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一体化

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一体化

李敏[1]2009年在《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创价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炭流通环节发展滞后、煤炭消费客户的真实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是困扰我国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难题。本文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指出:完整的煤炭供应链涉及从煤炭出坑口到煤炭入炉口燃烧所经历的所有中间环节。煤炭供应链管理可描述为以煤炭消费客户为中心,煤炭供应链管理者致力于煤炭生产与煤炭消费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系统集成煤炭价值链上的相关活动,把煤炭产品转化为包括标准化产品和服务在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追求客户满意度,在为煤炭客户创造匹配性、一致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高附加值的同时,实现共赢。煤炭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包括以下四层含义,一是煤炭供应链管理实现了从产品向服务的转化,二是为消费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是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叁是煤炭供应链管理是基于分工专业化的系统集成活动,四是煤炭供应链节点企业以消费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共创价值、实现共赢。煤炭供应链具有明显的系统特性,煤炭供应链管理者为煤炭消费客户提供的包括标准化产品和专业化服务在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创价过程,所有的创价环节共同组成了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根据煤炭供应链管理的特点,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由八大系统共同完成。这八大系统是:网络系统、客户开发与管理系统、配煤加工系统、采购与物流系统、资金流管理系统、信息系统、风险管控系统、绩效评估系统。接下来,作者对八大系统逐一进行了详细研究。最后,本文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完成了对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实践验证,并提出未来的实践方向。本文预期创新点在于五个方面:一是对煤炭供应链概念、煤炭供应链管理概念和核心理念的创新;二是从系统创价的角度对煤炭供应链进行研究;叁是构建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喇叭”创价模型;四是构建煤炭供应链客户开发与管理系统创价的“销售漏斗模型”;五是提出供应链网络由社会网、物链网和信息网叁层网组成的观点;六是提出通过煤炭供应链管理对煤种、运输、库存、供应商、消费客户、信息、资金等煤炭资源实施战略性优化配置的大配煤理念。

郭玉华[2]2011年在《中国铁路货运营销理论与发展》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彼此间竞争性格局逐步形成,交通运输市场不断发育与完善。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应用科学,得到了各类运输企业的高度关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运输企业纷纷通过制定营销战略、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骨干,近二十年来,在向市场迈进和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初步建立了自身的营销工作体系。但由于受运能紧张状况和政企分开改革的制约,我国铁路运输市场营销,特别是铁路货运市场营销工作还存在着货运经营性取向不突出、市场分析工作薄弱、运输产品体系不完善、货运计划与市场衔接不紧密、对市场需求变化反应不灵活、货运营销战略不清晰、策略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与当前及今后铁路企业分开改革、客货分线运输、运能逐步释放、铁路货运逐步由内部生产型向外部营销型转变的自身重大形势和货运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物流化的外在形势极不相称,将严重制约铁路货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目前尚缺乏针对铁路行业特征的铁路货运营销理论体系的系统深入研究。因此,结合铁路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开展铁路货运营销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以提高铁路货运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对铁路货运营销理论和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深入探索。论文主要研究结论与创新点有:(1)系统构建了铁路货运营销的基本理论架构,阐述了铁路货运营销的概念和特征,从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两个角度分析了铁路货运营销体系的形成机理,从活动、资源和功能等方面阐释了铁路货运营销体系的构成要素,根据铁路货运行业生产与消费不能分离等特征重构了客户关系管理、运输产品、运输组织、运输服务、分销与促销等营销子系统,建立了基于顾客供应链管理的铁路货运营销战略,并从目标、战略、实施、支撑等四个层面规划设计了其实施路线。(2)分析了我国铁路货运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目标、内容和流程,制定了铁路货运市场调查与预测方案和相关工作机制,运用动态灰色预测法、Holt-Winters指数平滑法对我国铁路货运量进行了中长期和短期预测分析。从货物品类、组织形式、服务水平、时效性要求和区域性差别等方面建立了基于整体产品理念的典型铁路货运产品谱,构造了以O-D对类型与货物类型为特征的二维货运产品体系,探讨了质量功能展开法在铁路货运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3)提出了基于中国铁路货运客户结构特征的大客户战略和客户忠诚度建设战略,运用客户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铁路大客户生命周期及其价值,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了基于客户生命周期的潜在型大客户发展和保持模型,并进行了实例测算。(4)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理论,在分析国外铁路货运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建立了铁路货运业务流程再造模型,系统分析与诊断了铁路货运业务流程状况,从需求受理、资源配置、电子商务和客户服务中心等方面提出了铁路货运业务流程优化的相关策略。(5)系统阐述了铁路货运营销体系下的运输组织优化策略的目标领域、基本途径和支撑要素,深入分析了面向生产的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和面向服务的运输便捷化、服务物流化运输组织优化途径;提出了通过固定设施布局优化、移动设备运用集约化和车流径路优化提高铁路货运生产集约化程度的策略,建立了基于机会成本的铁路货运径路优化模型,为运力紧张时车流调整和运力宽松时车流回归提供了理论支撑;提出了适应“树”形网络的重量速度密度并举、货流车流对接、高效率和高协调性的装卸作业和良好的路企路港协作的铁路重载集疏运一体化运输组织模式,建立了我国多层重载运输管理体系。

