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盐动态论文_刘鑫娜,李瑶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盐动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盐碱地,动态,灌区,土壤,咸水,渤海湾,滩涂。

水盐动态论文文献综述

刘鑫娜,李瑶[1](2019)在《秸秆覆盖条件下微咸水滴灌对土壤水盐动态变化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秸秆覆盖条件下微咸水滴灌对土壤水盐动态变化的影响,实验以番茄植株作为指示作物,配制氯离子混合溶液对植株根部土壤进行滴灌,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控制变量法调整不同区域土壤的秸秆覆盖率、各离子浓度比例以及流速;利用AutoCAD软件与离子色谱仪等精密仪器,得到了不同区域土壤澄清液中氯离子的峰值数值。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土壤中的氯离子含量变化在纵横向具有明显的规律性;②秸秆覆盖条件下的土壤水盐动态变化的研究,为我国农业方面采用地膜覆盖种植的农作物提供了有效的参考;③微咸水滴灌引起土壤中水盐动态变化,对于农作物的生长以及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性。(本文来源于《水利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06期)

李逸,王兴民[2](2019)在《甘肃兴电灌区盐碱地地下水水盐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灌溉影响地下水和盐的变化,灌溉增加地下水,地下水盐度下降。本文通过监测盐碱土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来观察地下水埋深,并监测水样的盐度和pH值。在此基础上,分析土壤盐渍化与地下水动态的关系,研究实验区植物适宜的地下水埋深,为该地区盐碱地水盐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贾腾月,姬宝霖,李仙岳,田德龙,张金丁[3](2019)在《微润灌溉定额及微润带埋深对农田水盐动态及向日葵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微润灌溉对盐渍化土壤水盐变化及向日葵产量的影响,以河套灌区中度盐渍化向日葵农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了2种微润带埋设深度分别是20 cm(T1~T4),10 cm (T5~T8),4种灌溉定额(充分灌溉:T1,T5;轻度缺水:T2,T6;中度缺水:T3,T7;重度缺水:T4,T8)共8个处理。研究不同微润带埋设深度与灌溉定额对土壤水分、盐分分布,向日葵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润带埋深相同,灌溉定额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土壤盐分越低。微润带埋深是影响土壤水盐分布的重要因素。灌溉定额相同,与微润带埋深为10 cm的处理相比,埋深为20 cm的处理在20—30 cm内土壤含水率更大,在10—60 cm内土壤含水率变异系数较小,且含盐量显着降低。微润带埋深20 cm条件下,充分灌溉有利于抑制向日葵根区土壤盐分累积。在2015年向日葵成熟收获后,T1处理0—60 cm土层内土壤相对积盐率为9.3%,比T2,T5处理降低53.3%,45.9%。而2016年向日葵成熟收获后,0—60 cm土层内土壤呈现脱盐现象且相对脱盐量随着灌溉定额减少而减少,随着埋深增加而增大。在相同埋深下,产量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多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在相同灌溉定额下,微润带埋深为20 cm与10 cm各对应处理(T1与T5对应,依次类推)产量相比具有增加趋势,且差异显着。综合来看,埋深为20 cm时,充分灌溉的处理,在0—60 cm土层内土壤积盐率最小为9.3%,并且作物产量最高,WUE较高。推荐河套地区种植向日葵农田的微润带布置埋深为20 cm,进行充分灌水的应用模式,并进行秋浇将土壤表层盐分淋洗。该研究为微润灌溉在盐渍化地区的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建阳[4](2019)在《河套灌区不同灌溉与覆膜方式下土壤水盐离子动态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出一套高效节水控盐灌排技术,解决河套灌区水资源日益紧张的现状,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四级联创试验示范科技创新园区开展田间试验,以向日葵为供试作物,设置黄灌+无膜、黄灌+窄膜、黄灌+宽膜、滴灌+无膜、滴灌+窄膜和滴灌+宽膜六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溉与覆膜方式下盐渍化土壤水盐离子动态变化和向日葵生长指标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滴灌处理与黄灌处理相较节水41.67%,0~60 cm各土层含水量与黄灌处理无显着差异;2.六个处理0~60 cm各土层全盐含量无显着差异,在40-60 cm 土层出现最大值;3.黄灌+无膜处理和滴灌+无膜处理对向日葵保苗率的影响较对照处理分别降低10.33%和11.34%。4黄灌+宽膜、滴灌+窄膜和滴灌+宽膜处理对向日葵株高影响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 19.99%、20.40%和 28.04%;5.黄灌+宽膜、滴灌+窄膜和滴灌+宽膜处理对向日葵产量较对照处理分别增产5.32%、8.76%和7.95%,而黄灌+宽膜、滴灌+窄膜和滴灌+宽膜处理间无显着差异;6.黄灌+宽膜、滴灌+窄膜和滴灌+宽膜处理相较对照处理分别增收1310.06元/hm2、999.70 元/hm2和 582.28元/hm2。(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海涛,高彦花[5](2019)在《滨海盐碱地土壤水盐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渤海湾地区滨海盐碱地为研究对象,对位于该区域的河北唐海、天津大港、河北黄骅、山东东营四个地区的盐碱土进行含水量、含盐量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0~20 cm土层含水量同20~40 cm、40~60 cm、60~80 cm土层相比,其含水量月变化较为剧烈;唐海、大港、黄骅土壤含水量在大多数月份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东营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较均匀。黄骅、东营土壤盐分具有较强的表聚性;大港土壤盐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唐海土壤含盐量在各月份的空间分布无规律性。综上,4个地区土壤水分、盐分的动态变化无一致性规律表现。(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逸[6](2019)在《盐碱地水盐动态对玉米根系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盐碱地滴灌条件下水盐运移对玉米根系时空分布的影响,选择淡水4个处理,选择5个不同生育期采集距滴头不同距离和深度上的根系,并监测各剖面的水分、盐分及地上植株的农艺性状。对其根长密度与地上部分、水分和盐分的运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根系对水分和盐分的胁迫表现明显,当土壤体积含水率高于20%且电导率低于2000μS/cm时,可以满足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在此范围内,根系集中在高水和低盐度的区域生长。(本文来源于《农村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张治,高明秀,朱昌达[7](2019)在《基于WebGIS的盐碱地水盐动态监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利用盐碱地是补充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加强水盐动态监测是掌握水盐运移规律,及时采取针对性调控措施改良利用盐碱地的基础。本文基于WebGIS平台,采用微软Silverlight技术,设计开发了盐碱地水盐动态监测系统,实现了地块信息查询、水盐数据统计分析、水盐空间分析、水盐动态趋势分析及预警等功能,并在山东省无棣县盐碱农田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辅助用户及时、全面掌握盐碱农田水盐动态信息,为田间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9年02期)

