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定位控制论文_于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精密定位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精密,模型,单点,潮位,实时,闭环,神经网络。

精密定位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于源[1](2018)在《精密运动定位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科技技术逐渐的应用到工业生产中,精密机械设备对于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在精密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精密运动定位控制系统是精密机械设备的核心部分,而精密运动定位控制系统涉及的内容也是十分复杂。下面,本文就针对精密运动定位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简单分析,了解其功能实现。(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8年13期)

魏小辉[2](2018)在《基于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的长距离航道潮位控制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实时PPP技术解决长距离航道潮位控制问题,首先需要理解PPP技术的原理、解算模型及模型精度,采用实时连续参考站提供的高精度钟差及卫星轨道误差对GPS采集数据改正即可得到实时PPP测量数据;通过实时PPP测得的GPS高再经姿态改正、潮位提取、基准面转换等步骤获得潮位。(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期刊2018年06期)

廉涛[3](2018)在《柔顺精密定位平台的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研究范围逐渐进入微观领域。微定位技术的研究进展直接决定了微观领域的发展水平,因此开展微纳米定位技术研究,可以有效地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精密装配和特种加工等科技领域的不断进步。目前主流的微定位技术是利用柔性定位平台结合伺服控制系统来实现,因此微定位技术的进步依赖柔性定位平台的结构设计和伺服控制技术的研究。本文根据微定位伺服系统要求实现的性能指标,在实验室已有的研究成果—柔顺精密二自由度定位平台的基础上,为其设计了配套的伺服控制系统。首先介绍了柔顺精密定位平台的设计原则和工作原理,并对其主要构成模块进行静力学分析,对平台的单自由度运动进行动力学建模,然后完成定位平台的材料选取、样机加工和固有频率测试实验。其次,为微定位平台设计切实可行的闭环控制方案,对控制系统中的关键设备进行选型,并根据音圈电机的工作原理对其进行数学建模。再则,为微定位伺服控制系统设计合适的解耦控制策略,分析传统PID控制算法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微定位平台的控制要求提出改进措施,对改进后的控制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并说明其在LabVIEW中的实现方式。最后,分析了随机噪声对伺服系统的影响,为微定位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了完整的接线及接地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过采样均值滤波方法进一步降低系统噪声,完成了微定位平台的阶跃响应实验、位移分辨率实验及双轴联动实验。(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海[4](2018)在《精密定位平台视觉运动追踪与伺服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精密定位平台向大行程、高精度、多自由度的快速发展,给当前的运动检测手段与控制技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由于具有非接触、高柔性、可视化等特点,以计算机视觉为基础的视觉技术具有解决上述问题的潜力。然而视觉技术中固有的缺点如计算量大、易受环境干扰等使其在精密定位领域应用中受限。本学位论文以平面多自由度并联定位平台为对象,应用机器视觉等技术,研究高性能(高精度、高带宽、高柔性)多自由度运动测量方法及视觉伺服理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具有不同尺度工作空间的平面多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分别设计了对应的视觉测量系统。针对微视觉测量系统视场和景深小等原因所导致的标定困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直线元素的自动化标定方法。首先,对所搭建微视觉系统的非线性成像模型进行了介绍;然后,对所提基于直线元素的标定方法所涉及的主要原理和步骤进行了推导;最后,采用包含不同类型直线元素的标定板对所搭建的微视觉测量系统进行了标定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标定方法可以标定出微视觉测量系统的完整几何模型参数并有效提高微视觉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2)针对大行程宏动精密定位平台的位姿测量,提出了基于几何特征的退化透射N点投影法(DPnP)。该方法结合相机成像模型与射影变换,将平面叁自由度运动跟踪问题转化为退化的PnP问题,并通过构造正规方程进行高效高精度求解;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方法的测量精度,对影响测量精度的各种因素包括畸变、输入参数不确定度和不平行角误差进行了建模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性能进行了验证,证明了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鲁棒性与测量精度。(3)针对微动精密定位平台的位姿测量,提出了基于灰度特征的优化模板匹配(IOTM)追踪法。在IOTM法中,为克服常规模板匹配方法计算量大、测量自由度少等缺点,将模板匹配与射影变换群相结合,使不同运动自由度运动追踪问题转化为不同的参数化优化模板匹配问题;然后,研究了有效的数值优化方法和优化策略,对上述多参数非线性优化问题进行高效高精度求解;最后,分别以平面平移变换和平面欧式变换为基础,研发了用于刚体平面2DOF线性位移和3DOF运动的追踪算法,并对所研发算法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在线实验研究。(4)研究平面精密定位平台的视觉伺服定位方法。首先,以优化模板追踪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区域模板匹配的视觉伺服方法,对该方法中的关键步骤包括误差函数和图像雅可比矩阵进行了推导;接着,将本实验室研发的微定位系统和本文研发的微视觉系统进行集成搭建了视觉伺服精密定位实验系统;最后,设计了对应的视觉伺服控制算法,分别通过仿真和在线实验对所提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3)

