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合作竞争仿真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合作竞争仿真研究

一、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合作竞争仿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倪超[1](2021)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并且逐步过渡为供应链库存管理之间的竞争。一方面传统的供应商主导的库存管理方式存在人力物力财力的过度消耗;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于企业的绿色生产也提出新的要求,希望企业可以从产品生产到产品寿命周期结束的整个过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传统的供应商主导的库存管理方式不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因此优化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方式和引入闭环回收再制造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C公司为例,借助系统动力学理论,通过构建并分析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最优经济批量模型,解决了目前企业库存量大、成本高等库存方面的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论文介绍了系统动力学、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TPL)及库存管理模式等基本理论。然后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借助Vensim软件分别建立VMI开环、VMI闭环、VMI-TPL开环、VMI-TPL闭环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VMI开环与闭环、VMI-TPL开环与闭环、VMI闭环与VMI-TPL闭环模式下的供应链的总成本、订单需求量、总库存量进行比较分析,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构建最优经济批量模型(Economic Order Quantity,简称EOQ)。在不允许缺货条件下,对于VMI-TPL集成模式下的库存管理模型,应用最优化理论和最优经济批量模型,分别构建开环供应链、闭环供应链(只考虑回收)以及闭环供应链(考虑回收和再制造)的EOQ数学模型,并对三种数学模型进行算例分析和比较。以探究开环与闭环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最优经济批量。最后,通过对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和对最优经济批量模型进行算例分析,得出结论。结论如下:考虑回收和再制造的VMI-TPL集成模式下的闭环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减少整条供应链的库存量,使订单需求量的波动趋于平缓。考虑回收和再制造的VMI-TPL集成模式下的闭环供应链的最优经济批量模型中,订货批量及订货周期最优,成本最低。本论文通过比较分析开环和闭环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开环和闭环库存管理模式下的最优经济批量模型,期待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改善供应链管理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袁继革[2](2021)在《基于供应链的煤炭港口合作模式和调度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能源,煤炭资源地与煤炭需求地的逆向分布特点,形成了北煤南运的煤炭铁海联运模式,其运输的规模性和经济性在煤炭运输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港口作为陆路运输与海路运输转换的枢纽和节点,在煤炭港口供应链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本文以煤炭港口为研究对象,从供应链视角研究其合作伙伴选择、合作模式以及泊位-堆场联合调度优化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煤炭港口供应链优化的关键问题。应用供应链管理理论,针对专业化煤炭港口供应链,充分考虑港口作业服务性、连续性特征,通过实践调研和梳理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对煤炭港口供应链优化的关键要素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合作伙伴选择是优化的基础,利益协调是优化的内在动力,调度管理是优化的保障,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2)煤炭港口合作伙伴的选择与评价。煤炭港口合作伙伴及其货源对港口效率有直接影响,在分析影响港口效率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合作伙伴选择的初选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初选指标进行识别和分类,确定合作伙伴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和逼近理想解法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合作伙伴的综合评价法,对合作伙伴进行评价和排序,为港口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决策依据。(3)煤炭港口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用博弈论对港口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不同博弈情形的收益进行研究,建立了港口企业与合作伙伴博弈模型,提出了港口企业与合作伙伴的业务合作模式,实现港口与合作伙伴的之间的利益协调,促进双方的顺利合作;针对港口供应链竞争的需要,研究了港口企业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提高港口吞吐量时各自努力程度的关系,并对双方分别作为博弈领导者的收益进行了分析。(4)港口泊位与堆场联合调度优化。为确保合作伙伴的利益目标,针对港口码头泊位与堆场调度对港口通过能力的影响,并考虑港口与合作伙伴双方利益,构建了考虑总成本、泊位均衡和堆场利用率的多目标整数规划模型,设计了相应的遗传算法求解,并以港口实例对模型进行算例分析。(5)煤炭港口合作伙伴选择、合作模式和调度优化的保障措施。综合考虑煤炭港口供应链运行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注重合作伙伴选择、关注合作伙伴动态、完善运营管理模式、为合作伙伴创造收益、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推动煤炭品种标准化、建立联合调度机制、提升调度管理水平、提高系统保障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密切港铁联动机制等九个方面的保障实施。综上,本文基于供应链提出了煤炭港口运行优化的关键问题,并对合作伙伴评价及选择、合作模式和策略以及联合调度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提高煤炭港口管理水平、提升煤炭港口供应链运行效率、增强煤炭港口供应链运行稳定性和提高合作伙伴的满意度具有很强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马乔丹[3](2020)在《基于演化博弈的VMI合作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激烈的现代商业模式竞争中,由于科学技术的日益完善,消费需求的日趋升级,促使企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因此供应链管理理论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是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出现“牛鞭效应”等现象。这一现象也暴露了传统库存管理的缺陷,为此试图寻找某种方法得到更加准确的需求信息,基于此思想,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ment Inventory,VMI)概念应运而生。然而VMI模式比较传统库存模式虽有较多益处,但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在VMI模式中,供应商承担管理库存的成本及风险,但在收益方面却没有增加,虽然长期有利于供应链的发展,但短期内供应商的利润直接受损,造成实施动力不强的问题。因此,如何推动供应链企业合作以化解短期内供应商利润受损、降本增效是供应链顺利实施VMI模式以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及其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关键。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以演化博弈理论为支撑,深入研究了供应链企业合作实施VMI模式的影响因素和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供应商和制造商合作实施VMI模式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双方的决策演化过程,并进一步探究利润共享和惩罚机制对博弈双方合作决策演化均衡性的影响。结论表明:如果不施加必要的激励或惩罚,由于短期内供应商利益受损会导致供应链VMI模式不可持续,为此需要引入供应链契约加以协调;在利益共享与惩罚双机制下,惩罚力度与选择合作实施VMI后的收益与双方策略选择呈正相关,惩罚力度对演化策略和演化博弈收敛速度都有着重要影响,选择合作实施VMI后的收益也对供应商和制造商的策略选择有着重要作用。在供应链契约的约束下,考虑到博弈双方长远利益,合作是博弈方的演化均衡。Matlab数值仿真实验也验证了上述结论。