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青虫论文_毛润锋,吴崇义,何强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菜青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菜青虫,甘蓝,甲酰胺,药效,球茎甘蓝,酰胺,凝乳。

菜青虫论文文献综述

毛润锋,吴崇义,何强强[1](2019)在《结球甘蓝菜青虫防治田间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菜青虫主要危害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取食植株叶片,直接威胁蔬菜的高产、稳产,严重影响蔬菜商品性。为实现绿色有效防控,2018年开展结球甘蓝菜青虫防治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甲维盐乳油、10%多杀霉素悬浮剂、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对结球甘蓝菜青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具有良好的持效性。(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19期)

王旭民[2](2019)在《几种生物农药防治菜青虫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比较了除虫脲、甲维·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苦参碱和苏云金杆菌对甘蓝菜青虫的防治效果。0.5%苦参碱水剂1 350 g/hm~2防治菜青虫的速效性最好,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25 g/hm~2、6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 500 g/hm~2次之,防效达85%以上。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450 g/hm~2、6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 500 g/hm~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25 g/hm~2、12%甲维·茚虫威水乳剂225 g/hm~2防治菜青虫有较好的持效性,施药后14 d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可以用来防治甘蓝菜青虫。(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17期)

王秋萍,吴小毛,龙友华,雷阳,艾强[3](2019)在《4种生物农药对甘蓝菜青虫的防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4种生物农药对甘蓝菜青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菜颗·苏云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苜核·苏云菌悬浮剂750倍液和0.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对甘蓝菜青虫均具有良好的防控作用,药后10 d,虫口防效分别达89.95%、88.16%和78.05%,显着高于对照药剂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处理。(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9年08期)

郑庆伟[4](2019)在《北方球茎甘蓝田菜青虫为害趋烈 如何防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球茎甘蓝俗称人头疙瘩,又名不留客、芥蓝头、苤蓝、玉蔓菁、菘等,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中能形成肉质茎的变种,系二年生草本植物。其食用器官(农产品)为膨大的短缩茎,肉质脆嫩,耐运输耐储存,是加工腌菜的重要原料。近年来,早熟球茎甘蓝在北方推广普及较快,对调剂春、秋淡季蔬菜供应(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16期)

刘正兴[5](2019)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大白菜田间菜青虫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菜青虫是危害大白菜的主要害虫之一,为筛选出合适的防治药剂,特设不同处理试验,本试验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康宽)防治大白菜田间菜青虫,结果表明: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瑞功)防治菜青虫,在药后第4天虫口死亡率已达到90%,而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康宽)防治,在药后第12天虫口死亡率才达到90%以上;用氯虫苯甲酰胺(康宽)防治菜青虫,害虫死亡速度较慢、速效性较差;从采食情况、活力来看,用氯虫苯甲酰胺(康宽)防治,在药后第4天、第8天,菜青虫虽然没有死亡,但是采食基本停止,未再造成新的危害,虫体活力较弱,尤其在药后第8天观察发现,菜青虫体色较深、皱缩、活力极弱,无采食痕迹。(本文来源于《农村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张娴,李超林,郑乔木,严子成,廖海[6](2019)在《菜青虫胰凝乳蛋白酶基因PrCT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胰凝乳蛋白酶是昆虫的主要消化酶,可能参与多种消化以外的生理过程。为了解该蛋白质基因表达特性,基于菜青虫(Pieris rapae)转录组数据,克隆了1个菜青虫胰凝乳蛋白酶基因PrCT1并进行相关分析。该基因编码区全长861 bp,编码286个氨基酸,含有典型的丝氨酸蛋白酶催化叁联体(H_(57)、D_(102)、S_(195)),经丝氨酸蛋白酶底物特异性口袋分析,显示其属于胰凝乳蛋白酶。PrCT1与黑脉金斑蝶胰凝乳蛋白酶(GenBank登录号:OWR53227)同源性最高,达到49%,且亲缘关系最近。构建pET28a-PrCT1原核表达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菌株进行原核诱导表达。结果发现,重组PrCT1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质量为33.26 ku。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菜青虫不同组织中PrCT1 mRNA表达及饥饿、决明胰蛋白酶抑制剂喂食处理后PrCT1 mRNA的表达情况显示,PrCT1基因主要在菜青虫的中肠中表达,且在饥饿、决明胰蛋白酶抑制剂喂食处理后表达水平均下调,推测PrCT1可能是菜青虫中肠中发挥食物消化作用的重要蛋白酶,且可能是重要的抗虫靶点。(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郑庆伟[7](2019)在《胡椒基丁醚对四氯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菜青虫在短时间内有增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胡椒基丁醚对高效氯氰菊酯和四氯虫酰胺的菜青虫田间防治效果的增效作用,掌握其在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量方面的应用潜力,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以西兰花上发生的菜青虫为对象,研究了胡椒基丁醚对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的田间药效的增效作用,并对经胡椒基丁醚预处理及将PBO与农药桶混(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13期)

