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题材论文_刘晓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诗歌题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诗歌,题材,桐城,游仙诗,演员,朗诵会,艺术。

诗歌题材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彬[1](2019)在《江西诗歌:新时代重大题材领域的拓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诗人在深入生活过程中,获得了丰富而深刻的创作感受,把大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诗意美进行了萃取,借助鲜明而生动的艺术形象,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反映。这些诗作,不仅拓展了当下诗歌创作的题材领域,更使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出现了一个更高的思想境界。尽管有一种传(本文来源于《江西日报》期刊2019-12-24)

赵乃林[2](2019)在《王余昌用声音塑造英烈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提示“长歌慷慨,是灌顶醍醐;韶华易逝,唯戏不落幕。让我的声音能走进灵魂,让我的故事能震撼心灵,我是传颂者王余昌。”11月8日,在“南海潮头又春风”——2019第二十届深圳读书月经典诗文朗诵会上,伴随着这样的画外音,一身戎装的王余昌走上舞台,慷(本文来源于《辽宁日报》期刊2019-11-13)

开健[3](2019)在《明清桐城女性诗歌创作的题材、风格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女性文学发展至明清时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清代最为昌盛。桐城女性文学创作成就斐然,尤以诗歌最为突出。对明清桐城女性诗人诗歌创作的研究,多集中在方维仪、吴坤元、张令仪、姚倚云、吴芝瑛等个案研究上,缺少对明清桐城女性诗歌的整体研究。明清桐城女性诗人多出身名门望族、诗书之家,爱好文学艺术,酬唱应和,创作兴盛,题材丰富,展现了桐城女性诗人诗歌的多彩世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社会环境的接纳、地域文化的依托、家庭教育的滋养、自我意识的觉醒正是明清桐城女性诗人诗歌创作繁荣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姚武[4](2019)在《魏源的异域题材诗歌及其近代化特征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源诗歌题材有"十诗九山水"的特点,以展现"自我"意象的山水题材诗歌为主,魏源诗歌中也有为数不多的呈现独特"他者"意象的异域题材诗歌。魏源诗歌主要以"神话""异族""异国"等异域题材呈现"想象的他者""小他者""大他者"等意象,表现出鲜明的近代化特征,彰显魏源经世致用的文化探索精神。(本文来源于《老区建设》期刊2019年14期)

王芷晴[5](2019)在《司马光洛阳时期诗歌题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北宋熙宁及元丰年间,洛阳诗坛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其代表人物司马光,他创作的诗歌对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社会生活、文化传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司马光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许多独特的艺术特性展现了诗歌与众不同的文学价值。主要从咏史诗、酬唱诗、洛阳风光诗和独乐园诗四个方面来对司马光洛阳时期的诗歌题材内容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冯倩瑶[6](2019)在《左思《娇女诗》的诞生——小家庭题材的解放与非主流的诗歌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左思《娇女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亲子诗的首创,其题材独特,语言浅白,将小家庭话题从魏晋语境下的边缘题材带入大众视野,后代众多诗人也受其影响开启亲子诗的创作。《娇女诗》的诞生源于左思突破"公与私"观念,脱离魏晋时代诗人的集体意识,关注不受重视的小家庭话题。对个人身份边缘性的正视及对二女浓厚的爱意,最终将其引向亲子诗这一非主流的诗歌选择。(本文来源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胡荣锦[7](2019)在《校园题材的诗歌该怎样写出健康的色彩》一文中研究指出问:现在很多新诗过分渲染灰色的情调,我想写校园题材的诗,但不知该怎样写出健康的色彩?答: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都是充满阳光色彩的,但过分强调灰色的情调,确实不适宜。我在审看一些校园题材的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时,是有不少作者喜欢写这些情调。(本文来源于《少男少女》期刊2019年11期)

李雅静[8](2019)在《中唐妓伶题材诗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就中唐妓伶题材诗歌的嬗变背景和表现、内容主旨和情感倾向、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全面掌握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对中唐妓伶题材诗歌进行立足于本体的研究。论文主要包括叁个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主要就中唐妓伶题材诗歌的界定及其研究现状作交代和简要回顾。正文主要有叁个章节:第一章从中唐妓伶题材诗歌的嬗变出发,简要梳理中唐前妓伶题材诗歌的发展概况,继而针对中唐妓伶题材诗歌的嬗变对其进行成因探析及表现探讨。第二章具体阐述中唐妓伶题材诗歌的主旨内容和情感指向,并按所咏妓伶年代的不同,分为两小节,一是咏本朝女妓,主要从妓伶小传诗、忆妓诗、悼妓诗、讽妓诗、以及观妓诗等几个方面来论述;二咏六朝之名妓,以苏小小、铜雀妓和绿珠为探讨对象,并具体分析其发展至中唐表现出的独特性。第叁章对中唐妓伶题材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研究,主要从艳丽纤柔的诗调、神态毕现的摹人艺术以及生动精妙的场面描写叁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结语部分主要就论文研究情况作概况总结,同时也简要提及中唐妓伶题材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赵丝丝[9](2019)在《魏晋“游”意识对诗歌题材开拓的影响——以曹植诗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时期,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文人士大夫多寄情山水寻求自我超越。"游"意识作为全新的审美意识被确立,影响文人的文学创作,游宴诗和游仙诗作为新的诗歌题材登上魏晋文坛。(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9年05期)

张婷[10](2018)在《论苏轼饮食养生题材诗歌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轼养生题材诗歌特征鲜明,且含有丰富的养生意蕴,体现了知识性与抒情性的统一。苏轼十分关注中国的养生文化,在日常饮食养生中,苏轼强调饮食均衡,注重饮食自然化,善于用朴素的工艺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美味与营养并存。(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8年12期)

诗歌题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核心提示“长歌慷慨,是灌顶醍醐;韶华易逝,唯戏不落幕。让我的声音能走进灵魂,让我的故事能震撼心灵,我是传颂者王余昌。”11月8日,在“南海潮头又春风”——2019第二十届深圳读书月经典诗文朗诵会上,伴随着这样的画外音,一身戎装的王余昌走上舞台,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歌题材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彬.江西诗歌:新时代重大题材领域的拓展[N].江西日报.2019

[2].赵乃林.王余昌用声音塑造英烈形象[N].辽宁日报.2019

[3].开健.明清桐城女性诗歌创作的题材、风格及成因[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姚武.魏源的异域题材诗歌及其近代化特征探析[J].老区建设.2019

[5].王芷晴.司马光洛阳时期诗歌题材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6].冯倩瑶.左思《娇女诗》的诞生——小家庭题材的解放与非主流的诗歌选择[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7].胡荣锦.校园题材的诗歌该怎样写出健康的色彩[J].少男少女.2019

[8].李雅静.中唐妓伶题材诗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9

[9].赵丝丝.魏晋“游”意识对诗歌题材开拓的影响——以曹植诗歌为例[J].祖国.2019

[10].张婷.论苏轼饮食养生题材诗歌的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

论文知识图

宋代石题材诗歌量与诗人量统计图南北朝民歌咏物类宋代南北方诗人石题材诗歌量统计图语文课程内容目标1 所示的支持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

标签:;  ;  ;  ;  ;  ;  ;  

诗歌题材论文_刘晓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