基于上述分析与结论,本文从加强企业间信任度、完善供应链VMI契约、提高供应链实施VMI模式后收益等角度提出促进供应链企业合作实施VMI模式的对策与建议,对促进供应链企业合作以实施VMI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俞祺洋[4](2020)在《基于Multi-Agent System的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管理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是决定日后我国工程建设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施工阶段保证工程材料的供应对于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十分关键。供应链管理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已经研究了多年,但在工程建设领域刚刚起步研究时间较短,且相应的研究尚不充分。通过将供应链管理思维运用在工程建设领域可提高现阶段项目管理水平。本文对近20年来学者们在工程供应链研究的领域与方向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以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管理作为研究方向。运用MAS方法构建工程施工材料库存管理模型以及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网络模型,编写仿真程序,研究库存管理模式对库存成本的影响。同时对竞争环境下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的演化机制以及库存管理因素对供应链网络中主体的影响进行了探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构建了定期审查库存策略与连续审查库存策略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程序对影响两种库存管理模式成本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分别提出了提高两种库存管理模式的方法和建议;并对两种库存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得出在高服务水平的需求下应当选择(r,Q)连续审查策略进行库存管理。(2)在库存策略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施工材料供应链网络仿真模型。基于MAS仿真建模理论,将现实工程供应链中接受订单、检查库存、发货、补货、选择分销商等行为抽象化,运用程序语言对这些行为进行表达。通过对界面、功能模块以及程序流程的设计,完成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网络仿真模型的构建。(3)通过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网络仿真模型中不同的仿真实验情景,研究工程供应链网络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牛鞭效应在工程供应链环境下同样存在,且牛鞭效应随着下游情况复杂获取信息难度增大而增大。相比竞争的供应链网络,稳定的串行供应链更利于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因此,工程供应链上下游签订合作契约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安全库存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运用还较少,通过仿真实验得出安全库存可有效避免材料短缺,对工程项目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合理的设置安全库存也可增加材料分销商在工程供应链网络中的竞争力。

张震芳[5](2020)在《基于演化博弈的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合作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和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供应链企业涉足农产品电商,由此开启了农产品线上和线下双渠道流通模式的变革。在实体零售渠道和网络销售渠道并存的市场环境中,农产品市场的双重边际效应及面对共同客户不同渠道间的冲突、流通中高损耗和高成本所导致的流通效率低、盈利难等问题依然严峻。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双渠道供应链企业合作以化解渠道冲突、降本增效是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实现供应链企业自身利益及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关键。为此,本文结合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市场环境,以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企业的合作为切入点,讨论农产品供应链企业合作的驱动力及机理,并深入探讨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企业的行为演化,进而构建供应链企业的合作机制,以期更好地促进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企业深化合作、互利共赢。本文以演化博弈理论为支撑,深入研究了混合双渠道下农产品供应链的供应商与零售商在合作决策的演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惩罚机制对博弈双方合作决策演化均衡性的影响。结论表明:供应商与零售商合作决策的演化均衡性与双方的利益冲突与合作意愿紧密相关,合作成本、合作收益是决定博弈双方合作的重要因素,合作收益大于合作成本是合作行为产生的根源;惩罚机制可以调节供应链企业的行为选择,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合作决策与惩罚力度呈正相关。双渠道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能够实现供应链资源价值最大化,进而实现供应链企业的合作共赢以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Matlab数值仿真实验也验证了上述结论。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成本共担、利益共享、风险防范等角度提出促进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企业合作的对策与建议,对促进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合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吴争程[6](2020)在《商业信用资金共享效应及其对供应链金融系统动态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反向保理是支持企业延迟支付货款而不影响供应商现金流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观察到反向保理模式下核心企业要求供应商提供更长的信用期限。对此理论界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基于核心企业为中小供应商提供的融资便利,支持核心企业延长信用期限;另一种观点认为延长信用期限破坏供应链金融价值,不支持核心企业延长信用期限。针对争议观点,本文以企业间商业信用活动为切入点,探索信用期限对供应链共创价值分配、供应链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围绕核心问题,本文在系统动力学理论指导下,从企业间商业信用动机与绩效入手,研究供应链企业间商业信用活动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相互影响。本文阐释商业信用期限对链上企业资金共享效应及共创价值分配的影响,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影响机理,具有深刻理论价值和普遍实践意义。首先,构建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买方供应链模型,分析企业间商业信用动机及绩效。在随机流动性冲击假设基础上,对比企业现款交易和商业信用交易模式效率差异,得出商业信用效率高于现款交易的条件,并解释商业信用的营运资金共享效应,结果表明应收账款收款成本是影响供应链营运资金共享效应的关键因素。其次,采用计量回归方法结合中国企业数据对商业信用动机与绩效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收款成本通过商业信用影响企业绩效。低收款成本有利于企业以商业信用为柔性渠道进行融资,有利于提高企业应对流动性风险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绩效。根据这一结果,发展应收账款融资的关键在于降低供应商收款成本。供应链金融反向保理能降低供应商收款成本。出于共享营运资金的动机,核心企业同意参与反向保理并要求进一步延长商业信用期限。再次,构建收益成本模型分析供应链金融价值创造及其分配问题。从财务角度和运营角度测量供应链金融收益。研究表明信用期限不影响供应链金融价值,但影响供应链金融收益分配。供应链金融共创价值中,供应商侧重财务收益而核心企业侧重运营收益。核心企业延长信用期限损害供应商财务收益,影响供应商的供应链金融参与意愿。最后,基于供应链金融系统动态特性,运用系统动力学研究延长信用期限对供应链金融系统动态影响。构建市场扩散模型连接供应链金融内在价值与外在市场表现,并对信用期限的影响进行动态仿真。结果表明,核心企业要求延长信用期限影响供应商收益,进而影响供应商参与供应链金融意愿,最终影响供应链金融发展。本文理论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构建商业信用资金共享效应模型,理论推导并实证检验收款成本对企业间商业信用的影响,揭示核心企业要求延长信用期限的内在规律,指出供应链金融反向保理通过降低收款成本促进商业信用资金共享效应;其二,构建供应链金融收益模型,揭示商业信用资金共享效应对供应链金融收益分配的影响;其三,构建供应链金融系统动力模型,将企业商业信用活动视为供应链金融系统输入变量,揭示商业信用资金共享效应对供应链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影响。