王瑾[3]2007年在《基于建设供应链的建筑企业市场营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入世后过渡期的日益临近,中国的建筑市场将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世界贸易组织其他成员国也会对中国建筑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外着名建筑企业包括一些设计咨询公司加快进入中国市场步伐,中国建筑企业也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开放的国际建筑市场和高速发展的国内建筑市场为我国的建筑企业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建筑企业必须加快提高自身的市场营销能力,而一个企业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具备市场竞争的所有资源,因此我国建筑企业逐渐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联合的重要性,在发展自主核心能力的同时利用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以集群作战的方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市场竞争由企业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可以说供应链管理适应企业发展和管理创新的需求,彻底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将市场营销管理的中心将从以往注重业务的量的增长转向注重质量的管理,营销目标将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转向开拓业务、提高客户忠诚度。本文将建设供应链概念引入建筑企业市场营销,建立基于建设供应链的市场营销框架,并对其实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1.结合建筑企业的特点,从两个层面界定了建设供应链的内涵,分析了建设供应链所具有的特征,进而构建了建设供应链的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供应链理论对市场营销管理的影响,结合当前市场营销的前沿理论,针对建筑业市场营销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建立了以关系、成本、服务、品牌为四要素的建筑企业市场营销模式。2.对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市场分析到市场定位,从市场部署到营销策略,以形成基于供应链的建筑企业市场营销体系,并结合已建立的市场营销模式详细分析了建筑企业市场营销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供应链的市场营销资源整合模型,分析了建筑企业在关系资源、人力资源及信息资源的整合方法和策略,从而为市场营销供应链的实施提供支持。3.基于供应链的市场营销的成效已不仅仅关注财务绩效,客户满意、合作关系等非财务绩效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在分析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缺陷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供应链的市场营销绩效评价模型,并形成叁个层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就具体的量化方法进行详细研究。4.对我国建筑企业的领军企业——中建总公司进行了案例分析,以印证论文的研究内容。经过研究不难发现,中建总公司的成功关键在于其善于站在供应链的角度进行市场运作,将供应链横纵联合、资源集成的理念运用于市场经营,从而造就了今天的中建总公司。由此可见,这种全方位合作的重要性变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突出,从而在更高层次上使竞争与合作密不可分,有利于形成我国建筑企业良性的竞合格局,从而,提高我国建筑企业整体竞争力,使我国建筑企业从容面对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

