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精神与韦尔奇实践中的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与韦尔奇实践中的创业精神

一、从韦尔奇的实践看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论文文献综述)

金南[1](2021)在《中梁控股苏中区域盐城事业部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受益于中国40年快速增长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也实现了25年的快速增长。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一个环节,房地产在GDP中所占的份额逐年增长,它已成为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如今,房价的快速上涨或下跌已经对国民经济产生了影响。因此,中央政府建议保持“房屋用于住房,而不是用于投机”的立场,并加快研究,以建立适应国情和市场的基本制度和长效机制。从法律上讲,它不仅减缓了房地产泡沫,而且避免了巨大的波动。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并实施了一系列稳定住房和土地价格的政策。从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中,中梁的收入分别达到168亿元,337亿元和758亿元,差不多一年翻一倍,从100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000亿元。也就是说,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中梁就从数百亿增长到了数千亿。中梁预测新商机,在2016年7月建立苏中区域盐城事业部,这是中梁在执行三五计划的第一个阶段而成立于江苏盐城的区域核心子公司。公司在盐城地区开发了5个项目,总体量达到200万方,总货值达150亿,在此背景下,如何使盐城事业部持续在盐城地区进行深耕发展,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竞争战略,成为事业部必须面对的研究课题。本文使用PEST模型、Porter的五力模型、CPM模型和其他工具深入分析了盐城各业务部门的外部宏观环境,工业环境和市场环境;充分研究了其资源整合、经营现状、运营能力等方面的内部环境;在对环境进行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明确企业面临的外部机会和威胁、内部优势和劣势。在本文中,EFE分析矩阵用来研究外部因素并量化外部机会和威胁,加权得分为2.75,这表明机会多于威胁;IFE矩阵用于研究关键内部因素以量化内部优势和劣势,加权得分为2.7,表明优势大于劣势;SWOT矩阵用于对机会、威胁、优势和劣势进行组合分析,以制定备选策略;QSPM矩阵的分析用来确定盐城事业部是否采用“差异化竞争策略”。为确保“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实施,文中提出了品牌差异化、产品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的三种实施措施,并针对企业文化、组织安全、人力资源、土壤资源和运营管理提出了五项保护措施,其目的是在盐城进一步深耕房地产市场。

高艳[2](2018)在《基于我国领先企业实践案例的管理理论建构的逻辑研究》文中提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复杂化的企业生存环境,和不断出现的新的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但是此时,西方的管理理论已经无法对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说明与解释,因而企业的实践者和相关管理研究者不得不对这一问题进行重视、也不得不投身于新的实践命题的研究,试图对管理理论有所创新,进一步地能够指导中国企业的成长。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实践者,立足于企业的具体实践,对企业在实践经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找到理论创新的切入点,有的已经成功找到了切入点,并展开了相关研究,也已经形成了一些新的管理理论。但同时还存在另一种情形,即企业的实践者或学者不知如何对实践经验进行应用,更不要说要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了。本文在此背景下选取了明显具有领先企业特征的海尔集团和华为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且基于对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关系、领先企业实践的理论价值、实践导向的管理研究、有关理论建构的研究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发现,管理实践是管理理论的源泉,领先企业的实践也具有将其理论化的价值,但是要将这些实践经验总结升华为理论,目前却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逻辑体系做指引,因而本文试图构建一套这样的逻辑,这不仅能够丰富管理学理论体系,还能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提升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本文以根植于现实资料,强调资料收集和研究分析持续互动的扎根理论方法为主导,在现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建构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海尔和华为的相关理论的产生过程进行研究。最终分析得出100个基本概念,进一步范畴化为20个范畴,进一步译码为实践感知、命题归纳、检验升级、理论原型形成4个主范畴和螺旋式实践嵌入这一核心范畴。此核心范畴表明,研究者在以企业自身实践为基础进行理论建构时,会不断重复波动性地用实践经验来进行完善,每次修改后都是在之前基础上的一个升级和进步。最后本文有针对性的对研究者和企业在未来应用本文所构建的逻辑框架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陈敏[3](2016)在《“和”、“变”、“用”管理思想在我国领先企业管理中的实践逻辑探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内管理学界将研究的焦点从西方管理理论逐渐地转向中国本土管理。从中国本土文化角度关注中国企业的实践并提出管理的“中国理念”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陈春花教授通过长期追踪观察诸如联想、华为、TCL以及阿里巴巴等中国领先企业,探索出它们的管理实践中蕴含了“和”、“变”、“用”三个管理要素。