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脉冲论文_刘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光脉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脉冲,激光,超短,振荡器,反射,激发态,模型。

激光脉冲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迄今最强超短激光脉冲振荡器问世》一文中研究指出瑞士科学家于近日展示了一款亚皮秒薄盘激光振荡器,平均输出功率达到创纪录的350 W,成为超短激光脉冲振荡器的新"标杆",也为实现更强大的激光器奠定了基础。在最新研究中,结合薄盘激光技术领域迄今取得的多项进步,高级研究科学家克里斯托弗·菲利普及其同事让薄盘激光振荡器的平均输出功率达到350 W,脉冲长度仅0. 94 ps,携带的能量为39μJ,并以8. 88 MHz的频率重复运行,(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22期)

刘霞[2](2019)在《迄今最强超短激光脉冲振荡器问世》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3日报道,瑞士科学家于近日展示了一款亚皮秒薄盘激光振荡器,平均输出功率达到创纪录的350瓦,成为超短激光脉冲振荡器的新“标杆”,也为实现更强大的激光器奠定了基础。超高速激光光源可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领域(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11-15)

曹宇祥,李沁,阎晓娜,戴晔[3](2019)在《超短激光脉冲的空间展宽及其啁啾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具有一定频谱宽度的超短激光脉冲经过一对平行光栅后的空间展宽特性.首先应用经典的光栅方程推导了脉冲光经过光栅对后在空间上展宽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随着光栅对之间距离的增加,输出脉冲光斑的横轴长度会随之增加,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最后利用光纤光谱仪逐点测量了展宽后脉冲光斑的空间光谱分布特性,验证了其空间啁啾特征的出现.(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期刊2019年10期)

