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论文_邵洋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产业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产业结构,中国,收入差距,支出,产业结构调整,耦合度,产业。

中国产业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邵洋洋[1](2019)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与其产业结构变动息息相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运行。长期以来,我国产业发展模式依旧存在着物耗高、能耗高、污染高的"叁高"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进一步发展。基于中国1978~2017年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经济转型背景下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影响,并以此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9年36期)

周迪,王雪芹[2](2019)在《中国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度及耦合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关系以及耦合路径,对新时代中国的绿色发展以及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碳排放效率,应用扩展的耦合模型考察了中国各省份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关系,并根据耦合程度和耦合特征对各省份进行多重分类,在分布动态学框架下设计了中国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耦合路径。研究发现:(1)中国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时空格局存在差异,近一半省份的耦合程度介于0.2~0.4之间,处于轻度到中度的失调衰退水平,且近一半省份的耦合特征属于发展度较低、协调度较高的"低水平协调"类型。(2)从地区间的分布动态上看,中国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明显的动态不协调,前者固化程度大于后者,区域碳排放效率的"低水平陷阱"现象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更严重,故中国应在缓解区域间碳排放效率固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升各地区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度。(3)本文设计的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路径,既能缓解二者在地区之间的动态不协调问题,又能有效提升二者在各地区内部的耦合度。(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胡立君,郑艳[3](2019)在《中国收入差距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构建了收入差距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关系的分析框架,论述了两者相互作用的传导机制。利用1992—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定的行业收入差距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产业结构调整将扩大中国行业收入差距,但对不同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同,将扩大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中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据此,本文提出,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劳动力供给情况,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减少结构性失业。要科学确定不同区域城镇化发展重点,东部地区主要提升第叁产业规模和质量,中西部地区主要发展基础设施、提升第二产业规模和质量。要加大对低收入群体、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扩宽就业渠道,实现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同步优化。(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杨志安,李梦涵[4](2019)在《财政支出政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和效应分析——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系统GMM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合理的财税政策安排来配置资源要素、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行的路径。文章基于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模型分别实证检验了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从总量层面来看,支出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果受正向促进效应和负向倒逼效应的共同影响;从结构层面来看,投资性支出与民生性支出均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而消费性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抑制作用,且支出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距。(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安同信,张恒旭,刘祥霞[5](2019)在《利用OFDI推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基于日本经验的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发展OFDI对其产业结构优化具有促进作用,但中国的OFDI发展尚处于螺旋式上升阶段,对产业结构优化状况的研究也不够深入。论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OFDI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影响系数。实证表明:OFDI和中国产业结构优化两者具有较大关联性,且对中国产业升级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从政府服务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推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措施。在政府服务方面,继续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的同时,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制度保障体系、财政金融扶持体系等,构建多层次的利用OFDI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保障体系;积极通过政策引导,适度加大技术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OFDI,加快过剩产能制造业的对外转移等;在产业选择方面,加大对信息软件等高科技行业的OFDI,积极增加高附加值制造业的投资;在区位选择方面,利用好"一带一路"倡议增加对中亚、西亚和东南亚的OFDI,加快对非洲的OFDI,继续加大对欧美发达国家的OFDI,并形成网络化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肖琳文[6](2019)在《中国网络视频产业结构的文化生产分析(2004—2018)》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04年到2018年,中国网络视频产业从无到有,发展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形态,且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文化消费方式。文章从文化生产、文化消费、文化产品、市场结构等方面对中国网络视频文化生产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刘夏,代春艳,辜转[7](2019)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什么会增加国内碳排放?——基于产业结构的分析与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产业结构作为溢出途径,采用2006—2016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二氧化碳排放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对外直接投资通过作用于产业结构,显着增加了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分地区来看,在考虑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之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均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碳排放具有显着性的促进作用,但对于碳排放来说,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其影响并不明显;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均不显着。在我国开放、共享、绿色发展背景下,引导对外直接投资时,不仅要考虑对国际贸易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影响,也要充分考虑对国内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促进我国的绿色发展。(本文来源于《西部论坛》期刊2019年06期)