“和”、“变”、“用”管理思想是一种蕴含“中国理念、西方标准”的管理理论,既考虑到了中国本土的管理理念,又融合了西方管理科学,同时又以实践为导向,为中国本土管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搜集、阅读与梳理,了解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领先企业管理研究以及中国文化传统视角管理思想研究的现状,并通过对“和”、“变”、“用”管理思想的前期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明确了该理论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从“和”、“变”、“用”三个元素出发,分析了每个元素的文化机理,论证了其存在性与合理性。其次,本文阐述了“和”、“变”、“用”管理思想的实践价值,即有利于员工潜能的开发与释放、创新力的提升以及竞争力的获得与保持;探索性地提出了“和”、“变”、“用”管理思想在我国领先企业管理中的实践逻辑,即以“和”的思想获取资源与分享价值,以“变”的思想进行资源的配置和组织激活,以“用”的思想确保资源获取、配置与激活过程的效率与目标效果;从文化、组织、技术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和”、“变”、“用”管理思想在我国领先企业管理实践中的方法论。最后,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对海尔集团的管理实践进行了分析,发现“和”、“变”、“用”管理思想在其管理中的实践逻辑为“海纳百川”的“和”管理、“自以为非”的“变”管理、“用户导向”的“用”管理。该逻辑在本质上与本文推导出的逻辑基本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本文的观点。

白彦壮,郭蕾,殷红春[4](2015)在《企业家精神驱动下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成长机制研究——以小米科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是企业谋取竞争优势、抵御市场风险的战略性资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着力点。以企业家精神为切入点,界定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概念,提出企业家精神驱动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成长机制在突破性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变革方面的两组待检验命题,并通过对小米科技进行案例分析加以证明。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家精神通过企业家突破性商业模式创新和有意识的组织变革,从而促进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成长。

袁林,齐凯,谭文[5](2013)在《企业家精神及组织创新氛围对企业专利创造能力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从中国情境出发,以企业家精神和组织创新氛围为研究视角,研究如何提高企业专利创造能力这一问题。并构建了"企业家精神—组织创新氛围—企业专利创造能力"作用机制模型,通过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家精神对企业专利创造能力有正向影响,但组织创新氛围在企业家精神和企业专利创造能力之间不起中介作用。

伍刚[6](2012)在《企业家创新精神与企业成长》文中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企业家创新精神促进企业成长,怎么培育企业家精神。本研究在企业家精神构成、企业家创新精神、创新与企业成长等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家精神的构成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与企业成长的关系分析,继而得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推动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本文系统研究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价值创新与企业成长的关系,重点研究了制度创新与企业成长的关系,制度安排、信息体制和文化体制都影响创新主体的行为,影响其创新动力的发挥。本文认为企业创新是一个系统,这个动力系统分内外部两部分,外部系统主要包含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技术进步和政府政策支持;内部系统包含利益驱动、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只有内外部系统要素都齐备的情况下,创新系统才能很好地运转。我国企业成长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创新问题,如,企业成长的动力明显不足;企业成长速度缓慢,水平和效率偏低;企业的成长重“量”轻“质”,缺乏对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企业自身缺乏对于企业成长规律的研究与实践,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缺乏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系统规划。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企业内部因素,也有企业外部因素,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企业创新系统不完善。本文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企业家精神包含创新精神、风险承担精神以及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企业家精神要达到创新的目的是通过市场导向,在创新动力和企业禀赋的共同作用影响下,经过探索和识别创新机会和资源整合的过程,最终实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价值创新。(2)企业创新是一个系统,这个动力系统分为内外部两部分,外部系统主要包含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技术进步和政府政策支持;外部系统包含利益驱动、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只有内外部系统要素都齐备的情况下,创新系统才能很好地运转。(3)在创新过程中受到制度要素、人力资源要素和融资要素的制约。制度安排、信息体制和文化体制都影响创新的主体行为,制约创新动力的发挥;在创新中,关键资源是人力资本,创新更多地来自于关键人力资本对创新关键资源的掌握。