余竞[5](2018)在《平面3-RRR并联机构控制与宏微精密定位系统耦合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够实现大行程纳米级定位的宏微复合精密定位系统在微型机电系统的制造与检测、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生物医学工程、精密光学工程和超精密机械加工等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成为各国研究热点。本课题在此背景下围绕一种叁自由度平面3-RRR宏微结合精密定位平台进行宏动3-RRR精密定位平台的控制方法研究以及宏微结合情形下的宏微耦合特性实验研究。首先,提出一种基于3-RRR并联机构的宏微精密定位系统,根据微动机构搭载于宏动机构之上会对宏动机构产生负载效应,建立了宏微精密定位系统理论动力学模型,讨论搭载不同质量微动机构对宏微系统的影响以及宏微系统末端在不同的速度下运行对驱动关节的影响。其次,提出了宏动3-RRR并联机构的智能控制算法。为保证宏动3-RRR并联机构在不同干扰因素下的定位精度,根据宏动3-RRR并联机构的运动控制属于基于运动学逆解的控制特征,并且随着使用过程中时变的运动副间隙变化、负载变化等因素会改变其绝对定位精度的特点,设计两种基于神经网络调节PI控制参数的控制算法。最后,对宏微复合精密定位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搭建两种末端测量系统实现对宏动并联机构的末端全闭环,同时在软件设计上采用C#语言进行了测量模块的集成,实现了系统高效运作,最后利用激光干涉仪评价了两套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在机构控制部分,对3-RRR宏动并联机构部分进行了基于两种神经网络整定PI控制参数的全闭环精密定位实验,验证了智能控制算法理论的有效性;最后对宏微复合精密定位系统的宏微耦合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描述并分析了宏微耦合部分的实验现象。(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2)