胡璐瑶,金卫凤,黎建麟,房锐,李健[4](2019)在《纳秒激光脉冲宽度对熔体体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纳秒激光脉冲宽度对激光加工中熔体体积的影响。基于双温方程,采用有限元方法,考虑激光的时空分布,数值模拟了高斯分布的纳秒脉冲激光辐照1060铝合金表面时,微坑中熔体体积随脉冲宽度的变化。在低能量密度条件下,轴向辐照中心下方0~0.4μm的区域内,脉冲宽度较小的激光产生的晶格温度高于脉冲宽度较大的激光辐照产生的温度,而在0.4μm以下的位置,脉宽越小,晶格温度越低;在所考察的脉冲宽度范围内,中心点处熔体厚度随激光脉冲宽度的升高呈近乎正比增加。结果表明,在脉冲宽度控制下,纳秒激光可以控制温度场的空间分布,而纳秒激光加工中的熔体体积可以通过控制激光脉冲的宽度来控制。这一结论可用于解释C K?rner等人所提出的纳秒激光加工模型:激光脉冲能量的增大将导致激光与材料作用时间延长从而导致更多的熔体。同时,将为激光微孔加工中重铸层厚度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光学与光电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杨米杰,金龙,王頔,金光勇[5](2019)在《材料表面反射特性对近红外激光脉冲测距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漫反射脉冲激光测距的系统性能是衡量测距精度的重要指标。针对非合作激光测距系统,首先建立了激光测距中主要涉及的朗伯体反射特性理论模型,模拟出激光测距的材料漫反射特性对激光测距接收功率的影响。其次,基于漫反射物体的激光测距方程,并进一步对不同反射率、距离、反射角度等变量对回波接收功率影响的理论模拟与实验测量。最后对理论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误差分析,研究不同参数对脉冲激光测距精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贲帅[6](2019)在《强激光脉冲作用下原子非序列双电离的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激光技术飞速发展使得激光脉冲的宽度不断缩小而激光强度大幅增强,科学研究步入了强场物理领域,一系列新奇的强场现象被陆续发现。例如,多光子电离、阈上电离、高次谐波发射和非序列双电离(non-sequential double ionization,简写为NSDI)。其中,NSDI因其电子关联现象在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被广泛关注。这一发现挑战了基于单电子近似下的光学物理理论,进而引起了强场电子关联现象的研究热潮。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过渡态演化、反应前后的结构演化以及各种奇异的量子效应等过程均属于极端空间与时间尺度下的运动过程。利用超强超快激光技术研究强场物理现象有利于人们深入理解原子或分子空间尺度下的微观结构信息以及阿秒时间尺度下的瞬态过程,有着深刻的研究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在对强场电离的研究中,通过分析光电子动量谱分析可以推算出靶粒子的能级结构特征;利用分子高次谐波发射探究分子轨道成像;控制激光参数获得超连续高次谐波谱,进而合成孤立阿秒脉冲;在强场双电离中,控制电离电子的亚周期运动等。在早期的研究中,由于实验技术的限制,激光场的形式相对单一,人们对强场物理现象的研究有很大限制。近年来,超短激光以及实验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我们可以获得多可调参数的激光脉冲并用于科学研究。例如,圆偏振、椭圆偏振激光使人们将研究范围拓宽到二维的偏振平面中,能够从更高的自由度上探究微观机制;双色激光场等各种形式的复合激光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案;少周期激光的载波包络相位效应为人们提供了研究电子近单周期运动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可以用于研究分析强场现象中的对称性问题。如上所述,人们拥有了更广泛的用于了解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的研究手段。基于此,研究者在对基本强场物理现象的研究中不断挖掘其中更深层次的细节,揭示出愈来愈多的复杂物理机制。例如,强场电离领域中,电离过程的非绝热效应,母核离子的极化效应,多次回复碰撞以及多次重碰撞对NSDI的影响,重碰撞诱导激发电离中的不同激发电离通道影响规律,重碰撞热化过程,长程库仑势与低能结构问题,重碰撞阈下双激发态形成,内壳层电子屏蔽效应,库仑势垒内碰撞问题等等。这一系列复杂的强场现象的研究均是这一领域中的最前沿课题,人们对其中部分现象背后的物理机制的认识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当激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激光参数对这些深层次的强场物理机制有怎样的影响还有待探索。此外,当我们对这些现象有了一定认识之后,如何实现利用激光对其进行人工的定向调控也是一个有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中,针对原子NSDI现象中的这些还不够完善的电离通道的诸多细节问题展开讨论,利用经典理论模型,深入研究多种不同形式的激光对NSDI中的重碰撞激发电离通道、双激发态形成以及多次回复碰撞通道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揭示出激光脉冲对原子双电离过程的调控机制。本论文的创新性归纳如下:运用二维经典系综理论研究少周期椭圆偏振激光场下氩原子NSDI对载波包络相位的依赖性。我们区分重碰撞电离和重碰撞诱导激发后续电离两种电离通道,并根据重碰撞和第二次电离之间的延迟时间将二者分离。通过轨迹分析,我们揭示了电子关联谱特征以及两个通道竞争关系对载波包络相位的依赖性。最终通过调节载波包络相位实现对两种通道的切换调控。我们还研究了反向旋转双色圆偏振激光场中的氩原子NSDI现象。在复合激光场对应的“knee”结构区域,双电离主要是通过重碰撞诱导激发Ar~-离子序列电离方式发生的。通过重碰撞轨迹分析,我们解释了两束光的相对场强比控制关联电子动力学以及最大化增强电离产额的原理。贡献于双电离增强的主要通道为电子短飞行时间的椭圆形重碰撞轨道,而非叁角形的多周期轨道。此外,关联电子动力学过程可以通过调节相对场强比被限定在阿秒时间尺度下。此外,运用经典系综方法研究在低强度少周期圆偏振激光场下的Mg原子双激发过渡态下的关联电子动力学规律。重碰撞过程中的较低的能量传递使得两个电子不能直接发射出核区,而是经过一个双激发态后以一定的时间差发生电离。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在NSDI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序列双电离的特征。这一结果说明中间态的存在使得其形成过程的信息丢失。两个电子发射方向的夹角分布情况取决于电离时间间隔。此外,电子-电子间库仑排斥作用的影响规律也被进一步讨论。最后,我们又简要地分析了反向旋转双色圆偏振激光场作用下的双激发态的双电离过程。最后,我们通过部分迭加相互延迟的线偏振与圆偏振激光构建一种拥有椭圆率随时间变化的复合激光脉冲。第一个电子首先被线偏振激光电离,并受到随后的圆偏振激光的影响。这一延迟作用在横向上干扰电子运动,进而影响重碰撞发生前电子的返回次数。重碰撞轨道中的返回次数可以通过调节两束光的延迟时间而被控制。通过重碰撞轨道分析,我们解释了含时椭圆率调控不同双电离通道的原理。在论文的最后一章中,我们对论文的主要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强场电离的研究做出展望。(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赵嘉旭[7](2019)在《湍流大气中激光脉冲瞬态传输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激光通信技术有着结构轻便,保密性强的特点。在国防科技领域有着很好的表现,也因其信息传输速率高和通信网络可升级的优势在通信行业内很受欢迎,受到了各国的重视,在二十一世纪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虽然大气激光通信技术有着各种各样的优点,但是环境因素会对信道产生干扰,制约了其发展。大气激光通信受大气湍流效应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湍流效应往往能决定整个系统的性能是否适合通信,因此研究大气湍流特性对于了解大气信道环境、从而提升大气激光通信系统的性能是十分有意义的。湍流大气中脉冲的瞬态特性是指脉冲宽度达到皮秒或皮秒以上量级时,其在湍流大气中的时域特性。通过对大气湍流环境下光场的时间一阶和二阶强度矩表达式的分析,发现光强的起伏与时间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而光强又是研究大气激光通信中脉冲展宽和脉冲到达时间抖动现象的重要参数。那么,要掌握脉冲的实时变化情况,就必须要研究超短激光脉冲的瞬时展宽变化和到达时间的变化情况。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善大气激光通信系统的通信性能。通过研究发现巴特沃斯滤波器在级联后的频域响应与有高斯包络的激光脉冲通过水平大气信道后的频域响应类似,据此可以建立模型用来研究高斯脉冲的时域展宽,且在弱起伏到强起伏均适用。运用此模型仿真了不同初始脉宽、通信距离、波长和湍流强度下的脉冲展宽情况,得到了脉冲展宽与初始脉宽、波长和湍流强度等物理因素的关系。关于研究水平链路下脉冲到达时间的问题,文章中利用结合单位延时滤波器和分数滤波器的方法,建立了脉冲瞬时到达时间的模型,仿真得到了归一化频率和湍流强度与脉冲到达时间的关系,该模型经仿真验证,达到了飞秒级精度。在仿真后,本文建立了真实实验环境验证仿真结果。利用大气湍流池模拟真实大气湍流环境,对通过大气湍流池后的激光脉冲运用自相关仪和示波器处理。将得到的每个脉冲进行单独处理,得到了关于脉冲的展宽和到达时间数据,仿真结果与实验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崔雯雯[8](2019)在《飞秒激光脉冲技术辅助构建组织工程兔角膜内皮植片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飞秒激光脉冲技术辅助制备的超薄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片(Femtosecond laser-Acellular Porcine Cornea Matrix,FS-APCM)为支架,收集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调节培养基促进兔角膜内皮细胞的体外增殖为种子细胞,体外模拟构建组织工程生物兔角膜内皮层植片,从而探讨组织工程角膜内皮层构建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将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完整的角膜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后将带有内皮细胞的后弹力层面完整分离,体外消化、纯化后得到兔角膜内皮细胞(Rabbit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RCECs)后进行培养。选用P3-P7代HUMSCs,以5×10~5/cm2接种传代、重悬,分别加入10%、30%、50%、70%、100%不同浓度HUMSCs调节培养基(human umbilic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ondition medium,HUMSCs-CM)培养,观察不同浓度HUMSCs-CM对RCECs细胞增殖能力影响。通过传统手工剖切技术和飞秒激光脉冲技术对比以寻找和优化支架条件,利用飞秒激光脉冲技术获得带有后弹力层的超薄猪角膜基质支架(厚度约100μm、直径约8.5mm),于0.5%SDS溶液中4℃脱细胞24 h后,获取FS-APCM。选用70%浓度HUMSCs-CM培养下RCECs的进行Dil荧光标记追踪,悬架培养法将RCECs细胞悬液小心滴加在经过预处理的于FS-APCM支架上,倒置显微镜下分别在接种后2h,3d,5d,1w分别观察体外重建后内皮细胞形态变化。结果:1.体外RCECs原代培养活性良好。RCECs在体外生长状态良好,6天可基本长满皿底形成紧密单层,细胞大小均一,形态基本一致,多为近似鹅卵石内皮样形态。2.70%HUMSCs-CM能够有效促进RCECs体外增殖。RCECs形态学及MTT法显示,在同一作用时间(24h)、不同浓度梯度(10%CEC-CM、30%HUMSCs-CM、50%HUMSCs-CM、70%HUMSCs-CM、100%HUMSCs-CM)作用下均能促进RCECs增殖,其中70%HUMSCs-CM作用最为显着,P1至P4代具有一致性结果。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70%HUMSCs-CM能有效促进RCECs细胞体外增殖。3.与传统手工剖切支架方式相比,飞秒激光脉冲技术辅助下超薄脱细胞猪角膜支架(厚度约100μm、直径约8.5mm)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学检测发现传统手工环钻剖切猪角膜组(T-PC组)角膜厚度最厚,飞秒激光脉冲技术剖切猪角膜支架组(FS-PC)组织切片十分微薄,类似于一薄片。含水量检测结果显示NPC组溶胀后含水量最高,T-PC次之,FS-PC组含水量最低。HE染色、DAPI染色及DNA含量检测均显示0.5%SDS脱细胞猪角膜基质脱细胞彻底无细胞残留。4.体外模拟构建人工生物角膜内皮植片证实内皮细胞存活状态良好。将RCECs种子细胞接种于FS-APCM支架后悬架培养1w,茜素红染色、Dil荧光追踪观察显示,RCECs可在FS-APCM上均可形成连续的单细胞层,胞间连接紧密,细胞计数密度大于2000cells/mm~2。结论:1.70%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调节培养基(HUMSCs-CM)能有效刺激兔角膜内皮细胞体外增殖,为今后角膜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2.飞秒激光脉冲技术辅助制备的超薄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支架(FS-APCM)能对角膜基质进行精准切割,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优化提供更佳的选择。(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28)