李永卓[4]2011年在《我国电力市场化进程中供应链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以“厂网分开”为重要标志的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行业的原料采购、发电、输配电、售电等环节将逐步分离,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环节。通过对电力供应链中各关键环节的研究,以及对电力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特征和变化的分析,可以使各节点企业更好地运用供应链管理工具、解决矛盾、优化资源配置,更好的满足客户要求、增进社会福利。我国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电力自然垄断属性,有利于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及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但目前电力市场体系仍存在竞争机制仅存在于发电侧、电价机制无法适应市场化要求等诸多问题。在分析我国煤炭资源分布、资源赋存条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必须加快煤电一体化的进程并促进电力供应链朝着价值网模式发展。我国电力市场化条件下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发电端管理与供电端管理两大部分。在提高整个行业供应链效率上,我们强调建立电力系统信息平台的重要性,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优化电力发电侧管理、优化电力输配管理、优化售电侧管理和实现综合智能管理。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包含6大二级指标共15个叁级指标的电力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其对进一步优化电力供应链效率具有指导意义。对电力供应链发电环节运作管理的研究发现,基于我国特殊的煤电关系,现实条件下我国电厂原煤采购管理优化思路必须从分工体系、业务流程、采购控制叁个角度切入;而电厂本身的运用优化则应该强调对可靠性管理、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检修管理、节能管理五个层面的分析。电力供应链供电环节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有叁部分:电网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电网公司市场管理;电力调度中心的运作管理。电网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是实现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必要管理方法。电力市场的管理主要包括电力市场调查与预测、目标电力市场的选择与细分、竞价策略与负荷预测、电力销售策略等。电力调度系统管理是供电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龙江[5]2004年在《基于竞争优势的物流成长》文中提出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以及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同步发展,成为推动物流业在全球发展的源动力,“联系与流动”也正成为当今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的重要内容——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的主题即为“促进联系”,报告强调,“跨国公司的分布日益广泛、流动性日益加强”,“各种因素和职能越来越自由的流动”以及“日益增强的竞争”使跨国公司“更加依靠与外部伙伴(供方、买方、甚至是竞争者)的联系”。近年来,物流正逐渐成为新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产业成长与结构调整中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增长点。 竞争优势与物流成长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一表现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研究如何增强竞争优势时都将物流战略作为其战略选择之一;其二表现为,物流业作为一个产业(综合性服务产业和物质生产部门),其自身成长需要具有竞争优势,其兴盛繁荣也离不开竞争力的增强。物流成长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渠道,竞争优势是物流成长的动力所在。在波特竞争优势分析的战略工具——价值链所包含的五项基础活动中,有两项是与物流有关的活动(即进货物流与出货物流),由此可见,物流与竞争优势之间具有极其重要的内生关系。基于此,本论文选择了两个领域的结合点所存在的问题空白作为研究展开与深化的切入点,即把物流成长与企业和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相结合,尝试对物流业的竞争优势领域进行系统研究,以探索物流业在竞争中成长,在成长中竞争的内在规律与机制。 本论文构建了一个基于竞争优势的“物流成长”系统框架,以研究在物流成长过程中如何增强与创造竞争优势以及如何使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得以可持续成长的相关理论问题。在这个框架中,物流成长是核心,竞争优势是成长的最终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重点从叁个角度予以剖析:其一,企业物流、物流企业与物流产业成长变迁过程中的竞争优势分析;物流产业形成后,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变迁(物流联盟)过程中的竞争优势分析;其叁,在物流成长过程中,通过创新推动物流可持续成长变迁的竞争优势分析。 在物流成长的系统框架中,首先对“物流成长”的概念与范围进行了界定,以确定后续研究的基调,并从概念成长、阶段成长以及技术成长叁方面的维度对物流成长进行了理论综述。其次,通过考察物流成长的内部路径与外部路径以探索物流成长的内在机制,提出其路径成长轨迹遵循着“聚变—裂变—聚变”的变迁过程。不论是在物流成长的聚变阶段还是在其裂变阶段,都体现出增强与创造竞争优势的需求,特别反映在对降低物流成本的追求以及差异化服务的提供方面。然后,论文从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联盟优势和创新优势叁个方面对“物流成长”框架进行了展开研究,其中,“联盟优势”是对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从产业内向产业外的延伸与拓展,而“创新优势”则是对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从传统向现代、从静态向动态的延伸与拓展,叁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随着物流成长路径从物流产业内部(企业物流的“聚变”直至物流企业的“裂变”)走向物流产业外部(物流联盟直至动态物流联盟),随着物流成长创新程度和创新能力的从低到高增强,带来的是一个竞争优势不断得到获取、创造以及持续的动态成长过程。对于物流成长的联盟而言,其优势创造重点体现在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共生经济效应以及速度经济效应的实现上;对于物流成长的创新而言,思维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则是造就物流成长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与保证。 本论文在竞争优势理论的框架内研究物流成长及其与竞争优势构建之间的内在和外在联系,以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分析企业如何适应组织变革的要求,按照物流成长的要求协调和处理复杂的物流和信息流,使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创造得以顺利实现,并探讨物流成长过程中物流理念、物流管理、物流服务以及物流制度的变迁对物流成长的作用,从促进联系的角度分析物流成长的竞争状况,并对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创造战略提出建议。论文共分七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对国、内外有关物流成长以及物流与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相关理论成果进行分析与综述,确定论文的结构框架与研究内容,并指出研究成果中的创新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提出了物流成长的理论框架。首先对“成长”与“发展”这两个术语进行了对比评析,旨在阐明论文的选题为什么是“物流成长”而不是“物流发展”,并指出物流成长具有竞争性、持续性、创新性和变迁性等特点。该章以理论综述为主,一方面,在概念成长分析中将物流概念成长划分为“前成长期”、“中成长期”和“后成长期”,分析了从“Physiea一nistribution”到“Logisties”的概念成长变迁,以判断物流理念的未来成长方向。在阶段成长分析中对发达国家与中国的物流成长阶段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明确物流成长所处的阶段并能够以正确的方向为指引顺利成长。通过技术成长分析以阐明物流技术是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并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来增强竞争优势。另一方

