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

徐建明

摘要:本文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分层教学的理念,然后具体阐述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对学生分层的安排及注意事项;(2)如何分层备课、授课;(3)如何对课堂作业进行分层;最后总结了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分层教学;现状

作者简介:徐建明,任教于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

一、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中学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该学科是培养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分析能力的综合性科目。这门学科是在为人的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的,尽管该学科在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学生不大愿意学语文,另一个现象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但问题是现行的班级教学模式不能够照顾到个别的差异性。教学与教育形成了一对矛盾。为了让中学语文教学能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体现精致化教学管理的理念,有必要对语文教学实施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在同一个班级内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和最适合的教育,并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和评估,从而让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如何进行分层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尝试。

二、操作实践

1.对学生进行分层

笔者所教的两个班有90多名学生,他们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接班以后,笔者对他们的语文素养进行了综合调查测试,并把他们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笔者把语文基础知识扎实、思维能力较强、学习态度正确、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上层;这一层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30%,把语文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思维能力一般、学习热情较高、有进取心、成绩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学生为中层;这一层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40%,把语文知识底子薄,学习劲头不足,缺乏自信心和自觉性,理解能力差,成绩中下的学生为下层。这一层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30%,上、中、下三层的比例是3:4:3。这种分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测试,如果发现上层中的某个学生的成绩下降,还不如中层中的有些学生,就把上层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到中层去。相反,如果中层的某个学生成绩提高了就把他分到上层,同样,下层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到中层,中层的学生成绩退步了,也可以分到下层。当然,这些分层可以是“隐性”的,也可以是“显性”的。如果隐性分层,教师必须自己对学生的情况要准确把握好。如果是显性分层,必须要注意一个问题,分层时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因为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对于下层的学困生是最不愿意的,谁都不想戴上后进生的帽子,有的学困生本来就心理脆弱,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所以,在学生显性分层时,要讲究尊重性和灵活性的原则。一旦发现有的学生出现抵触情绪,笔者及时地与之谈话沟通,晓之以理,且与家长联系,通过开诚布公的沟通,让他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使他们乐于接受这样的分层,这也是能正常开展分层教学的前提。千万不能让学生感到自卑、难过的做法来分层,如果那样,效果将适得其反。

2.分层备课、授课

对学生分层以后,笔者在备课时,便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分层备课是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节课必须包含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解决的问题。目的是在实际教学中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

在分层备课时,笔者遵循了“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先设置一个基本教学目标,这是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的教学目标,也就是保底目标。如基本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本片段的背诵。如笔者在教学《七律长征》过程中,设置的一个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七言律诗。在设计问题时,笔者采取了分三步走,逐层推进的方式。针对下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较浅,容易在课本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或内容。中层的学生,涉及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能够解决的,上层的学生涉及的问题比较深,不局限于课本,有外延式的扩展。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能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能使三个层次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如笔者在备《老山界》一文时,对下层的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对于中层学生,笔者设计了一个稍有难度的问题:阅读课文13~19段,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给选文归纳一个小标题。②根据选文内容,找出作者的观景角度。对于上层的学生,要求他们精读课文23段:①体会以声写静的写作手法,并且进行模写。②要求学生从作者写景的四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来体会作者如何表现红军战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问题设计好以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抓住一点,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提问时,主要以中层的学生为主,兼顾两头。对于中层学生的问题,如果要求上游的学生来回答,就往上导,在能力、情感、态度、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出要求,如果下层学生来回答,那就往下导,还可以适当降低难度,甚至可以帮助他们组织语言,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前提是要求我们教师自己清醒地认识到,所提的问题属于什么难度,最适合于哪一个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这是导的核心问题,把握得好不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进程,这对于有经验的老教师来说,可能不是问题,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有一定难度,这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真正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分层教学肯定能顺利实施。

另外,在课堂分层教学中,还会遇到一个评价问题。是否需要分层评价。笔者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我们只要向陶行知先生那样,善待每一个学生,宽容每一个学生,当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时,教师即可用语言或动作来表扬鼓励他们。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提高他们学习水平的阶梯。

3.课堂作业的分层

笔者把课堂作业分成四类,一是必做题,二是基础题,三是提高题,四是创新题。必做题,有关一些基础知识的内容,必须要人人掌握的东西;基础题,专门为处于下游层次的学生设计的题目,仍然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提高题,以中游层次的学生为主,他们在做了必做题目后,可以选择这些能带有一定课外知识,对兴趣培养、能力提高有帮助的题目;创新题,主要针对学习能力强、基础好的上游学生群体,让他们“吃得饱”,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拓展语文知识面。对于作文,笔者通常的做法是出几个不同深度的作文题,让他们自己选,写“我会写的题目,有话可说的题目”。修改作文时,要求也不一样,笔者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的情况来写评语、打分数。

三、研究总结

总之,语文分层教学充分利用了学生差异这一资源,经过一年的操作实践,笔者体会到了语文分层教学无论对学生或教师都有深远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分层教学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民主、亲切的关系,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机会。分层教学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潜能。分层教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对教师来说,语文分层教学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们共同努力,把祖国的花朵培养得更加芬芳,更加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彭素英.浅谈分组分层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前沿与探索,200(3).

[2]李丹.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J].青年教师,2007(12).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

邮政编码:215235

ResearchonMulti-levelTeachinginMiddleSchoolChineseTeaching

XUJianming

Abstract:BasedontheanalysisofthestatusquoofmiddleschoolChineseteaching,thispaperraisesmulti-levelteachingideaaccordingtoproblemsinChineseteachingandexpoundsthepracticeofmulti-levelteachingfromthreeaspects:thearrangementofdistinguishingstudentsandpointsworthyofnotice;howtomakemulti-levellessonpreparationandteaching;howtoassignmulti-levelhomework,andsummarizestheimportantmeaningofmulti-levelteachingaslast.

Keywords:Chineseteaching;multi-levelteaching;thestatusquo

标签:;  ;  ;  

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