焦雷[9](2019)在《基于激光脉冲沉积(PLD)法制备的二维MoS_2的生长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基于新型二维材料的电子/光电子器件,在量子信息、航空航天、环境监测、高性能硬件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潜力。而如何利用常规方法直接生长出的大面积、均匀的二维材料薄膜在实际应用中至关重要。在本论文中,我们探究了利用激光脉冲沉积法(PLD)制备大面积、均匀且层数可控的MoS2薄膜,并研究了基于多层MoS2薄膜基场效应晶体管的输运特性和MoS2薄膜基光电探测器的层数依赖特性。结果表明利用激光脉冲沉积法生长的二维材料薄膜有潜力应用到未来的工业器件中。本论文研究了利用激光脉冲沉积法采用控制脉冲数量的方式生长大面积的均匀MoS2薄膜,进而探究由多层MoS2薄膜制备的场效应晶体管和不同厚度的MoS2薄膜制备的光电探测器性能。主要结果如下:1、拉曼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生长在SiO2/Si衬底上的MoS2薄膜是层数可控的,基于多层MoS2薄膜的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展现了较高的开关比(500)和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0.124 cm2V-1S-1)。2、黑暗条件下的输出特性表明在金与MoS2薄膜接触面存在肖特基结。制备的金属-半导体-金属形式的MoS2薄膜基光电探测器展现了从紫外到红外范围内的宽谱响应。当MoS2薄膜的厚度从多层降低到2层,MoS2薄膜基光电探测器的光响应逐渐增加,但更重要的是随着MoS2薄膜厚度从2层降低到单层,可以观察到光响应存在一个明显的增加。此外,在波长为300 nm的入射光照射下,单层的MoS2薄膜基光电探测器的响应度可以达到1.96 A W-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样品具有层控特性的肖特基结变化及随着厚度降低导致了间接带隙向直接带隙的过渡。(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7)