丁昭涵[7](2020)在《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模式评价与仿真优化》文中提出我国乳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乳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体现在乳制品加工企业经营良好、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乳制品进出口贸易增长三个方面。由于品牌众多、产品严重同质化,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乳制品分销商的销售效率成为影响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乳制品分销商作为乳制品销售链的核心,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构建区域销售网络、及时反馈区域市场需求信息、实现乳制品供应链增值等作用。在乳制品分销商运营过程中,资金支出与收入发生在不同时刻,产生乳制品分销商资金短缺问题。供应链金融业务为乳制品分销商缓释资金困境提供有效途径。本论文的研究分为文献研究、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大量的供应链金融文献、专着进行总结,确立本论文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重点;第二阶段对乳制品分销商进行问卷调研,以回收的问卷数据为基础,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乳制品分销商供应链融资模式进行评价;第三阶段是参加飞鹤乳制品分销商A公司的企业实践,收集A公司的合作零售商、运营流程、经营状况等方面信息,以此为基础建立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经过上述三个阶段的深入研究后,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乳制品分销商供应链融资模式进行评价发现,在5种可用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中,乳制品分销商应用保理池融资模式较其他供应链融资模式更易获得金融机构资金支持,原因如下:应收账款对供应链融资能力的影响程度高于存货对供应链融资能力的影响程度,应收账款对供应链融资能力的标准化总效应为0.314,高于存货的标准化总效应0.205;下游合作对供应链融资能力的影响程度高于上游合作对供应链融资能力的影响程度,下游合作对供应链融资能力的标准化总效应为0.467,高于上游合作的标准化总效应0.326。(2)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能力的多参数联合仿真优化表明,赊销比例、应收账款账期是衡量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能力的关键指标,且赊销比例是比应收账款账期更重要的判断依据。即在赊销比例、应收账款账期上升相同比例时,赊销比例的变化引发更多的池内应收账款增加,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能力增强的更多。(3)乳制品分销商还款能力的多参数联合仿真优化表明,乳制品分销商应采用赊销比例与销售费率的交替优化策略,以达到各阶段分销商还款能力最优。对于初始值为赊销比例(0.797)、销售费率(0.101)的乳制品分销商,赊销比例与销售费率应按照如下4个区间顺序交替优化:销售费率[0.07575,0.101],赊销比例[0.59775,0.797],销售费率[0.02525,0.07575),赊销比例[0.19925,0.59775)。基于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如下创新点:(1)本论文创新性地以乳制品分销商的授信资产、关联组织合作为基础构建乳制品分销商供应链融资模式SEM评价模型,为乳制品分销商供应链融资模式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填补供应链融资模式评价研究空白。通过量表开发、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的方式比较授信资产、关联组织合作对乳制品分销商供应链融资能力影响程度。乳制品分销商供应链融资模式SEM评价为乳制品分销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证明在五种可用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中,保理池融资较其他四种供应链融资模式更适用乳制品分销商。(2)本论文首次运用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建立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可为金融机构与乳制品分销商提供决策支持,弥补供应链金融产品应用研究空白。依据流率入树建模法建立八棵流率基本入树模型,通过嵌运算建立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的SD模型,运用行列式分析计算该模型的枝向量环,经过系统边界测试、心智模型测试、极端情况测试与敏感性测试验证该模型的鲁棒性与有效性。该模型较好地描述乳制品分销商运营过程,金融机构保理池业务管理过程。通过该模型,可对单向变量、双向变量的变化进行分析,亦可对约束条件下多变量的动态平衡进行分析。该模型为金融机构保理池业务与乳制品分销商企业运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3)本论文率先在系统动力学模型中提出多敏感参数联合仿真优化方法,在优化过程中分析各敏感参数优化作用的相互影响,修正单敏感参数仿真优化的不足。多敏感参数联合仿真优化方法可帮助决策者在制定综合优化政策时,充分考虑各单项优化政策之间的协调与统一。本论文在系统动力学中应用多敏感参数联合仿真优化方法,对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模式展开研究,得到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能力优化政策与还款能力优化政策两个重要结论。在应用该方法对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模式进行研究过程中,发现敏感参数间若存在“制约—主导”关系,则存在主导参数优化对制约参数优化的“挤占效应”。

邵猷根[8](2020)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江西省区域绿色竞争力提升政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成为日益重要的话题,已有的研究发现,区域绿色竞争力是衡量区域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考虑到区域内各种因素的变动对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对区域绿色竞争力进行动态仿真,有助于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区域绿色竞争力的研究,也有助于对这一包含经济、人口、生态和科技的复杂大系统的问题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研究与决策。因此,本文基于对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本质及其内涵的分析,明确了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核心是经济生产的绿色化和经济产出的绿色化,并构建了区域绿色竞争力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两个主要变量:绿色发展指数和绿色经济增加值分别用来衡量经济生产的绿色化程度和经济产出的绿色化程度;确定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主要子系统及其变量。系统动力学模型主要包含四个子系统:人口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科技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依此构建了区域绿色竞争力的系统动力学的结构模型。系统动力学方程模型的建模数据主要采用了江西省的历年数据,利用了部分数据确定了部分变量的参数及拟合了部分方程。以2005-2030年为区域绿色竞争力模型的系统仿真区间,从不同污染物的治理、经济结构的改进以及技术进步等角度设计了5种政策仿真模式,以工业污水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R&D经费的投入等22个政策干预点,设计了城镇化率提速模式、产业结构优化模式、污水治理加强模式、固废治理加强模式、废气治理加强模式、技术进步模式模式等5种提高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政策仿真模式,对江西省的区域绿色竞争力进行了政策仿真,仿真的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仿真模式中,技术进步模式对于提升绿色发展指数的效果最好,城镇化率提升模式对于提升绿色经济增加值的效果最好。

许佳阳[9](2020)在《基于政府规制的绿色供应链动态决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的不合理利用等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和企业已经陆续开展绿色经济实践。一方面政府制定补贴、税收等环境政策对企业生产运营进行监督,引导和激励企业采取绿色行为;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和对绿色产品认知力的不断提高,许多企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绿色实践中。但是我国目前绿色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实施绿色行为前期投入成本大,绿色生产技术能力不足,因此政府有必要对企业提供合理的财政补贴,以激发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绿色化水平。同时,针对企业非绿色行为,也应当实施相应的经济惩罚。本文基于我国绿色供应链和绿色产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环境规制和企业绿色行为相关文献和实践经验,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最优控制论、微分博弈、演化博弈和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考虑了绿色供应链运营中关于逆向选择和长期动态的现实问题,构建了政企之间和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契约,以探究政府环境规制下供应链的绿色决策问题,并为政府环境政策的制定和企业绿色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探究了政府采购中针对制造商绿色决策的激励机制设计。针对产品绿色度信息的不对称问题,设计了政府与制造商之间一次性转移支付契约和收益共享契约。