王博[6](2018)在《纸张定量控制电动阀门执行器精密定位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纸张定量控制电动阀门执行器是纸张定量控制工艺中的专用设备,包括纵向定量控制用的定量阀及横向定量控制用的稀释水阀。为了确保纸张定量指标,以及消费者不断增长的质量要求,客观上要求上述两类阀门的执行精度分别不低于5000步及1000步。与普通电动阀门执行器相比,其在结构和控制上都有本质区别,当前我国尚未完全掌握该执行器的设计及加工制造技术,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为了攻克上述技术难题,本文围绕纸张定量控制执行器精密定位控制开展应用技术基础研究,论文的主要贡献可总结如下:(1)高精度电动阀门执行器样机的设计与试制提出了由步进电机驱动与精密行星减速机传动相结合的结构方案,研制出相配套的控制器,解决了执行器的结构及本机控制问题,试制出定量阀、角行程及直行程稀释水阀执行器样机。根据配套的阀门口径计算出执行器的额定设计转矩,确定了减速机的减速比及配套步进电机的型号,给出了执行器详细的机械结构,并针对稀释水阀执行器散热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强制通风冷却及分体式布置的方案。在分析执行器驱动及控制功能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控制器,为后续控制策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2)驱动电机精密定位控制策略研究研制出执行器步进电机定位精度测试实验装置,提出了基于梯形、S形速度曲线的步进电机精密定位控制策略,解决了传统整步恒频率控制模式易产生丢步及在少脉冲时易产生震荡的问题,提高了执行器驱动系统的定位精度。通过仿真及实验研究发现了执行器步进电机定位精度损失的原因,在于传统恒频率控制脉冲模式下,启动及停止的瞬间加速度过大、不能与控制脉冲同步,因此电机产生了不规则旋转运动,导致了丢步及过冲现象。虽然细分控制能够提高电机的定位精度,但不能达到预期的定位精度要求。因此,本文提出了步进电机定位的加减速控制策略,分别研究了梯形、S形速度曲线各段的时间分布、各控制脉冲产生时间的计算公式。实验结果表明,在梯形及S形速度曲线控制模式下,步进电机的整周定位误差分别降低到0.12%及0.055%;而且最小当量控制脉冲条件下,定位误差分别降低到16.00%及5.00%,能有效抑制步进电机的震荡现象。表明本文提出的定位控制策略能有效的提高执行器步进电机的定位精度。(3)驱动控制参数研究研制出高精度定量阀及稀释水阀步进电机驱动控制参数设定实验装置,提出了通过实验测试确定驱动控制参数设定的方法,使步进电机的驱动参数设定更加合理。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了满足执行器步进电机定位精度要求的驱动电流最小设定值,DN 125 mm规格定量阀及DN 20 mm规格角行程稀释水阀的设定值分别为3.14 A及1.4 A,静态保持电流值的合理设定值均为50%。解决了传统上将步进电机驱动电流设定在额定电流值、或凭经验设定,步进电机实际驱动转矩与执行器额定设计转矩不匹配的问题。而且实验证明,本文得出的驱动电流设定新值低于步进电机的额定电流值,能够降低步进电机及驱动芯片的发热量,更加有利于解决稀释水阀执行器散热困难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执行器的可靠性,为电机的精密定位及执行器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进而测定了在满足定位精度条件下,步进电机驱动电流与驱动转矩的关系,得到了两者的数学关联式,提出了通过调整步进电机驱动电流设定值来调整执行器输出转矩大小的方法,使一台控制器能够与多种口径规格的定量阀配套,增强了控制器的通用性。(4)机械传动间隙测量及软件补偿控制策略研究研制出直行程及角行程执行器机械传动间隙测定实验装置,提出了执行器机械传动间隙测量方法及软件补偿策略,提高了执行器传动系统的定位精度。通过实验的方法发现了机械传动间隙软件补偿策略仅能消除机械传动间隙的均值误差,而不能消除机械传动间隙行程变动量波动误差的规律。由此得出了软件补偿能达到的精度与机械加工精度等级之间的关系,得出要使角行程执行器达到5000步精度、直行程执行器达到1000步精度,执行器传动部件的机械加工精度等级均需要在5级以上的结论。在配用相应机械加工精度传动部件的基础上采用软件补偿策略,定量阀及直行程稀释水阀执行器的回程定位精度分别从407步提高到5000步及从293步提高到3704步,比传统上忽略传动间隙的做法,将传动精度提高到12倍以上,分别满足了5000步及1000步的预定精度要求。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在硬件精度较低的条件下有效提高传动系统精度。综上所述,本文采用理论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解决了纸张定量控制执行器在结构及精密定位控制方面的技术难题。实验测试表明,所开发的定量阀、角/直稀释水阀执行器样机分别能够达到10000步、1000步及3000步以上的精度,超过了预定的5000步及1000步的精度指标,基本与国外同类产品持平,部分指标优于国外,而成本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4~1/3。定量阀在车速为800~1200 m/min的卫生纸机上得到了应用,能够将纸张定量控制在14.0±0.3 g/m~2的范围内,满足了定量控制的指标要求,能实现国产替代进口,为定量控制执行器的国产化提供了理论及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8-03-01)