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禀赋决定了企业创新活动的可选择范围,对创新活动形成制约。为了打破这种制约,创新主体不得不诉求于人力资本市场。。然一旦人力资源流动质量不高,流动层次和流动率低,就会大大降低企业家从人才市场获取所需人才的可能性。这种制度性障碍是企业家创新行为的外在障碍,也是企业家自身难以消除的障碍;同时融资对企业家的创新也具有重要意思,融资是实施企业家创新计划的关键环节;融资是把握创新机会的前提条件;融资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保障;融资是企业家持续创新的基本保障。(4)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中,制度环境等因素趋于稳定,企业的成长会进一步激发企业家创建“自己王国”的雄心,企业家为了使自己经营的企业能够得到扩张,通过战略扩张,变革组织结构,革新企业制度等措施来保障企业扩张路线,这样的发展路径是因为企业家的个人意愿和企业制度以及企业成长三者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关系。但在转型经济中,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得不到正确激励,企业的成长没有支撑基础,在这种转型的不确定的政策环境中,企业家一般都采取理性的不扩张的策略经营企业,使得企业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5)创新中要注重协调创新,包括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制度创新与价值创新的协同、以及价值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这些协同创新对企业成长具有重要影响。(6)我国企业成长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企业成长的动力明显不足;企业成长速度缓慢,水平和效率偏低;企业的成长重“量”轻“质”,缺乏对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企业自身缺乏对于企业成长规律的研究与实践,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缺乏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系统规划。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企业内部因素,也有企业外部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和因素,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建立崇尚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价值体系的文化环境;明晰产权是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制度保障;建立创新的企业文化、建立现金与股权、期权相结合的激励制度。本文的创新点是:(1)对创新的三个方面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三种,分析了这三种技术创新的优劣势;企业制度创制约创新行为的空间,创新行为空间的大小,创新行为空间对社会创新具有绝对重要的意义。社会缺乏创新一方面是激励不足,另一方面就是创新空间狭小。导致创新行为空间狭窄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的权力配置从根本上限制了经济行动者的自由选择权,。制度创新就是要通过制度安排给企业家以足够的创新空间;价值又称为战略性创新,是指将创新方法运用于企业战略变革的过程。其他同义的概念包括战略创新,相关的概念包括非线性创新、不连续创新、竞争性创新等。(2)建立了企业创新系统,并对系统做了深入研究。对企业创新的内外部系统分别做了详细分析,外部系统包括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技术进步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内部系统包括利益驱动、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企业创新系统的全面研究为我国企业创新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的理论支持。(3)对创新的三方面进行了整体研究,主要研究了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制度创新与价值创新之间的协同研究;价值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研究,协同的研究为企业家组织创新时注重协同,避免片面提供了理论依据。(4)建立模型对企业家创新精神与企业成长进行了实证研究。

苏剑[7](2008)在《经济伦理视角下的企业家精神培养研究》文中认为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又看到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时带来了不诚信,污染环境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以往的企业家精神的研究中,出现了企业家精神的经济伦理缺场,这一缺场使企业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因此有必要从经济伦理视角来阐述企业家精神,提醒人们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注意。当代企业家应该认识并应对这一时代课题,承担这一新的历史使命。本文从西方企业家精神理论的相关文献入手,指出文献没有从经济伦理视角来理解企业家精神,主要原因在于正统经济学的经济人与社会人的不可通约性,经济人假定决定了正统经济学不仅忽视企业家精神对经济的贡献,更不可能从经济伦理视角来探讨企业家精神。文章把企业的伦理责任划分为三个层次,再此基础上建立了企业家精神的模型,其次阐述企业伦理责任的功能,本章阐述意在说明企业承担伦理责任是必要的,承担了伦理责任才能建立一种长期的声誉机制,为企业的进步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而中国企业在承担社会伦理责任方面更是不尽如意,所以本文对企业家精神的相关理论诠释之后,在基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相关数据考察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以及提出对策,促进企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本文在结构上分为六个部分。首先提出问题,介绍选题的意义,采用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以及文章的创新之处,第一部分批评性的回顾企业家精神的相关文献,阐述企业家精神研究伦理缺场的原因,以及从经济伦理的角度提出企业应承担的三种伦理责任,第三部分提出企业伦理责任的功能,这一章的写作主要是阐述企业承担伦理责任的依据以及必要性;第四部分阐述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以及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这部分有一个博弈论的经济分析,第五部分提出可行性的建议。第六部分是文章的结论和以后研究的切入点。本文主要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研究思路,首先提出企业家精神研究的伦理缺场,然后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这一方面从经济伦理视角阐述企业家精神,这部分是文章重要的理论研究,最后本文又以中国为缩影调查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相关的政策建议。