文锦辉,胡婷,吴琴菲[10](2019)在《快速扫描频率分辨光学开关装置测量超短激光脉冲》一文中研究指出频率分辨光学开关法是目前测量超短激光脉冲的主流方法之一.本文比较了叁大类二次谐波频率分辨光学开关系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提出将标准二次谐波频率分辨光学开关法改装成一种快速扫描频率分辨光学开关法(frequency-resolved optical gating, FROG)装置.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信号同步地驱动音圈电机和扫描振镜,其中音圈电机带动直角反射镜往复运动可实现快速的延时扫描,与此同时扫描振镜快速转动进而按照延时顺序将自相关信号光谱反射至面阵相机感光面上的不同位置.该正弦信号还用于触发面阵相机持续曝光,即可拍摄到一幅完整的FROG迹线图,曝光时间可小于1 s.该方案在需要记录较大矩阵FROG迹线图的情形颇具优势,例如可实现色散大的啁啾脉冲和结构复杂的超短脉冲的实时测量.通过测量从自锁模钛宝石激光器输出的飞秒脉冲以及被200 mm厚的BK7玻璃块展宽后的啁啾脉冲的结构,证实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激光脉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3日报道,瑞士科学家于近日展示了一款亚皮秒薄盘激光振荡器,平均输出功率达到创纪录的350瓦,成为超短激光脉冲振荡器的新“标杆”,也为实现更强大的激光器奠定了基础。超高速激光光源可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领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光脉冲论文参考文献

[1]..迄今最强超短激光脉冲振荡器问世[J].机床与液压.2019

[2].刘霞.迄今最强超短激光脉冲振荡器问世[N].科技日报.2019

[3].曹宇祥,李沁,阎晓娜,戴晔.超短激光脉冲的空间展宽及其啁啾特性研究[J].大学物理.2019

[4].胡璐瑶,金卫凤,黎建麟,房锐,李健.纳秒激光脉冲宽度对熔体体积的影响[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9

[5].杨米杰,金龙,王頔,金光勇.材料表面反射特性对近红外激光脉冲测距的影响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贲帅.强激光脉冲作用下原子非序列双电离的调控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赵嘉旭.湍流大气中激光脉冲瞬态传输特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8].崔雯雯.飞秒激光脉冲技术辅助构建组织工程兔角膜内皮植片的可行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9

[9].焦雷.基于激光脉冲沉积(PLD)法制备的二维MoS_2的生长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10].文锦辉,胡婷,吴琴菲.快速扫描频率分辨光学开关装置测量超短激光脉冲[J].物理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使用的一英寸标准靶材模具和压片机...激光在GaP表面打点的形貌双光子吸收过程示意图不同粒子数密度下的光限幅效应不同入射脉宽下的光限幅效应同步控制电路实物图

标签:;  ;  ;  ;  ;  ;  ;  

激光脉冲论文_刘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