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人的术中护理体会

休克病人的术中护理体会

休克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和细胞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症。自2004年以来,在我院手术室同时纠正各种危重病人的休克和进行较复杂的手术有40例,均获得较满意的双重治疗效果,既纠正了休克又进行了手术治疗。按一般原则即为休克得到纠正后方能手术,我们采取了积极主动的两手做法,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收治的40例休克病人中,胸外伤及肺损伤3例,肝、脾、肾破裂1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骨盆及四肢骨折10例,宫外孕8例,其中轻度休克8例,重度休克20例,年龄在18~55岁之间。

2术中护理体会

2.1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备好术中所需的一切用品及抢救物品、药物等。从而为休克病人赢得抢救时间,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治愈率,与病人家属保持联系,以保证抢救过程中医生、护士和家属三者的配合,以保证抢救及手术的效果。

2.2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它是对垂危病人的抢救、治疗、麻醉给药所必要的措施之一,一条为扩容治疗使用,按医嘱给予平衡盐或低分子右旋糖酐,以增加血容量,恢复正常的血循环,另一条为维持稳定血压输入血管活性药物,以疏通徽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第三条为麻醉中用药所准备,我们常采用的静脉血管为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和下肢的大隐静脉。穿刺针多采用大号套管针,并配有三通,它的优点是:输液速度快,给药方便其固定良好,从而保证手术过程中的抢救工作顺利进行。休克病

人多有血管充盈度不佳的情况,必要时也可采用静脉切开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2.3密切配合麻醉师的抢救工作,遵医嘱短时间内迅速输入大量液体,原则上可用晶体液和胶体液补充血容量,并可使血液稀释,降低血液的粘滞度,加快血液在血管中的流速,从而改善微循环,利于组织摄取营养物质及氧气和酸性物质的排出。所以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应迅速大量的输入液体,但必须严密观察病人对输液的反应,观察神志、末稍循环情况,尿量、以及静脉充盈程度,血压和脉搏的变化,以对输液量、心功能作出正确的估计。与麻醉师保持联系,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遵医嘱准确无误的给予抗休克的药物,及时汇报液体总量、尿量、出血量,防止急性肺水肿、左心衰竭,我们多采用中心静脉压(CVP)测定来作为大量输液、输血的判断指标,如CVP异常应及时报告麻醉师,及时纠正。

2.4由于短时间内未能给患者输入在量全血,使之呼吸氧的含量不足,当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应及时吸氧。另外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神志不清的病人应将舌头拉出,防止舌后坠堵塞喉头,痰多的病人应及时吸痰,以防堵塞呼吸道。

2.5在和术顺利进行的同时,密切观察脉搏、血压的变化,它是及时发现病情进展的重要措施,脉搏的变化常可标志机体循环

功能状况,且便于观察,脉搏增快是机体的一种代偿反应,休克早期血压下降之前,常出现细而速的脉搏,休克晚期,细而慢,注意观察脉搏是否有力,与此同时,应及时观察病人的神志、皮肤温度、尿量的变化。

2.6注意肾功能情况,准确记录尿量及尿比重。在休克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低血压或因使用大量血管收缩药,导致肾脏血液灌注不足而影响肾功能,尿量能反映有效循环血量和肾功能变化,对决定治疗和抗休克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我们常规记尿量,准确报告麻醉师,作为抗休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

2.7病人多为失血性休克,而手术本身又是医源必创伤,无疑是导致失血的又一种原因,每当手术进行探查及进行到关键时刻,常有血压急骤下降,而我们常采取医生护士配合,在手术进行重大操作之前或术中出现突然的大出血时,及时通知麻醉师,快速加压输液输血,同是密切观察输液、输血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取得手术的圆满成功。

3讨论

休克是危及病人生命的原因之一,为配合医生抗休克从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首先必须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方能保证扩容、抗休克药物的及时输入和纠酸,保护重要脏器的有效循环血量,以及麻醉给药,这是保证抗休克同时实施手术成功的关键。

标签:;  ;  ;  

休克病人的术中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