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雷山县水务局贵州省雷山县557199

摘要:生态水利是水利发展的趋势,通过近十年探索与实践,逐步被人们关注。在系统总结现有生态水利内涵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尝试拓展了生态水利内涵并探讨了与水土保持的关系。提出水土保持是生态水利的重要保障,具体体现在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是解决当前水问题的重要技术支撑、水土保持是实施当前治水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及水土保持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核心力量。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水利;生态文明;水利

引言

现阶段,随着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保护区域环境,要积极开展有效的水土保持工作,从而才能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从而为区域环境建设提供有效保证。具体实践分析如下。

1水利工程对水生态的不利影响

1.1引起水污染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排放的废水、污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中排放的污水,会导致水污染。由于施工条件、施工环境、资金等因素的限制,这些污水往往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仅会污染地表水环境,同时会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环境。

1.2造成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大量占用土地,还会进行大量的土石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损害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破坏土壤和植被,改变原有的地形地面,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1.3破坏水生态平衡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但会打破原有水系内生物的生活环境,同时还会改变地下水的流速、水质、水温等水文地质条件,对所在区域动植物的生存繁育和种植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治理技术

2.1综合治理技术

排洪抗涝是水利工程修建过程中应当面对的主要问题,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不能仅仅对排洪抗涝进行考量,还需对影响泄洪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考量,如废弃物阻挡建筑物、河床裸露等问题。行洪过程中,大坡度区域会增加河水流动速度,导致堤案被破坏。在治理时需要采用硬质防护对顶冲段岸坡进行保护,保证植被的完整性,利用植被的覆盖率实现保护层水土,截留雨滴。通过修建高度接近枯水期水面的拦蓄水闸等方式对岸坡、滩地等进行水土保持,保证农业正常发展,提高地下水位,促进水生生物生长,保护闲置区域内植草。在进行水利工程防护时,应用综合治理技术,如生态护坡等,按照不同规定技术的相关规范要求提升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度。对此可结合相关法律文件对森林破坏性行为进行处罚、制止,大大提升水土保持措施治理的有效性,采用综合治理技术,解决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问题。

2.2经济林过度开发生态修复技术

经济林是一种常见的开发形式,其兼具生态意义与经济价值,不仅可以实现对地面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可创造经济、生态双收效。但在实际开发经营过程中,人们过度的重视对其经济价值的利用,忽视了对生态问题的影响,同时缺乏对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内容的关注。进而导致经济林生态经营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水土流失、产品质量降低、产品质量存在隐患等问题。在经济林开发过程中,产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经营方式简单粗暴,往往形成对生态系统的过渡干扰,化学物质的过渡摄入,进而对大自然的生物链造成干扰,导致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此,可充分利用经济林开发修复技术,通过建立可循环的经济利用方式,实现对经济林的立体开发。在进行林生产经营中,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通过对食物链结构的模拟,创建具有可执行性的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多级能力利用循环模式,促进物质间的良性循环。不断优化种植方式,适当的建立林间立体套种方式,实现土地间的轮作利用,根据山地自然坡度建立开发区域。通过相关技术不断土地利用率,进而增加土地的产出率、物质转化率。促进产业间形成相关业态的产业联合,实现一体化开发模式。最大限度的进行生态村建设,构建水土保持良好的生态沟、生态流域等进而打造适宜的水利工程建设环境。

3水土保持是生态水利的重要保障

3.1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土流失作为水土要素不协调的重要体现,仍然是我国当前头号环境问题之一。水土流失状况是衡量区域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水土流失已然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水土之间关系的基础性、有限性、脆弱性等特点,决定了水土保持的基本出发点就是防治水土流失、有效保护水土资源。从古代的“平治水土”,到现代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水土保持始终是人类同水土流失作斗争、调解水土要素矛盾、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过程,一方面是对水土关系不协调的努力修复,使之“融洽、协调”,通过人为适当科学有效的干预,如采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减轻水土流失,使水土关系尽快恢复到大自然可自控的程度,帮助其建立新的协调平衡机制;另一方面对水土关系“融洽”的要保持、保护,减少或避免人为干扰破坏,从源头上消除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隐患,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障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地利用。国务院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中,明确要求水土保持要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可以看出,水土保持的历史使命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消除生态文明建设障碍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更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保护使者。

3.2水土保持是践行“山水林田

湖草系统治理”的核心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生态文明建设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一直以来,水土保持秉承“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工作方针。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统筹上下游和左右岸,将治坡与治沟、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成效显著。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和完善,小流域综合治理已趋于成熟和多元化,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山、水、田、林、湖、草统一规划,池、渠、沟、凼、路合理配套,工程措施、林草措施、耕作措施和封禁措施优化配置,人工治理与发挥生态自然恢复能力相结合,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协同推进,对流域水土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尤其是近年的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更是将农村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河湖湿地生态修复等与水土流失治理融为一体,不仅充分响应了新时代发展需求,更是水土保持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与时俱进的核心力量体现。水土保持能够充分考虑自然、社会等各种因素,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确保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水利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

结语

生态水利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水利内涵也会随时代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解读,水土保持将一如既往做好生态水利的重要支持和保障,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应该创新发展水土保持生态、经济、社会等公益服务内容,强化主动公益服务意识,提升公益服务质量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华军.浅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J].山西农经,2018(15):126.

[2]赵小雅.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0):224

标签:;  ;  ;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