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冷战论文_王帆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苏冷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苏联,美国,冷战,东正教,美利坚合众国,希腊,英国。

对苏冷战论文文献综述

王帆[1](2019)在《美国对苏冷战战略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除总体奉行遏制战略外,还采取了和平演变战略、秘密战略和经济打击战略。美国对苏战略有其明显的特点,强调综合运用各种实力、利用对手内部问题与矛盾和诱使对手犯错,同时美情报部分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国对苏联的冷战战略在当前有重要的警示意涵。中国应以史为鉴,保持战略定力,避免战略误判和重大失误,同时全力增强自身战略应对能力。(本文来源于《现代国际关系》期刊2019年08期)

贾付强[2](2016)在《刺破“铁幕”:冷战初期美国对苏东国家的“宗教外交”》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初期,为刺破"铁幕",美国政府除动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外,还非常重视宗教在冷战中的作用,认为宗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冷战武器。为此,美国政府制定了"东正教支持项目",积极利用各种宗教组织特别是东正教会开展对苏东国家的"宗教外交"。这清楚地表明美国外交"宗教性"的同时,也显示了美国"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度。(本文来源于《公共外交季刊》期刊2016年01期)

贾付强[3](2016)在《刺破“铁幕”:冷战初期美国对苏东国家的“宗教外交”》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初期,为刺破"铁幕",美国政府除动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外,还非常重视宗教在冷战中的作用,认为宗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冷战武器。为此,美国政府制定了"东正教支持项目",积极利用各种宗教组织特别是东正教会开展对苏东国家的"宗教外交"。这清楚地表明美国外交"宗教性"的同时,也显示了美国"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度。(本文来源于《公共外交季刊(2016年第1期 春季号)》期刊2016-03-05)

鞠维伟[4](2014)在《试论英国与“双占区”的建立及其对苏冷战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结束后,作为对德国军事占领国之一的英国,由于实力衰弱无法单独支撑英占区占领任务。与此同时,东西方对抗的气氛越来越浓烈,在德国问题上,英国担心战后德国完全被苏联控制。在巴黎外长会议上,英国与苏联就鲁尔区国际共管和苏联获取赔偿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于是英国放弃了四国对德控制的原则,在权衡利弊后与美国合并了占领区,建立了所谓的"双占区"。英国在"双占区"的建立过程中,以实现德国经济统一为借口,实质上实行分裂德国的政策,并将德国的双占区作为对抗、遏制苏联的前线。(本文来源于《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赵继珂[5](2014)在《美国新闻署对苏文化冷战行为研究(1953-1961)》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几年,国际学术界兴起了一股“文化冷战史”研究热潮。有别于以往偏重于研究政治、经济等因素对冷战的影响,文化冷战史特别关注信息文化因素对冷战发展演变的影响。仔细探究美苏文化冷战的相关历史,不难发现,仅就美国而言,为了赢得“人心之战”,它通过多个不同机构和部门来负责开展此方面的具体工作。这其中,1953年成立的美国新闻署就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为了更好地考察美苏文化冷战的具体内容及实质内涵,本论文特别选取艾森豪威尔任期(1953—1961)的美国新闻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学、国际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深入解读与此相关的原始档案资料,依此探究该机构如何推行美国对苏联的文化冷战战略。除引言及结语外,本论文将艾森豪威尔任期美国新闻署对苏文化冷战划分为肇始、扩大、调整和升级四个阶段予以论述,具体来讲:第一章是背景介绍,重点梳理美苏文化冷战的缘起,同时亦考察了战后初期美国对外信息文化交流机构的演变历程。第二章论述美国新闻署的成立过程。通过重新整合多家原本隶属于不同部门的对外宣传机构,新成立的美国新闻署成为负责公开对外宣传的专属机构。即便如此,对成立初期的美国新闻署进行考察,不难发现在起始阶段面对苏联发起的文化攻势它却怀有深深的恐惧。此外,受制于当时美苏隔绝的状态,美国新闻署并没有太多的渠道来扩大对苏文化冷战,美国之音基本成了它开展这项工作的唯一武器。第叁章分析美国冷战战略由“解放”转为“演变”之后,美国新闻署重新调整其对苏文化冷战策略的过程。为了扩大对苏联的无形影响和实现对苏联的渗透,美国新闻署尝试采用一些新措施以便更好地接触苏联民众。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与苏联达成协议,它得以在苏联发行《美国画报》;另一方面,在对苏文化交流特别是直接人员交流等方面亦取得了一些突破。不过,需要引起注意的是,1956年匈牙利事件的发生却对其扩大对苏文化冷战的努力造成了严重干扰。第四章首先讨论匈牙利事件之后美国之音改革的内容。鉴于国际社会特别是苏联指责美国之音煽动了匈牙利事件爆发,白宫高层对美国之音在匈牙利事件中的表现进行了仔细考察。尽管他们不认同苏联的指责,但却认为美国之音报道内容包含过多的宣传色彩。有鉴于此,行政高层提出应该对美国之音的播音腔调和节目设置作出必要的改变和调整。与此同时,美国新闻署领导层在对此问题进行讨论时,结合变化了的国际形势,普遍认为应该从整体对该问题进行思考。最终,经过重新定位,美国新闻署决定给予“软渗透”更多的实施空间,同时辅之以“硬宣传”来更好地实现对苏联进行文化渗透。令其高兴的是,1958年《美苏文化交流协定》的签署为其“软渗透”策略的推行提供了重大保障。第五章重点论述美国新闻署筹划与举办美国莫斯科国家展览的过程,同时阐明在此次展览培育的良好氛围下,美苏两国高层开展戴维营会谈并且美国新闻署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其对苏文化冷战升级。结语部分笔者简单分析了美国新闻署在对苏文化冷战中逐渐占据上风的原因,同时部分论及了美国新闻署对苏文化冷战的缺点和局限。(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鞠维伟[6](2013)在《试论英国在第一次柏林危机中的对苏冷战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1948年初,英国政府认为德国的分裂已经不可避免。与此同时,苏联为了警告西方国家分裂德国的行为,开始对西柏林采取封锁措施。为了保留西方国家在西柏林的地位,英国对苏联采取了强硬态度。1948年6月24日,苏联全面封锁西柏林,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英国联合美国采取向柏林空运物资,以及让美国战略轰炸机进驻英国本土等措施与苏联对抗。同时,英国极力避免同苏联发生武装冲突,力图以"冷战"的方式与苏联对抗。(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张现民[7](2013)在《论冷战背景下肯尼迪政府在非对苏缓和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肯尼迪上台后,一方面与苏联在非洲大陆进行争夺,另一方面通过限制军备竞赛在非洲升级以及采取和平方式解决非洲地区危机等形式避免与苏联在非洲大陆出现直接对抗和东西方的冲突,文章在最后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13年05期)

