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操作台论文_黄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控制操作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操作台,系统,在线,闭环,集中控制,机柜,驱动器。

控制操作台论文文献综述

黄安[1](2010)在《高速线材厂现场操作台控制程序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场操作台的误动作,从改造STEP7程序入手,修正了电气设备受控时运转流程的控制,保障了安全生产。(本文来源于《鄂钢科技》期刊2010年03期)

杨雪锋[2](2009)在《压电式生物细胞微操作台建模及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许多细胞级的操作如细胞分离、捕获、切割及注射等均需通过显微操作装置完成。微操作台作为细胞微夹持器、微注射器及培养皿等微操作设备的承载机构,其位移输出范围、位移分辨率及运动精度是影响细胞操作成功率的重要因素。针对生物细胞显微操作的特点及要求,微操作台需具有毫米级的运动范围和微米甚至亚微米级的定位及重复定位精度。因此,采用结构嵌套方式,将压电陶瓷/压电驱动器作为操作台的驱动部件,结合放大机构和平行导向机构构建了柔性一体化大行程二维微操作台,建立了微操作台的动态迟滞模型并对其控制特性可控制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设计开发的一体化大行程二维微操作台具有毫米级的运动范围和亚微米级的分辨率,可以满足细胞操作的要求。压电驱动器作为微操作台的驱动部件,其位移分辨率和控制精度是影响微操作台的位移输出特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首先从压电驱动器的负载特性出发,分析了容性负载对驱动电源的影响,得出驱动器的等效负载电容可导致驱动系统产生相位滞后甚至振荡,为此设计了由高压放大器组成的桥式驱动电路,并针对压电驱动器这种特殊负载,采用滞后-超前控制器对驱动电源的频率特性进行了校正,使系统获得了良好的静态及动态特性。由于压电驱动器的输出位移不能满足细胞操作的要求,在分析不同柔性铰链位移输出特性和力学特性的基础上,选用直角平板柔性铰链作为机构的传动部分,研究了其几何参数对桥式放大机构和U型导向机构的运动特性及力学特性的影响,然后采用结构嵌套方式,构建了由桥式放大机构和U型导向机构组成的大行程、无耦合二维微操作台,分析了微操作台的位移输出特性及应力集中特性,建立了微操作台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在细胞操作过程中,根据操作的需求,微操作台一般做随机运动,因此施加在压电驱动器上的幅值和电压变化率也不相同,但不同电压变化率会导致微操作台的迟滞特性发生变化。目前流行的基于Preisach模型的静态建模方法并不能描述这种动态迟滞特性,因此引入神经网络辨识理论,利用Preisach模型中提出的转折点、上升和下降过程等迟滞多环曲线的形态特征,结合神经网络构造出一种对驱动电压变化率敏感的动态迟滞模型,然后对模型的泛化能力进行了验证。在微操作台的迟滞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研究了微操作台实际控制特性,然后采用神经网络动态迟滞逆模型、传统PID以及神经网络自适应PID等控制方法对微操作台的在不同控制信号下的输出位移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验比较了不同控制方法对随机位移信号的跟踪特性。本论文有图125幅,表7个,参考文献153篇。(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09-06-01)

许辉焱,赵现朝,高峰,张建政[3](2009)在《基于六维微位移传感器的并联微操作台全闭环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种新型的6-PSS并联微操作台为对象,将六维微位移传感器应用于微操作台的终端运动平台,设计了一种全闭环的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各部分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6-PSS微操作台结构及其运动学分析、六维微位移传感器组成与原理。由开闭环下的实验结论比较得知,通过基于六维微位移传感器的全闭环控制,系统定位精度得到提高,实现了终端运动平台六维位姿的精确控制。(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09年04期)

罗培军,张纪平[4](2003)在《联合循环电站DCS控制系统的操作台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在镇海联合循环电站DCS控制系统改造中,运行操作台采用CONDUTOR NT系统的方案设计、调试和投运情况。(本文来源于《燃气轮机技术》期刊2003年03期)