雷晓敏[8](2008)在《中小企业家信用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成熟的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信用决定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成败,而我国目前企业信用缺失问题十分严重。《2002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中指出:企业家品格对企业信用影响最大!可见,企业家是决定企业信用最关键的因素,建立企业家信用评价机制是提高企业家信用的重要措施。目前国内企业信用评价多引进国外成熟的企业信用评价方法,但因其更多关注企业财务指标而忽视了中国现有国情,缺乏对企业信用起决定作用的企业家的信用评价。本研究通过构建影响企业信用最具代表性的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信用评价模型,探讨和完善企业家征信制度,提高企业家信用意识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信用,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论文首先通过定性研究,经过两年的文献检索和查阅,对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系统梳理了与中小企业家信用问题相关的主要概念,明确了企业家信用是介于中观和微观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个人信用,界定了企业家信用的内涵和外延。面对中国现实复杂的、普遍的信用危机找到了从企业层面治理和改善信用状况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中小企业家的信用特征,分析了中小企业家的信用表现和影响因素,为识别、分类和分析中小企业家信用评价要素打下了基础。其次,以信贷资金循环理论、异质资本理论为基础,运用古典信用评分法,结合对中小企业家信用特征、信用表现以及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归纳、提炼出了决定中小企业家信用的评价要素,搭建了由企业家品质、企业家能力、企业家财产、企业家的抵押担保和企业家所处环境五个模块构成的中小企业家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李克特(Likert)量表开发的思路和步骤,构建中小企业家信用的初始评价量表,经过专家征询和预测研究,开发了中小企业家信用评价量表。再次,选取大连市500家中小企业进行实证研究与问卷调研。获得研究数据后,运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和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按照规范研究建模方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赋值并确定权重,构建了中小企业家信用评价模型;通过聚类分析提出了中小企业家信用评价等级的划分方法。最后,通过构建的中小企业家信用评价模型,基于本次实证研究数据,从企业家信用品质、企业家信用能力、企业家所处信用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家的信用现状:目前中小企业家信用意识较高,但信用行为较少;信用能力,特别是盈利能力还普遍不高,中小企业家个人财力还不够雄厚;中小企业家所处的内外部信用环境不容乐观。然后运用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和制度经济学等理论,从历史、文化、社会信用大环境、产权、私有财产保护、信息不对称和未来预期等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家信用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建立中小企业家征信与信用评价制度、建立完善的信启、传递机制、建立健全个人财产保护与申报制度、建立严格的失信惩戒制度以及加强对中小企业家信用意识的培养教育的治理方案和对策。

戴西超,谢守祥,丁玉梅[9](2007)在《企业家精神影响技术创新的路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方法分析并实证了企业家精神影响技术创新的效应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企业家精神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研发和创新意识间接对技术创新产生作用的,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研发和创新意识仍然是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因素。

宫文博[10](2007)在《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持续成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微观运行主体。它一方面为人类生产和创造着物质财富;另一方面更为人类承载与传播着精神文明。企业成长已经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成为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长期以来,企业的寿命与成长成为世界范围内深切关注的话题。美国《财富》杂志刊登的有关数据显示,美国大约有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在日本和欧洲,所有大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5年;而我国的集团公司平均寿命7-8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9年,每年有近100万家企业倒闭(不包括个体企业)。