张鸿滨[8](2011)在《天空幽灵 冷战中美国U-2对苏的侦察》一文中研究指出N在长达五十余年的冷战风云岁月中,美国U-2高空侦察机必然是每一个研究冷战史的史学家们都无法避开的"重要角色"。即使是3倍音速的"黑鸟"服役后,U-2依然活跃。现在,不妨让我们回到50多年前的1956年1月,那一年,U-2刚刚做好服役前的所有准备。而此前的测试飞行证明,U-2达到了1954年所制定的全部设计指标:4747干米的航程足以飞越任何大陆,21946米的飞行高度令当时任何一种防空武器都无法企及,再加上那个精致的照相机镜头——U-2踌躇满志,等待一显身手。(本文来源于《海陆空天惯性世界》期刊2011年11期)

戊超[9](2010)在《冷战时期美对苏的战略研判——解读金特纳之《苏联全球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局面持续了近半个世纪,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全球才走出了冷战幕布下的阴影,向着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发展。在冷战时期,美苏双方不仅在军事、文化、科技等领域互较实力,双方的战略分析专家也试图通过自己的观点来影响当局的决策。时任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0年02期)

张晓霞[10](2004)在《从进攻性的心理战到渐进的文化渗透——评冷战初期美国对苏东宣传政策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进攻性心理战与文化渗透是冷战初期美国对苏东地区的两种不同策略,民主德国骚乱暴露了心理战的内在矛盾,美国不得不改弦易辙,在苏联的对外政策出现松动的情况下,转向了文化渗透演变战略,波匈事件后这种演变战略完全定型。1958年美苏双方达成的文化协议奠定了美国对苏东地区文化渗透的合法基础。此后文化渗透战略被美国历届政府延续下来,最终在苏东剧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5期)

对苏冷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冷战初期,为刺破"铁幕",美国政府除动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外,还非常重视宗教在冷战中的作用,认为宗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冷战武器。为此,美国政府制定了"东正教支持项目",积极利用各种宗教组织特别是东正教会开展对苏东国家的"宗教外交"。这清楚地表明美国外交"宗教性"的同时,也显示了美国"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苏冷战论文参考文献

[1].王帆.美国对苏冷战战略及其启示[J].现代国际关系.2019

[2].贾付强.刺破“铁幕”:冷战初期美国对苏东国家的“宗教外交”[J].公共外交季刊.2016

[3].贾付强.刺破“铁幕”:冷战初期美国对苏东国家的“宗教外交”[C].公共外交季刊(2016年第1期春季号).2016

[4].鞠维伟.试论英国与“双占区”的建立及其对苏冷战政策[J].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2014

[5].赵继珂.美国新闻署对苏文化冷战行为研究(1953-1961)[D].东北师范大学.2014

[6].鞠维伟.试论英国在第一次柏林危机中的对苏冷战政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7].张现民.论冷战背景下肯尼迪政府在非对苏缓和政策[J].学术论坛.2013

[8].张鸿滨.天空幽灵冷战中美国U-2对苏的侦察[J].海陆空天惯性世界.2011

[9].戊超.冷战时期美对苏的战略研判——解读金特纳之《苏联全球战略》[J].知识经济.2010

[10].张晓霞.从进攻性的心理战到渐进的文化渗透——评冷战初期美国对苏东宣传政策的演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

论文知识图

系列卫星数据监测黄河叁角洲30年...附录2000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0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0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0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0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

标签:;  ;  ;  ;  ;  ;  ;  

对苏冷战论文_王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