李庭树[7](2018)在《压电超精密定位台迟滞非线性建模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纳米定位技术已经发展成高精密定位领域的关键性技术之一,而微纳米定位技术核心执行器材料的选择对定位精度有非常显着的影响。压电陶瓷材料是一种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智能材料,它具有分辨率高、响应快、价格低廉、质量轻等优点,已受到该领域科研人员的重点关注,并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高精密定位中,其中由压电陶瓷材料发展而成的压电超精密定位台是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然而,由于压电陶瓷材料自身存在迟滞非线性和蠕变特性等影响定位精度的因素,严重阻碍了压电超精密定位台的发展和应用。对此,解决这一难题成为每个研究人员的的重点和难点。1)为了解决压电超精密定位台的率相关特性,提高迟滞建模精度,本文研究了压电超精密定位台率相关迟滞模型的建立。由于Backlash-Like迟滞模型不能描述压电超精密定位台的率相关性,所以本文将Backlash-Like模型和ARX自回归模型串接起来,得到Hammerstein-like率相关迟滞模型。随后又考虑到部分压电超精密定位台自身的动态特性,提出了类Hammerstein-like模型(又可称为动态迟滞模型),该模型迟滞非线性环节依旧为Backlash-Like模型,只是线性环节变成了弹簧-阻尼的二阶线性系统。最后通过实验得出,两种建模方法分别解决了压电超精密定位台的率相关迟滞特性和自身的动态特性。2)对于线性化控制,本文提出了叁种控制策略:第一种,Hammerstein-like逆模型前馈补偿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有效的削弱了迟滞效应,迟滞环得到了明显的削弱,提高了控制精度。第二种,将Hammerstein-like逆模型前馈补偿控制和PID反馈控制相结合,得到了一种复合PID控制,其进一步提高了控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但是由于传统的PID控制其参数需要试凑,需要研究人员足够的经验,且不一定能够达到最优控制,进而提出了第叁种控制策略。第叁种,将Hammerstein-like逆模型前馈补偿控制和BP神经网络PID反馈控制相结合,控制效果比第一种和第二种策略更好,均方根误差E_(RMSE)和相对误差E_(RE)相对更小,且而且能够实时在线调节,基本上能够达到最优控制。(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李彤彤[8](2017)在《基于气动波纹管的精密定位平台的建模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制造技术、微型电子技术、精密加工技术、以及医学等领域的迅猛发展,精密定位在现代工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研究能够兼顾大行程和高精度的定位平台具有实际的需求和意义。目前精密定位系统主要有电驱动、液压驱动和气动叁种模式,电驱动存在电磁干扰、不能兼顾大行程和高精度等问题,而液压驱动则存在成本较高、易造成环境污染、不易储存等问题,气动以其无污染、性价比高、抗干扰能力强以及维修方便等优点而逐渐被广泛应用。气缸是最主要的一种气动执行机构,但气缸定位精度不高、摩擦较大且输入输出非线性强,因此开发一种新的驱动机构和结构形式成为一项精密定位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波纹管驱动的二维精密定位平台,通过研究机械结构、建模以及控制算法等方面,实现了平台大行程、高精度的目标。首先,对二维精密定位平台的机械结构进行设计,并详细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平台采用空气压缩机作为气源,采用新型波纹管作为驱动元件,由电气压力比例阀控制波纹管内的气体流量,实现位移控制。为降低滑动摩擦,平台X、Y轴都采用气浮导轨和轴承进行导向和支撑,并采用光栅尺进行位移检测和反馈。针对平台设计了基于LABVIEW软件的上位机系统,提出了软件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式,平台的下位机系统采用STM32系列单片机,实现和上位机的通信。其次,通过研究波纹管的静态特性,分析波纹管的质量流量方程、电气压力比例阀的压力-流量方程以及平台单轴的动力学方程等,建立了平台数学模型并对其在工作点附近进行线性化。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实验。最后对平台采用传统PID控制,通过实验分析气源压力、行程以及负载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然后,为改善系统的迟滞等非线性特性,在定位平台的建模和控制中加入神经网络技术。在BP神经网络的基础上设计了平台的神经网络辨识器和控制器,并对网络权值等参数进行修正。对平台输入阶跃、叁角波和复频波信号进行仿真,实验表明神经网络算法能够提升平台性能,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最后,为进一步提高平台的定位精度,针对平台提出了模糊神经网络的控制方法,设计了平台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及学习算法。在基本模糊控制器的基础上加入神经网络技术,充分利用模糊控制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神经网络自学习自调节的优点。对平台进行单自由度轨迹跟踪实验和平面圆轨迹跟踪实验,并对各种控制方法的控制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控制性能良好,优于单纯的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能够满足平台大行程高精度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喻曹丰[9](2017)在《基于GMA的二自由度精密微定位平台及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精密定位技术是国家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支柱,同时还是精密驱动、精密测量、精密加工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精密定位系统是精密定位技术得以实现的载体,研究提高精密定位系统性能的方式,为研发高性能精密加工装备,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发展目标,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均具有重大意义。针对压电陶瓷驱动的精密定位平台存有行程短、负载小、驱动电压高等问题,论文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Giant Magnetostrictive Material,简写为GMM)设计出一种精密定位平台的驱动系统,并结合设计的柔性铰链传动机构和开发的控制系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的精密定位系统。采用理论建模、电磁场仿真、静、动力学有限元计算、数值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所研制的精密定位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基于Stoner-Wohlfarth模型的自由能能量极小原理,建立了 GMM单磁畴自由能的极值数学模型,得出了外加应力和外加磁场作用下磁畴偏转角度的变化规律,揭示了 GMM的磁致伸缩机理。提出了基于GMM的大推力驱动器的新结构和基于柔性铰链的精密传动新机构,确定了具体的设计尺寸。建立了精密定位平台的输出模型,引入了一种粒子群和人工鱼群混合的模型参数辨识算法。构建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平台,采用动态递归神经网络(Dynamic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简写为DRNN)前馈-模糊PID反馈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线圈磁场结构、碟簧螺钉组合的预压应力机构和水管密绕水冷降温系统进行驱动器结构设计,得出了偏置磁场、预压压力以及工作温度的最佳参数,并得到驱动器最大位移为80μm,最大输出力为292.3N;采用Jiles-Atherton模型描述系统的磁滞特性,引入粒子群和人工鱼群混合优化算法进行磁滞模型的参数辨识,采用DRNN获得系统的磁滞逆模型进行前馈控制,采用模糊PID对系统输出位移进行反馈控制,使系统的定位精度达到0.75μm,定位分辨力为10nm,X、Y方向的定位行程分别为30.8μm、40.5μm,最大重复性误差为0.6μm。论文各章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课题来源、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分析了精密定位系统的研究现状,得出可从提升驱动器性能、设计精密传动机构和提高控制系统可靠性叁个方面提高精密定位系统的整体性能,并总结了这叁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基于Stoner-Wohlfarth模型的自由能极小原理,建立了 GMM磁畴的自由能极值模型,研究了外加应力和外加磁场载荷作用下磁畴偏转角度的变化规律,揭示了 GMM的磁致伸缩机理,并以此为基础,从GMM棒材选型、磁场结构、预压应力机构以及温控系统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一种基于GMM的大推力驱动器新结构,确保了精密定位平台的驱动器性能。第叁章分别建立了超磁致伸缩驱动器(Giant Magnetostrictive Actuator,简写为GMA)的电磁场模型、磁滞模型和磁致伸缩模型,优化分析了电磁场的性能;数值仿真分析了磁滞模型,得到了偏置磁场和预压应力对磁致伸缩应变的影响规律;建立了GMA的机械应力场弱解控制方程和磁致伸缩本构方程,并采用有限元法仿真分析,得出了最佳的驱动参数,为后续改善驱动器的磁滞非线性和提高控制精度提供理论依据。第四章提出了一种二自由度柔性铰链平台的新结构,并基于柔性铰链设计理论,建立了输出位移与输入力之间的静、动力学模型;采用数值仿真分析方法,优化了柔性铰链的几何尺寸,得出了最优的设计参数;基于建立的动力学方程,分析了柔性铰链平台的振动特性,得到了平台的固有频率;最后采用ANSYS Workbench和MTALAB软件平台对平台进行静力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验证了建立的静、动力学模型,得出了柔性铰链平台的传动特性。第五章提出了一种粒子群和人工鱼群混合优化的参数辨识算法,同时引入了DRNN前馈-模糊PID反馈控制策略,并基于MATLAB/SIMULINK模块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参数辨识算法具有较高辨识精度,引入的控制策略是有效的。第六章搭建了 GMA实验平台,实验测试了 GMA的双线圈磁场强度、输出力以及不同偏置磁场和不同预压应力下的输出位移,验证了磁场强度模型,得出了最佳驱动参数;搭建了柔性铰链平台实验装置,实验验证了所建立的静、动力学模型;搭建了精密定位平台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开发了控制系统的软件平台,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最后,测试了精密定位平台的定位行程、重复性、定位精度、分辨力和响应时间。第七章总结了全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5)