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斯多纳(1288年)、杜邦(1802年)、宝洁(1837年)、雀巢(1874年)等众多百年以上的企业依旧生机勃勃。与此相对应的是,这些存活百年之上的企业在其成长历程中,不断涌现出优秀的企业家。因此,有人提出企业家所表现出的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成长的关键。对此,我们不禁会问:企业家精神是否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其本质又是什么?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成长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企业应该如何实现自身的持续成长?等等。为了从理论上解释上述问题,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定义和推理,建立起企业持续成长问题的分析框架,并结合案例对有关论点进行了论证和补充。本文的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本文总结了企业家精神理论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国企业的发展实践,提出了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永不满足、永不言败、勇往直前”,并分析了其三层含义之间的关系。2.本文立足于知识观的企业理论,提出企业是知识的集合体,分析了企业的知识特性和知识分类,探讨了企业家精神的知识属性。同时,本文以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企业家精神的内部传播机制。这一概念拓宽了企业家精神理论的研究范围和理论视野。3.本文深刻分析了企业家精神及其内部传播机制对企业各要素的作用,提出了本文的一个论点:企业家精神——企业成长的原动力。这是对企业成长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现实生活中的企业成长具有理论指导意义。4.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特点以及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揭示了促进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探讨了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成长的原动力对企业成长各阶段关键因素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之上,推导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持续成长的关系,构建了企业持续成长的四阶段模型。5.在理论分析的同时,本文还结合案例对有关论点进行了论证和补充。选取联想公司的素材,分析其成长阶段、成长因素以及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成长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并探讨了案例对我国企业持续成长的启示。总的来看,本文的研究遵循一个“提出问题——理论研究——案例研究——研究结论”的思路。首先,通过对有关企业家精神、企业成长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将研究问题界定为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持续成长研究;其次,通过构建一系列概念和模型,分析了企业知识分类、企业知识运行机制、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及其知识属性和内部传播机制等,建立起理论研究的基础和铺垫;再次,系统提出企业持续成长的四阶段模型,并分析了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持续成长各阶段关键要素的作用机制。最后,选取联想集团的企业成长案例,作为理论观点的论证和补充。

二、从韦尔奇的实践看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韦尔奇的实践看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1)中梁控股苏中区域盐城事业部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2.1.1 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
        2.1.2 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
        2.1.3 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
    2.2 竞争战略理论
    2.3 五力模型分析法
    2.4 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与方法
        2.4.1 PEST分析法
        2.4.2 CPM竞争态势矩阵分析法
        2.4.3 EFE矩阵及IFE矩阵分析法
        2.4.4 QSPM定量战略计划矩阵分析法
第三章 盐城事业部外部环境分析
    3.1 盐城事业部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2 行业与市场环境分析
        3.2.1 行业分析—盐城市房地产行业分析
        3.2.2 竞争者分析
    3.3 总结
第四章 事业部内部环境分析
    4.1 盐城事业部发展现状
    4.2 盐城事业部内部资源分析
        4.2.1 有形资源
        4.2.2 无形资源
        4.2.3 人力资源
    4.3 事业部内部能力分析
        4.3.1 组织管理能力
        4.3.2 运营管理能力
        4.3.3 资源整合能力
        4.3.4 战略规划能力
    4.4 经营现状分析
        4.4.1 经营体系现状分析
        4.4.2 经营目标现状分析
第五章 盐城事业部竞争战略制定及实施
    5.1 事业部战略目标制定原则
    5.2 盐城事业部战略规划的目标
        5.2.1 投资、市场、运营目标制定
        5.2.2 事业部战略目标设定
    5.3 盐城事业部竞争战略的制定
        5.3.1 外部因素分析(EFE矩阵)
        5.3.2 内部因素评价(IEF)
        5.3.3 SWOT矩阵
    5.4 盐城事业部竞争战略选择
    5.5 盐城事业部竞争战略的实施—差异化战略
        5.5.1 品牌差异化
        5.5.2 产品差异化
        5.5.3 服务差异化
    5.6 盐城事业部竞争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6.1 企业文化
