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语用失误论文_赵丹,冯皓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交语用失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社交,跨文化,文化,记者招待会,语境,成因,英语教学。

社交语用失误论文文献综述

赵丹,冯皓[1](2018)在《二语课堂中的跨文化社交语用失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二语教学的课堂中,二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避免语用失误的产生,推动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开展。(本文来源于《广东蚕业》期刊2018年10期)

张倩[2](2017)在《网络社交用语“在吗”与语用失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社交软件如QQ、微信等越来越受欢迎,成为人们沟通的主要工具。同时,一些常用的社交用语也随之而来。然而,一些用语如"在吗"不仅不符合语言学规则,属于语用失误,也不利于顺利对话。本文从语言学角度探析"在吗"体现的语用失误。希望能给网络用语研究及网络平台沟通提供一些启示。(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7年20期)

迟腾飞[3](2017)在《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社交语用失误消解策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充分的目的语境对于社交语用失误的消解有着积极作用。任务型教学可以提供真实的交际情境,有利于社交语用失误的消解。基于此,文章从任务准备、任务实施、任务总结等方面讨论了任务教学作为社交语用失误消解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7年06期)

刘婷婷[4](2016)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不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社交语用失误时有发生,使得交际无法顺利进行。本文拟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进行初步的介绍,分析出现的原因,并探讨解决语用失误的有效途径,使人们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尽量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本文来源于《知音励志》期刊2016年23期)

张羽佳[5](2016)在《跨文化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交流越来越频繁。然而,由于受到母语文化背景的影响,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出现语用失误,以致在沟通中出现误解和障碍。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探讨了跨文化社交语用失误形成的原因,同时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新校园(阅读)》期刊2016年10期)

付梦玲[6](2016)在《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现象原因和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文化交际是指任何两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推理方式不同,容易产生社交语用失误,本文旨在分析社交语用失误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6年18期)

曹可明[7](2016)在《记者招待会口译中的社交语用失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语用学中的社交语用失误为理论框架,以实际现场口译的转写和视频为分析对象,在不同的语境中剖析社交语用失误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及其对交际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从理论上找出社交语用失误的特点和性质,另一方面从实际出发,为译者提出建议如何规避此类失误。所以本文在分析过程中,以两会记者招待会现场口译的视频和转写材料为载体,主要考虑其社交语用的特征,以便与语用语言失误区分。收集了2013-2015年两会新闻发布会上的交替传译资料进行案例分析,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思辨进行定性研究,分析社交语用失误在不同的语境下的情况,突出其语用交际特征,并区别语用语言失误。本文中的翻译语境可分为语言语境和社会语境。在语言语境下,分别从词语层面,句子层面和段落层面逐个分析社交语用失误的案例。从语言层面剖析社交语用失误,虽然其表现为言语失当,但是其失误所在并非语法结构和语言规则的违例,而侧重在该语言语境下对交际可能造成的影响;后者细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社会语境下的社交语用失误则主要考虑说话者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地位,扮演角色等非语言因素,探讨说话者的言语行为是否不和时宜。研究整理了社交语用失误的正反面案例,阐述了在不同语境下社交语用失误出现的原因和背景,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建议。研究发现,社交语用失误在语言语境和社会语境中都有发生,并且导致其发生的原因以及对交际所产生的影响会根据语境不同而不同。所以作者认为,社交语用失误主要在于其对交际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如阻碍交际,产生误解或令受众感到困惑不解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办法和建议来防止出现此类失误。(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6-04-01)

龚龙生[8](2015)在《跨文化社交语用失误及顺应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交语用失误是由于谈话双方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社交准则不同而造成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价值观念、道德伦理、风俗习惯、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在跨文化社交中,要避免语用失误,采取文化语境顺应是有效的策略。(本文来源于《跨文化管理》期刊2015年02期)

孙建秋[9](2015)在《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社交语用失误分析及能力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大学生虽然学了十几年的英语,但在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谈中,由于说话方式或表达习惯的不同,或者缺乏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经常会发生误解,产生障碍甚至是冲突,严重地影响了交际效果。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大学生社交过程中所出现的语用失误原因并进一步探索培养和提高语用能力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学习者能明确了解什么是语用失误,初步具备避免语用失误的意识并能运用有效的手段在日后的学习中逐步培养语用能力。(本文来源于《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期刊2015年08期)

吴杨[10](2015)在《国内社交语用失误成因研究近五年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文献阅读法,对中国学者近五年(2010~2015)来对社交语用失误的成因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了中国学者在此领域研究中的贡献,提出了他们在研究方法、工具与理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空白,指出了继续深入拓展对社交语用失误成因研究的新视角。(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5年19期)

社交语用失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社交软件如QQ、微信等越来越受欢迎,成为人们沟通的主要工具。同时,一些常用的社交用语也随之而来。然而,一些用语如"在吗"不仅不符合语言学规则,属于语用失误,也不利于顺利对话。本文从语言学角度探析"在吗"体现的语用失误。希望能给网络用语研究及网络平台沟通提供一些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交语用失误论文参考文献

[1].赵丹,冯皓.二语课堂中的跨文化社交语用失误分析[J].广东蚕业.2018

[2].张倩.网络社交用语“在吗”与语用失误[J].校园英语.2017

[3].迟腾飞.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社交语用失误消解策略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

[4].刘婷婷.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J].知音励志.2016

[5].张羽佳.跨文化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新校园(阅读).2016

[6].付梦玲.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现象原因和对策[J].校园英语.2016

[7].曹可明.记者招待会口译中的社交语用失误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

[8].龚龙生.跨文化社交语用失误及顺应策略[J].跨文化管理.2015

[9].孙建秋.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社交语用失误分析及能力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

[10].吴杨.国内社交语用失误成因研究近五年综述[J].学园.2015

论文知识图

所示的语言语用失误率和社交语用失误语言语用与社交语用失误率柱状...学生认为自己最需要改进的英语能力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平均失误率平均语用失误率分类号:H030 文献

标签:;  ;  ;  ;  ;  ;  ;  

社交语用失误论文_赵丹,冯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