通过显示原理得到各契约下政府转移支付、绿色产品订购量以及产品绿色度的均衡解,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绿色产品发展情况,分析了各契约甄别真实信息和激励制造商提高产品绿色度的实施条件和效果;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纳什协商模型的非线性协调契约,实现政府和企业收益的帕累托改进;在政府采购再制造喷墨打印机过程中采取弹性比例收益共享契约,验证了弹性比例契约对政府甄别产品真实绿色度、提升企业绿色水平的积极作用。(2)从长期动态角度研究政府不同补贴形式下的供应链绿色决策问题。基于无政府参与、政府一次性补贴机制、政府单位补贴机制三种模式,构建了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系统,运用微分博弈研究制造商绿色生产努力程度、产品定价以及零售商对绿色产品的广告宣传努力程度随时间变化的轨迹,并对比分析了各模式下的产品绿色度、产品商誉和供应链收益;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展开研究,表明两种政府补贴形式对提高产品绿色度、产品商誉和供应链收益均具有积极影响,且一次性政府补贴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更具激励性。(3)探究了供应链上下游成员长期动态合作机制的设计。将制造商和零售商独立决策扩展到制造商和零售商建立合作机制的研究,提出了制造商分担零售商广告宣传成本契约,分析了政府不同补贴形式下的供应链决策问题。考虑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和经销商建立长期成本分担契约,并就产品绿色度、产品商誉和供应链收益与独立决策进行对比,表明成本分担契约有利于提高经销商广告宣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产品商誉,促进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提高。(4)探究了奖惩机制下政府监管与供应链绿色决策的演化过程。结合支付矩阵和复制动态方程构建了上游供应商、下游制造商绿色行为决策和政府监管的演化博弈模型,讨论了单方决策的演化稳定状态。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电子产品供应链案例分析局部均衡策略的稳定性,并探讨了初始策略的选择、政府奖励和惩罚程度三个因素对各群体演化路径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长期博弈过程中,政府加大绿色补贴和惩罚力度,能激励企业采取绿色行为;在对我国电子产品供应链的实践研究中发现,政府应首先对下游制造商进行激励,其绿色行为会进一步影响上游供应商进行绿色原材料的生产。本论文基于信息不对称、政府规制方式、供应链长期动态博弈三个视角,重点探讨了政府环境规制下企业的绿色决策问题以及供应链企业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激励关系。将理论结果分别结合政府再制品采购、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及电器电子产品产业的实践案例,为我国绿色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对我国政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一些现实指导建议。

周倩[10](2020)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供应链金融日益成熟,诞生出来一种创新模式——线上供应链金融,这种模式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途径。线上供应链金融运行过程中涉及很多环节,存在更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包括信用风险,而且风险因素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这一模式导致信用风险的发生原因更加复杂。商业银行作为线上供应链金融的重要资金提供方,是开展该业务的主体,面临着更高、更复杂的信用风险。在此背景下,加强对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防范系统性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动力学是由麻省理工学院Forrester教授提出的,是一种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进行问题分析,解决风险研究过程中的复杂动态问题的方法。将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看作一个“链式”整体系统,其系统内部各个因素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从而就需要对流程的规范性进行管理,减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论文采用系统动力学对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进行研究,能够分析系统内动态复杂的问题,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为商业银行提出建议,以实现对信用风险进行控制的目的。论文首先概述了线上供应链金融基本内涵和主要优势,通过对不同主体主导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介绍,在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具有客户资源优势、资金优势和风险管控优势,从而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以商业银行主导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然后着重分析了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来源,其中法律不健全、流程设计不合理和平台信息不准确三个方面是产生信用风险的新来源,与传统供应链金融相比,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具有测量复杂、扩散快、易转移等特点;最后对系统动力学的概念、特点以及基本原理做了阐述,同时介绍了系统动力学在风险管理中的主要应用。然后针对论文所研究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从系统的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逐一分析了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并明确这些风险因素是如何具体影响到信用风险的。在对大量文献进行梳理归纳的基础上,结合上述分析中的信用影响因素,遵循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了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影响因素体系,为后续构建模型进行仿真研究做好准备。最后,论文利用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商业银行开展线上供应链业务进行了仿真研究。首先,采用专家打分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对系统中各个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赋值,得出相应的权重系数;然后对每个子系统进行仿真模拟,根据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给出风险控制策略;最后对风险控制策略中涉及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观察信用风险在策略作用后的变化情况,如在采取相关策略后,信用风险明显降低表明该项风险控制方法是有效的,为商业银行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方面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合作竞争仿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合作竞争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技术路线图
第2章 基本理论概述
    2.1 系统动力学理论简介
        2.1.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1.2 系统动力学特点
        2.1.3 系统动力学应用
        2.1.4 Vensim应用
    2.2 TPL简介
        2.2.1 TPL的概念
        2.2.2 TPL的特征
    2.3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主要模式
        2.3.1 VMI模式
        2.3.2 JMI模式
        2.3.3 CPFR模式
    2.4 开环与闭环供应链管理
        2.4.1 开环供应链简介
        2.4.2 闭环供应链简介
第3章 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库存管理现状研究
    3.1 C汽车零部件公司简介
    3.2 C公司供应链库存管理现状分析
    3.3 C公司库存管理模式下的问题分析
第4章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VMI与VMI-TPL模型构建研究
    4.1 VMI模式下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的构建
        4.1.1 VMI模式下的开环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的构建
        4.1.2 VMI模式下的闭环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的构建
    4.2 VMI-TPL集成模式下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的构建
        4.2.1 VMI-TPL集成模式下的开环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的构建
        4.2.2 VMI-TPL集成模式下的闭环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的构建
    4.3 模型比较分析