        5.6.2 组织保障
        5.6.3 人力资源
        5.6.4 土地资源储备
        5.6.5 加强运营能力
    5.7 盐城事业部竞争战略的控制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EFE矩阵专家问卷调查表
附录B IFE矩阵专家问卷调查表
附录C 盐城事业部SWOT矩阵
附录D 盐城事业部SWOT矩阵
致谢
作者简历

(2)基于我国领先企业实践案例的管理理论建构的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分析框架与章节内容
        1.2.1 分析框架
        1.2.2 章节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研究现状
    2.2 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关系
    2.3 领先企业实践的理论价值研究综述
        2.3.1 企业领导者管理实践经验的成果
        2.3.2 研究者对领先企业实践的研究综述
    2.4 实践导向的管理研究综述
        2.4.1 实践导向的本质
        2.4.2 实践导向的管理理论研究机制
        2.4.3 实践导向的理论研究成果的评价
    2.5 理论建构的文献综述
        2.5.1 理论建构的概念与意义
        2.5.2 理论建构的研究方面
        2.5.3 理论建构的途径
    2.6 研究述评
第3章 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2 样本企业的选择
        3.2.1 样本企业的选择标准
        3.2.2 海尔集团的管理实践概述
        3.2.3 华为公司的管理实践概述
    3.3 样本企业的资料收集、整理与检验
        3.3.1 资料收集与整理
        3.3.2 资料检验
第4章 领先企业实践的扎根分析
    4.1 领先企业样本资料的译码过程
        4.1.1 样本资料的开放性译码
        4.1.2 样本资料的主轴译码
        4.1.3 案例资料的选择性译码
    4.2 基于实践建构管理理论的逻辑分析
        4.2.1 理论建构的四个主范畴的逻辑分析
        4.2.2 实践建构管理理论的具体逻辑分析
    4.3 基于实践建构管理理论逻辑的应用建议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3)“和”、“变”、“用”管理思想在我国领先企业管理中的实践逻辑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
        1.2.1 领先企业
        1.2.2“和”、“变”、“用”的内涵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文献与理论基础综述
    2.1 国内外领先企业管理研究综述
        2.1.1 领先企业领导者的管理实践经验综述
        2.1.2 学者对于领先企业管理实践的研究综述
    2.2 中国文化传统视角的管理研究综述
        2.2.1 基于古代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研究综述
        2.2.2 基于传统文化理念的管理思想研究综述
    2.3 “和”、“变”、“用”管理思想的前期研究概述
        2.3.1“和”、“变”、“用”管理思想的内涵及维度
        2.3.2 领先企业“和”、“变”、“用”管理思想的价值链逻辑
第3章 “和”、“变”、“用”管理思想的文化机理分析
    3.1“和”的文化机理分析
        3.1.1 聚“和”——管理的包容性
        3.1.2 联“和”——管理的和谐性
        3.1.3 利“和”——管理的共享性
    3.2“变”的文化机理分析
        3.2.1 自“变”——自我超越
        3.2.2 势“变”——顺势而变
        3.2.3 量“变”——持续完善
    3.3“用”的文化机理分析
        3.3.1 实“用”——事功主义
        3.3.2 适“用”——立足现实
        3.3.3 管“用”——结果导向
第4章“和”、“变”、“用”管理思想在我国领先企业管理中的实践分析框架
    4.1“和”、“变”、“用”管理思想的实践价值
        4.1.1“和”的实践价值
        4.1.2“变”的实践价值
        4.1.3“用”的实践价值
    4.2“和”、“变”、“用”在我国领先企业管理中的实践原理及模型构建
        4.2.1“和”的实践原理
        4.2.2“变”的实践原理
        4.2.3“用”的实践原理
        4.2.4“和”、“变”、“用”在我国领先企业管理中的实践逻辑模型构建
    4.3“和”、“变”、“用”在我国领先企业中的实践方法论
        4.3.1“和”的方法论
        4.3.2“变”的方法论
        4.3.3“用”的方法论
第5章 海尔集团管理实践中的“和”、“变”、“用”管理思想实践逻辑分析
    5.1 案例企业选择依据
    5.2 案例企业成长领先轨迹概述
    5.3 案例企业管理实践分析
        5.3.1 海尔“和”、“变”、“用”管理的实践逻辑分析
        5.3.2“海纳百川”的“和”管理
        5.3.3“自以为非”的“变”管理
        5.3.4“用户导向”的“用”管理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4)企业家精神驱动下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成长机制研究——以小米科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企业家精神及其内涵
2 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及其成长内涵
3 企业家精神驱动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成长的独特性
    3.1 突破性商业模式创新
    3.2 基于路径创造的组织变革
4 小米科技品牌成长
    4.1 基于突破性商业模式创新的品牌成长
    4.2 基于组织变革的品牌成长
5 结论与管理启示

(6)企业家创新精神与企业成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相关理论分析
    1.4 研究内容
    1.5 创新点
2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的关系研究
    2.1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联系与区别
    2.2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
3 创新与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
