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镀论文_李自飞,王胜民,李继锋,赵晓军,张国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机械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械,镀层,形貌,合金,镀锌,耐腐蚀性,超声波。

机械镀论文文献综述

李自飞,王胜民,李继锋,赵晓军,张国亮[1](2018)在《机械镀Zn-Cu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防腐-装饰双重效果,采用机械镀的方法首先在钢铁基体表面沉积锌层,然后在锌层表面沉积铜层,最终在钢铁基体表面获得了Zn-Cu复合镀层。采用划线划格法检测分析了镀层的结合强度,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了镀层的组织结构,采用能谱仪(EDS)分析了镀层截面的化学成分及分布。结果表明,机械镀Zn-Cu复合镀层表面平整、光滑,镀层覆盖完整;镀层和基体结合牢固,划线划格时镀层无翘起或脱落现象,镀层内部无分层脱落现象。复合镀层由外层的铜层和内层的锌层组成,外层铜层由片状铜粉层迭构成,内层锌层由锌粉颗粒堆积而成。外层铜层和内层锌层之间存在明显的界线,无合金过渡层存在,两者之间为机械结合;内层锌层和基体之间存在明显的界线,无合金过渡层存在,两者之间为机械结合。(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8年08期)

赵宗祥,李健[2](2018)在《湿法超声波机械镀Zn、Zn-5%Al及Al层的形貌与耐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湿法超声波机械镀设备制备了Zn、Zn-5%Al及Al层。采用多功能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断面形貌,采用测厚仪测量了镀层的厚度,并采用中性盐雾试验测试了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Zn层及Zn-5%Al层表面均匀平整,Al层表面呈现微观不平整;铝粉的添加使镀层的耐蚀性增强,但厚度降低。(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环保》期刊2018年03期)

刘琳丽,季雨停,杜明明,夏汝岩,许晚君[3](2018)在《机械镀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镀具有无污染、低投入,能改善钢铁制品耐腐蚀性的特点。说明钢铁工件表面机械镀处理技术、机械镀工艺、镀层种类及结构,且厚度可以根据防腐要求进行调整。本文研究了机械镀镀层特性,并对其性能进行比较,论述了机械镀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以及机械镀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8年03期)

李自飞,王胜民,李继锋,赵晓军,张国亮[4](2017)在《铜粉粒径对机械镀Cu-Zn镀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更好的防护+装饰双重效果,采用不同粒径(200,400,800,1 000,1 200目)的铜金粉,利用机械镀技术在钢铁基体表面制备了铜-锌复合镀层。采用称重法分析了镀层的致密度,采用贴滤纸法检验了镀层孔隙率,采用划线划格法分析了镀层的结合强度,采用全浸腐蚀法及电化学极化法分析了镀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粒径铜金粉制备的镀层均覆盖完整,随铜粉粒径减小,复合镀层孔隙分布减少;随着铜粉粒径的减小,镀层的致密度逐渐增加,当铜粉粒径为1 000目时,Cu-Zn镀层的致密度已大于金属锌的密度;随着铜粉粒径的减小,镀层的结合强度增加,当铜粉粒径为200目时镀层的结合强度较差,而铜粉粒径小于400目时镀层的结合强度明显提高;随着铜粉粒径的减小,镀层的全浸腐蚀速率逐渐减小,耐腐蚀性增强。(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7年09期)

牛宗伟,夏汝岩,丁兆勇,王宏甲,赵庆志[5](2017)在《数控超声机械镀设备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了数控超声机械镀设备,包括数控平台和超声装置,结合插补算法,提出了一种新型机械镀工艺,解释了设备独特的设计原理和全新的设计方法。利用开发的设备进行超声机械镀试验,镀层厚度用测厚仪测量,镀层和基体的结合强度利用划痕法测试。结果表明,数控超声机械镀设备运行状态稳定且良好,操作简易方便。通过改变数控机床运行速度与运动轨迹,调节超声波发生器的频率与功率,可以改变工件表面镀层质量及厚度。镀层表面光亮、平滑且结合强度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精饰》期刊2017年09期)