王雅楠,罗岚,陈伟,王博文[8](2019)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的碳减排潜力分析——基于EIO-LCA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采用EIO-LCA模型对中国各行业部门从生产到供应链再到消费环节的直接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进行分析,并构建碳减排潜力模型评价产业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减排潜力。研究表明:(1)基于能源消费的中国直接碳排放主要来自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部门、其他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与住宿业。(2)从生产链视角来看,建筑业是隐含碳排放最大的行业,进一步对其隐含碳排放来源进行分解,结果发现生产链中的通信专业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及煤炭采选产品3个行业部门的排放量对建筑业隐含排放量的贡献最大。(3)从消费需求视角来看,居民消费需求的隐含碳排放占比最大,政府消费需求、资本形成和出口的占比维持在20%左右。(4)中国直接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潜力较大的行业部门位于供应链上游。(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杨志安,李梦涵[9](2019)在《财政分权影响产业结构的机制与效应——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常态下,通过合理的财税政策来配置资源要素,优化产业布局成为可行的路径。本文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基于系统GMM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影响产业结构的机制及效应。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收入和支出角度财政分权度的提升均能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2)区域层面,东部地区收入和支出角度财政分权度的提升均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但中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并没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3)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为收入和支出角度的财政分权均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人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本文来源于《工业技术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刘威,丁一兵[10](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口复杂度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借鉴内生增长模型和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模型,考察进口复杂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本和进口产品复杂度水平适宜度有关。实证分析发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范围内,制造业进口复杂度的提升均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类行业进口复杂度的提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负向显着。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范围内,中国应提高制造业进口复杂度,扩大中、低技术行业进口规模,同时减少进口高复杂度能源产品,提升国内能源产品的提炼、加工和利用效率,鼓励发展新能源以形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本文来源于《亚太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中国产业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关系以及耦合路径,对新时代中国的绿色发展以及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碳排放效率,应用扩展的耦合模型考察了中国各省份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关系,并根据耦合程度和耦合特征对各省份进行多重分类,在分布动态学框架下设计了中国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耦合路径。研究发现:(1)中国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时空格局存在差异,近一半省份的耦合程度介于0.2~0.4之间,处于轻度到中度的失调衰退水平,且近一半省份的耦合特征属于发展度较低、协调度较高的"低水平协调"类型。(2)从地区间的分布动态上看,中国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明显的动态不协调,前者固化程度大于后者,区域碳排放效率的"低水平陷阱"现象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更严重,故中国应在缓解区域间碳排放效率固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升各地区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度。(3)本文设计的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路径,既能缓解二者在地区之间的动态不协调问题,又能有效提升二者在各地区内部的耦合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产业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邵洋洋.中国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

[2].周迪,王雪芹.中国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度及耦合路径[J].自然资源学报.2019

[3].胡立君,郑艳.中国收入差距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9

[4].杨志安,李梦涵.财政支出政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和效应分析——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系统GMM实证检验[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安同信,张恒旭,刘祥霞.利用OFDI推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基于日本经验的借鉴[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肖琳文.中国网络视频产业结构的文化生产分析(2004—2018)[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9

[7].刘夏,代春艳,辜转.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什么会增加国内碳排放?——基于产业结构的分析与解释[J].西部论坛.2019

[8].王雅楠,罗岚,陈伟,王博文.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的碳减排潜力分析——基于EIO-LCA模型[J].生态经济.2019

[9].杨志安,李梦涵.财政分权影响产业结构的机制与效应——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工业技术经济.2019

[10].刘威,丁一兵.“一带一路”背景下进口复杂度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J].亚太经济.2019

论文知识图

3.6 1991-2009 年我国汽车产业企业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非化石能源占比变化...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第二产业比变化趋势中国经济增长与能耗增长趋势1978—2009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1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与就业互动关...

标签:;  ;  ;  ;  ;  ;  ;  

中国产业结构论文_邵洋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