    3.1 技术创新与企业成长的关系
    3.2 制度创新与企业成长的关系
    3.3 价值创新与企业成长的关系
    3.4 创新协同与企业成长
4 创新理论模型
    4.1 研究思路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变量定义及测量
    4.4 研究方法
    4.5 数据收集
5 基于创新理论模型的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成长的实证分析
    5.1 企业家精神、创新及企业成长的结构分析
    5.2 企业家精神、创新与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
6 我国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创新问题
    6.1 我国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创新问题
    6.2 我国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问题的对策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7)经济伦理视角下的企业家精神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问题的提出
    2 文章的创新之处
    3 本文采用的方法
    4 本文的结构
一、企业家精神相关理论的综述
    1 国外的文献综述
        1.1 古典传统
        1.2 新古典主义传统
        1.3 企业家职能学派对企业家精神的贡献
        1.4 近代管理学派对企业家精神的贡献
        1.5 企业家精神的社会学视角
        1.6 企业家精神过程论
    2 国内的文献综述
    3 文献的总结与评述
二、企业家精神研究的"伦理缺场"
    1 经济伦理的概念
    2 经济人与社会人架桥互动——经济学与伦理学相互渗透
    3 经济伦理视角下企业家精神的模型
        3.1 企业伦理责任的界定:企业家精神的重新理解
        3.2 构建企业家精神的模型:一个总结
三、企业伦理责任的功能
    1 企业伦理责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声誉机制
    2 企业伦理责任有利于调节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形成关系型的心理契约
    3 企业伦理责任运动:社会效益的产生
    4 企业伦理责任运动:企业与社会的互动
四、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调查与反思
    1 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概况
    2 企业缺乏社会伦理责任的原因调查
    3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措施的调查
    4 一个博弈论模型分析——基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混合博弈
五、培养我国新型企业家精神的政策建议
    1 建立完善企业的监管约束机制,提高企业家的职业道德
    2 建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2.1 对企业家进行物质激励
        2.2 不可或缺的精神激励机制
        2.3 建立健全声誉机制
    3 高度重视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理论研究
    4 以SA8000标准为参照系,促成中国企业和国际接轨
    5 完善与制定社会责任的认证标准,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六、文章的不足与以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词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中小企业家信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主要概念和研究范围的界定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进展
        1.2.1 企业信用评价研究及进展
        1.2.2 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研究及进展
        1.2.3 个人信用评价研究及进展
        1.2.4 企业家信用评价研究及进展
        1.2.5 现有研究不足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
        1.3.2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工具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中小企业家信用特征及相关分析
    2.1 中小企业家信用的特征
    2.2 中小企业家信用的表现
    2.3 中小企业家信用的影响因素
    2.4 小结
3 中小企业家信用评价的理论基础及模型框架
    3.1 理论基础
        3.1.1 信贷资金循环理论
        3.1.2 异质资本理论
        3.1.3 古典信用评分法
    3.2 模型构建框架
        3.2.1 模型构建思路
        3.2.2 模型构建过程
    3.3 小结
4 中小企业家信用评价量表的开发
    4.1 初始评价量表的开发过程
        4.1.1 量表题项生成
        4.1.2 量表设计
    4.2 初始量表各模块指标内涵
    4.3 小结
5 中小企业家信用评价的预测研究
    5.1 预测研究目的及样本描述
        5.1.1 预测研究目的
        5.1.2 样本选择
        5.1.3 样本描述
    5.2 数据处理和分析
        5.2.1 企业家的道德人格
        5.2.2 企业家的能力
        5.2.3 企业家的财产
        5.2.4 抵押担保
        5.2.5 企业家所处环境
    5.3 量表调整结果及评价
    5.4 预测研究结论
    5.4 小结
6 中小企业家信用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6.1 实证研究基础及样本描述
        6.1.1 研究基础及样本选择
        6.1.2 样本描述
    6.2 模型构建过程
        6.2.1 指标筛选和分析
        6.2.2 指标筛选结果
        6.2.3 二级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6.2.4 确定二级指标权数