        4.3.1 VMI开环与VMI闭环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4.3.2 VMI-TPL开环与VMI-TPL闭环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4.3.3 VMI闭环与VMI-TPL闭环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第5章 VMI-TPL集成模式下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分析研究
    5.1 VMI-TPL开环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分析研究
        5.1.1 问题描述
        5.1.2 数学模型相关假设及符号说明
        5.1.3 数学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5.1.4 算例分析
    5.2 VMI-TPL闭环(只考虑回收)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分析研究
        5.2.1 问题描述
        5.2.2 数学模型的相关假设
        5.2.3 数学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5.2.4 算例分析
    5.3 VMI-TPL闭环(考虑回收再制造)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分析研究
        5.3.1 问题描述
        5.3.2 数学模型的相关假设
        5.3.3 数学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5.3.4 算例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基于供应链的煤炭港口合作模式和调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2.1 服务供应链
        2.1.1 服务供应链的概念及内涵
        2.1.2 服务供应链概念模型
        2.1.3 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的区别
    2.2 合作伙伴选择
        2.2.1 港口合作伙伴选择的原则
        2.2.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2.2.3 合作伙伴评价方法
    2.3 Stackelberg博弈分析
    2.4 多目标优化
        2.4.1 多目标优化模型
        2.4.2 遗传算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供应链的煤炭港口优化的关键问题
    3.1 煤炭港口现状
        3.1.1 煤炭港口基本状况
        3.1.2 煤炭港口行业发展分析
        3.1.3 煤炭港口运营存在问题
    3.2 煤炭港口供应链现状
        3.2.1 煤炭供需特点分析
        3.2.2 煤炭港口供应链结构及特征
        3.2.3 煤炭港口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3.3 煤炭港口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与关键问题
        3.3.1 煤炭港口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3.3.2 煤炭港口供应链优化的关键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煤炭港口合作伙伴选择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4.1 煤炭港口合作伙伴选择流程
        4.1.1 煤炭港口合作伙伴选择指标
        4.1.2 煤炭港口合作伙伴选择流程
    4.2 煤炭港口合作伙伴选择指标体系构建
        4.2.1 合作伙伴选择指标体系构建目标
        4.2.2 初选指标及其含义
        4.2.3 合作伙伴选择指标体系确定
    4.3 基于组合赋权的TOPSIS合作伙伴评价
        4.3.1 基于组合赋权的指标权重确定
        4.3.2 基于TOPSIS的合作伙伴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博弈论的煤炭港口合作模式及策略
    5.1 港口与合作伙伴的博弈及合作模式
        5.1.1 模型假设
        5.1.2 港口企业作为领导者的博弈
        5.1.3 合作伙伴作为领导者的博弈
        5.1.4 双方合作型博弈
    5.2 博弈情形下的合作模式
        5.2.1 基础型合作模式
        5.2.2 战略型合作模式
        5.2.3 协作型合作模式
    5.3 合作伙伴结构调整与合作策略
        5.3.1 基本假设及相关变量
        5.3.2 港口企业作为领导者的合作策略
        5.3.3 合作伙伴作为领导者的合作策略
    5.4 算例与数值分析
        5.4.1 问题与参数描述
        5.4.2 数值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煤炭港口码头泊位-堆场联合调度优化
    6.1 问题描述
    6.2 模型构建
        6.2.1 模型假设
        6.2.2 优化模型
    6.3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
        6.3.1 模型转化
        6.3.2 编码与解码
        6.3.3 初始化种群
        6.3.4 适应度函数构造
        6.3.5 交叉与变异
    6.4 实证研究
        6.4.1 秦皇岛港码头泊位堆场联合调度现状
        6.4.2 实证数据
        6.4.3 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煤炭港口合作模式和调度优化的保障措施
    7.1 加强合作伙伴管理
        7.1.1 更加注重合作伙伴选择
        7.1.2 密切关注合作伙伴动态
    7.2 完善运营管理模式
        7.2.1 积极为合作伙伴创造收益
        7.2.2 不断创新合作模式
        7.2.3 推动煤炭品种标准化
    7.3 建立联合调度保障机制
        7.3.1 提升调度管理水平
        7.3.2 提高硬件系统保障能力
        7.3.3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7.3.4 密切港铁联动机制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3)基于演化博弈的VMI合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现状
        1.2.1 VMI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VMI模式下供应链企业博弈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VMI理论概述
        2.1.1 VMI的含义
        2.1.2 VMI的实施条件
        2.1.3 实施VMI的优势
    2.2 供应链契约理论
        2.2.1 收益共享契约
        2.2.2 价格补偿契约
    2.3 演化博弈论理论
        2.3.1 博弈论的概述
        2.3.2 演化博弈论的概述
        2.3.3 演化博弈论的核心概念
        2.3.4 博弈论与演化博弈论的区别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供应链企业合作实施VMI模式的驱动力及机理分析
    3.1 供应链企业合作实施VMI模式的目标及利益冲突
        3.1.1 VMI模式实施的主要目标
        3.1.2 VMI模式实施主体的目标及利益冲突
    3.2 供应链企业合作实施VMI模式的驱动力
        3.2.1 供应链企业合作实施VMI模式的内在驱动力
        3.2.2 VMI合作的外部驱动力
    3.3 供应链企业合作实施VMI模式的合作机理分析
        3.3.1 供应链企业合作实施VMI模式的关键点
        3.3.2 供应链企业实施VMI模式的合作机理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供应链企业合作实施VMI模式的演化博弈分析
    4.1 供应商与制造商合作实施VMI模式的演化博弈分析
        4.1.1 模型假设与构建
        4.1.2 演化博弈均衡分析
    4.2 利益共享与惩罚机制下的演化博弈分析
        4.2.1 奖惩机制下的VMI模型假设与支付矩阵
        4.2.2 利益共享与惩罚机制下的演化均衡分析
        4.2.3 参数变化对演化均衡的影响分析
    4.3 MATLAB数值仿真
        4.3.1 低惩罚力度对博弈均衡点的影响
        4.3.2 惩罚力度的改变对演化博弈均衡的影响
        4.3.3 实施VMI后利润对演化博弈决策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推动供应链企业VMI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5.1 提升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关系
    5.2 设计完善VMI契约
        5.2.1 完善惩罚机制
        5.2.2 完善利益共享契约
    5.3 提高实施VMI模式后的供应链企业收益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MATLAB计算函数
致谢

(4)基于Multi-Agent System的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管理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工程供应链研究现状
        1.2.2 供应链仿真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工程供应链及其仿真的相关理论
    2.1 工程供应链基本理论
        2.1.1 工程供应链的起源
        2.1.2 工程供应链的定义