夏汝岩,牛宗伟,王宏甲,张兴武,丁兆勇[6](2017)在《超声机械镀铜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超声机械镀实验装置制备了性能良好的铜镀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分析铜镀层的外观、结合强度、表面形貌及化学组成,并对镀铜层抗腐蚀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超声机械铜镀层色泽均匀且致密,与基体结合强度良好,耐腐蚀性提高。(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精饰》期刊2017年05期)

王胜民,赵晓军,何明奕[7](2017)在《机械镀技术的现状及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30多年来,机械镀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相比于传统的电镀、热浸镀、热喷涂等技术,机械镀的工艺原理尚不成熟、工艺控制尚不精确、镀种较为单一、应用推广较为缓慢。鉴于此,从机械镀定义、工艺流程、镀层特征、工艺设备、成层过程金属粉末的吸附沉积、镀层组织结构、镀层的结合机制、镀层的致密化、机械镀的应用等方面全面评述了目前机械镀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并指出了机械镀锌与其他金属机械镀和粉末成型技术嫁接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今后机械镀机理研究的关键问题,以期促进机械镀技术及相关工艺的快速、良性发展。(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7年05期)

刘华伟[8](2016)在《机械镀渗锌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扩散粉末渗锌是通过热处理的方式,将活性锌原子渗入铁基体中,从而形成锌-铁合金渗层的一种表面处理方式。粉末渗锌工艺因其渗层均匀性好、耐蚀性高以及结合强度好等优势,大量的应用于轨道交通、油气输送、海洋工业等环境中。但是传统热渗锌工艺固有的成品率低、生产效率低等缺陷严重制约了其本身的发展。本文基于前人提出的镀后扩散渗锌技术,通过少锡盐沉积工艺进行机械镀锌,在基体表面预镀一层机械镀锌层,之后通过热处理的方式,在基体表面形成一层锌-铁合金渗层。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确定机械镀渗锌工艺流程,及相关工艺参数,包括封闭介质、助渗剂、加热温度以及保温时间等。(2)镀渗层组织结构的研究,通过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镀渗层的组织结构,通过EDS分析镀渗层中的元素分布,通过XRD分析镀渗层的物相组成,研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等参数对镀渗层组织的影响,镀层中锡元素的分布,并分析镀渗层的形成过程。(3)通过划格试验检测镀渗层的结合强度,通过电化学极化试验、交流阻抗试验以及全浸试验研究镀渗层的耐蚀性能。研究结果发现:(1)机械镀渗锌工艺中,使用磷矿粉作为封闭介质时,热处理效果更好,在封闭介质中加入2Wt%硼酸能够有效抑制氧化。热处理温度在450℃C-500℃C的范围内,加热时间在4h左右时能够获得较好的热渗效果。(2)镀渗层厚度分布均匀,镀渗层组织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栅状形态的δk相层和密实形态的δp相层,这两个相层组成了δ相层,之后是包含了r1相和r2相的r相层。镀渗层组织的XRD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镀渗层表面的物相成分为主要FeZn6.67、 FeZn8.87以及FeZn10.98,与传统粉末渗锌层类似。(3)通过划格试验发现,机械镀渗锌层合金层的结合强度优秀,但合金层上的纯锌层结合强度较差。极化曲线及阻抗曲线显示机械镀渗锌层耐腐蚀性能优异,与真空渗锌层相当。全浸试验发现镀渗层表面在3.5Wt%NaCl溶液中表面会产生一层腐蚀产物与表面紧密结合,能够抑制腐蚀的继续进行。(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李继锋[9](2016)在《机械镀Cu-Zn合金工艺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镀技术能在钢铁件表面镀覆其他金属,这样可以使得钢铁件表面具备其他金属性能。目前钢铁件以机械镀单一金属为主,如机械镀Zn,而在机械镀合金层研究中,仅将不同单一金属粉混合使用,镀层内部性能差别较大。此外,沉积促进剂组成和制备工艺参数尚未有定量化研究,使得机械镀性能不能完全发挥,阻碍了该项技术在表面工程领域的应用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次直接采用特性均一的Cu-Zn合金粉制备机械镀层,并进行相关参数定量化研究,旨在为机械镀合金工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由于无法直接使用机械镀Zn沉积促进剂,在总结钢铁件机械镀Zn经验的基础上结合Cu-Zn合金的材料特性,采用正交试验法复配优化得到沉积促进剂组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钢铁件表面合金镀层的质量。在成功制备机械镀Cu-Zn合金镀层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变量实验方法,研究弱酸环境下机械镀用合金微粉成分、粒径和镀覆工艺参数的改变对镀层外观、镀层孔隙率、镀层密度、镀层显微硬度、镀层结合强度以及镀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完成后,借助SEM和EDS,分析了镀层中的物相组成,观察了镀层的微观组织形貌。此外,还对镀层内外结合力和形层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经过正交实验后获得的最优沉积促进剂组成为:15%的聚乙二醇400,6%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0.5%的膨润土,0.8%的硅藻土,7%的磷酸二氢铵,1.5%的葡萄糖酸钠,40%的亚锡盐,此时制备的合金镀层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2、合金粉的成分主要影响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随着合金粉末中Cu元素含量的提高,表面显微硬度会下降,而耐腐蚀性会提高。合金粉的粒径主要影响镀层的结合强度和耐腐蚀性,1200目合金粉制备的镀层结合强度和耐腐蚀性最佳。3、玻璃珠介质比例为3:1:1,玻璃珠装填量为1.4倍时可以获得更佳的镀层结合强度,镀桶线速度50r/min和60r/min时结合强度为1级,强化时间为15min的合金镀层表面均整,显微硬度为38.48 HVo.2。4、镀层内部存在的机械啮合,提高了镀层的结合强度,成分变化情况与镀覆工艺顺序相一致。镀层内部结合力由机械结合力、范德华力和化学键合力共同构成。镀层形成过程未发生原子结构层面的重组,属于无结晶形层过程。(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李继锋,裴和中,王胜民,赵晓军[10](2016)在《机械镀Cu-Zn合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沉积促进剂制备了耐蚀性优良的机械镀Cu-Zn合金。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镀覆工艺参数,并通过分析镀层的外观、结合强度及形貌对其耐蚀机制进行了探讨。机械镀Cu-Zn合金的优化参数为:铜锌质量比2∶1,镀液pH值1.0,沉积促进剂10mL/L。(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环保》期刊2016年02期)

