浆锆石稀土元素特征一致。而约440Ma的岩浆锆石具有负Eu异常,指示母岩开始发生斜长石的结晶分离,与深熔作用过程一致。因此,约460Ma为长沟河闪长质片麻岩原岩的形成年龄,约440Ma为长沟河闪长质片麻岩深熔岩浆的结晶年龄。Hf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约460Ma和约440Ma两组锆石的εHf(t)值分别为8.23~11.57和6.36~8.03,指示460Ma发育幔源新生地壳岩浆作用,而440Ma壳源再造活动增强。(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迟瀚韬,密文天,席忠,白泳,武景龙[6](2019)在《额尔古纳地块八卡地区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额尔古纳八卡地区酸性侵入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表明,八卡区内5个代表性的酸性侵入岩体中的锆石大部分为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其为岩浆成因锆石;岩浆作用集中于3个阶段。其包括:1)新元古代早期岩浆活动,正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798 Ma±6Ma,其形成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构造背景有关;2)晚二迭世—早叁迭世的岩浆活动,岩石年龄介于238~267Ma,结合花岗岩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造山后环境;3)花岗岩的138Ma±1Ma、137Ma±2Ma岩体年龄显示了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存在,该岩浆事件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演化有关。(本文来源于《地质找矿论丛》期刊2019年03期)

