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磨改性论文_刘露

导读:本文包含了球磨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球磨,多巴胺,吸水率,硅烷,石墨,纳米,甘蔗渣。

球磨改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露[1](2019)在《机械球磨法改性生物炭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有关机械球磨法处理生物炭材料的研究现状,包括研磨技术的优化以及污染物的去除方面的研究与进展。为球磨技术改善生物炭材料的吸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四川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赵兴祥[2](2019)在《球磨法对Si_3N_4粉体表面改性及其在水中分散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精尖领域所需要的繁杂的陶瓷构件主要通过陶瓷胶态成型技术制备,但是该注模技术对浆料的固含量和黏度要求比较高:固相含量不得低于50 vol%,粘度也不能大于1 Pa.s。但是,我国工厂现阶段生产的氮化硅悬浮液的固含量难以达到该要求。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国产氮化硅,通过球磨法依次对粉体进行碱处理、表面分步接枝改性处理,对处理后粉体表面基团的分布、浆料粘度与固含量的变化情况、浆料Zeta电位的变化、沉降状况以及粉体颗粒形貌等进行分析研究。1、用NaOH对Si_3N_4粉体进行球磨处理,分别改变球磨时间和反应物料比(粉体与碱的质量比),从实验结果来看,粉体浆料固含量的改变与Zeta电位的变化息息相关。当浆料体系的pH为13时,粉体在悬浮液中的Zeta电位值最高,此条件下粉体浆料的最大固含量达到最大值。合适的球磨时间能有效改善粉体颗粒形貌,得到细小均匀的粉体颗粒,对提高粉体的性能有益。当球磨时间为20 h时粉体表面羟基最少,粉体浆料最大固含量最高。球磨时间确定后影响粉体表面羟基含量及浆料Zeta电位的主要因素就是反应物料比。当粉体和NaOH的质量比为1:0.5时,处理后粉体浆料的Zeta电位值明显提高,达到61.2 mv。粉体表面Si-OH含量也有明显减少,与原粉比较降低了0.11%。此时粉体浆料最大固含量达到44 vol%。红外图谱表明碱球磨后3600 cm~(-1)附近-OH的特征吸收峰消失,与卡尔费休测定结果相吻合。2、采用球磨法使叁甲基氯硅烷与粉体表面的硅羟基发生反应,通过对粉体的红外检测可知粉体与叁甲基氯硅烷发生反应。从接枝反应后粉体浆料的最大固含量在不同pH条件下的变化来看,其体系Zeta电位的最高点与酸洗粉体相比由pH为13降至pH为9。通过悬浮液固含量的变化来看,接枝后的粉体与6 mol/L硝酸酸洗后的粉体比较浆料最大固含量有明显的提高,球磨时间为25 h时,粉体固含量最大为50 vol%。从扫描电镜照片上看酸洗后粉体颗粒团聚现象严重,改性接枝后粉体均匀,无团聚现象。3、利用球磨法使二甲基氯硅烷与酸处理后粉体表面的硅羟基初步接枝,再进一步与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和MSDS(甲基丙烯酸乙酯)进行二步表面接枝。通过对反应后粉体表面羟基测定来确定最佳球磨时间为15 h,通过红外检测发现初步接枝后在波数2100 cm~(-1)附近出现Si-H键的特征吸收,而二次接枝在1700 cm~(-1)附近有羰基的伸缩振动,表示二步接枝成功。通过改变pH条件后发现浆料最大固含量的pH由13附近降至pH为9左右,二步接枝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和MSDS后浆料的最大固含量分别提高到44 vol%、46 vol%和50 vol%。4、利用球磨法使二甲基二氯硅烷与酸处理后粉体表面的硅羟基初步接枝,再与二酸类物质进行二步表面接枝。通过测定表面羟基含量的变化确定最佳球磨时间为20 h,通过红外检测可知,初步接枝出现甲基的特征吸收峰,二步接枝后出现羟基、硅碳键和羰基的特征吸收峰。与酸洗处理后粉体相比接枝后粉体最大固含量由pH为13附近降至pH为5左右。就固含量的变化来看,分步接枝后的粉体固含量比酸洗处理后的粉体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二步接枝庚二酸后的粉体浆料最大固含量达到52 vol%。5、采用球磨法在初步接枝的基础上接枝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200、1500、4000、8000、10000)的粉体进行所示提取后再进行红外检测,二步接枝聚乙二醇后出现-OH、-CH_3与-CH_2-、C-O-C和Si-O-Si的特征吸收峰。因为Si-N-Si与Si-O-Si的吸收带的重迭,改性后的纳米Si_3N_4在800~1100 cm~(-1)处的吸收峰更宽、吸收更强。接枝后粉体浆料pH为5时,粉体浆料最大固含量最高,且随着PEG分子链的增长,固含量也相对增大,粉体接聚乙二醇10000后浆料最大固含量最高为58vol%。通过对EDS分析,发现粉体中C元素的含量增加。经沉降实验发现,接枝后粉体的降速显着减慢。从接枝前后颗粒形貌来看,接枝后的Si_3N_4颗粒大小相对均匀,团聚现象减少,颗粒表面涂覆一层薄膜,比较粗糙,可能归因于改性Si_3N_4颗粒表面上存在的疏水性有机化合物提高了粉体浆料的分散性能。(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9-06-10)

