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中感觉、知觉原理的解读和运用

小学作文教学中感觉、知觉原理的解读和运用

论文摘要

文章阐述了感觉、知觉原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分析了词语感知和事物感知的关系,旨在建议教师用感觉、知觉原理解决作文问题,达到科学施教、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论文目录

  • 一、感觉、知觉和观察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   (一)感觉训练促进观察力
  •   (二)知觉有利于素材积累
  •   (三)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   (四)将概念具体化促进学生语言形象化
  • 二、词语感知和事物感知的关系
  •   (一)词语感知的特点
  •     1. 对词语“音、形、义”的感而不知
  •     2. 对词语“音、形”的知觉
  •     3. 对词的“音、形、义”的知觉
  •   (二)词语感知与事物感知的区别和联系
  • 三、感觉、知觉原理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   (一)提高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
  •     1. 运用多种感官形成多方面感知
  •     2. 分类分段开展感知训练
  •   (二)事物感知与文字感知的匹配
  •   (三)知觉概念的形象化和具体化
  •   (四)强化连词成句、成段的训练
  • 四、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陶豫林

    关键词: 作文教学,词语感知,事物感知,运用策略

    来源: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Ⅱ辑

    专业: 初等教育

    单位: 乌鲁木齐市第41小学

    分类号: G623.24

    页码: 56-60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822K

    下载量: 27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小学作文教学中感觉、知觉原理的解读和运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