韩飞,黄永高,李应栩,贾小川,杨学俊[7](2019)在《西藏冈底斯中段南木林地区始新世岩浆作用的厘定及其大地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南冈底斯中段南木林地区的二长花岗岩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二长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50.24±0.68Ma,为始新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冈底斯岩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里特曼指数为1.66~1.94,具有钙碱性特征,A/CNK=1.11~1.15,显示出过铝质的特征,同时具有高硅、高钾(可达钾玄岩系列)特征。微量元素强烈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及La、Ce等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HFSE),表现出弧型或壳源岩浆岩的地球化学属性。Sm/Nd值为0.45~0.57,平均值为0.53,显示出岩浆的深源特征。稀土元素(La/Yb)N值较高,平均值为9.25,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且具有较显着的负Eu异常特征。综合研究表明,南木林花岗岩体形成过程为俯冲至断离的特提斯洋壳发生脱水作用,导致上覆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玄武质岩浆形成,岩浆随后上涌底侵至莫霍面附近,巨大的热烘烤作用迫使下地壳(富黏土或泥质岩)发生部分熔融,之后玄武质与长英质岩浆发生了广泛的混合作用,最后侵位成岩形成南木林地区广泛的含基性包体的花岗岩体。这为特提斯洋闭合、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时限提供了同位素年龄证据,也丰富了冈底斯岩体成岩模式和地球化学特征。(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兴奎[8](2019)在《班公湖成矿带(北缘)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班公湖成矿带是西藏叁大世界级铜多金属成矿带中发现最晚、认知度最低、研究最为薄弱的一条成矿带,其范围涵盖南羌塘地块西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和拉萨地块西北部叁个构造区。受限于极端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班公湖成矿带在区域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方面还缺乏系统性研究,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例如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闭合时限与过程、南羌塘地块基底性质与演化等,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在综合前人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热液榍石U-Pb定年、黄铁矿Rb-Sr等时线定年、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全岩S r-Nd同位素等研究手段,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晚中生代构造演化和南羌塘地块西部地壳结构进行约束,并进一步探讨了南羌塘地块西部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成因、区域成矿时空差异以及构造-岩浆-成矿深部过程等问题。通过本次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南羌塘地块西部晚中生代(ca.170-100 Ma)花岗质岩浆岩带以弗野—磨盘山—青草山断裂带(地球化学急变带)为界可划分为南带和北带。北带花岗质岩石以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正常钙碱性Ⅰ型花岗岩为主;而南带花岗质岩石则出现了埃达克岩、正常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和巴哈岩等多种类型,其中埃达克岩和正常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均起源于新生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但后者还获得了一定的地幔组分的贡献;巴哈岩则起源于先期遭受俯冲洋壳和沉积物熔体改造的地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2.通过Hf同位素剖面构建和继承锆石年代学研究,认为南羌塘地块可能存在太古宙-早元古代结晶基底,并且该地块内部以弗野—磨盘山—青草山断裂带为界,南北两侧在晚中生代时期地壳性质和演化明显不一致,南侧边缘地区在侏罗纪发生了幔源岩浆底侵所导致的地壳垂向增长,形成了新生下地壳;而北侧内陆地区地壳基底并未遭受年轻幔源物质的明显改造,始终为古老的前寒武结晶基底。3.早白垩世时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已进入软碰撞演化阶段。在早白垩世中期(130-115 Ma),南羌塘地块南缘、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以及北拉萨地块上均有深水复理石沉积发育,表明这一时期存在一个横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北两侧的陆内深水盆地。4.综合沉积-岩浆-构造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晚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式:170-140 Ma时期,班公湖—怒江洋处于南北双向俯冲阶段,并且北侧的大洋板片从ca.160 Ma开始发生平坦俯冲。140-132 Ma时期,南羌塘地块和北拉萨地块发生初始软碰撞,导致有限的区域性隆升和沙木罗组底部角度不整合的出现。132-113 Ma时期,软碰撞结合带之下的大洋板片开始下沉并拖拽上覆岩石圈,从而导致区域性沉降和陆内深水盆地的形成;与此同时,南羌塘地块之下平坦化的大洋板片发生断离和后撤,从而导致区域伸展和岩浆岩时代向南年轻化。113-100 Ma时期,大洋板片从上覆岩石圈上完全拆离并沉入地幔,导致软碰撞结合带及两侧地块边缘快速均衡隆升,形成大规模的陆相红色粗碎屑沉积建造(例如去申拉组、阿布山组和竟柱山组等)。5.通过黄铁矿Rb-Sr等时线定年测得尕尔勤斑岩型铜金矿的成矿年龄为121.7±1.9Ma(MSWD=1.1)。通过热液榍石U-Pb定年测得先遣矽卡岩型铁矿的成矿年龄为106.4±1.1 Ma(MSWD=1.5),该年龄是班公湖成矿带北缘首次获得的矽卡岩型铁矿成矿年龄。综合区内己有的成矿年代学资料,本文提出班公湖成矿带北缘Cu-Au-Fe多金属成矿作用均发生在早白垩世。6.在多龙矿集区早白垩世花岗质岩石所含暗色包体内首次发现了岩浆硫化物包裹体,表明暗色包体的母岩浆是一种金属硫化物饱和岩浆;同时,根据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判断,暗色包体为富水地幔源区部分熔融形成的高铝玄武质岩浆注入到长英质岩浆房后淬火所形成。因此,我们提出富水、金属硫化物饱和的镁铁质岩浆在多龙矿集区超大型-大型斑岩铜金矿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7.弗野—磨盘山—青草山断裂带南北两侧的晚中生代花岗质岩体在成矿类型和规模上具有显着差异:南带花岗质岩体主要发育超大型-大型规模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而北带花岗质岩体则主要形成中小型规模的矽卡岩型铁矿。利于南带花岗质岩体形成一系列超大型-大型铜金矿床的构造-岩浆因素有:(1)南带所处的南羌塘地块边缘地区在侏罗纪时期形成了富集金属硫化物的新生下地壳;(2)早白垩世时期,存在有利的构造动力学机制,例如板片断离和后撤,促使富集金属硫化物的新生下地壳发生重熔,从而为南带岩浆-成矿系统提供丰富的金属和硫;(3)早白垩世时期,有特别富水、金属硫化物饱和的幔源镁铁质岩浆上升并注入到南带长英质岩浆房系统内,为岩浆房系统提供了大量成矿必需的水以及一定量的金属和硫。相反,北带花岗质岩体所处地区下地壳始终为古老的前寒武结晶基底,因此不具有太大的铜金类硫化物矿床成矿潜力,只能形成一些富磁铁矿、贫(或不含)硫化物的矽卡岩型铁矿床。8.随时间的推移,南带花岗质岩体中的铜金矿成矿类型逐渐由斑岩型转变为浅成低温热液型。导致这种成矿类型转变的构造动力学机制是:班公湖-怒江洋板片在ca.118-113 Ma时期从南羌塘地块底部逐渐拆离,促使南羌塘地块南缘发生强烈的均衡隆升,从而导致铜金矿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埋深逐渐变浅。(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8-30)