喻弘,喻鹏[3](2019)在《球磨改性稻秆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高吸水树脂的生产成本和提高水稻秸秆的高附加值综合利用水平,以稻秆为原材料制备高吸水树脂。稻秆先经过球磨处理,然后在水溶液中与单体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制备复合改性高吸水树脂;探讨各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条件对吸水率和吸盐率的影响,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法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球磨处理提高了水稻秸秆吸水树脂的性能;结合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模型确定球磨改性稻秆高吸水树脂的工艺参数为:交联剂0.058 g,引发剂0.20 g,丙烯酸中和度69%。在此最优条件下,球磨改性水稻秸秆制备的高吸水树脂的吸水率为305.26 g/g,吸盐率为41.58 g/g。(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5期)

张强[4](2018)在《球磨辅助甘蔗渣无溶剂化学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纤维生物质是地球上储量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具备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可生物降解等诸多优点,从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木质纤维表面富含羟基使其具备亲水性强等缺点,也因而限制了其应用领域的拓展,而通过化学改性可改善其自身缺陷。木质纤维生物质细胞壁结构复杂、结合紧密,在传统非均相改性体系中试剂难以到达原料内部,致使反应效率低下,而目前备受关注的均相改性体系中采用的二甲基亚砜(DMSO)类溶剂对人体健康有害,而离子液体类绿色溶剂则存在着成本过高难以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问题。本论文通过球磨辅助的方式在无溶剂的条件下,研究了甘蔗渣(SCB)的化学改性,以期在简化流程、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反应效率。研究了在球磨辅助下,以吡啶(Py)为催化剂催化多种线性酸酐同SCB的酯化改性。探讨了酯化反应条件对产物得率(WPG)及取代度(DS)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物WPG与DS之间存在显着线性关系。当球磨时间从0.5 h延长至4 h时,WPG从10.7%增加至22.2%;将球磨转速从800 r/min提升至1200 r/min时,WPG从22.2%增加至27.3%;在乙酸酐(AA)/SCB用量比为27:1 mmol/g的条件下,SCB酯的最大DS为8.9 mmol/g;当丙酸酐(PA)/SCB用量比为23:1 mmol/g时,SCB酯的最大WPG可达33.6%。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延长球磨时间会加强对SCB结晶结构的破坏。热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线性酸酐对SCB进行改性可提高其热稳定性。通过球磨辅助丁二酸酐(SA)在Py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对SCB的酯化改性制备了新型染料吸附材料。探讨了SA用量、Py用量、球磨时间对产物WPG及DS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SA/SCB用量比为10:1 mmol/g,Py/SA用量比为1:2 mol/mol,反应时间为6 h时,样品的最大WPG和DS分别为60.2%和10.1 mmol/g。XRD研究表明,随球磨辅助酯化改性时间的延长,样品结晶度(CrI)逐渐降低。SEM及亚甲基蓝吸附研究表明,由于球磨后SCB比表面积增大,吸附时间从14 h有效缩短至6 h,球磨辅助SA酯化改性后样品呈现疏松多孔且表面粗糙的形貌特征,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从91.2%最多提高至96.9%。热分析结果表明,SA对SCB进行改性后热稳定性有所降低。研究了球磨辅助下4-二甲氨基吡啶(DMAP)催化SCB与ε-己内酯(ε-CL)的开环接枝共聚改性。探讨了ε-CL浓度、DMAP用量、球磨时间对产物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ε-CL/SCB用量比为26:1 mmol/g、DMAP/ε-CL用量比为1:1mol/mol、球磨时间为5 h时可得到接枝率为85.1%、接枝效率为95.7%的SCB-g-PCL样品。XRD研究表明,改性后样品结晶度有明显降低,聚己内酯(PCL)侧链没有形成新的结晶结构。热分析研究表明,改性后的SCB样品热稳定性有所提高,但仍低于纯PCL。(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5-15)