吴佳文[8](2019)在《菜青虫、小菜蛾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非化学防治措施1.杀虫灯诱杀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对小菜蛾、夜蛾类害虫和地下害虫如小地老虎、金龟子等具有较好的诱杀效果。2.防虫网阻隔通过覆盖防虫网阻隔小菜蛾和菜青虫产卵,保护十字花科蔬菜不受危害。3.性诱杀和性迷向每亩田悬挂一个小菜蛾性诱捕器诱杀小菜蛾成虫。每亩用30~40根小菜(本文来源于《农家致富》期刊2019年12期)

单提升,许国升,王翠翠,张慧慧,史雪岩[9](2019)在《两种有机硅助剂对四氯虫酰胺防治菜青虫的增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两种有机硅助剂Silwet 408和Greenwet 7618对四氯虫酰胺防治菜青虫的增效作用,本文采用喷雾法测定四氯虫酰胺以推荐剂量、50%推荐用量分别与Silwet 408和Greenwet 7618的3 000倍稀释液混用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四氯虫酰胺以50%推荐用量分别与Silwet 408和Greenwet 7618混用,药后3 d对菜青虫的防效均与单独使用推荐剂量的防效无显着差异;药后7 d,50%推荐用量与Greenwet 7618混用对菜青虫的防效与推荐剂量的四氯虫酰胺仍无显着差异,而50%推荐用量与Silwet 408混用的防效显着降低;在药后14 d,所有处理对菜青虫无防治效果。因此,建议在生产上推广50%推荐用量的四氯虫酰胺与Greenwet 7618的3 000倍液混用防治菜青虫。(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3期)

徐学忠,胡靖锋,杨红丽,张丽琴,兰梅[10](2019)在《一种菜青虫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及防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虎掌草、青蒿、黄花烟的浸提液和石灰水、食盐水为材料,按照适宜的质量配比,连续2年对菜青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虎掌草母液、青蒿母液、黄花烟叶母液、石灰水、食盐水、清水按质量比4:2:2:1:1:6、4:2:0:1:1:8、4:0:2:1:1:8、0:4:2:1:1:8的比例配合,防效分别为82.7%~89.8%、38.3%~42.0%、41.0%~45.4%、52.9%~56.4%。综合2年田间平均防治效果,虎掌草母液、青蒿母液、黄花烟叶母液、石灰水、食盐水、清水按质量比4:2:2:1:1:6的比例配合,防效显着,防治效果最好,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菜青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比较了除虫脲、甲维·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苦参碱和苏云金杆菌对甘蓝菜青虫的防治效果。0.5%苦参碱水剂1 350 g/hm~2防治菜青虫的速效性最好,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25 g/hm~2、6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 500 g/hm~2次之,防效达85%以上。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450 g/hm~2、6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 500 g/hm~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25 g/hm~2、12%甲维·茚虫威水乳剂225 g/hm~2防治菜青虫有较好的持效性,施药后14 d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可以用来防治甘蓝菜青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菜青虫论文参考文献

[1].毛润锋,吴崇义,何强强.结球甘蓝菜青虫防治田间药效试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2].王旭民.几种生物农药防治菜青虫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3].王秋萍,吴小毛,龙友华,雷阳,艾强.4种生物农药对甘蓝菜青虫的防治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9

[4].郑庆伟.北方球茎甘蓝田菜青虫为害趋烈如何防控?[J].农药市场信息.2019

[5].刘正兴.氯虫苯甲酰胺防治大白菜田间菜青虫药效试验[J].农村科技.2019

[6].张娴,李超林,郑乔木,严子成,廖海.菜青虫胰凝乳蛋白酶基因PrCT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9

[7].郑庆伟.胡椒基丁醚对四氯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菜青虫在短时间内有增效作用[J].农药市场信息.2019

[8].吴佳文.菜青虫、小菜蛾防治措施[J].农家致富.2019

[9].单提升,许国升,王翠翠,张慧慧,史雪岩.两种有机硅助剂对四氯虫酰胺防治菜青虫的增效作用[J].植物保护.2019

[10].徐学忠,胡靖锋,杨红丽,张丽琴,兰梅.一种菜青虫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及防治效果[J].湖北农业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菜青虫死亡率比较(2-3龄)转宿主菜青虫后柞蚕微粒子虫形态转宿主菜青虫后柞蚕微粒子虫形态菜青虫化蛹率比较(5龄)菜青虫不同处理体重比较感染Bt菌菜青虫和CK

标签:;  ;  ;  ;  ;  ;  ;  

菜青虫论文_毛润锋,吴崇义,何强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