夏祥标,向安平,李光明,张林奎,曹华文[9](2019)在《西藏错那洞穹隆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西藏错那洞穹隆核部的一套动力变质花岗片麻岩(正片麻岩)开展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成因机制。结果显示,花岗片麻岩锆石具有显着的岩浆锆石形态学特征及Th和U含量,年龄谐和度较高,加权平均年龄为(809.4±3.1)Ma,代表了花岗片麻岩的结晶时间;花岗片麻岩为一套富硅、富碱、过铝质的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稀土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式,有显着的负Eu异常,亏损Ti、Nb、Ta,具低Ba、Sr和高Rb的特征,Nb/Ta比值低,远低于幔源岩浆,显示了典型的壳源特征。结合全球构造岩浆演化,认为喜马拉雅造山带中存在广泛的新元古代岩浆活动。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岩石是沿Rodinia超大陆西北缘发育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的产物,随后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经历了新生代变质作用。(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谢富伟[10](2019)在《拉萨地块南缘侏罗纪岩浆作用及其含矿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冈底斯成矿带发育晚泥盆世-中新世岩浆作用,记录了古特提斯洋演化、新特提斯洋俯冲、印度-亚欧大陆碰撞到碰撞后伸展的动力学过程,并伴随着侏罗纪、古新世-始新世、中新世叁期主要的成矿事件。分布在拉萨地块南缘的侏罗纪岩浆岩是新特提斯洋俯冲早期的岩浆响应,东西绵延上千公里,但与之相关的矿化目前仅发现雄村矿集区内的多个形成于侏罗纪的斑岩型铜(金)矿床,雄村矿集区现已查明Cu金属量200余万吨,Au金属量200多吨,证实分布在拉萨地块南缘的侏罗纪岩浆岩带存在巨量Cu、Au成矿元素的堆积。查明控制侏罗纪岩浆活动的深部动力学机制,建立含矿岩体的识别标志对完善新特提斯洋早期俯冲演化历史、实现俯冲期成矿作用的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孔编录,以拉萨地块南缘中段的侏罗纪含矿斑岩及非含矿火山-侵入岩为研究对象,利用背散射、CL、EPMA、LA-ICP-MS、SHRIMP II、XRF、ICP-MS等分析技术手段,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的Hf-O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磷灰石、榍石、锆石、金红石原位微区分析,探讨了岩石成因及深部动力学机制,重塑了新特提斯洋早期构造演化历史,查明了岩浆源区性质、结晶条件及结晶历史,评价了侏罗纪岩浆岩的含矿性,建立了基于岩石地球化学和副矿物指示矿物学的含矿岩体判别标志。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表明拉萨地块南缘侏罗纪岩浆岩为一套基性-中性-酸性火山-侵入岩构成的连续演化的岩浆岩系列,成岩年龄峰值集中在192-156 Ma,花岗岩岩石类型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少量为过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源岩为新生的中-高钾(少量为低钾)玄武质下地壳岩石,源区残留矿物以辉石为主,母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并受到不同程度的俯冲洋壳±俯冲沉积物熔体±洋壳出熔流体的交代。结合前人数据,本文认为侏罗纪岩浆岩的动力学机制受控于洋内岛弧的平板俯冲和陆缘弧的陡俯冲并存的“双俯冲”模式,含矿岩体与洋内岛弧俯冲体系有关。(2)提出了联合磷灰石的饱和温度、Sr、REE、δEu、Cl、F,锆石的饱和温度、结晶温度、δ~(18)O、Hf、ΣREE、Th、U、Pb、Nb、Th/U、Ce/Sm、Yb/Gd,榍石的结晶温度、REE、δEu、Sr,可以有效反映岩浆源区性质、结晶条件、副矿物结晶顺序以及早期流体出溶,可用于示踪岩浆岩成因差异。(3)利用磷灰石、锆石、榍石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对侏罗纪岩体的氧逸度、S含量、H_2O含量、Cu含量、挥发分进行了评价。含矿岩体从岩浆演化早期的磷灰石、榍石矿物结晶相到更晚期的锆石结晶相,共存熔体的氧逸度逐渐升高,锆石结晶时共存岩浆熔体具有富H_2O、富S的特征,岩浆熔体整体具有更高的Cu、Cl。提出了上述条件是导致了成矿物质在岩浆结晶晚期发生富集的关键因素。(4)初次建立了基于岩石地球化学和副矿物指示矿物学的岛弧型斑岩铜金矿岩浆岩的含矿性判别标志。含矿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更高的Cu、更低的MnO、Y;磷灰石具有更高的Cl、MnO、Pb,更低的LREE/HREE、U/Yb、La/Ce、La/Sm;榍石具有更高的TiO_2;金红石具有更高的Zr、Nb、Sb、Sc、V、Hf、Ta、W,更低的Mo、Cr、Sr、Fe、Pb、Th、ΣREE以及金红石Cu、Au的协同变化可作为冈底斯成矿带侏罗纪含矿岩体的判别标志。(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期刊2019-06-30)

