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纲要论文_保永文,丁君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课程纲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课程,政治理论,资源,课程教学。

课程纲要论文文献综述

保永文,丁君涛[1](2019)在《融媒体视阈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资源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新时代,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的"纲要"课资源体系,既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更是思政课改革的重要基础。这样一个资源体系在原有基础之上,厘清各子系统的地位与作用,使其互相依托、融为一体,在其利用与维护上,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形成一个社会共建、共享,学校管理、把控的全域性资源体系,实现对教学的全流程管理。(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9年12期)

袁梨梨[2](2019)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践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笔者选用重要历史人物李鸿章、孙中山和毛泽东为线索,请学生在课堂上介绍其生平和实践,讨论人物性格、品质和信念对个人的启示和历史的影响。分析《纲要》课程教学有利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一是有利于学生从历史中汲取个人成长的勇于担当的品质;二是有助于学生从对历史人物理解和认识中,深入理解近现代史,学习传承革命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叁是通过历史人物的救国救民的行为和先辈为中华民族复兴做出的努力和付出,激励青年学生发愤图强。(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22期)

吴春宝,德吉白珍[3](2019)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代史纲要课程内容体系纷繁复杂、知识点细枝末节,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提升认识,加强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改革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等具体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22期)

金诗灿,何景春[4](2019)在《新形势下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质量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历史教育的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在给"纲要"课程带来新机遇、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压力与挑战。"纲要"课程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须从提高自身学识水平做起,结合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融入新思路和新方法,才能有效应对挑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22期)

李晔晔[5](2019)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思考——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也存在需要克服的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师能力、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思考,解决如何进一步提升课堂实效性的难题。(本文来源于《继续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李彬彬[6](2019)在《上海红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分析了上海红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上海红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路径,包括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上海红色文化和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上海红色文化两个方面。(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9年21期)

罗尧,谌晓芹[7](2019)在《地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路径探析——以常德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本地区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代入感,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以常德地区为例,教师可在本地区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中甄选整理出适合高校学生的内容,通过融入教材体系、融入课堂主渠道、融入学生社会实践和融入网络第叁课堂等多种路径来增强学生对中国革命史的代入感,进而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本文来源于《武陵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黎俊祥[8](2019)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育人模式探析——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践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构建合理完善的实践育人体系是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该体系包括课内实践、集中实践、社会实践、创新实践。为了确保实践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应从制度规划、教师队伍、经费投入、基地建设、评价机制等方面予以保障。同时,需要进一步顺应时代发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文来源于《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爱华[9](2019)在《“导游业务与管理”课程教学纲要的设计与编写——以辽东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编写课程教学纲要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实施有效教学的路径。本文结合笔者所讲授的"导游业务与管理"课程,从课程教学纲要编写的必要性、课程教学纲要设计思路、课程教学纲要编写思考等叁个方面全面解读了课程教学纲要编写的目的、意义,并从课程定位、教学设计两个方面提出编写课程教学纲要的思路,让编写课程教学纲要成为引领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南。(本文来源于《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亮,解诚诚[10](2019)在《中国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路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精神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资源和新的视角。"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理解中国精神的历史语境、线索与脉络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从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主旨和内容关联两个层面探讨了中国精神与课程教学的密切关系。在教学路径上,以专题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式将中国精神融入教学体系中,专题教学中注重脉络、框架和体系的梳理,实践教学中注重乡土材料的运用。(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课程纲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笔者选用重要历史人物李鸿章、孙中山和毛泽东为线索,请学生在课堂上介绍其生平和实践,讨论人物性格、品质和信念对个人的启示和历史的影响。分析《纲要》课程教学有利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一是有利于学生从历史中汲取个人成长的勇于担当的品质;二是有助于学生从对历史人物理解和认识中,深入理解近现代史,学习传承革命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叁是通过历史人物的救国救民的行为和先辈为中华民族复兴做出的努力和付出,激励青年学生发愤图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课程纲要论文参考文献

[1].保永文,丁君涛.融媒体视阈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资源建设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

[2].袁梨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践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J].汉字文化.2019

[3].吴春宝,德吉白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J].山西青年.2019

[4].金诗灿,何景春.新形势下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质量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9

[5].李晔晔.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思考——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9

[6].李彬彬.上海红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

[7].罗尧,谌晓芹.地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路径探析——以常德地区为例[J].武陵学刊.2019

[8].黎俊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育人模式探析——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9

[9].赵爱华.“导游业务与管理”课程教学纲要的设计与编写——以辽东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张亮,解诚诚.中国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路径探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体育课程目标纵向结构示意图论文基本框架图精致化课程纲要以落实课程改革...台湾课程纲要之课程目标第叁部...台湾《纲要》课程目标②①台湾“教育...翰林版本土特色作品图例②①(中国台...

标签:;  ;  ;  ;  ;  ;  ;  

课程纲要论文_保永文,丁君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