        2.1.3 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库存管理
    2.2 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
        2.2.1 复杂适应性系统的定义
        2.2.2 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特性及机制
        2.2.3 复杂适应性系统建模
        2.2.4 MAS仿真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MAS的工程施工材料库存管理研究
    3.1 引言
    3.2 基础库存策略模型
        3.2.1 不存在缺货的确定性静态库存模型
        3.2.2 存在缺货的确定性静态库存模型
    3.3 基于MAS的库存策略仿真模型构建
        3.3.1 仿真平台简介
        3.3.2 (r,Q)库存策略的仿真模型构建
        3.3.3 定期审查(PR)库存策略的仿真模型构建
    3.4 基于MAS的库存管理仿真分析
        3.4.1 定期审查(PR)库存策略影响因素研究
        3.4.2 (r,Q)库存策略影响因素研究
        3.4.3 两种库存策略比较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MAS的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仿真模型构建
    4.1 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仿真模型框架设计
        4.1.1 解析所研究问题
        4.1.2 仿真方案形成
        4.1.3 仿真模型构建
        4.1.4 模型实现与验证
    4.2 问题界定与基本假设
        4.2.1 问题界定
        4.2.2 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网络模型
        4.2.3 实验基本假设
    4.3 主体行为策略
        4.3.1 分销商Agent行为策略设置
        4.3.2 施工单位Agent行为策略设置
    4.4 仿真模型实现
        4.4.1 仿真界面设计
        4.4.2 功能模块设计
        4.4.3 仿真流程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仿真实验运行结果与分析
    5.1 仿真程序验证及牛鞭效应分析
    5.2 多级竞争下供应链演化分析
        5.2.1 施工单位数量大于分销商数量的演化分析
        5.2.2 分销商数量大于施工单位数量的演化分析
        5.2.3 施工单位数量等于分销商数量的演化分析
    5.3 安全库存对供应链网络的影响
        5.3.1 安全库存对施工单位的影响研究
        5.3.2 安全库存对分销商的影响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及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基于演化博弈的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合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现状
        1.2.1 农产品供应链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1.2.2 双渠道供应链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1.2.3 双渠道供应链的博弈研究
        1.2.4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理论
        2.1.1 农产品供应链的内涵
        2.1.2 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的内涵与特征
        2.1.3 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的模式
        2.1.4 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的参与主体
    2.2 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合作的内涵及演变过程
        2.2.1 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合作的内涵
        2.2.2 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的合作形式
        2.2.3 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的合作演变过程
    2.3 演化博弈理论
        2.3.1 演化博弈理论的基本概念
        2.3.2 演化博弈的基本特征
        2.3.3 演化博弈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合作驱动力及机理分析
    3.1 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合作的驱动力分析
        3.1.1 农产品双渠道合作的驱动原理
        3.1.2 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合作的内在驱动力
        3.1.3 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合作的外部驱动力
    3.2 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合作机理分析
        3.2.1 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的合作困境
        3.2.2 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合作驱动机理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合作的演化博弈研究
    4.1 供应商和零售商合作的演化博弈分析
        4.1.1 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
        4.1.2 演化博弈的均衡分析
        4.1.3 参数变化对演化均衡的影响分析
    4.2 惩罚机制下的演化博弈分析
    4.3 数值仿真分析
        4.3.1 供应商和零售商合作的演化博弈仿真分析
        4.3.2 惩罚机制下的演化博弈仿真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5.1 提高合作收益
    5.2 降低合作成本
    5.3 防控违约风险
    5.4 建立互信机制,提升合作意愿
    5.5 提升政府激励力度,构建长效合作机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Matlab计算函数
致谢

(6)商业信用资金共享效应及其对供应链金融系统动态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供应链金融
        2.1.2 应收账款融资
        2.1.3 反向保理
        2.1.4 延期支付
        2.1.5 商业信用
    2.2 文献综述
        2.2.1 供应链金融价值研究
        2.2.2 商业信用研究
        2.2.3 运营管理优化研究
        2.2.4 反向保理研究
    2.3 研究述评
        2.3.1 核心企业占用商业信用机理研究
        2.3.2 信用期限决策机理研究
        2.3.3 商业信用与供应链金融整合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系统论
        3.1.1 系统的要素
        3.1.2 系统的连接与结构
        3.1.3 系统目标
        3.1.4 系统问题杠杆解
    3.2 社会系统动力学
        3.2.1 系统动力学
        3.2.2 社会系统动力学
    3.3 供应链金融系统动态特性
        3.3.1 供应链金融动态复杂系统
        3.3.2 供应链金融动态复杂系统特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供应链企业间商业信用资金共享效应
    4.1 模型构建
        4.1.1 问题描述和模型假设
        4.1.2 事件时间顺序
        4.1.3 供应链企业间商业信用财务成本模型
    4.2 模型分析
        4.2.1 供应链企业间商业信用财务成本
        4.2.2 供应链企业间商业信用营运决策
        4.2.3供应链企业间商业信用资金共享效应实现条件
    4.3 模型讨论
        4.3.1 收款成本对供应链企业间资金共享效应的影响
        4.3.2 供应链金融对企业间资金共享效应的影响
        4.3.3 供应链金融对企业间商业信用期限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供应链企业间商业信用资金共享效应实证
    5.1 研究假设
        5.1.1 使用商业信用动机及绩效
        5.1.2 提供商业信用影响因素
        5.1.3 收款成本对商业信用的影响
        5.1.4 商业信用中介效应
    5.2 研究设计
        5.2.1 模型设计
        5.2.2 变量选择与测量
        5.2.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回归分析
        5.3.3 内生性检验与稳健性检验
    5.4 实证结果讨论
        5.4.1 供应链企业间商业信用资金共享效应
        5.4.2 降低收款成本促进企业间资金共享效应
        5.4.3 供应链金融促进企业间运营资金共享效应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商业信用资金共享效应对供应链金融收益的影响
    6.1 供应链金融收益模型构建
        6.1.1 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6.1.2 事件时间顺序
