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库变化论文-虎芳芳,康建宏,吴宏亮,许强

源库变化论文-虎芳芳,康建宏,吴宏亮,许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源库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春小麦,源,库,产量

源库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虎芳芳,康建宏,吴宏亮,许强[1](2016)在《宁夏灌区春小麦对源库变化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源库关系改变对春小麦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选用宁夏灌区历年推广的主栽品种及搭配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剪叶剪穗[未剪叶剪穗为对照(CK)、剪全穗(T_1)、剪1/2小穗(T_2)、剪1/3小穗(T_3)、剪倒叁叶(T_4)、剪倒二叶(T_5)、剪旗叶(T_6)、剪全叶(T_7)]处理,研究抽穗后源库变化对春小麦产量、单穗粒质量、千粒质量、花前干物质输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后减源能够降低春小麦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可促进花前茎鞘干物质向籽粒中运转,不同减源处理的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表现为T_7<T_6<T_5<T_4<CK。抽穗后缩库增加春小麦的千粒质量,但由于库容的减少抑制花前干物质输出率,不同剪穗处理的千粒质量表现为T_2>T_3>CK,花前干物质输出率表现为CK>T_3>T_2。不同年代的推广品种减源缩库的表现相同,但不同品种减源缩库后千粒质量、穗粒质量及花前干物质输出率的降幅不同。宁夏灌区春小麦产量的提高需要在增源的同时扩库,适当减少源库比,促进花前干物质的输出,并在抽穗后通过适当的栽培措施保障冠层的光合作用,提高源的生产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彭丽丽,姜卫兵,韩健[2](2012)在《源库关系变化对果树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果树经济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形成实质上依赖于其源库互作关系,而源库关系的发生受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了解源库关系变化及环境因子对果树经济价值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关于果树源库关系变化及环境因子对果树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问题尚缺乏系统的评述。文中基于源库概念和国内外有关果树源库关系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源库关系研究的主要途径、果树源库关系变化与环境因子跟果树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关系,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5条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林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石晶皎[3](2012)在《吉林省不同年代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源—库关系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产量的形成是源库间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关于源库关系的研究报道已经有很多,但是关于水稻源、库和库/源比例与育成年代的变化以及对产量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尤其是在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方面的相关研究比较少。本文以吉林省1958-2005年间育成的33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年代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源、库和库/源比例间的变化以及与产量的关系,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试验的试验品种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吉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提供,在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田进行。在抽穗后10天、抽穗后20天和抽穗后30天分别测定源和库的各项指标,包括单株叶面积、单株光合能力、剑叶净光合速率、单株穗重和单株粒数,在此基础上,测定库/源比例。结果如下:1.吉林省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产量及生育期的变化在同一栽培管理条件下,1958-2005年间吉林省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产量增加了65.16%,平均年增长率为1.39%。47年来水稻的成熟天数增加了12.8d。2.吉林省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源和库的变化33个不同年代育成的水稻品种在抽穗后10天单株叶面积、单株光合能力和剑叶净光合速率随着育成年代逐渐增加,而单株穗重和单株粒数随着育成年代逐渐下降;在抽穗后20天和抽穗后30天单株叶面积、单株光合能力、剑叶净光合速率、单株穗重和单株粒数均随着育成年代逐渐增加。由此可以看出,源、库的增长比较协调。3.吉林省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库/源比例的变化库/源比例是否协调将影响着水稻的产量,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1958-2005年间,单位叶面积穗重、单位叶面积粒数、穗重/光合能力、粒数/光合能力与育成年代无明显差异;而穗重/净光合速率和粒数/净光合速率成显着性差异。47年米分别增长了16.92%,6.58%,2.82%,0.47%,1.60%和23.97%,平均每年分别增长了0.36%,0.14%,0.06%,0.01%,0.03%和0.51%。由此进一步说明,随着育成年代的变化和品种的遗传改良,库/源比例的协调性较好,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在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源、库的增加直接影响到产量的增加,虽然源、库的增长幅度有所差异,但是从整体上看,源、库变化以及库/源比例间比较协调。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注重增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单位面积光合能力,更好的协调库/源比例。(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刘秀印,郭玲,杨伟,高疆生[4](2011)在《叁个芜菁品种源/库活性变化差异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试验所研究的芜菁叁个品种中,其生长状况基本相似,出苗后前期,地上部生长迅速,地下部生长较缓慢,且根冠比小于0.2,但是后期,地下部迅速生长,地上部生长较为缓慢,根冠比增加。在源/库活性方面,3个芜菁品种均在前期处于缓慢增长的趋势,后期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塔里木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胡文河,徐仲伟,徐克章,田伟华,张治安[5](2011)在《吉林省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源—库关系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吉林省大豆品种产量遗传改良过程中源—库关系的变化,对1923~2005年间育成的20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和源-库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产量随着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82年来产量增长了113.1%,平均每年增长1.38%。产量的增加是源-库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源—单株叶面积和叶片净光合速率82年来分别增长了27.76%和21.56%,年增长率为0.34%和0.26%;而库—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82年来分别增长了44.33%、80.1%和59.5%,平均每年增加0.54%、0.98%和0.73%;由于源库增长比例失调,使单株瘪粒荚数呈显着增加,82年来增加了314%;同时,也使单位叶面积粒数和粒重显着增加,82年来分别增长了50.86%和56.45%。本文结果说明,大豆育种工作者对大豆品种产量的遗传改良导致了源库关系的不协调变化,未来的高产大豆品种育种应注重源强度的增加,特别是单位叶面积光合能力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牛苗苗,李娟,杜家方,尹文佳,杨艳会[6](2011)在《地黄源库关系的变化及其与连作障碍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正茬剪叶模拟连作地黄光合源不足条件下,测定分析植株源与库的关系,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连作地黄光合产物的分配及内源激素的变化,以探讨地黄的连作障碍机制。结果表明:剪叶处理对植株的影响不能达到连作障碍程度,其库容及其活性大于连作地黄;连作地黄出现光合产物滞留于地上部,库的活性影响了植株光合产物向库的运输,在生长前期植株内源激素发生了变化;因此断定,连作地黄库容及其活性过低是限制地黄块根膨大的重要因素,库通过不同激素对源的反馈调节,抑制了地上源的光合能力及光合产物向库的分配,导致连作障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陈旭,刘佳音,江晓东[7](2010)在《源库变化对小麦光合作用产物及其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密度小麦的源库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225株/m2(D1),320株/m2(D2)2种种植密度,并进行剪旗叶(L1)、剪倒2叶(L2)、剪上半穗(L3)和不做处理(对照,CK)4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不同种植密度的小麦灌浆速率和千粒重均表现为L3>对照>L2>L1;小麦穗粒重和各器官干物质转移量密切相关,不同种植密度的小麦各器官干物质转移量和穗粒重均表现为对照>L2>L1>L3。[结论]剪叶处理均显着降低了小麦千粒重和干物质转移量,导致产量显着降低,且剪旗叶处理产量下降显着高于剪倒2叶;剪上半穗处理千粒重显着增加,但由于库容量显着减小、干物质转移量显着下降,致使产量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32期)