岩浆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天山造山带地处中亚造山带的南缘,可分为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我国境内的东天山是指东经88°以东的地区。东天山地区中酸性岩体分布广泛,其中大部分形成于石炭-二迭纪(张照伟等,2014),不同类型的矿床与特定的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东天山地区分布着为数众多的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矿床,如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铜镍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床等,对大、中型矿床进行成矿时代统计,发现形成时代主要集中在石炭-二迭纪,矿床类型多样,时间集中,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浆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张辉,田润,吕正航.新疆小虎斯特91号脉岩浆-热液演化及稀有金属成矿作用:云母类组成演化的指示[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2].于青辉,薛春纪,赵云.新疆东天山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3].赵冻,韩润生.湘南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岩浆控矿作用[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4].任永健.张广才岭南部早—中侏罗世花岗质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J].地质学报.2019

[5].张佳瑶,何艳红,陈亮,徐可心.北祁连造山带东端早古生代岩浆作用过程——来自甘肃天水长沟河闪长质片麻岩锆石年龄、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的证据[J].地质通报.2019

[6].迟瀚韬,密文天,席忠,白泳,武景龙.额尔古纳地块八卡地区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找矿论丛.2019

[7].韩飞,黄永高,李应栩,贾小川,杨学俊.西藏冈底斯中段南木林地区始新世岩浆作用的厘定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地质通报.2019

[8].李兴奎.班公湖成矿带(北缘)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D].南京大学.2019

[9].夏祥标,向安平,李光明,张林奎,曹华文.西藏错那洞穹隆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谢富伟.拉萨地块南缘侏罗纪岩浆作用及其含矿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9

论文知识图

叁水盆地下部岩浆房示意图(Chungeta...叁迭系殷坑组叁维形态与岩、矿体关系...产于不同构造环境下的岩浆岩(Hambli...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闪长玢岩单个熔融...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气液蚀变-矿化成因...含R=1型伊利石/蒙皂石间层矿物乙二醇...

标签:;  ;  ;  ;  ;  ;  ;  

岩浆作用论文_张辉,田润,吕正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