袁成福[8](2019)在《石羊河流域咸水灌溉下土壤水盐动态及春玉米产量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石羊河流域地下咸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利用春玉米咸水灌溉田间试验观测资料对SWAP(SoilWater-Atmosphere-Plant)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和检验,并利用率定参数后的SWAP模型模拟了较长时期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动态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和春玉米产量的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较好,均方误差(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均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经过率定和检验后的SWAP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区春玉米咸水灌溉的模拟;较长时期咸水灌溉模拟结果表明,在模拟期内,矿化度在3. 0 mg/cm~3以下的微咸水灌溉土壤盐分累积量在2. 8 mg/cm~3以下,春玉米减产幅度在20%以内,矿化度在6. 0 mg/cm3以上的咸水灌溉土壤盐分累积量在4. 0 mg/cm~3以上,春玉米减产幅度在38%以上。在研究区可以较长时期利用灌水矿化度低于3. 0 mg/cm~3的微咸水进行灌溉,土壤积盐量较少,对春玉米产量影响较小,可以达到合理利用地下咸水资源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沈洪运,解雪峰,濮励杰,朱明,黄思华[9](2019)在《不同改良方式下滩涂围垦区土壤水盐动态——以江苏如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滩涂盐碱地脱盐是促进地区农业发展、保障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江苏如东滩涂围垦区为研究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滨海盐碱地改良过程中土壤水盐动态。结果表明:PAM改良剂(P)处理的土体含水率在燕麦整个生育期内保持较高水平;秸秆覆盖(F)处理的表层土壤含水率在燕麦抽穗期和成熟期明显下降。P、F处理的脱盐效果显着,有机肥(M)和对照(C)处理在燕麦成熟期的返盐表聚现象明显。对比各时期C处理表层土壤含盐量(4.38 g kg-1~22.07 g kg-1),其他叁种处理的表层土壤脱盐效率为F(53.91%~85.66%)> P(41.22%~76.20%)> M(8.99%~61.48%)。在本试验的处理措施中,土壤PAM改良剂在滩涂围垦区土壤持续脱盐保墒方面效果较好,其次为秸秆覆盖,单一施用有机肥的改良效果较差。(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常晓敏[10](2019)在《河套灌区水盐动态模拟与可持续性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河套灌区位于黄河上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灌区农业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是典型的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灌区。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紧缺加剧以及非农业用水量逐年递增,分配给农业部门的黄河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因此需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由于灌区来水情况的改变,使得灌区水量分配、作物种植、盐分分布等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对区域尺度的水文循环及生态环境等造成一定的影响。灌区节水需要在综合考虑节水效果和保证生态环境健康的前提下进行,充分认识灌区水盐动态变化和节水的生态环境效应有利于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实地调研、区域资料收集及野外试验观测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模型模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定量估算了区域土壤盐分动态迁移趋势;定性分析了下游乌梁素海水体矿化度主要影响因子;综合分析了区域水盐动态对不同用水管理措施的响应规律;并考虑了灌区下游乌梁素海生态环境需水量阈值,提出适宜的节水策略和方案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定量估算并分析了区域尺度土壤盐分动态迁移规律及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年均积盐量为57.12万吨/年,其中有39.7%左右的盐量积聚在1m深土层,其余盐分积聚在1m深度以下的土壤和地下水中,在1m深土层范围内,2007年~2016年耕地1m土层积盐量减少了 11.21%,而盐荒地1m 土层积盐量增加了235.62%,盐分有从耕地向盐荒地迁移的趋势。