邵志锋[6]2007年在《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一体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供应链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都是在市场日益多变、顾客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的条件下,为了更加准确有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产生的。供应链管理中包含客户关系管理,而客户关系管理作为独立的管理模式更加专业有效。本文简要介绍了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及其一体化的过程。

李长斌[7]2001年在《基于现代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传统物流企业改造》文中指出在电子商务走向低迷、企业竞争力与赢利受到极大挑战的今天,供应链管理(SCM)与客户关系管理(CRM)继Internet后,再一次成为全世界企业所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我国传统大型物资企业的影响,以及它们在实施SCM与CRM系统的发展空间;其次,本文考察了现代供应链管理思想和实现手段以及常见的CRM系统实施方案;最后,针对中国兵工物资总公司的基本情况,基于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本文提出了其物流业务的改造方案,以及CRM系统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建议。

崔诚元[8]2003年在《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一体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和网络经济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之间的竞争规则已被改写。企业不是只靠自身力量与其他的对手竞争,而是靠增强与所有在供应链上的批发商、制造商以及供应商的联盟来进行竞争,而且在消费者权力越来越加强,企业必须要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在性能、款式、质量、价格、交货期及服务等方面的要求。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是在上述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求的同时,为了使得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供应链管理把企业看成一条链中的一个成员,它通过成员之间的有效的联盟和合作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客户关系管理是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通过向企业的销售、市场和客户服务的专业人员提供全面的、个性化的客户资料,并强化跟踪服务、信息分析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协同建立和维护一系列与客户和生意伙伴之间有效的“一对一关系”,从而使企业得以提供更快捷和周到的优质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从而增加营业额;另一方面则通过信息共享和优化商业流程来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一体化是必要的过程。因为,通过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一体化,企业才能实时响应客户的需求,才实现供应链条上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一体化带来经营成本和客户满意度上明显的效果。按照德勤咨询公司的报告书,实现一体化的企业(Loyalty Networkers)与其他企业相比,享有更高的利润率和顾客满意度,而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项目中也获得更有效的成就。从供应链中的长鞭效应问题来看,实现一体化的企业可以减少他们的库存量,同时增加或者维持服务水平。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多少顾客需要多少产品。虽然服务水平和库存成本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没有变化,但通过消除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企业以同样的库存量来实现比以前更高的服务水平。<WP=3>未来,随着非线性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激烈,供应链将变成球形的。企业群体和消费者群体组成球型的供应链。虽然通过高水平的技术、灵活的系统和互相协助,消费者群体和企业群体可以互补,但两个群体之间也存在竞争的关系。过去,企业把他们的力量更集中在经济效率,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消费者群体出现的新环境下,企业既要满足经济目标,也要满足利益相关者(劳动的提供者、资源的提供者、消费者和社会等)需要的目标,特别是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强产品竞争力以外,企业还要建立与消费者群体良好的关系。因为未来的企业竞争不仅仅是产品品质和品种,更重要的还是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蒋伶俐[9]2013年在《构建中国现代煤炭物流体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主导地位根深蒂固。在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下,煤炭物流事关整个煤炭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回顾我国煤炭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仍处于传统物流的发展阶段。运营规模小、数量多、专业化程度低、信息整合能力弱、提供的服务级别低是目前中国煤炭物流的主要特征。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煤炭物流应朝着规模化、专业化、一体化和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体系来发展。本研究首先打破传统物流的界限对煤炭物流给出了全新的定义。其后,通过问卷调查法、数学模型法、图形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对煤炭物流如何实现“四化”的现代煤炭物流体系分别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本文通过Translog成本函数模型对专业物流公司的规模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得出在物流公司中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并对煤炭物流公司如何在采购、库存、配送和运输环节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给出了详细的建议。