张旭[5](2002)在《电力牵引交流传动实验系统控制操作台软件的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流传动机车代表着当今世界牵引动力的发展方向。交流传动系统实验技术和设备是交流传动机车研究、开发及专业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了交流传动机车技术特点和交流传动系统实验设备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我院正在建设的省重点实验室主干设备“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实验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控制操作台”软件,进行了分析与设计。 本文对“控制操作台”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对其实现方法进行了比较,从而提出了采用软件实现控制操作台功能的方法,并对“控制操作台”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了模块划分。为使软件高效、稳定运行,决定在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下,采用Visual C++6.0来开发“控制操作台”软件。 软件设计是通过利用Visual C++6.0应用向导建立应用程序框架,并在框架中添加控件和代码的方式来实现的。本文着重介绍了各个功能模块中的控件和代码的设计以及实现“控制操作台”功能模块的方法。该软件包括模拟“司控器”功能的控制指令输入模块、特性参数设置模块、试验台主要运行状态及运行参数的显示输出模块、主要运行参数存储及显示模块、波形存储及显示模块、控制操作台与试验台控制单元通信模块。其中为解决主界面波形动态重绘时出现的闪烁现象,使用了双缓冲的编程技术。波形存储及显示模块和主要运行参数存储及显示模块是通过读、写文件的方式来实现的;对控制操作台与试验台控制单元通信模块的设计是通过使用多线程的串行通信方式来实现的。由于多线程的串行通信技术比较复杂,而且在本软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本文对“控制操作台”软件的分析与设计进行了说明,通过编程实现了控制操作台的各个功能,最后通过模拟运行证明了本软件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大连铁道学院》期刊2002-11-23)

李战明,吕德旭,陈若珠[6](2001)在《舞台吊杆控制系统中操作台与PLC之间的接口及通信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舞台吊杆群控系统中操作台上的主要信息,以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利用单片机主从通信结构把操作台上的信息传到主单片机,最后利用PLC的I/O模块以并行方式将操作台与PLC测控系统相联。这种方式解决了如何利用最少的PLC I/O点接受大量开关、显示信息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01年05期)

张腾[7](1999)在《Φ2.5×10m机立窑窑面集中控制操作台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某水泥厂Φ2.5×10m机立窑技术改造的配电设计过程中,笔者根据水泥厂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考虑到机立窑设备动力用电点较多、弱电控制点也较多的实际情况,在窑面设置集中控制操作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的主要功能如下: 1 实现设备动力于操作台集中操作 通过KTX—2操作台上的各种按钮,可直接控制入窑生料、配煤计量,预加水成球及输送,回灰沉降输送,熟料破碎及输送等若干系统;以及水泵电机的起动和停止。(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1999年03期)

昝东海[8](1997)在《散货输送系统自动控制技术Windows平台下软操作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散货自动控制系统,简述了运用计算机技术在Windows平台上开发软件,进行系统操作管理方案的研究。并结合工程实际应用,阐述此操作管理方式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水运科学研究所学报》期刊1997年Z1期)

滕忠孝[9](1988)在《计算机控制系统操作台和控制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计算机应用系统工程缺乏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控制系统。科研单位只根据用户要求专门设计控制系统,这就无法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制。国外资料表明,工业发达国家在计算机应用系统工程上基本已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不同用户仅是按需配置而已,计算机系统制造厂家完全不必要按我们现在这种“对号入座”的方式去研制系统,而是将主要精力投入不断完善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方面,从而使更新、更高级的计算机系统投入市场,服务于社会。要使计算机应用系统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首当其冲的就是结构设计问题,已往的(本文来源于《机械与电子》期刊1988年06期)