通过对土壤含盐量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灌区引水量、排水量、地下水埋深及蒸发量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地下水矿化度、降雨量和气温。建立了以地下水埋深为自变量的耕地1m深土层盐分含量预测模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好,可为研究区耕地1m深土层土壤含盐量预测提供参考方法。(2)定性分析了灌区下游乌梁素海水体矿化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下水矿化度、乌梁素海排入黄河水量、灌区排水量、排入乌梁素海排水矿化度、污水排放量及生态补水量对乌梁素海水体矿化度影响最大,其次为降雨量、蒸发量及引水量。建立的乌梁素海水体矿化度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3)以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为研究尺度,分析了区域耕地和盐荒地盐分含量在不同用水管理措施条件下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现状灌排条件下,未来10年灌域耕地土壤盐分含量可减小1.03%,而盐荒地土壤盐分含量增加96.67%,盐荒地在灌区盐分分布及调控中具有较大利用潜力,是储存耕地盐分的汇集库。综合考虑灌域盐分控制、作物需水及节水效果等,未来生育期灌溉定额减小15%,秋浇灌溉定额增加10%左右后,耕地根层盐分10年后可减少6.2%,全年综合灌溉定额可减少95m3/hm2。(4)以整个河套灌区为研究尺度,将其划分为299个均匀分布的单元网格,采用SahysMod分布式模型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模拟研究。首先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结果表明,SahysMod分布式模型可将区域空间变异性考虑进来,在大区域长期水盐动态预测中具有很好的利用潜力。率定期地下水埋深全年变幅的均方根误差RMSE在0.17~0.55m之间,平均相对误差MRE在-1.35%~12.84%之间,验证期RMSE在0.22~1.35m之间,MRE在-8.14%~31.07%之间。年排水量相对误差RE在0.30%~9.08%之间,R2为0.945,排水矿化度RE均值为6.83%。总体来看SahysMod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研究区地下水埋深、排水量、排水矿化度等动态变化。(5)基于率定和验证后的SahysMod分布式模型,分析了区域水盐动态对不同用水管理措施的响应。结果表明,现状灌排条件下,未来10年排水量及地下水埋深变化相对稳定,排水矿化度呈轻微增大趋势,灌区中上游耕地土壤盐分呈轻微减小趋势,而灌区下游耕地土壤盐分呈明显增加趋势。灌区总引水量减少时,排入乌梁素海水量减小,而排水矿化度增加,这会对乌梁素海水体矿化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通过各种措施可节约一定的水量,但需综合考虑下游维持乌梁素海生态环境安全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并结合灌区实际生态补水条件全面综合考虑用水管理策略。当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保持不变时,需通过改进田间节水技术(增加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或调整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量作物种植面积)来实现节水增效,未来引水量最多可减少15%,与现状条件相比最多可节约6.5亿m3的水量。当灌区田间节水技术及作物种植结构不变,即田间灌溉量不变时,渠系水利用系数可提高17%左右,总引水量最多可在现状基础上减少15%。灌区排水量受渠系渗漏补给量的影响要大于田间渗漏补给量,当灌区总引水量减少量不大时,可优先考虑通过改进田间节水技术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减少田间灌溉水量,使得灌区引水量一定条件下尽可能增加排入乌梁素海的排水量;当引水量减少量较大时,为保证作物需水要求,可将田间节水措施与渠道衬砌工程措施综合考虑。(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期刊2019-04-01)