黄丰胜[10](2017)在《北斗实时精密单点定位与质量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精密单点定位是作为一种新的卫星定位技术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由美国喷气动力实验室Zumberge等研究人员提出的,该技术将标准单点定位灵活简单和差分定位的高精度优势相结合,因而受到许多学者以及研究机构的关注,成为卫星导航和定位领域的研究前沿与热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PPP的理论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正在向工程化迈进,与传统PPP相比,实时PPP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钟差、轨道和电离层改正,利用PPP定位模型和算法可以实现分米到厘米的定位精度。本文主要探讨实时精密单点定位数学模型、误差改正和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利用C波段卫星播发系统为实时PPP技术提供实践基础,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误差改正是实现实时精密单点定位保证,误差修正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定位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对不同误差改正方法加以研究,分析北斗精密单点定位的误差源在空间域和时间域的变化特征,将不同误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作出详细的分析。(2)研究精密单点定位的常用定位模型和随机模型。对目前常见的PPP定位模型的异同加以分析。介绍常用的随机模型,并且对两种常用的随机模型加以比较。(3)为了实现高精度的定位需求以及保证PPP能够成功收敛,需要对数据源、函数模型、随机模型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本文的主要工作重点是基于抗差估计的质量控制,利用抗差估计降低数据源误差对定位精度影响,从而提高定位精度。(4)实现北斗实时PPP定位程序设计,利用该程序在特定场景下实现定位解算。基于C波段卫星播发系统进行北斗实时精密单点定位试验,通过该系统播发的实时的轨道、钟差和电离层改正数,进行定位试验获得试验结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期刊2017-06-01)