机械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湿法超声波机械镀设备制备了Zn、Zn-5%Al及Al层。采用多功能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断面形貌,采用测厚仪测量了镀层的厚度,并采用中性盐雾试验测试了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Zn层及Zn-5%Al层表面均匀平整,Al层表面呈现微观不平整;铝粉的添加使镀层的耐蚀性增强,但厚度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械镀论文参考文献

[1].李自飞,王胜民,李继锋,赵晓军,张国亮.机械镀Zn-Cu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J].金属热处理.2018

[2].赵宗祥,李健.湿法超声波机械镀Zn、Zn-5%Al及Al层的形貌与耐蚀性研究[J].电镀与环保.2018

[3].刘琳丽,季雨停,杜明明,夏汝岩,许晚君.机械镀的研究现状[J].南方农机.2018

[4].李自飞,王胜民,李继锋,赵晓军,张国亮.铜粉粒径对机械镀Cu-Zn镀层性能的影响[J].材料保护.2017

[5].牛宗伟,夏汝岩,丁兆勇,王宏甲,赵庆志.数控超声机械镀设备的开发[J].电镀与精饰.2017

[6].夏汝岩,牛宗伟,王宏甲,张兴武,丁兆勇.超声机械镀铜的性能研究[J].电镀与精饰.2017

[7].王胜民,赵晓军,何明奕.机械镀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材料导报.2017

[8].刘华伟.机械镀渗锌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

[9].李继锋.机械镀Cu-Zn合金工艺及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

[10].李继锋,裴和中,王胜民,赵晓军.机械镀Cu-Zn合金的研究[J].电镀与环保.2016

论文知识图

纳米多层薄膜的厚度和调制周期Fig2-...机械镀纯Zn镀层机械镀Zn-2 %RE-Al复合镀层在3...常规机械镀锌样品表面SEM形貌图机械镀镀层断口SE材照片机械镀镉与机械镀锌试样的...

标签:;  ;  ;  ;  ;  ;  ;  

机械镀论文_李自飞,王胜民,李继锋,赵晓军,张国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