张重义,牛苗苗,李娟,杜家方,尹文佳[8](2010)在《地黄源库关系的变化及其与连作障碍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连作地黄源库关系,探讨地黄的连作障碍机制。通过正茬剪叶模拟连作地黄光合源不足条件下,测定分析植株源与库的关系,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连作地黄光合产物的分配及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剪叶处理对植株的影响不能达到连作障碍程度,其库容及其活性大于连作地黄;连作地黄出现光合产物滞留于地上部,库的活性影响了植株光合产物向库的运输,在生长前期植株内源激素发生了变化;因此可以断定连作地黄库容及其活性过低是限制地黄块根膨大的重要因素,库通过不同激素对源的反馈调节,抑制了地上源的光合能力及光合产物向库的分配,导致连作障碍。(本文来源于《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期刊2010-11-01)

牛苗苗,尹文佳,李娟,杜家方,杨艳会[9](2010)在《地黄源库关系的变化与其连作障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连作地黄源库关系,探讨地黄的连作障碍机制。模拟连作地黄光合源不足测定分析植株源库关系的变化,研究连作地黄光合产物的分配及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库是限制连作地黄块根膨大的重要因素,库通过不同激素影响地上源的光合能力及光合产物向库的分配,最终造成连作障碍。(本文来源于《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07-18)

陈旭,刘佳音,江晓东[10](2010)在《源库变化对小麦光合作用产物及其产量影响的研究(摘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密度小麦的源库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225株/m2(D1),320株/m2(D2)2种种植密度,并进行剪旗叶(L1)、剪倒二叶(L2)、剪上半穗(L3)和不做处理(对照)4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不同种植密度的小麦灌浆速率和千粒重均表现为L3>对照>L2>L1;小麦穗粒重和各器官干物质转移量密切相关,不同种植密度的小麦各器官干物质转移量和穗粒重均表现为对照>L2>L1>L3。[结论]剪叶处理均显着降低了小麦千粒重和干物质转移量,导致产量显着降低,且剪旗叶处理产量下降显着高于剪倒二叶;剪上半穗处理千粒重显着增加,但由于库容量显着减小、干物质转移量显着下降,致使产量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0年07期)

源库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果树经济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形成实质上依赖于其源库互作关系,而源库关系的发生受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了解源库关系变化及环境因子对果树经济价值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关于果树源库关系变化及环境因子对果树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问题尚缺乏系统的评述。文中基于源库概念和国内外有关果树源库关系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源库关系研究的主要途径、果树源库关系变化与环境因子跟果树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关系,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5条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源库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虎芳芳,康建宏,吴宏亮,许强.宁夏灌区春小麦对源库变化的反应[J].西北农业学报.2016

[2].彭丽丽,姜卫兵,韩健.源库关系变化对果树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2

[3].石晶皎.吉林省不同年代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源—库关系的变化[D].吉林农业大学.2012

[4].刘秀印,郭玲,杨伟,高疆生.叁个芜菁品种源/库活性变化差异的比较[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1

[5].胡文河,徐仲伟,徐克章,田伟华,张治安.吉林省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源—库关系的变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1

[6].牛苗苗,李娟,杜家方,尹文佳,杨艳会.地黄源库关系的变化及其与连作障碍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1

[7].陈旭,刘佳音,江晓东.源库变化对小麦光合作用产物及其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

[8].张重义,牛苗苗,李娟,杜家方,尹文佳.地黄源库关系的变化及其与连作障碍的关系[C].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10

[9].牛苗苗,尹文佳,李娟,杜家方,杨艳会.地黄源库关系的变化与其连作障碍[C].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10].陈旭,刘佳音,江晓东.源库变化对小麦光合作用产物及其产量影响的研究(摘要)(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0

标签:;  ;  ;  ;  

源库变化论文-虎芳芳,康建宏,吴宏亮,许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