精密定位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用实时PPP技术解决长距离航道潮位控制问题,首先需要理解PPP技术的原理、解算模型及模型精度,采用实时连续参考站提供的高精度钟差及卫星轨道误差对GPS采集数据改正即可得到实时PPP测量数据;通过实时PPP测得的GPS高再经姿态改正、潮位提取、基准面转换等步骤获得潮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精密定位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于源.精密运动定位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

[2].魏小辉.基于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的长距离航道潮位控制方案[J].中国水运.2018

[3].廉涛.柔顺精密定位平台的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4].李海.精密定位平台视觉运动追踪与伺服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5].余竞.平面3-RRR并联机构控制与宏微精密定位系统耦合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6].王博.纸张定量控制电动阀门执行器精密定位策略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8

[7].李庭树.压电超精密定位台迟滞非线性建模与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8].李彤彤.基于气动波纹管的精密定位平台的建模与控制[D].青岛理工大学.2017

[9].喻曹丰.基于GMA的二自由度精密微定位平台及控制系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7

[10].黄丰胜.北斗实时精密单点定位与质量控制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2017

论文知识图

照相机的调焦系统太空机器人精密定位平台自动绘图测量法自动绘图测量法不易受...单站测量模式:效率低、适应性差因此...精密定位控制系统原理图

标签:;  ;  ;  ;  ;  ;  ;  

精密定位控制论文_于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