    6.2 供应链金融收益分析
        6.2.1 财务角度的供应链金融收益分析
        6.2.2 运营角度的供应链金融收益分析
        6.2.3 供应链金融收益分配权衡
    6.3 信用期限对供应链金融收益影响数值分析
        6.3.1 信用期限对供应商收益的影响
        6.3.2 信用期限对核心企业收益的影响
        6.3.3 信用期限对供应链整体收益的影响
    6.4 模型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商业信用资金共享效应对供应链金融系统动态影响
    7.1 模型构建
        7.1.1 供应链金融内在价值
        7.1.2 供应链金融市场运行
        7.1.3 内在价值和市场运行协同模型
    7.2 模型检验
    7.3 模型分析
    7.4 仿真结果
    7.5 模型讨论
        7.5.1 延长商业信用期限对供应链金融价值动态影响
        7.5.2 延长商业信用期限对供应链金融市场表现动态影响
        7.5.3 系统动态视角下的信用期限决策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供应链金融促进商业信用资金共享效应
        8.1.2 商业信用期限是供应链共创价值分配的关键因素
        8.1.3 商业信用期限在供应链金融系统发展中起杠杆作用
    8.2 理论贡献
    8.3 管理启示
        8.3.1 推进商业信用制度创新
        8.3.2 提供供应链金融发展制度支持
        8.3.3 将供应链金融主导地位让给企业
        8.3.4 保护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积极性
    8.4 局限与展望
        8.4.1 局限
        8.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商业信用资金共享效应模型相关证明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模式评价与仿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对象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研究对象
    1.2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标
        1.2.1 问题提出
        1.2.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交易成本理论
        2.1.2 委托代理理论
    2.2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2.2.1 供应链的内涵
        2.2.2 供应链管理
    2.3 乳制品供应链与分销商
        2.3.1 乳制品供应链
        2.3.2 乳制品分销渠道
        2.3.3 乳制品分销商
    2.4 供应链金融内涵与应用
        2.4.1 供应链金融的内涵
        2.4.2 供应链金融产品
        2.4.3 供应链金融行业应用
    2.5 量表开发与结构方程模型应用
        2.5.1 量表开发
        2.5.2 结构方程模型应用
    2.6 系统动力学的发展与应用
        2.6.1 系统动力学的发展
        2.6.2 系统动力学供应链管理应用
        2.6.3 系统动力学供应链融资应用
        2.6.4 系统动力学仿真优化应用
    2.7 研究评述
3 乳制品分销商供应链融资模式的选择
    3.1 乳制品分销商的资金缺口
        3.1.1 乳制品分销商资金缺口的产生
        3.1.2 乳制品分销商资金缺口引发的契机
    3.2 资金约束下的乳制品分销商运营SD仿真
        3.2.1 飞鹤乳制品分销商A公司
        3.2.2 建模目的和系统边界
        3.2.3 建模的现实背景
        3.2.4 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3.2.5 存量流量模型
        3.2.6 枝向量行列式反馈环
        3.2.7 参数设置与模型仿真
    3.3 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比较与选择
        3.3.1 供应链金融产品特征分析
        3.3.2 供应链融资模式的选择
    3.4 本章小结
4 乳制品分销商供应链融资模式SEM评价
    4.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4.1.1 理论模型构建
        4.1.2 研究假设汇总
    4.2 量表开发
        4.2.1 编制初始量表
        4.2.2 数据检验
        4.2.3 探索性因子分析
        4.2.4 正式量表信度检验
        4.2.5 验证性因子分析
    4.3 理论模型检验
        4.3.1 路径系数分析
        4.3.2 适配度检验
        4.3.3 直接效应检验
        4.3.4 标准化总效应分析
    4.4 多群组分析
        4.4.1 多群组路径系数比较
        4.4.2 多群组路径差异显着性
        4.4.3 调节效应检验
    4.5 本章小结
5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SD模型
    5.1 保理池融资系统分析
        5.1.1 保理池融资的性质
        5.1.2 保理池融资流程
        5.1.3 建模目的和系统边界
        5.1.4 建模的现实背景
    5.2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SD建模
        5.2.1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流位流率体系
        5.2.2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5.2.3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存量流量模型
    5.3 枝向量行列式反馈环
        5.3.1 枝向量反馈环计算
        5.3.2 枝向量反馈环分析
    5.4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模型测试
        5.4.1 系统边界测试
        5.4.2 心智模型测试
        5.4.3 极端情况测试
        5.4.4 敏感性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多参数仿真优化
    6.1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能力仿真优化
        6.1.1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能力单参数优化
        6.1.2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能力多参数优化
        6.1.3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能力优化政策
    6.2 乳制品分销商还款能力仿真优化
        6.2.1 乳制品分销商还款能力单参数优化
        6.2.2 还款能力多参数优化与“挤占效应”
        6.2.3 乳制品分销商还款能力优化政策
    6.3 多参数优化“挤占效应”的分析与应用
        6.3.1 还款能力优化“挤占效应”参数确定
        6.3.2 还款能力优化“挤占效应”产生原因
        6.3.3 “挤占效应”在其他优化目标的应用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A 飞鹤分销商 A 公司 2018 年一段奶粉销售数据
附录 B 飞鹤分销商 A 公司零售商销售费率
附录 C 乳制品分销商供应链融资模式评价调查问卷(预测试)
附录 D 乳制品分销商供应链融资模式评价调查问卷(正式版)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江西省区域绿色竞争力提升政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
2、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绿色竞争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1.1 绿色竞争力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1.2 绿色竞争力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2 系统动力学的应用现状
        2.2.1 系统动力学在绿色经济中的应用现状
        2.2.2 系统动力学在竞争力中的应用现状
    2.3 文献述评
3、区域绿色竞争力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3.1 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3.2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理论与特点
    3.3 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概念分析
    3.4 建模的前提与假设
    3.5 区域绿色竞争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3.5.1 人口子系统
        3.5.2 科技子系统
        3.5.3 经济子系统
        3.5.4 生态子系统
    3.6 区域绿色竞争力模型的主要参数、方程及SD流图
        3.6.1 区域绿色竞争力模型的主要参数及方程
        3.6.2 区域绿色竞争力模型的系统动力学流图
4、区域绿色竞争力模型的政策仿真
    4.1 区域绿色竞争力模型的检验
        4.1.1 直观检验
        4.1.2 历史拟合优度检验
    4.2 区域绿色竞争力模型的仿真模拟分析
        4.2.1 基础模拟分析
        4.2.2 政策方案的设计
        4.2.3 政策结论