梁夏夏,张乾,杨世诚,张玉德[5](2018)在《干法球磨改性无烟煤及其对丁苯橡胶的补强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氨基、乙烯基、环氧基和巯基4种类型硅烷偶联剂对无烟煤进行干法球磨改性,将改性无烟煤填充丁苯橡胶中制备煤基/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分子与煤颗粒表面发生了一定的相互作用,改善了煤的表面性能,煤基/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有较好的补强的作用。当填充质量为50份时,巯基类型硅烷偶联剂改性无烟煤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较纯丁苯橡胶分别从1.66和13.24MPa提高到7.45和25.27MPa。(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8年01期)

王润亭,杨文刚,任舒洁,贾晓龙,杨小平[6](2017)在《基于高压球磨法的多巴胺改性圆片状石墨烯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型二维纳米材料,有着独特的理化性能和广泛的应用价值,但成本高、产率低是制约着其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传统石墨烯制备方法都有着各自难以弥补的缺点,如机械剥离法产率太低、气相沉积法设备昂贵工艺复杂、氧化还原法产物结构破坏严重质量较差等。本文采用廉价的原始石墨为原料,通过干冰提供高压球磨环境,以低成本、无污染的方式成功制备了多巴胺原位表面改性的圆片状特殊形貌石墨烯(p-ECG)。在球磨的高能运转体系中,圆片状的石墨烯能使表面聚多巴胺接枝均匀,形成的p-ECG结构均一性能更加稳定结合。应用于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填充量0.5wt%时可以实现最佳的机械强度模量提高,体系的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期刊2017-10-10)

吴凯,陈枫,方劲超,傅强[7](2017)在《通过球磨化学改性并加入纳米纤维素制备可折迭的、高强度的、高导热的氮化硼纳米片薄膜》一文中研究指出氮化硼纳米片薄膜由于其高的导热系数和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它的脆性和较低的强度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将氮化硼纳米片与尿素在水中球磨制备了一种完好保留了其面内晶型结构的改性氮化硼纳米片,从而提升其在水中的分散能力。然后,我们通过真空抽滤的方式制备了一种可降解的、具有规整取向结构的纳米纤维素/改性氮化硼纳米片薄膜。氮化硼纳米片的改性以及纳米纤维素的引入导致了改性氮化硼纳米片更规整的取向、改性氮化硼纳米片之间更有效地接触以及改性氮化硼纳米片与纳米纤维素之间更强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制备得到的复合薄膜不仅更强更柔韧,而且具有更高的面内导热性能。即使在改性氮化硼纳米片70%的高质量分数下,这种复合薄膜仍可以被弯曲和折迭。更有趣地是,我们发现随着薄膜厚度的减小,面内导热系数可以进一步增加,30微米的70%氮化硼纳米片薄膜导热系数可以高达30.25 W/mK。(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期刊2017-10-10)

王义,黄光速,郑静,曹振兴,李江波[8](2017)在《球磨活化改性杨木粉及其在水凝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复合制备了一种基于聚丙烯酰胺(PAM)和球磨活化改性杨木粉(PWF-BA)的新型凝胶。首先通过化学处理除去杨木粉中绝大部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之后通过球磨法对木粉进行活化改性。随着球磨时间增加,PWF-BA的粒径和结晶度逐渐减小,同时其比表面积增加,这有利于提高活化改性木粉在PAM基体中的分散性和界面相互作用。拉伸性能测试发现随着球磨时间增加,PWF-BA/PAM复合凝胶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证明了球磨改性对木粉的活化作用。通过溶胀测试和扫描电镜测试分析了复合凝胶的网络结构,证明球磨作用提高了改性木粉在PAM基质中的分散性和界面相互作用,从而使原位复合的PWF-BA/PAM凝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能,在石油开采和农业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期刊2017-10-10)