        6.2.5 计算一级指标得分
        6.2.6 确定一级指标权数
        6.2.7 计算各项模块得分
        6.2.8 确定各模块权数
        6.2.9 计算企业家信用得分
        6.2.10 中小企业家信用评价等级划分
    6.3 模型应用
        6.3.1 某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信用样本描述
        6.3.2 计算该中小企业家信用评分
    6.4 小结
7 中小企业家信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7.1 中小企业家信用现状
        7.1.1 中小企业家信用品质整体情况
        7.1.2 中小企业家财务信用能力
        7.1.3 中小企业家所处的信用环境
    7.2 中小企业家信用不足的原因分析
        7.2.1 传统文化先天缺陷
        7.2.2 不良的社会信用环境
        7.2.3 产权制度、个人财产保护制度缺陷
        7.2.4 信息不对称
        7.2.5 长期预期缺乏
        7.2.6 中小企业家自身素质普遍不高
    7.3 提高中小企业家信用的对策建议
        7.3.1 建立中小企业家征信与信用评级制度
        7.3.2 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
        7.3.3 建立健全个人财产保护与申报制度
        7.3.4 建立严厉的失信惩戒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
        7.3.5 加强对中小企业家信用意识的培养教育
    7.4 小结
8 结论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
    8.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附录B 中小企业家信用情况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持续成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由来与提出
    1.2 研究价值与意义
        1.2.1 学术价值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与创新
        1.4.1 研究内容框架
        1.4.2 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文献评述
    2.1 企业家的相关概念
    2.2 企业家精神的相关理论及其本质
        2.2.1 企业家精神相关理论的发展脉络与评析
        2.2.2 企业家精神的本质
    2.3 企业成长相关理论的发展脉络与评析
        2.3.1 企业成长理论的思想起源
        2.3.2 企业成长因素的研究
        2.3.3 企业成长阶段的研究
    2.4 企业成长理论的发展
第三章 基于知识观的企业家精神的内部传播机制
    3.1 知识与企业的知识
    3.2 企业知识的分类及特性
        3.2.1 企业知识的分类
        3.2.2 企业知识的特性
    3.3 企业知识形态及其转化
        3.3.1 知识转化的 SECI 模型
        3.3.2 知识在不同层面的转化与扩大
    3.4 企业家精神的内部传播机制
        3.4.1 企业要素的知识属性
        3.4.2 企业家精神内部传播机制模型
    3.5 企业家精神──企业成长的原动力
        3.5.1 企业成长的内涵
        3.5.2 企业成长的原动力
第四章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成长的互动
    4.1 基于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成长阶段模型
    4.2 企业成长各阶段的挑战与企业家精神
        4.2.1 创业期的挑战和企业家精神
        4.2.2 成长期的挑战和企业家精神
        4.2.3 成熟期的挑战和企业家精神
        4.2.4 变革再生期的挑战和企业家精神
    4.3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成长各阶段的互动
第五章 案例
    5.1 案例选材及其意义
        5.1.1 联想的背景
        5.1.2 选材意义
        5.1.3 联想成长的阶段及因素
    5.2 企业家精神与联想持续成长的实现
        5.2.1 企业家精神与联想成长分析
        5.2.2 企业家精神在联想内部的传播机制
    5.3 启示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创新
    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从韦尔奇的实践看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梁控股苏中区域盐城事业部竞争战略研究[D]. 金南. 兰州大学, 2021(02)
  • [2]基于我国领先企业实践案例的管理理论建构的逻辑研究[D]. 高艳. 青岛理工大学, 2018(05)
  • [3]“和”、“变”、“用”管理思想在我国领先企业管理中的实践逻辑探究[D]. 陈敏. 青岛理工大学, 2016(06)
  • [4]企业家精神驱动下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成长机制研究——以小米科技为例[J]. 白彦壮,郭蕾,殷红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12)
  • [5]企业家精神及组织创新氛围对企业专利创造能力的影响[A]. 袁林,齐凯,谭文. 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 2013
  • [6]企业家创新精神与企业成长[D]. 伍刚.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7)
  • [7]经济伦理视角下的企业家精神培养研究[D]. 苏剑. 山东大学, 2008(01)
  • [8]中小企业家信用评价研究[D]. 雷晓敏.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8)
  • [9]企业家精神影响技术创新的路径分析[J]. 戴西超,谢守祥,丁玉梅. 现代商贸工业, 2007(11)
  • [10]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持续成长研究[D]. 宫文博. 山东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创业精神与韦尔奇实践中的创业精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