2、第叁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对第叁方物流的定义和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得出在外包形式不断普及的经济环境下,煤炭生产及消费企业应打破之前以自营为主的经营模式,实时的将物流外包到社会上专业的物流公司。同时应辩证的看待第叁方物流服务商,提出在与第叁方物流开展合作时应慎重选择。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第叁方物流供应商选择做出了实证分析。3、实施内外部资源的整合是企业在竞争日益剧烈的商业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商业模式。本文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物流一体化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内部整合与公司服务绩效是成正相关的,而外部整合与公司服务绩效没有直接的影响关系;它通常是通过对内部整合的影响间接促进公司服务绩效的提升。最后就煤炭物流企业如何在企业内外部实施整合给出了自己的见解。4、对物流信息、物流信息化和企业信息能力进行了定义,并从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业务流程信息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信息资源管理能力建设叁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煤炭物流企业的信息能力。

徐景钟[10]2017年在《C公司供应链管理变革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力成本的长升,成本优势的逐渐失去,电子制造服务行业对于加强供应链管理能力建设,提供最佳成本解决方案给客户的认识越来越强烈,但很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仍有很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目前,很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还不是很高,没有专业人员对供应链管理部门进行建设,没有借鉴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进行变革。很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程度还非常低,不能有效地对供应链中的产品流和信息流进行管控。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低下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提升竞争力,不利于企业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本文基于电子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结合供应链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变革的流程和管理,对供应链管理从供应商关系管理、需求计划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叁个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到怎样进行变革优化进行研究。探索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探讨如何对企业供应链管理进行变革和确保变革成功的保障措施,从而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全文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基于国内外供应链管理研究和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指出供应链管理变革的必要性;第二章对供应链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变革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第叁、四、五章是本文的主要部分,对C公司供应链管理从变革动因、变革方案和步骤的设计和变革成功的保障措施进行研究;第六章提出电子制造行业进行供应链管理变革势在必行,并提出在变革过程中应特别关注战略匹配和变革的逐步展开,才能确保变革的成功和长期有效。本文试着实现以下两点创新:(1)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理论和行业现状的研究,提出企业要进行供应链管理变革来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建设,从而提供最佳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给客户。(2)通过对电子制造服务行业的典型代表C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变革进行研究,为国内的电子制造服务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变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创价系统研究[D]. 李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2]. 中国铁路货运营销理论与发展[D]. 郭玉华. 中南大学. 2011

[3]. 基于建设供应链的建筑企业市场营销研究[D]. 王瑾.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4]. 我国电力市场化进程中供应链管理研究[D]. 李永卓.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5]. 基于竞争优势的物流成长[D]. 龙江.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6]. 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一体化[J]. 邵志锋. 铁路采购与物流. 2007

[7]. 基于现代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传统物流企业改造[D]. 李长斌. 南京理工大学. 2001

[8]. 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一体化[D]. 崔诚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

[9]. 构建中国现代煤炭物流体系的研究[D]. 蒋伶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10]. C公司供应链管理变革研究[D]. 徐景钟. 江西财经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一体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