5、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9)基于政府规制的绿色供应链动态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政府环境规制的研究现状
        1.2.2 政府环境规制下企业绿色行为相关研究
        1.2.3 政府环境规制下供应链管理相关研究
        1.2.4 政府行为与供应链合作契约设计相关研究
        1.2.5 现有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概念剖析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剖析
        2.1.1 供应链绿色决策
        2.1.2 绿色产品及其绿色度
    2.2 理论基础
        2.2.1 博弈论介绍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系统动力学
第3章 政府采购中针对制造商绿色决策的激励机制设计
    3.1 问题描述与假设
        3.1.1 问题描述
        3.1.2 基本假设
    3.2 一次性转移支付契约
    3.3 收益共享契约
        3.3.1 基于固定比例的收益共享契约
        3.3.2 基于弹性比例的收益共享契约
    3.4 基于纳什协商模型的协调契约设计
        3.4.1 对称信息下的最优激励机制设计
        3.4.2 基于纳什协商模型的非线性协调契约设计
    3.5 数值分析
        3.5.1 基于固定比例的收益共享契约中α与双方收益的关系
        3.5.2 基于弹性比例的收益共享契约中(?)与双方收益的关系
        3.5.3 收益共享契约的比较
    3.6 案例分析
        3.6.1 案例背景
        3.6.2 基于弹性比例收益共享契约下的实施结果
        3.6.3 基于纳什协商模型的非线性协调契约设计下的实施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补贴形式下供应链绿色决策长期动态优化研究
    4.1 问题描述与假设
        4.1.1 问题描述
        4.1.2 基本假设
    4.2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4.2.1 无政府干预下的微分博弈(NG)
        4.2.2 政府一次性补贴下的微分博弈(LG)
        4.2.3 政府单位补贴下的微分博弈(UG)
        4.2.4 模型比较
    4.3 数值分析
        4.3.1 政府补贴分析
        4.3.2 灵敏度分析
    4.4 案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补贴形式下供应链绿色决策长期动态协调研究
    5.1 问题描述与假设
        5.1.1 问题描述
        5.1.2 基本假设
    5.2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5.2.1 无政府干预下制造商分担成本的微分博弈(NGS)
        5.2.2 政府一次性补贴下制造商分担成本的微分博弈(LGS)
        5.2.3 政府单位补贴下制造商分担成本的微分博弈(UGS)
        5.2.4 三种情况比较
    5.3 数值分析
    5.4 案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奖惩机制下政府监管与供应链绿色决策演化博弈
    6.1 模型描述及构建
        6.1.1 模型简述
        6.1.2 模型假设及符号说明
        6.1.3 模型构建
    6.2 模型求解与分析
        6.2.1 供应商单方决策的演化博弈分析
        6.2.2 制造商单方决策的演化博弈分析
        6.2.3 政府单方决策的演化博弈分析
        6.2.4 供应商、制造商及政府三方决策的ESS分析
    6.3 案例分析
        6.3.1 SD模型构建
        6.3.2 平衡点的稳定性分析
        6.3.3 灵敏度分析
        6.3.4 案例总结及政策建议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第3章的相关证明和计算过程
    附录B 第4章的相关证明和计算过程
    附录C 第5章的相关证明和计算过程
    附录D 第6章的相关证明和计算过程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路线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线上供应链金融概述
        2.1.1 线上供应链金融基本内涵
        2.1.2 线上供应链金融主要优势
        2.1.3 线上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
    2.2 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基本理论
        2.2.1 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概念
        2.2.2 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来源
        2.2.3 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特征
    2.3 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基础
        2.3.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3.2 系统动力学建模仿真步骤
        2.3.3 系统动力学方法在风险管理中的主要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3.1 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3.1.1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3.1.2 法律政策环境因素
        3.1.3 行业发展阶段因素
        3.1.4 行业竞争强度因素
    3.2 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内部环境影响因素
        3.2.1 各参与主体内部存在的信用风险
        3.2.2 各参与企业之间存在的信用风险
        3.2.3 融资项下资产状况存在的信用风险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系统动力学仿真建模
    4.1 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建模目的
    4.2 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仿真模型建立
        4.2.1 指标的选取原则
        4.2.2 建立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4.2.3 确定模型边界变量
        4.2.4 构建仿真模型
    4.3 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SD模型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SD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实证研究
    5.1 案例概况
    5.2 信用风险影响因素权重的确定
    5.3 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系统仿真研究
        5.3.1 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系统仿真概述
        5.3.2 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信用风险仿真分析
        5.3.3 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控制策略敏感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合作竞争仿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研究[D]. 倪超.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2]基于供应链的煤炭港口合作模式和调度优化研究[D]. 袁继革. 燕山大学, 2021(01)
  • [3]基于演化博弈的VMI合作机制研究[D]. 马乔丹.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7)
  • [4]基于Multi-Agent System的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链管理仿真研究[D]. 俞祺洋.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5]基于演化博弈的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合作机制研究[D]. 张震芳.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6]商业信用资金共享效应及其对供应链金融系统动态影响研究[D]. 吴争程. 华侨大学, 2020(01)
  • [7]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模式评价与仿真优化[D]. 丁昭涵.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8]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江西省区域绿色竞争力提升政策设计研究[D]. 邵猷根.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9]基于政府规制的绿色供应链动态决策研究[D]. 许佳阳.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10]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周倩. 重庆工商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合作竞争仿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