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性论文_吴艳,单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北民族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民族性,地区性,滇西,藏族,民族,建筑,民居。

西北民族性论文文献综述

吴艳,单军[1](2013)在《滇西北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滇西北丙中洛的不同民族聚居和云南藏族在不同地点聚居为例,从"同一地区不同民族聚居"和"同一民族不同地区聚居"2个平行层面,研究自然气候、地形环境、村落布局、交通、建筑规模形制、空间结构、材料装饰等方面,对比分析了该地区约30个村落和近60个建筑案例,初步总结出民族聚集地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性规律及其影响因子。(本文来源于《建筑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吴艳[2](2012)在《滇西北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是滇西北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研究。在村落、民居、宗教及土司建筑共同组成的研究基础之上,全文贯穿与地区性相关的人与“天、地”关系,和与民族性相关的人与“人、神”关系两条主要线索,从“同一地区不同民族聚居”和“同一民族不同地区聚居”两个平行层面开展研究,最终归纳总结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性及其影响因子,并初步建立互动关联基础模型。滇西北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藏、傈僳、怒、独龙、等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其中,怒、独龙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群体。滇西北地区多样性明显,民族多样性独特,文化多样性丰富,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筑研究的珍贵案例资源地区。论文选取滇西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怒族独龙族自治县丙中洛乡,和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独客宗古城、尼西乡、格咱乡、东旺乡、小中甸镇,德钦县奔子栏镇、云岭乡、燕门乡,和怒江贡山县捧当乡等地的自然村作为研究基地。通过在各村落开展的田野调查和测绘访谈等工作,收集和整理各地区村落、民居、宗教及土司建筑的自然、人文和建筑资料,据此分析丙中洛的怒、藏、傈僳、独龙等建筑,及云南藏族在香格里拉、德钦、贡山等地建筑的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性,以探寻建筑影响因子。论文研究历时4年,分4次对上述研究基地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在选取的近30个村落,完成了近60个建筑的测绘工作。论文研究的建筑类型以民族民居为主,延伸到藏传佛寺、天主教堂、土司府邸等,调研成果补充和完善了滇西北民族聚居地建筑的田野调查、访谈、测绘图纸及影像等资料。在此基础上,论文进行了两个平行层面的关联性对比研究,最终归纳以下结论: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性是产生民族建筑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之一。多样性表现在应对自然环境中地区性相关的人与“天、地”关系,和应对社会文化中民族性相关的人与“人、神”关系。地区性与民族性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特征,二者同时存在且持续关联作用,造就民族建筑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并形成多样性丰富的民族聚居地建筑。其中的影响因子分两类:属自然领域的地区性因子,该类因子不可改变,但具有可选择性;属社会领域的民族性因子,该类因子可以改变,且选择性强。(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2-10-01)

单军,吴艳[3](2010)在《地域性应答与民族性传承——滇西北不同地区藏族民居调研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滇西北不同地区藏族民居调研为基础,比较分析各村落自然人居环境对建筑空间形态、适宜技术和材料影响,及宗教、民俗、审美习惯对室内布局、建筑装饰和色彩等作用,揭示了地域环境特点鲜明,则民居自发适应自然能力明显,藏族文化特征淡化;反之,民居应答外部自然需求淡化,藏族文化特征突出的共同规律。(本文来源于《建筑学报》期刊2010年08期)

西北民族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是滇西北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研究。在村落、民居、宗教及土司建筑共同组成的研究基础之上,全文贯穿与地区性相关的人与“天、地”关系,和与民族性相关的人与“人、神”关系两条主要线索,从“同一地区不同民族聚居”和“同一民族不同地区聚居”两个平行层面开展研究,最终归纳总结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性及其影响因子,并初步建立互动关联基础模型。滇西北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藏、傈僳、怒、独龙、等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其中,怒、独龙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群体。滇西北地区多样性明显,民族多样性独特,文化多样性丰富,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筑研究的珍贵案例资源地区。论文选取滇西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怒族独龙族自治县丙中洛乡,和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独客宗古城、尼西乡、格咱乡、东旺乡、小中甸镇,德钦县奔子栏镇、云岭乡、燕门乡,和怒江贡山县捧当乡等地的自然村作为研究基地。通过在各村落开展的田野调查和测绘访谈等工作,收集和整理各地区村落、民居、宗教及土司建筑的自然、人文和建筑资料,据此分析丙中洛的怒、藏、傈僳、独龙等建筑,及云南藏族在香格里拉、德钦、贡山等地建筑的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性,以探寻建筑影响因子。论文研究历时4年,分4次对上述研究基地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在选取的近30个村落,完成了近60个建筑的测绘工作。论文研究的建筑类型以民族民居为主,延伸到藏传佛寺、天主教堂、土司府邸等,调研成果补充和完善了滇西北民族聚居地建筑的田野调查、访谈、测绘图纸及影像等资料。在此基础上,论文进行了两个平行层面的关联性对比研究,最终归纳以下结论: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性是产生民族建筑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之一。多样性表现在应对自然环境中地区性相关的人与“天、地”关系,和应对社会文化中民族性相关的人与“人、神”关系。地区性与民族性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特征,二者同时存在且持续关联作用,造就民族建筑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并形成多样性丰富的民族聚居地建筑。其中的影响因子分两类:属自然领域的地区性因子,该类因子不可改变,但具有可选择性;属社会领域的民族性因子,该类因子可以改变,且选择性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北民族性论文参考文献

[1].吴艳,单军.滇西北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研究[J].建筑学报.2013

[2].吴艳.滇西北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研究[D].清华大学.2012

[3].单军,吴艳.地域性应答与民族性传承——滇西北不同地区藏族民居调研与思考[J].建筑学报.2010

论文知识图

图3辽叁彩釉印牡丹双蝶海棠式长盘图4金...多彩的地域建筑特色资料来源:~.baidu...

标签:;  ;  ;  ;  ;  ;  ;  

西北民族性论文_吴艳,单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