杨文刚[9](2017)在《基于球磨法的多巴胺改性圆片状石墨烯制备及其应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型二维纳米材料,有着独特的理化性能和广泛的应用价值,但成本高、产率低是制约着其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传统石墨烯制备方法都有着各自难以弥补的缺点,如机械剥离法产率太低、气相沉积法设备昂贵工艺复杂、氧化还原法产物结构破坏严重质量较差等。本文采用廉价的原始石墨为原料,通过干冰提供高压球磨环境,以低成本、无污染的方式成功制备了多巴胺原位表面改性的圆片状特殊形貌石墨烯(p-ECG),深入研究了高压球磨工艺条件对产物p-ECG结构与形貌的影响规律,系统探究了产物p-ECG在树脂基复合材料增强、碳纤维表面修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改性等领域的应用性能。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高压球磨制备p-ECG的机理与最优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圆片状的p-ECG需球磨过程中罐内压力达到10MPa以上,加入干冰的质量、球磨转速引起罐内摩擦热造成的高温环境、及球磨时间是决定球磨体系能否达到破坏石墨结构边缘所需能量等级的关键因素。破坏后石墨边缘环会捕捉罐内CO2反应生产羧基,得到边缘羧基化石墨烯(Edge-carboxylated Graphene,ECG),同时球磨过程中提供多巴胺聚合所需要的弱碱性环境,使多巴胺在石墨烯生成同时原位改性,多巴胺与羧基反应并吸附于石墨烯表面,最终生成p-ECG。采用FTIR、XPS、TGA等测试手段表征了 p-ECG生成过程中基团、元素等的变化规律,并定量分析了 p-ECG上多巴胺接枝率,在此基础上,通过TEM、AFM等表征了p-ECG具有的圆片状特殊微观形貌。2)探究了 p-ECG在复合材料力学、电学等方面的应用潜力。研究发现,p-ECG在填充量为0.5wt%时,环氧树脂基体的刚度增加,环氧复合材料获得了最优的力学性能;p-ECG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粘结于T800H碳纤维表面实现了填补沟槽处缺陷的效果,从而显着提高了碳纤维导电性能;同时p-ECG具有趋于吸附于纤维表面的特性,使其在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中能够增强纤维-树脂界面,从而获得良好的碳纤维-树脂界面性能;p-ECG大的比表面积能够与电解液充分接触,缩短锂离子传输距离,p-ECG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时大大提高了电池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0)

