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平衡稳定理论再研究

地下工程平衡稳定理论再研究

论文摘要

目前,地下工程结构在计算分析方面主要采用传统松弛荷载理论(类似荷载结构法)和数值分析法;在合理结构构造、施工工法等方面主要采用岩承理论(类似地层结构法),这些已有理论或方法隐含"变形协调控制"假定,实际应用中往往将这些假定忽视,因而需进一步发展新的理论方法以适应实际应用的需求。在大量工程实践和试验的基础上,揭示地下工程有效承载结构层与围岩荷载转移规律之间的关联性,建立地下工程平衡稳定理论,此理论既能反映传统"松弛荷载理论"和现代"岩承理论"的基本内容,又能拓宽平衡稳定性等内容,是地下工程平衡稳定性的新认识、新理念;同时提出能量控制技术、预支护技术、受力独立性综合技术、变形协调控制技术4项关键技术。将这些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实际工程施工中,将便于利用已有或新成果分类预防和控制地下工程质量和安全,为解决新型地下工程问题提供新的依据。

论文目录

  • 0 引言
  • 1 工程结构稳定平衡与变形协调控制的物理意义
  • 2 传统荷载理论
  •   2.1 松弛荷载理论
  •     2.1.1 围岩破坏的有限区域理念——普氏理论
  •     2.1.2 围岩破坏的稳定平衡理念——太沙基理论
  •     2.1.3 代表性施工方法
  •   2.2 岩承理论
  •     2.2.1 基本原理
  •     2.2.2 代表性工法理念——新奥法
  • 3 地下工程平衡稳定理论
  •   3.1 隧道有效承载结构层控制围岩荷载转移规律
  •     3.1.1 围岩应力会向深部转移
  •     3.1.2 隧道有效承载结构层控制围岩荷载转移规律
  •   3.2 地下工程平衡稳定理论的建立
  •   3.3 地下工程平衡稳定理论的应用
  • 4 结论与建议
  •   4.1 地下工程荷载转移规律和变形协调控制方法
  •   4.2 地下工程平衡稳定理论体系与关键技术
  •   4.3 地下工程围岩变形协调控制等新技术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朱汉华,吴志军,王迎超,丁智

    关键词: 地下工程,松弛荷载理论,岩承理论,平衡稳定理论

    来源: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9年08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建筑科学与工程

    单位: 浙江省公路局,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学院

    分类号: TU93

    页码: 1221-1231

    总页数: 11

    文件大小: 1708K

    下载量: 263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地下工程平衡稳定理论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