水盐动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灌溉影响地下水和盐的变化,灌溉增加地下水,地下水盐度下降。本文通过监测盐碱土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来观察地下水埋深,并监测水样的盐度和pH值。在此基础上,分析土壤盐渍化与地下水动态的关系,研究实验区植物适宜的地下水埋深,为该地区盐碱地水盐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盐动态论文参考文献

[1].刘鑫娜,李瑶.秸秆覆盖条件下微咸水滴灌对土壤水盐动态变化影响[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9

[2].李逸,王兴民.甘肃兴电灌区盐碱地地下水水盐动态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3].贾腾月,姬宝霖,李仙岳,田德龙,张金丁.微润灌溉定额及微润带埋深对农田水盐动态及向日葵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4].王建阳.河套灌区不同灌溉与覆膜方式下土壤水盐离子动态变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5].刘海涛,高彦花.滨海盐碱地土壤水盐动态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

[6].李逸.盐碱地水盐动态对玉米根系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J].农村实用技术.2019

[7].张治,高明秀,朱昌达.基于WebGIS的盐碱地水盐动态监测系统[J].土壤.2019

[8].袁成福.石羊河流域咸水灌溉下土壤水盐动态及春玉米产量模拟[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9

[9].沈洪运,解雪峰,濮励杰,朱明,黄思华.不同改良方式下滩涂围垦区土壤水盐动态——以江苏如东为例[J].土壤通报.2019

[10].常晓敏.河套灌区水盐动态模拟与可持续性策略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9

论文知识图

轻度含盐处理水肥互作下成熟期X2分布图年轻度含盐处理因子载荷图年中度含盐处理累积总因子得分图中度处1}3中度处理5中度处}z

标签:;  ;  ;  ;  ;  ;  ;  

水盐动态论文_刘鑫娜,李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