徐亚红,彭熙,郑磊,徐中慧[10](2017)在《碱湿法球磨改性固硫灰吸附Mn~(2+)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碱湿法球磨改性固硫灰吸附Mn~(2+),考察了Na OH掺量、球磨转速和球磨时间对固硫灰吸附Mn~(2+)的影响,并结合SEM、XRD和IR研究碱湿法球磨对固硫灰的改性及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当Na OH掺量50%,球磨转速525 r/min,球磨时间60 min时,改性固硫灰的单位吸附量达到最大值27.45 mg/g。SEM分析表明改性固硫灰比表面积大幅提高,粒度明显变小,孔平均直径显着增大。XRD分析结果表明固硫灰在改性过程中有远程无序凝胶生成,对Mn2+有物理包裹作用;固硫灰在碱湿法球磨改性过程中生成了钙矾石、斜方钙沸石晶相,有利于提高固硫灰的吸附性能。FT-IR分析表明改性固硫灰对Mn~(2+)的吸附过程主要为物理吸附,并伴随化学吸附。(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球磨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精尖领域所需要的繁杂的陶瓷构件主要通过陶瓷胶态成型技术制备,但是该注模技术对浆料的固含量和黏度要求比较高:固相含量不得低于50 vol%,粘度也不能大于1 Pa.s。但是,我国工厂现阶段生产的氮化硅悬浮液的固含量难以达到该要求。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国产氮化硅,通过球磨法依次对粉体进行碱处理、表面分步接枝改性处理,对处理后粉体表面基团的分布、浆料粘度与固含量的变化情况、浆料Zeta电位的变化、沉降状况以及粉体颗粒形貌等进行分析研究。1、用NaOH对Si_3N_4粉体进行球磨处理,分别改变球磨时间和反应物料比(粉体与碱的质量比),从实验结果来看,粉体浆料固含量的改变与Zeta电位的变化息息相关。当浆料体系的pH为13时,粉体在悬浮液中的Zeta电位值最高,此条件下粉体浆料的最大固含量达到最大值。合适的球磨时间能有效改善粉体颗粒形貌,得到细小均匀的粉体颗粒,对提高粉体的性能有益。当球磨时间为20 h时粉体表面羟基最少,粉体浆料最大固含量最高。球磨时间确定后影响粉体表面羟基含量及浆料Zeta电位的主要因素就是反应物料比。当粉体和NaOH的质量比为1:0.5时,处理后粉体浆料的Zeta电位值明显提高,达到61.2 mv。粉体表面Si-OH含量也有明显减少,与原粉比较降低了0.11%。此时粉体浆料最大固含量达到44 vol%。红外图谱表明碱球磨后3600 cm~(-1)附近-OH的特征吸收峰消失,与卡尔费休测定结果相吻合。2、采用球磨法使叁甲基氯硅烷与粉体表面的硅羟基发生反应,通过对粉体的红外检测可知粉体与叁甲基氯硅烷发生反应。从接枝反应后粉体浆料的最大固含量在不同pH条件下的变化来看,其体系Zeta电位的最高点与酸洗粉体相比由pH为13降至pH为9。通过悬浮液固含量的变化来看,接枝后的粉体与6 mol/L硝酸酸洗后的粉体比较浆料最大固含量有明显的提高,球磨时间为25 h时,粉体固含量最大为50 vol%。从扫描电镜照片上看酸洗后粉体颗粒团聚现象严重,改性接枝后粉体均匀,无团聚现象。3、利用球磨法使二甲基氯硅烷与酸处理后粉体表面的硅羟基初步接枝,再进一步与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和MSDS(甲基丙烯酸乙酯)进行二步表面接枝。通过对反应后粉体表面羟基测定来确定最佳球磨时间为15 h,通过红外检测发现初步接枝后在波数2100 cm~(-1)附近出现Si-H键的特征吸收,而二次接枝在1700 cm~(-1)附近有羰基的伸缩振动,表示二步接枝成功。通过改变pH条件后发现浆料最大固含量的pH由13附近降至pH为9左右,二步接枝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和MSDS后浆料的最大固含量分别提高到44 vol%、46 vol%和50 vol%。4、利用球磨法使二甲基二氯硅烷与酸处理后粉体表面的硅羟基初步接枝,再与二酸类物质进行二步表面接枝。通过测定表面羟基含量的变化确定最佳球磨时间为20 h,通过红外检测可知,初步接枝出现甲基的特征吸收峰,二步接枝后出现羟基、硅碳键和羰基的特征吸收峰。与酸洗处理后粉体相比接枝后粉体最大固含量由pH为13附近降至pH为5左右。就固含量的变化来看,分步接枝后的粉体固含量比酸洗处理后的粉体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二步接枝庚二酸后的粉体浆料最大固含量达到52 vol%。5、采用球磨法在初步接枝的基础上接枝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200、1500、4000、8000、10000)的粉体进行所示提取后再进行红外检测,二步接枝聚乙二醇后出现-OH、-CH_3与-CH_2-、C-O-C和Si-O-Si的特征吸收峰。因为Si-N-Si与Si-O-Si的吸收带的重迭,改性后的纳米Si_3N_4在800~1100 cm~(-1)处的吸收峰更宽、吸收更强。接枝后粉体浆料pH为5时,粉体浆料最大固含量最高,且随着PEG分子链的增长,固含量也相对增大,粉体接聚乙二醇10000后浆料最大固含量最高为58vol%。通过对EDS分析,发现粉体中C元素的含量增加。经沉降实验发现,接枝后粉体的降速显着减慢。从接枝前后颗粒形貌来看,接枝后的Si_3N_4颗粒大小相对均匀,团聚现象减少,颗粒表面涂覆一层薄膜,比较粗糙,可能归因于改性Si_3N_4颗粒表面上存在的疏水性有机化合物提高了粉体浆料的分散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球磨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露.机械球磨法改性生物炭材料研究进展[J].四川化工.2019

[2].赵兴祥.球磨法对Si_3N_4粉体表面改性及其在水中分散性能的研究[D].烟台大学.2019

[3].喻弘,喻鹏.球磨改性稻秆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工艺优化[J].食品工业.2019

[4].张强.球磨辅助甘蔗渣无溶剂化学改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8

[5].梁夏夏,张乾,杨世诚,张玉德.干法球磨改性无烟煤及其对丁苯橡胶的补强特性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8

[6].王润亭,杨文刚,任舒洁,贾晓龙,杨小平.基于高压球磨法的多巴胺改性圆片状石墨烯制备及其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2017

[7].吴凯,陈枫,方劲超,傅强.通过球磨化学改性并加入纳米纤维素制备可折迭的、高强度的、高导热的氮化硼纳米片薄膜[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2017

[8].王义,黄光速,郑静,曹振兴,李江波.球磨活化改性杨木粉及其在水凝胶中的应用[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2017

[9].杨文刚.基于球磨法的多巴胺改性圆片状石墨烯制备及其应用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10].徐亚红,彭熙,郑磊,徐中慧.碱湿法球磨改性固硫灰吸附Mn~(2+)的性能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7

论文知识图

原壳聚糖和球磨处理后壳聚糖的红外光...氢气(a),苯(b)和酒精(c)中球磨改一2球磨改性焊料合金微粉颗粒Fig...一3球磨改性焊料能谱经不同时间球磨改性的Ti9·6Cr...球磨改性淀粉(A)与原淀粉(B)的...

标签:;  ;  ;  ;  ;  ;  ;  

球磨改性论文_刘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