控制操作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许多细胞级的操作如细胞分离、捕获、切割及注射等均需通过显微操作装置完成。微操作台作为细胞微夹持器、微注射器及培养皿等微操作设备的承载机构,其位移输出范围、位移分辨率及运动精度是影响细胞操作成功率的重要因素。针对生物细胞显微操作的特点及要求,微操作台需具有毫米级的运动范围和微米甚至亚微米级的定位及重复定位精度。因此,采用结构嵌套方式,将压电陶瓷/压电驱动器作为操作台的驱动部件,结合放大机构和平行导向机构构建了柔性一体化大行程二维微操作台,建立了微操作台的动态迟滞模型并对其控制特性可控制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设计开发的一体化大行程二维微操作台具有毫米级的运动范围和亚微米级的分辨率,可以满足细胞操作的要求。压电驱动器作为微操作台的驱动部件,其位移分辨率和控制精度是影响微操作台的位移输出特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首先从压电驱动器的负载特性出发,分析了容性负载对驱动电源的影响,得出驱动器的等效负载电容可导致驱动系统产生相位滞后甚至振荡,为此设计了由高压放大器组成的桥式驱动电路,并针对压电驱动器这种特殊负载,采用滞后-超前控制器对驱动电源的频率特性进行了校正,使系统获得了良好的静态及动态特性。由于压电驱动器的输出位移不能满足细胞操作的要求,在分析不同柔性铰链位移输出特性和力学特性的基础上,选用直角平板柔性铰链作为机构的传动部分,研究了其几何参数对桥式放大机构和U型导向机构的运动特性及力学特性的影响,然后采用结构嵌套方式,构建了由桥式放大机构和U型导向机构组成的大行程、无耦合二维微操作台,分析了微操作台的位移输出特性及应力集中特性,建立了微操作台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在细胞操作过程中,根据操作的需求,微操作台一般做随机运动,因此施加在压电驱动器上的幅值和电压变化率也不相同,但不同电压变化率会导致微操作台的迟滞特性发生变化。目前流行的基于Preisach模型的静态建模方法并不能描述这种动态迟滞特性,因此引入神经网络辨识理论,利用Preisach模型中提出的转折点、上升和下降过程等迟滞多环曲线的形态特征,结合神经网络构造出一种对驱动电压变化率敏感的动态迟滞模型,然后对模型的泛化能力进行了验证。在微操作台的迟滞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研究了微操作台实际控制特性,然后采用神经网络动态迟滞逆模型、传统PID以及神经网络自适应PID等控制方法对微操作台的在不同控制信号下的输出位移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验比较了不同控制方法对随机位移信号的跟踪特性。本论文有图125幅,表7个,参考文献153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制操作台论文参考文献

[1].黄安.高速线材厂现场操作台控制程序改造[J].鄂钢科技.2010

[2].杨雪锋.压电式生物细胞微操作台建模及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

[3].许辉焱,赵现朝,高峰,张建政.基于六维微位移传感器的并联微操作台全闭环控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

[4].罗培军,张纪平.联合循环电站DCS控制系统的操作台改造[J].燃气轮机技术.2003

[5].张旭.电力牵引交流传动实验系统控制操作台软件的分析与设计[D].大连铁道学院.2002

[6].李战明,吕德旭,陈若珠.舞台吊杆控制系统中操作台与PLC之间的接口及通信系统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1

[7].张腾.Φ2.5×10m机立窑窑面集中控制操作台的设计[J].四川水泥.1999

[8].昝东海.散货输送系统自动控制技术Windows平台下软操作台的研究[J].水运科学研究所学报.1997

[9].滕忠孝.计算机控制系统操作台和控制柜[J].机械与电子.1988

论文知识图

截割假煤壁试验钻柱升沉补偿装置控制操作台面...一3控制操作台操作台的面板上包括...实验控制操作台本实验的要点是...手动控制操作台及电磁阀连接电...一8控制操作台(2)增加实验内容

标签:;  ;  ;  ;  ;  ;  ;  

控制操作台论文_黄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