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谭喜莲

株洲市攸县人民医院儿科4123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原因和护理预防措施。方法整理我科34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总有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组34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经积极的治疗配合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三天后治愈18例,显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67%,无效患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均痊愈。结论护理人员采取强化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合理膳食、科学用药、消毒隔离等措施,能够降低感染性腹泻患儿的发生率。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小儿腹泻;护理措施

小儿感染性腹泻因发病较急、传染性较强、后遗症种类繁多等特点,严重危及着患儿的生命。本研究在纠正和预防脱水等及时治疗的基础上,对36感染性腹泻患儿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组是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以感染性腹泻收住入院的患儿资料,均符合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在4月~50月之间,平均(14.5±3.7)月;体温37.7℃~39.9℃,平均(38.8±1.1)℃;急性腹泻20例,慢性腹泻14例;病毒性感染性腹泻28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3例,侵袭性病源引起的腹泻2例,肠毒素性的腹泻1例;精神萎靡不振27例,恶心呕吐13例,脱水2例,抽搐2例;病程1~16d不等,平均(7.7±2.1)d。粪便常规检查:稀便14例,水样便15例,粘液便3例,脓血便2例;镜检:白细胞≥20×109/L的患儿27例,红细胞≥7×109/L的患儿25例。粪便的颜色从青黑色过度为黄褐色或黄绿色,转为黄色软便后痊愈出院。

1.2治疗方法入院后立即进行粪便常规和病理学等检查,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在无法判断脱水性质时按等渗性脱水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依据检查结果、脱水程度和性质,结合年龄、体重、营养状况等信息,采取抗感染和扩容治疗,纠正电解质、水和酸碱平衡。病原体感染者给予相应的病原治疗;高热患儿采取物理降温处理;抽搐患儿采取针灸或按摩凳措施处理。护理人员综合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合理膳食、科学用药和消毒隔离等。

1.3疗效评定标准按照方鹤松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标准:72h内,患儿每天粪便次数减至3次或以下,粪便形状及全身症状正常者为显效;72h内,粪便每天次数减至每天4次或以下,粪便水分减少,症状明显改善者为有效;治疗72h后,症状仍无明显好转,甚至有症状加重者为无效。

2结果

34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72h时效。本研究组治愈18例,显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67%,无效患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讨论

3.1临床护理方法

1.基础护理必须加强。基础护理包括基本的衣食护理、防寒保暖以及清洁卫生等。腹泻患儿易脱水,因此需要做好补液。轻、中度脱水且无呕吐患儿可口服ORS液,服用期间患儿可照常饮水,预防高钠血症发生。中度以上脱水患儿可静脉补液。2.日常饮食护理。饮食调节在腹泻康复中极为重要。在饮食干预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一是依靠母乳喂养的患儿应缩短每次喂养时间,可以米汤伴牛奶替代,这样能保证婴儿热量所需和营养供给;二是对4个月下患儿暂停辅食喂养;4个月以上患儿应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流质食物,如稀饭、菜末、面条伴肉末等,待腹泻好转后恢复正常饮食。3.药物护理。根据医嘱及时补充钾、钙、镁等电解质。输液后有尿时即可开始静脉补钾,氯化钾的浓度镇0.3%,滴速不宜过快,严禁静脉推注,以免引起心跳骤停。若补液中出现抽搐,可静脉缓慢注射钙剂,时间全10min。此外,对患儿家长的健康宣教、必要的心理干预也对患儿顺利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3.2强化基础护理早诊断和早治疗是决定患儿预后的关键,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包括患儿的呼吸、脉搏、体温变化、腹痛和腹泻程度、大小便次数和性状注意力集中程度、自主活动时间的长短和进食状态等。本研究组患儿年龄4月~50月,具有年龄小、免疫抵抗力力低、抗感染力差、病情发展快又迅速的特点,科室要备好急救器械和药品,对重症患儿24h心电监护和动态比较,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

3.3健康宣教患儿自主活动和沟通能力较差,因此健康宣教是小儿整体护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人员要以通俗的语言,采取播放幻灯片、发放宣传页和面对面的讲解等方式对家属开展一对一的健康宣教工作,介绍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概念、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以及预防措施等内容,特别要做好家属的心里护理,促使家属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成家属、医生和护理三方齐力治疗患儿的共同体,并留下主管医护人员的联系方式,方便家属出院后随时咨询。

3.4合理膳食科学的、合理的饮食习惯可有效降低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本研究组中有28例病毒性感染性腹泻(占研究组的80.56%),可能与父母的饮食习惯或患儿的生活环境等有关。根据患儿病情制定合理、科学的饮食计划。急性期可暂禁食,并静脉滴注水和电解质;呕吐缓解可食用清淡流食;临床各种症状基本消失者可进少渣、低脂半流食和软食。患儿痊愈出院后,护理人员定时回访,指导健康饮食。

3.5科学用药轻症患者可口服给药;病情严重者采取静脉滴注给药;发热患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本研究有3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建议患儿在治疗疾病时,降低滥用抗生素的使用率。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性腹泻有效,而止泻剂只适用于非感染性腹泻。

3.6规范消毒隔离措施固定或减少家属探视次数;专职保洁患儿排泄物及用品;分区域完成护理治疗;按传染病规范处置医疗废物;诊疗或操作前后洗手和消毒;对患儿出院后的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参考文献

[1]聂青和.感染性腹泻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4.

[2]方鹤松,魏承毓,段恕诚,等.中图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

[3]冯月文.感染性腹泻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6):820.

作者简介:谭喜莲1976年10月,女,汉,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儿科护理学株洲市攸县人民医院儿科

标签:;  ;  ;  

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