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与发展对策研究

新乡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与发展对策研究

新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物质载体,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发展体育事业的基础。其布局的合理与否是决定城乡居民健身活动能否顺利实现的评判载体,且直接关系到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完整性和优化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新乡市的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行调查,了解其数量、空间布局特征及存在问题,并制定出相关的优化策略,为新乡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新乡市;

1.研究背景

新乡市位于河南省北部,紧邻省会郑州,是中原城市群及“十字”核心区重要城市之一。辖两市、六县、四区以及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一个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人口610.82万,总面积824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106万。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982.3亿元,位于全省第6位。

面对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城市群晋升为国家七大城市群之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城市等众多利好机遇叠加的大好形势,全面了解新乡公共体育设施分布情况与服务现状,发现公共体育服务及设施布局存在的问题,在综合考虑新乡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前提下,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对于扩大政府公共服务和完善社会管理,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公共体育设施现状布局与规模情况

本次研究范围为新乡市市区范围。通过问卷调查、部门调研及相关统计资料了解到,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包括教育、机关、企事业等社会单位)体育场地面积为568.36万㎡,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0.95㎡,其中市区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仅为0.31㎡,远远低于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水平。中心城区共有市级体育场馆5处,区级1处,社区级均要求设置。

从整体空间布局上来看,在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上的东部片区、南部片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表现为“西密东疏”、“中实外虚”的格局。

3.现状存在的问题

1)没有专门的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作为建设指导,仅在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对用地进行控制,不能很好的保障实施。

2)公共体育设施总体建设规模和服务水平滞后于城市经济和人民需求的发展,不利于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

3)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分布与城市结构与人口分布不相适应。主要集中在老城区核心区布置,而新城区的建设与居住人口数量不匹配。有90%以上分布在各级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内,对外开放的较少,未能更好的发挥公共资源的效益。

4)公共体育设施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偏重大型化场馆投资,弱化小型化体育场地建设;筹资渠道单一,社区场地设施建设经费不足;体育设施品类单一,数量少等问题。

4.体育特色不突出,难以适应明显的特色优势普及项目。

5.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优化策略

(1)公共体育设施分级优化

依据国内外规模相近城市经验,建议公共体育设施划分为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小区级四级分级体系。在新乡市市区现状情况基础上,形成“两心、多点,多层次网络化”的空间布局结构。

两心:市级公共体育设施(新乡市体育中心、平原体育中心)。主要服务于全市及更大区域范围,以高水平赛事或训练场馆为主,具备举办大型综合赛事或高等级单项赛事的能力,包括市级体育中心、市级单项体育设施以及市级体育训练基地。

多点:区级公共体育设施(中心城市各行政区、近郊地区的体育中心、体育场馆)。服务城市各区,以承担区级文体活动,满足全民健身需求为主要功能,以综合运动场馆为主要建设形式。

多层次网络化: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小区级体育设施及教育、社会系统体育设施。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结合行政管理单元,形成以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为核心,小区级体育设施为辅助、教育及社会系统体育设施为补充的多层次网络化布局结构。社区级体育设施为广大市民进行科学锻炼,可开展球类、游泳、体操等多项体育健身活动的全民健身设施,服务半径1000-2000米(步行30分钟以内);小区级体育设施为满足广大市民就近开展简单体育运动的全民健身设施,服务半径500-1000米(步行10分钟以内)。

(2)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

新乡市“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争取体育场地设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在指标的控制上,建议新乡市公共体育设施采用双指标(即用地指标、设施指标)控制原则,为实现统筹、协同发展对中心城区和城市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区别控制:

中心城区内市级大于0.3平方米/人,区级大于0.4平方米/人,新城区居住区级大于0.25平方米/人,老城区居住区级大于0.2平方米/人,新城区居住小区级(含居住组团级)大于0.25平方米/人,老城区居住小区级(含居住组团级)大于0.2平方米/人;同时,在新乡市域范围内进行全覆盖的规划指引,对近郊区域内的城镇、社区的公共体育设施指标也做出相应的控制与指引。

(3)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研究

基于新乡市中心城区现状布局的不均衡性,本次提出采用公共交通导向与均衡布局的原则,打造布局合理,可达性高的公共体育设施布局。

市级体育设施的布局考虑与公园、广场、高校集中区的结合,并且着力挖掘开发可利用的绿地及景观资源,建立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大力开展体育休闲旅游业,着力打造体育旅游品牌;区级体育设施应结合区级中心布置,鼓励体育场馆与文化娱乐以及商业设施的合理兼容,并结合各区特点,与其他区域在场馆项目和功能上实现错位和互补;结合群众使用要求,居住区级及以下设施均衡布局,散布于各居住区、居住小区的中心位置,构筑城市健身型公共体育设施基础网络,满足大众对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使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福利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6.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新乡市市区的公共体育设施的布局,配置和服务情况的分析得出,目前新乡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布局不均衡,新城区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和质量较老城区存在一定差距;设施的数量及规模均不足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缺乏严格的监督与验收机制,使小区级公共体育设施未能全部得以实施。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优先保障基本公共体育设施服务的需求;大力推进公共体育设施的用地储备与预留;积极引导更新改造地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全面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2)城乡规划部门应尽快编制全面的公共体育设施的专项规划。统筹布局和完善各项设施,并制定对住宅项目开发明确的、完善的体育设施配套管理规定并采取强制执行的政策,以保障城市社区居民应有的健身权利。

3)加大公共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力度,并提高现有场地设施的利用率。

4)充分利用城市开放空间,包括河流绿带、城市公园、广场、公共绿地及空置场所,见缝插针的安放小型建设路径及休闲健身场地,并合理做好城市空间的二次利用,注重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品质和使用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焕,孙玉娟,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指标体系及空间布局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2]张培刚,许炎,胡苏,祖京京,居民需求导向的公共体育设施选择与空间布局,规划师,2017,33(4)。

作者简介

卢小利(1988-),女,大学本科新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注:基金项目

2016年度新乡市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编号B16030)部分成果。

标签:;  ;  ;  

新乡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与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